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未来在哪?看看毛主席部署的解放台湾战略:只有一条出路

1956年9月30日,时任印尼总统的苏加诺访华,毛主席在中南海与其进行会谈,两人就世界未来发展局势和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坦诚的交流,苏加诺还提到了一个敏感问题,即台湾未来将何去何从,对此,毛主席指出了未来台湾的两条出路:一条是通向华盛顿,另一条则是北京。

话音刚落,正当苏加诺正准备再次提问时,毛主席又紧接着来了一个大转折,他表示,第一条道路是绝对行不通的,蒋介石的反动统治终将以失败告终,他们迟早会被自己心中最亲密的盟友美国抛弃。

实际上,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毛主席和党中央早已有所行动,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便已经开始着手筹划解放台湾了,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才被搁置,后考虑到台湾同胞和广大人民对和平发展热烈地渴望,毛主席审时度势,顺应民心,表达了希望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美好愿景。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部署解放台湾战略

1949年初,随着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开始谋划解放台湾之事,1月3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抵达西柏坡,与毛主席进行会谈,毛主席向其介绍了当前解放战争的大好局势,并首次提到了台湾问题。

3月,毛主席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不久后,新华社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并在文中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

6月,历时42天的渡江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蒋介石重兵集团被合围歼灭,几天后,毛主席就按照之前的设想,乘胜追击,亲自点将,交由粟裕负责解放台湾的历史重任

同时,直接了提出攻台作战问题:研究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里夺取台湾,以什么样的形式夺取,用什么办法来分化台湾的敌军等。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台湾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上海和沿海各港口将受到很大危害。

毛主席在发给粟裕的电报中,曾向他提到了四个重要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准备解放台湾。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由粟裕负责,同时,还对解放台湾后的各领导班子进行了相应搭建,对相关干部开展集中培训。可见,当时,中共中央对于解放台湾一事势在必行。

不过,毛主席也深知,解放台湾面临复杂的问题,如果动用武力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渡海作战问题,还有美国的干涉,只有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更强大,美国妄想实施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就越小,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中,与美国直接正面交战从来就是被算在其中的。后来形势的发展,也证明了毛主席作战计划的预见性。

不可否认,对当时军事装备落后的人民解放军而言,解放台湾困难重重,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大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在毛主席的计划中,解放台湾的时间是在1950年的夏季。

7月,在苏联进行访问的刘少奇,向斯大林提出了提供海空支援的请求,以配合人民解放军实施解放台湾的计划。此外,毛主席还表示,希望能够派遣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购入飞机,组成攻击部队,为日后夺取台湾提供渡海掩护。

在与朱德讨论解放台湾的问题时,毛主席曾指出,只要苏联能同意提供海空支援,帮助人民解放军掌握制空权,我们便能立即发起进攻台湾的战役。不料,苏联方面的态度令人大失所望,斯大林同意帮忙培养飞行员,但一口否决了为攻台提供海空支援,他认为,一旦苏联介入,必然会招致美国报复,从而引发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苏联人民不想看到的。

尽管斯大林拒绝直接对人民解放军提供飞机和军舰,但这时的形势相对来说还是有利的。国民党内部腐败不堪,退守台湾后,只有20万作战兵力,部队杂乱无序,颇有乌合之众之嫌,防务空虚,同时,台湾经济几近崩溃,岛内民众生活艰苦,更致命的是,整个国民党内部被笼罩在“失败主义”的惊惧中。

厦门、漳州被我军收回后,金门一跃成为蒋介石最为重视的战略据点。10月24日,解放军出动3个团约9000多人,渡海进攻金门,但遭到了国民党飞机和军舰的轰炸,最终覆灭,金门战役的失利,让解放军深刻意识到了渡海作战的难度,为全体解放军敲响了警钟,10月29日,毛主席致电各大军区,指出金门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轻敌和急躁,要求尚在作战的军团要稳步且有计划地推进歼敌进程。

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未来半年内组建两个歼击机团和一个轰炸机团,全力配合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

1950年5月,解放军通过渡海作战,成功解放了海南岛,歼灭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残余部队3万余人,眼看驻守舟山群岛的12万国民党军将成为解放军的下个目标,蒋介石立即下达撤退命令,保存了有生力量,让解放军歼灭台湾岛外围蒋军的计划落空,同时,也使得台湾的防务得到加强。

负责台湾问题的粟裕深刻意识到,未来解放台湾必将面临更加激烈和残酷的作战,深思熟虑后,他提出增加第一梯队兵力的建议,由此前的4个军增加为6个军。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毛主席明确指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解放台湾和西藏,同时,粟裕还在会上对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做了详细汇报。会后,粟裕与毛主席再次探讨了解放台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粟裕直言,如果对台作战没有绝对胜算,宁愿再推迟一段时间,也不可轻易发动进攻。不过,按照当时解放台湾准备工作的进程,即使推迟也不会太久。

然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没多久,朝鲜战争突然爆发,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介入,直接威胁到我国领土和国家安全。与此同时,美国第七舰队悍然开进台湾海峡,干涉我军解放台湾。受此影响,毛主席和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暂时终止进攻台湾的计划。粟裕也被安排负责抗美援朝作战指挥的重任,后因其身体原因,不得不住院治疗。

而关于何时解放台湾的问题,陈毅元帅提出了“1951年不攻,1952年解放台湾”的建议并获得毛主席批准。

但实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得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一拖再拖,自此,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道路,这也是毛主席始料未及的。

但不可否认,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对台湾问题做了极为深入的研究,这些资料至今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毛主席曾经主持部署的一系列解放台湾战略在今天世界发展大势下看仍然是伟大且可行的。

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发生变化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曾利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些岛屿作为保卫台湾的屏障,甚至借此袭扰大陆,其中,一些岛屿上的国民党守军,更是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形成了系统的防御体系,使解放军在台湾海峡面临更加复杂的斗争形势。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反击,1955年1月,一江山岛战役打响,这也是解放军首次进行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一次战役,不到24小时,解放军便占领了一江山岛,大获全胜,此战后,国民党军在其他岛屿的兵力悉数撤回,解放军不战而胜,蒋介石彻底失去了进行海盗活动和部署袭扰大陆的跳板,台海形势发生重大转变。

与此同时,毛主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也正在发生变化,1955年3月,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了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方式解决祖国完全统一问题。这一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对国际社会释放了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友好合作的诚意。中共在思想上的转变也预示着未来对台政策的重大变化。

1956年,毛主席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类具体事项进行研究,并表示在台湾愿意回归祖国的情况下,可以让台湾一切照旧。这说明,毛主席关于“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已经有了雏形。

不过,蒋介石却始终拒绝参与和谈,并屡次袭扰大陆沿海地区,1958年8月,为挫败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毛主席亲自在北戴河指挥炮击金门的作战。

一切正如毛主席预想的发展,美国方面随即跳了出来,企图借此分裂中国,而尽管蒋介石倚仗美国力量,但同时,他又坚决反对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强调“大陆、台湾皆为我中华民族领土,不容割裂”,因此,毛主席利用炮击金门成功激化了蒋介石和美国方面的矛盾,为党中央长期考虑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正式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代表被驱逐离开,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重大格局已经悄然形成,毛主席关于台湾必将通向北京的预言也一语中的。

尽管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为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深厚的根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台湾   金门   人民解放军   苏联   作战   台湾问题   美国   蒋介石   国民党   解放军   出路   战略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