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经历“太子之争”失败后,曹丕和曹叡是怎么对待他的?

太和六年十一月(公元232年),天空苍茫,四望迷离,万物悲泣。

就在这冬天的寒风里,有一位须发皆白的大诗人拄杖而行,一步一喘,缓缓地向东阿鱼山而去。这位迎风而上、颤颤巍巍的绝世大诗人,费了好大力气,终于爬到了鱼山的山顶,他独立在山顶之上,居高临下,驻足远眺,只见远处的黄河横贯四野,滔滔而过,寒风卷起河水发出咆哮的声音远远传来,声声入心、回荡不去。这位绝世而立的大诗人,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陈王曹植。

《老版三国》曹植剧照

恍惚之间,曹植有种不真实的梦幻之感,过往烟云,惜事种种一一浮现在曹植的眼前,在迷离的目光中,他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令自己跌宕不安的岁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那年,曹植刚好30岁。这一年,是一个多事之年,是临淄侯曹植才返回封地不久,就被又召回了京城洛阳。曹植一回到洛阳,就被带到南宫,这时,朝廷派人来审问曹植,要他老实交代自己的罪行。曹植一听这话,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说:“我又没犯什么罪,我交代什么罪行啊?!”曹植绞尽脑汁地想着,突然,曹植打了一个激灵:“难道又是喝酒惹的祸?!”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曹植离开洛阳的时候,由监国使者灌钧侍奉,一同前往临淄。初到临淄的时候,曹植见昔日名都已经沦落凋零,此情此景,曹植不禁想到自己犹如大鸟被囚禁于此,从此,再无法回到繁华的洛阳城,心中不禁怅然失落。于是,就借酒消愁,酒入肚肠,曹植心中悲愤难抑:他曾在洛阳城西著名的平乐观与天下名士举杯畅饮、高声吟唱:“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如今,身在异域,名酒何在?!知己何在?!管弦何在?!一样都不在了!如此巨大的落差,让曹植心绪怎么平复?!唯有借酒消愁,而且,曹植每次喝酒都要把自己喝“断片”了,才肯罢休。

《军师联盟》曹植剧照

监国使者灌钧见曹植已是酒眼朦胧,不肯让他再喝下去,曹植当时就怒了,趁着酒意壮胆,大骂灌钧,甚至拔剑架在灌钧脖子上,命令灌钧把酒拿来。

咱们再回到南宫现场。曹植正想醉酒的事情,就在这时,使者面无表情地拿出一张罪状,扔到曹植的面前,冷冷地说道:“好好看看,是否还记得当时的事情?!”曹植恍然回神,拿起罪状一看,原来是灌钧在曹丕面前参了自己一本,讲的确实是当时醉酒的事情,就醉酒这么一件小事情,竟然被灌钧重重地按了一条罪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醉酒是事实,酒后狂悖傲慢似乎也是事实,当时拔剑威胁灌钧似乎也是事实。如此一来,纵使曹植满腹经纶,在这个时候也无济于事了,因为灌钧说的事是事实,这些事都是他做的。呆愣了半晌,曹植觉得喉咙里有把火在烧,使他无法出声说话,他咽了一口唾沫,眼神定定地望着使者:“这……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有必要小题大做吗?”使者一听这话,冷冷一笑:“是不是小题大做不是由你说了算,让三公九卿去议去吧!”使者说完这句话,拂袖而去。

曹植望着使者的背影,浑身冷汗直冒,看来已经尘埃落定的“太子之争”,让怀恨在心的曹丕终于要向他出手了!平生从来没有离死亡如此之近的曹植慌了。这一天,曹丕下诏,洛阳诸多官府闻风而动,尚书台、御史台等等一系列部门,他们被命令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只做一件事——议曹植之罪。

此情此景,曹丕行动如此之迅速,动员之广大,下手如此之狠辣,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丕誓要将曹植置于死地,要让曹植永无翻身之地!

