「历史」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对押解他的人说:给你几块大洋,把我放了吧

1927年秋收起义时,毛主席意外被敌人抓捕。然而,在被押往刑场的道路上,主席急中生智,仅用两枚银元,就逃出生天,让军中将士无不佩服。

那么,主席究竟是如何逃生的?这两枚银元又起到了怎样神奇的作用呢?

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发动政变,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

而这时毛主席从江西安源出发,准备前往铜鼓县去组织矿工起义。组织为了保障主席的人身安全,特地安排了浏阳县的书记潘心源和地下党员易子义与主席同行。

为了掩人耳目,主席与潘心源乔装打扮成商旅模样,由易子义作为向导。如遇有人询问,就对外宣称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还为此准备了一些身份证明。

一路上,主席等人小心谨慎。几乎只挑傍晚和清晨时分赶路,赶路也极少走人流量大的马路,反而专挑偏远的山路前行。

为何主席一行人如此谨慎?究其原因就是为了躲避国民党势力的搜捕。

1927年的秋季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国民党纠集了当地民间武装,誓要将我军起义扼杀在摇篮里。

可以说,此时的地方上到处都埋伏有敌军人马,一名老实的客栈小厮、一位朴素的街边小贩,都有可能是敌人安插的暗子。

但是在广大工农的支持下,毛主席等先烈还是拉起了一批队伍,为工农解放的伟大事业而战,其中不乏原本属于敌方的人。

就这样,在四面埋伏的不利情况下,主席一行人为了避开反动派设立的哨卡,走得并不快。但长期的跋山涉水,终归是人困马乏,又累又渴。

在这样的高强度昼夜兼程之下,虽然到达了铜鼓张家坊。但主席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他的脚底出现了不少水泡,又疼又痒。别说跋山涉水的赶路,就连正常前行都十分困难。

见天色已晚,主席也自知很难再赶路。易子义便与两人商量,不如先就地歇息一番,等待明日再走。

两人也同意了易子义的看法,一行人就在附近的一家客店暂时休整了下来。然而没想到这一歇,却碰巧惹来了不少麻烦。

张家坊地处铜鼓和浏阳的交界处,是途经两地的必经之路,而铜鼓和浏阳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张家坊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敌人在此处设立了大量关卡,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过往行人的动静。只要是他们觉得有嫌疑的人,就会被抓进大牢。

而主席三人在客店简单吃了些晚饭后,外面很快便传来了些愤怒的喊叫声,以及鸡飞狗跳的混乱声响。

伟人敏锐地察觉到有些不对劲,连忙询问店老板外面是什么情况。

店老板也十分无奈,表示这是敌人又来抓人了。也不知道他们些人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是有奸细混进了铜鼓,遇到生人就抓。

这时的主席一行人虽然表面上很是镇定,但内心已经十分忐忑,万万没想到,国民党的爪牙竟然离自己如此之近。

见势不妙,三人低声商讨几句后,一致同意,定在敌人来之前,先从客店后门撤离,再做打算。

而为了起义事业顺利发起,潘心源和易子义甚至毅然决定自己冲出去,给伟人安全撤离争取时间。

但向来有大局观的伟人明白,这样做只会让三人都被敌人抓住,白白牺牲,于是他赶紧拦住了二人,表示不用慌张,大家一次撤离。

然而三人正准备离开,门外传出一声怒吼,今晚,只要是没通过检查的!谁都不准走!

客店门被一脚踹开,从外面走进来几个壮汉,他们很快把客店里的旅客给围了过来。

主席一行人很快明白,这几个人来者不善,应该就是专门抓捕他们的国民党势力。

不过这些人看似凶恶,但其实也就是一群当地的民工和游民,为国民党卖命也无非就是混口饭吃,组织松散,结构混乱。

因此,虽然抓了不少人,其实都只是做给国民党高层看的“假把式”。只要愿意花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给赎了。

