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李宗仁逝世,周总理在治丧报告上删改了四个字,毛主席:同意

1966年国庆节,毛主席邀请李宗仁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阅兵,这是李宗仁从美国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年,也是两人第二次见面。

站在城楼上,看过解放军整齐划一的阅兵仪式后,主席感慨万千:“这里的风景真好,不知道留在台湾和海外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李宗仁听罢陷入沉思,他太能理解在外漂泊者的心情了,也许是饱受病痛折磨,预感到自己即将命不久矣,虽然心中有好多话要对毛主席讲,但是此刻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两年后,李宗仁的身体越来越差,患了直肠癌。临终前,想起三年前和主席一起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意兴阑珊,他提笔给主席和周总理留下了一封信,回答了主席当年提问的问题。

“我从美国回到祖国这一步是走对了,如今,我即将离世,那些仍留在台湾和海外的中国人,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中央得知这一消息后,为其筹备了治丧会,以表对这位老将的敬重。

第二天治丧报告递到了周总理的手里,总理看了一下,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立即提笔修改了四个字。

毛主席看过后眉头一舒,当场作出批示:同意!

那么,周总理修改了哪四个字?李宗仁和我党以及人民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呢?

统一广西,成为代总统

李宗仁是广西人,19岁加入了同盟会,之后在一家陆军学堂读书,毕业后加入滇军,在广西一带参加运动。1925年,仅34岁的他就统一了广西。

可以说,李宗仁是当时国民党的新秀,前途无量。

北伐战争时期,李宗仁联合蒋介石对共产党实行清洗,无形中为以后“回国”增添了阻力。后来,因与蒋介石的矛盾已久,多次与之内讧,长期占据广西,与蒋介石负隅顽抗。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反对,率领手下抗日。这个时候的李宗仁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指挥徐海会战、武汉会战等,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两万余人,受到两党爱国人士的一致好评。

解放战争时期,身为副总统的李宗仁参加了内战。此时的李宗仁内心是复杂的,看着自己犯下的一些列“错事”,他知道共产党将来迟早有一天会找自己算账的。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面临着覆灭,蒋介石逃到了台湾,李宗仁成为中华民国代总统。

此时李宗仁仍不死心,他继续率兵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但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最终共产党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看着国民党名存实亡,李宗仁此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跑到台湾,追随蒋介石;二是逃到西方国家,以待来日。

他很清楚第一个方案行不通,因为他和蒋介石虽然同时国民党,但是两人意见相左,积怨已深,是政治死敌。如果投靠他,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再三考量下,李宗仁声称自己生病了,需要外出就医,便先逃往了香港,然后又逃去了美国。从此,李宗仁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落叶归根,想要回到祖国怀抱

在李宗仁逃亡美国后,蒋介石不久后便恢复了自己总统的职务,还正式罢免李宗仁代总统一职。

远在大洋彼岸的李宗仁一听说这个消息,知道国民党那里他是回不去了,心里便开始筹划着落叶归根的事情。

来到美国后,李宗仁一边注意蒋介石的举动,一边留意着新中国的发展。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古稀,看着身体越来越差,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想要死后葬在祖国。

但是想起以前做过的那些错事,共产党能原谅自己吗?随着他在美国生活得越久,落叶归根的想法就越强烈,直到他在65岁那年,终于决定迈出这一步。

1956年,李宗仁想起了一个叫“程思远”的人,想要通过他来探听共产党那边的意思。

程思远曾是李宗仁的秘书,两人一起为蒋介石剿灭过红军,在后来的战斗中,程思远看到了国产党内部的腐朽,便毅然辞去了职务,不再为蒋介石做事。

后来,程思远成了一名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共产党来往密切。李程二人共事时感情不错,于是,李宗仁就想通过程思远来探听共产党人的意见。

李宗仁先发表了一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以及作为一个海外人士期望重回祖国怀抱的决心。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还承诺将自己在海外所购的古玩文物上交给国家,希望程思远可以代为转呈。

知道昔日的好友想要“回家”程思远喜出望外,很乐意为之游说,马上回北京去见周总理。

但是毕竟李宗仁的身份太特殊了,程思远一共来北京五次,经过十年的时间才成功。

这其中困难重重,光是第一个“送礼”,就让人大跌眼镜。

接见了程思远后,周总理知道了李宗仁的想法,考虑到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过贡献,又在海外的圈子中颇有声望。

周总理立即收下了这些文物,还承诺这边会按照原价给李宗仁,让他放心。

收到文物后,周总理立即邀请了几名专家鉴宝,结果出乎众人的意料。专家鉴定后发现,这些文物居然都是赝品,按照李宗仁的说法,这些文物价值12万美元,但总的才不过3万美元。

看到这样的结果后,现场的专家无不感到气愤。

“想不到这个战犯分子这么没诚意,拿着一堆赝品上交给国家,竟然还舔着脸想要落叶归根!”其中一个专家说道。

总理一看到这些文物全是赝品后,立马就明白了李宗仁此举的用意,他急忙带着专家来到中南海找毛主席商量对策。

“他可不傻,拿着这些赝品投石问路,是想看看我们的意思!”毛主席回复道。

最后,在众人的商议下,中央决定12万美元,一分钱不少全都给李宗仁,让他在美国安心。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毛主席特意给李宗仁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中央已经鉴定出这些文物是赝品,但是为了欢迎李先生回国,中央就当是拿12万美元交了一个朋友。

当李宗仁收到主席的来信后,十分激动,他知道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不同的,在拿着赝品投石问路成功后,便打算和妻子商议回国的事情了。