消息一传开,整座洛阳城都屏气凝神,等待着最刺激的一幕出现。夜幕初落,洛阳皇宫里有一队人影匆匆地向曹丕办公的宫殿走来,这时,宫殿侍从远远看见走在最前面的人,心里一惊,随后,急忙朝殿里跑去禀报曹丕。空荡的大殿里,曹丕正在埋头批阅成堆的奏折,突然听见一声:“报!”曹丕头也不抬,沉沉问道:“何事啊?”宫廷侍从语气莫名惊慌:“这……卞太后驾到!”曹丕听了一惊:“太后来了?!”说话间,只见卞太后气急败坏地冲到大殿里,曹丕见状,连忙起身道:“母后驾到,儿臣有失远迎!”这时,整个宫殿里顿时迷茫着一股浓浓的烟火味,仿佛瞬间就能点燃整座大殿,那个侍从不敢多事,匆匆地从大殿中退了请出去。

《军师联盟》曹丕与卞太后剧照

进入大殿后,卞太后走到曹丕的面前,默然地看了他一眼,又望了望那堆积成山的奏折,皮笑肉不笑地说:“丕儿初登大位,不知疲倦,国之幸事,若你父王地下有知,亦可安心瞑目呀!”曹丕听卞太后话里带刺,心里一沉,嗫嚅道:“多谢母后夸奖,儿臣所做之事亦是分内之事。”

卞太后听后,神色一凛,将奏疏狠狠地摔倒曹丕的面前:“这就是你做的分内的事情?!”曹丕一听卞太后这话,顿时就慌了:“母后息怒啊!” 卞太后听罢,怒斥曹丕:“以前是你父王糊涂,让你兄弟两人争夺太子之位,现在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各归其位,哀家以为此事已经结束了,不料,你还是不肯放过你植弟,什么三台九府,全都用上了,你才当皇帝几天呐,就要杀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这话要是传出去,咱们皇家的脸面往哪放呐?!再者,你初登大位就杀自己的亲兄弟,你让天下人怎么看你!他们会掏心掏肺地跟你这位新皇帝共存共荣吗?!”

曹丕听罢,如遭雷击,一时不知所措,曹丕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半晌,曹丕回过神,急忙对卞太后说:“母后听儿臣解释,儿臣与植弟是手足兄弟,这事儿臣不敢忘,儿臣一定会酌情处理此事,万望母后不要生气!” 卞太后听罢,这才平复了心情,过了一会儿,才对曹丕说:“我再给你撂句话,若你执意要杀了你植弟,那我就陪他一起去死!” 卞太后说完这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满朝文武早早地来上朝,大臣们上殿时,个个都神情紧张,不敢喧哗。不久,宫廷侍从一声“陛下驾到”,诸大臣纷纷注视着正前方,只见,曹丕步履沉重地从大殿的一侧走出,不一会儿,曹丕坐在了龙椅上,他的神色庄重而肃杀,他先是看了一遍满殿的文武大臣,沉沉地说道:“奏事!”

《老版三国》曹丕剧照

曹丕的话音一落,三台及九府的诸多大臣依次上奏关于曹植的事。值得一提的是,满殿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替曹植说话,这让曹丕非常地高兴,但是,卞太后的话犹在耳旁,这让曹丕不得不慎重处理这件事。良久,只见曹丕缓缓说道:“众卿皆奏临淄侯当受‘大辟之刑’,对此,朕心中无比沉重,植,朕之同母胞弟,朕于天下之事无所不容,何况自己的亲弟弟呢?!植与朕有骨肉之情,朕不忍诛之,特将其改封为安乡侯!”

由此,曹植躲过了一次“生死劫”。此时此刻,犹如死后重生的曹植,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向曹丕呈递《谢初封安乡侯表》,曹植在里面哀痛地说:

“臣抱罪即道,忧惶恐怖,不知刑罪当所限齐。陛下哀愍臣身,不听有司所执,待之过厚。即日于延津受安乡侯印绶。奉诏之日,且惧且悲,惧于不修,始违宪法,悲于不慎,速此贬退。上增陛下垂念,下遗太后见忧。臣自知罪深责重,受恩无量,精魂飞散,亡躯殒命云云。”

转眼两年过去了,时间来到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这一年五月份,曹丕下诏:天下诸侯王进洛阳朝拜天子。这是一件大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丕自“太子之争”事件之后,对诸侯王防范甚严,命令所有诸侯王不许擅自离开封地,也不许前来洛阳朝拜天子。而这一次曹丕突然传诏,让诸侯王进京朝拜,的确出人意料了。