为避免引人耳目,毛主席一行人没有声张,互相用眼神沟通了一下,避肯定是不能避开了,接下来只能随机应变与敌周旋了。

虽然事先早已做好了准备,但当团丁真正向着主席一行人走过来的时候,还是能察觉到事情的危机。

几个团丁看到主席面生,不像是本地人,其中一个便缓缓向着主席走了过来,打量着主席一行人,警惕的盘问起来。

与此同时,潘心源见势不妙,便主动站了起来,用本地方言解释自己一行人是煤矿的采购员,前往铜鼓采购桐油的,随即又说了不少好话。

主席见团丁依旧有些将信将疑,便不慌不忙地出示起了自己矿上的证明,向团丁证明自己确实是来做生意的。

可是团丁里的头目却依旧不依不饶,非要说几人像贼党,要抓起来,审理一番。

见团丁头目油盐不进。主席又恐再争论下去激怒了对方,反而对一行人不利,找不到机会逃生。于是便客气地表示自己愿意配合,前往团部。

三人出了店门,团丁们也不与三人客气,脱下了他们的鞋子,和其他一些小商小贩一起绑了起来,押往不远处的团部去进行审理。

再前往团部的路上,主席一边观察着行进的队伍,一边暗自思考起逃跑的计划。他先是告诉同行的潘心源,让潘心源把钱拿好。

其实这样一句问话正好巧妙地通报了主席准备逃走的消息。正如之前所说,这些团丁本质上都是穷苦农民,不是真心为国民党做事,只要给他们一些钱,很大可能可以顺利脱身。

而随着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越走越远,主席脚上的脚皮也被磨破,流着脓血,越走越慢,一瘸一拐地落在了队伍后面。

易子义和潘心源在队伍前面,见主席落在了后头,心领神会地明白了主席的用意,在领头位置开始突然加速起来,让队伍不得不配合着他们的速度,越走越快,直到队伍断成了两截。

见时机成熟,主席开始谋划下一步行动,也是计划里最重要的一步。主席故意将步子迈大,将身上口袋里的两枚银元弄得叮叮作响,十分清脆。

这一举动很快吸引了一名穷苦团丁,听到银元的声音后,他立马来了兴致,往主席身边靠过来。

主席见团丁上钩,便主动和他拉起了家常,套起了近乎。这时,主席身上惊人的社交能力再一次展现出来,很快从对方嘴里获取到需要的信息。

原来,团丁为国民党卖命也并非是他本意,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自己家里的条件也不好,还有老人和孩子等着自己养。

主席明白,机会来了,于是他主动从口袋里掏出了两枚银元,塞到了团丁手里,并表示老总你莫要嫌弃,虽然钱财不多,拿回去喝点茶,也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团丁看到主席递过来的两枚银元,一下子喜笑颜开起来。迅速把钱塞进了贴身的衣兜里。

要知道,这两枚银元价值可不少,别说喝点茶,就算是去几次酒楼那也是没什么问题。而且有了这笔钱后,他们一家子总算能改善一下生活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收了银元后的团丁。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之前那看主席的神情明显收敛了不少,心里也在细细琢磨着这事怎么办。

就这样一直随着队伍前进到一片山林处时,团丁看了看远处的竹林,又对主席点了点头。

主席是何等的机智,一下子明白了团丁的用意:这是在告诉他,可以朝那边跑了。

轻声道了一声谢,主席放慢了脚步,速度越来越慢。

将直到快看不见前面的队伍时,才大步向着山林跑去。

这时队伍中的小头目终于发现主席已经消失不见。便带着几个人追着脚印向主席逃跑的方向追了过去。

还在队伍里的潘心源易子义二人见主席已经逃离,两人对视一眼。就向着不同的方向逃散而去,以此掩护跑进山林的主席。

见着二人带头开跑,队伍也直接乱成了一团,那些被逮捕的小商小贩也一哄而散。

与此同时,穿过了山林的主席顾不得疼痛,快步穿过山林,来到了一处水塘旁。虽然水塘不大,但周围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

主席见状便直接钻进了芦苇丛中,追来的团丁们也一直在搜寻主席的踪迹。好几次都离他很近,甚至伸手就能抓到他。

直到太阳落山,团丁们才总算放弃了追捕。主席也因为自己的智慧最终得以逃过一劫。

第二天清晨,又累又饿的主席遇到了一个叫陈帷德的农民。陈帷德听说主席是来铜鼓闹革命的,便把他领回家,还给他做了饭菜,送了草鞋。

多年后,主席也一直没忘了这个救命恩人,建国后还与陈帷德保持着信件来往。

主席的一生中虽然多次历经劫难,但最终总能化险为夷,令人惊奇,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被捕,但最终却能靠着两枚银元逃离险境,不愧是一代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团丁   浏阳   团部   客店   银元   大洋   铜鼓   山林   国民党   队伍   主席   历史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