回国“四可”,离开欧美回国

在李宗仁和国内书信往来的时候,台湾的蒋介石也一直没有闲着,他派人来美国监视李宗仁一家,这一切被李宗仁看在眼里。

如今比不得以前,自己早已不是代总统,又远在美国,如果蒋介石派间谍来刺杀自己和家人,简直易如反掌。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宗仁只能兵分三路,一边和共产党取得联系,争取早日回国;一边躲避蒋介石的追踪,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最后,还要和美国处好关系,必要的时候表明自己对中美关系的态度。

1960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李宗仁看到他对新中国的态度比较缓和,便给这位新总统写了一封信。

信中,李宗仁表达了自己对他成为总统后的庆贺,还希望他上台后可以调整对华政策,缓和中美关系。

周总理知道此事后,奉劝李宗仁,不要对肯尼迪抱有希望。因为他认为肯尼迪只有40岁,沉不住气,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暂时不会考虑缓和中美关系。

结果,三年后,肯尼迪果然遇刺身亡了。

1963年,此时距离李宗仁来美国已经七年了,他作为海外华人也常常受到外国记者的采访。

一次,面对一个意大利的记者,李宗仁承认了自己当年是失败了,不过正是由于自己的失败,才有了一个冉冉升起的新中国。

此类的采访还有很多,体现了李宗仁对过去错误的罪赎,以及对回归祖国的渴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让陈思远转告李宗仁,可以准备回国了,但是要遵守“四个可以”。

一、李宗仁先生随时可以回国。

二、李宗仁先生回到祖国,如果发现不适应,也可以再回美国。

三、如果李宗仁先生再次回到美国又后悔了,还是可以再回国定居的。

四、如果李宗仁先生没有考虑清楚,可以在欧洲暂时定居,等以后下定决心也不迟。

除了“四可”外,周总理还强调了李宗仁回国后不要介入中美、台湾以及国共关系的条件。

看到周总理提出的条件,在美国的李宗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让程思远转告中央,自己一定会谨记“四可”,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1965年,李宗仁计划着回国的事情了,由于担心护照的问题,因此家人在前几个月便给其办理了。

为了躲避蒋介石派来的眼线发现此事,李宗仁谎称自己去瑞士治病,然后再经过几个城市周转,最后到达广州白云机场。

6月13日,李宗仁正式踏上了从美国飞往瑞士的飞机,为了掩人耳目,他让夫人郭德洁一周后才飞往瑞士。

到达瑞士后,李宗仁用电话向中央请示,周总理让程思远飞往瑞士,把李宗仁夫妇一起接回来,另外还会给他以及李宗仁夫妇各自一笔旅费。

接到通知后,程思远就准备赴欧了,因为这个消息他等得太久了。十年间,他一直为李宗仁的回国的事情来京,直到今天才实现。

然而,因为程思远后来的签证出现了失误,直到6月28日他才飞到瑞士,恰巧当时李宗仁的夫人也飞到了瑞士。

7月13日,为了躲避国民党派来特务的刺杀,中央要求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立即离开瑞士。果然,在飞机起飞才2个小时,台湾那边就派人行动了。

7月18日,经过兜兜转转,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终于抵达了广州,这是李宗仁夫妇自1949年以后,时隔16年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冰释前嫌,去世让全国动容

在广州白云机场暂停留后,李宗仁一行人就飞往了上海。飞机一落地,看到等候一旁的周总理,李宗仁忍不住上前与之握手,颤动着双手说道:“周先生,我以前犯过错,你们还肯饶恕我……”

“李先生,过去您也帮助过我们啊!还记得台儿庄战役吗,祖国亿万人民都不会忘记的!现在您是客人,欢迎您和夫人回国!”

周总理的回复让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7月20日,李宗仁一行人抵达北京。回国后,李宗仁还会见了毛主席,以及受到陈毅、彭德怀等。想起自己曾在土地革命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犯下的错误,李宗仁就感慨不已。

毛主席则宽慰他往事已矣,现在回到祖国就要安心在这里生活,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回广西老家,看看家乡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看着新中国如此强大,李宗仁庆幸当年是共产党胜出,如今的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

此后,李宗仁和夫人一直住在北京,时常被毛主席邀请会面,无奈后来被病痛折磨,在回国后的第三年的冬天因病去世了。

听闻李宗仁去世的消息,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却松了一口气,却又好像失去了什么,因为他生平一个心腹大患终于没有了。

李宗仁去世的第二天,周总理收到了他的治丧报告,看到上面写着的“拟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主持葬礼”,周总理眉头一蹙,感觉很不合适,便提笔改为“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十分赞赏周恩来的智慧,直接说了两个字:同意!

原来,由傅作义主持葬礼,是一场前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葬礼,而改为周总理主持葬礼,则变成举国哀悼的国家级别葬礼,是对李宗仁的敬重,也体现出中共领导人的胸怀,以及周总理的智慧。

1969年2月1日,李宗仁遗体告别仪式举办,在八宝山公墓礼堂上,周恩来携众多革命前辈参加,表达了对其沉重的哀悼。

李宗仁先生的一生是复杂的,早年联合蒋介石一起干预革命,残杀红军战士,后又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动内战,阻碍新中国的建立。

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不顾蒋介石的反对,率先带领军队抗日,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出色,又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晚年的时候,逃到美国,幡然醒悟,在外漂泊16载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总而言之,他功大于过,注定被中华儿女铭记。

参考文献:

人民网:历史今日1月30日:李宗仁逝世

人民网:周总理热情欢迎李宗仁归来 待以上宾之礼

中国社会科学网:1965年 李宗仁回祖国大陆定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肯尼迪   抗日战争   瑞士   赝品   台湾   美国   蒋介石   国民党   共产党   祖国   李宗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