在前往洛阳的诸王当中,当然有我们的主人公曹植了。两年前,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时,他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此定了局,可没曾想,仅隔一年,他又被封为鄄城王,又过一年,又被改封为雍丘王。然而,曹植对进京朝拜天子的事情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恰恰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忧虑和不安。经受了黄初二年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浩劫后,让这位曾经在政治方面毫无触感的天才诗人,其政治的敏感度似乎有了很大的进步:黄初二年,曹植是被突然召到京城问罪的,那这一次会不会是悲剧重演呢?如果是悲剧重演,有可能是一场大悲剧,因为任城王曹彰也来到了京城。

一想起当年的长安之事,曹植依然是心有余悸,曹彰因当时问太祖印绶之事,被视为“心存异志”,且其手握兵权,为人骁勇,这让曹丕对曹彰极为忌惮,因此,曹丕继位后,曹彰亦被贬为鄢陵侯,而后才被改封为任城王。

夏天的阳光有些刺眼,曹植心情沉重地坐着车驾往洛阳城而来。风吹平原,平原上四处的花朵勾勒出来的风景无限的美丽,然而,曹植一点儿欣赏的欲望都没有,他呆呆地望着天空,心情乱糟糟的,他不知道自己这次洛阳之行,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是否还会活着回到自己的封地。曹植一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洛阳城已经近在眼前了,等曹植进了洛阳城,住进了招待诸侯王的住所里,曹植依然神思怅然,良久,他才回过神,心中似乎有了主意,眼睛猛然一亮,对侍从说道:“你今晚随我去见一个人吧!”

曹植要找的人是清河长公主。清河长公主是曹操的长女,她的母亲刘夫人,丈夫是夏侯楙。话说曹植来见清河长公主,曹植见到人后,就开始哭,而且还一边哭一边说:“大姐,救我!” 清河长公主不明所以,愣了半天才说:“植儿,你怎么了?”于是,曹植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我只恨当年不懂事,莫名其妙地就陷入了‘太子之争’的这摊浑水中,如今想来,依然觉得罪孽深重,因此,我这次前来叨扰大姐,就是希望大姐带我到陛下面前请罪”。

吃一堑长一智。曹植总算有一些政治觉悟了,这次洛阳之行吉凶难料,与其被动被曹丕治罪,不如主动向曹丕请罪。清河长公主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叹了一口气:“这样也好!”

第二天天刚亮,洛阳官吏匆匆来报:“雍丘王曹植已经到了洛阳城!”曹丕一听,说:“好,赶快派人把雍丘王迎到宫里来!”同时,曹丕还派人通知卞太后。卞太后听到曹植回来了,心里乐开了花,立即前往大殿等候曹植的到来。

正当卞太后满心欢喜地等候曹植来时,宫廷侍从匆匆来报:“雍丘王不在驿馆!”曹丕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卞太后也慌了:“植儿肯定是怕被你治罪,自杀谢罪了!”曹丕这时也慌了:“母后,您先别着急,儿臣这就派人再找一找!”话音刚落,又有宫廷侍从匆匆跑来禀报:“启禀陛下,雍丘王正在殿外跪请求见!” 卞太后和曹丕听后,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随即,二人便向殿外走去。

《新三国》曹丕剧照

曹丕和卞太后走到殿外,便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地说不出话来:只见殿外的空地上,曹植头戴铁,而且还光脚布衣,长跪于地。而清河长公主就站立在一旁,也不说话。卞太后顿时就明白了,原来曹植害怕被曹丕治罪,特意请清河长公主带他前来请罪。随后,经卞太后给曹植说情,曹植又逃过一劫,转危为安。

对于曹植来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活下去,等到曹丕驾崩,他就可以结束这种惶惶不安的日子,得到解放和自由。天随人愿,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时年40岁,而这一年,曹植年仅35岁。过去曹植因为生存而忧虑,如今曹丕已经病逝了,于是,他就开始憧憬未来了,他身怀绝世之才,渴望伸鲲鹏之志,曹植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过去那个只懂喝酒、不懂政治的诗人了。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沉默了两年的曹植主动写了一篇《求自试表》,派人送往洛阳,渴望一举打动曹叡,让他能够“重出江湖”。可,人算不如天算,这年曹魏恰好是多事之秋:先是诸葛亮举军北伐,不得已曹叡前往长安督战,好不容易魏国胜利,不料,又有谣言传出,说曹叡在长安病死了,跟随曹叡出征的大臣准备拥立雍丘王曹植即皇帝位。此消息一出,满朝皆惊,就连卞太后都不知所措,等到曹叡顺利抵达洛阳城时,卞太后及群臣前来接驾,见曹叡一切正常,这才放心。

曹叡回到宫里,侍从就给他呈上了曹植写的《求自试表》。曹叡一看,愣住了,结合最近的谣言,曹叡是不可能起用曹植的,良久,曹叡把曹植的奏折扔到一边,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此时,曹植还不知道这边的情况,他远在雍丘,每天等待着朝廷的任命诏书,这一等,就等了几个月,依然没有等到朝廷的任命诏书。

《军师联盟》曹叡剧照

不明所以的曹植于心不甘,于是,他决定再写一本奏折——《又求自试表》。曹植在奏折末尾悲哀地说:

“《左传》有云,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昔时孔子及孟子,彼一圣一贤,尚且有不得志之时,是用喟然求试,必立功也。呜呼!言之未用,欲使后之君子知吾意者也。”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伤感失志之情、渴望出仕有为之情,无不溢于言表。奏折送上去之后,曹植又开始等待,这一等,就等了一年。然而,当使者缓缓读出诏书的内容时,曹植如遭雷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使者不是前来征召他入朝为官的,而是把他从雍丘迁往东阿,当东阿王。使者宣读完诏书,曹植原本一颗沸腾的心瞬间就冷却了,为什么呢?因为东阿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曹叡的这道诏书,说白了,就是流放曹植的诏书。曹植在东阿期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春天二月,悲哀抑郁的曹植突然等到一个好消息:对他心存忌惮的皇帝曹叡,竟然派使者前来东阿,封曹植为陈王,食邑三千五百户。东阿王是县王,陈王是郡王,由“县王”升“郡王”,这是一件大事情,紧接着,曹叡又征召曹植入朝,曹植一听,顿时,心里乐开了花,心想,终于可以施展胸中的抱负了!

然而,令曹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来到洛阳,竟然连单独见曹叡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施展胸中的抱负,恍惚之间,曹植明白了:西汉初年,贾谊被遣送出京城,到诸侯国任太傅,尽管贾谊后来都不得志,但,孝文帝至少给了贾谊几次单独宣召的机会,如今,曹叡连一次单独宣召机会都不给自己,这就说明,在曹叡的心中,他这个天下最负才气的诗人及皇室宗亲,竟然连当年的贾谊都不如!这一年,曹植41岁。

恍惚惆怅的曹植,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洛阳城的。等回到封国,心情绝望的曹植感觉自己的生命被严重地浪费了,体内元气大伤,奄奄一息,仿佛随时都可能在一阵风的吹拂之下而倒下。曹植决定:再走一趟东阿鱼山。

狂风卷鱼山,呼啸不息。时间过得好快,一生的时光就要走完了。在一阵寒风的吹卷之下,曹植悠悠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随即,他慢慢地走到一座坟墓之前,眼前这座墓,就是曹植专门为自己修造的。

曹植墓

古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曹植回味自己这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啊!生死不由他,富贵也不由他,生于天地之间,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何等的悲哀呀!曹植唯有能够把握的,就是将心里所有的悲哀一丝不剩地带进眼前这座坟墓里。

这在这时,天地间突然刮起了狂风,猛吹曹植的后背,曹植犹如风中的一片枯叶,在大风中摇摇欲坠,曹植一下没撑住,在凛冽的寒风中,轰然倒下。在漫卷的大风中,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雨声沙沙,漫山遍野,无边无际。风吹着雨,雨打着风,仿佛老天都在为这位倒下的天才诗人悲呜交鸣。

这一年,曹植病逝,因其追悔生前之过,因此,其身后的谥号为“思”,后世皆称之为“陈思王”。

曹植把悲伤绝望留给自己,传奇绝唱留给后人。穿越千年的历史烟云,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悲伤的影子,正久久地伫立在洛水之畔,在孤独凄凉的斜阳中,对着苍茫迷离的洛水里浮起的洛神身影,放声高吟那著名的《洛神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悠悠千古,世人皆说那个被曹植歌唱的“洛神”,是洛水之神宓妃,殊不知,那正是被曹植拟人化的理想化身呐!只可惜,曹植心目中那美丽的理想,犹如神仙般,在一千多年前,洛水中浮现过一次之后,就一去不复返了!

惜哉曹植!悲哉曹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安乡   东阿   清河   奏折   诏书   洛阳   侍从   太后   太子   使者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