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的双面人生:白天是端庄念经的傀儡,晚上是最美风流情郎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1699年的一天,在一个寂静无人的深夜,一个僧侣在寺庙中提笔写下了这一行诗。

这行诗也是对这个僧侣一生的真实写照,映照了他那短暂而悲情的一生。

他本应该是众人仰望的存在,应该拥有着无数的权力和地位,可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傀儡。

白天,他只能把自己的本性隐藏起来,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桎梏。

只有晚上,他才能够释放天性,行走在拉萨的街头,用声色来表达自己的不甘和愤怒。

这个僧侣就是仓央嘉措,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歌诗人。

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只度过了短短二十三年的光阴,却给世间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怀念。

身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为什么会成为别人的傀儡呢?他的一生又是如何结束的呢?

农奴之子,被选为转世灵童

1683年,也就是清朝的康熙二十二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邬坚岭。

仓央嘉措的父亲名叫扎西丹增,母亲名叫次旺拉姆,都是当地的普普通通的农奴,而且是门巴族的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仓央嘉措,自然也就随着父母成为了门巴族的一员。

后来,成为达赖喇嘛之后,身为门巴族的仓央嘉措也就成为了唯一一位不是藏族也不是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最为重要的是,仓央嘉措的父母信奉的都是藏传佛教的另外一个宗派,宁玛派,也被人成为“旧派”或者红教。

而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属于的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因为这个派系的僧侣都是戴着黄色的僧帽,所以也被称之为黄教。

虽然都是藏传佛教,但是不同派系对佛法的理解不一样,清规戒律的制定也不一样,而且两者还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那么,为什么出生宁玛派的仓央嘉措,后来却成为了格鲁派的达赖喇嘛呢?

要解答这个疑问,就不得不把时间线拉回到五世达赖喇嘛桑罗嘉措时期。

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质疑。

“达赖”是蒙古语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中“上师”的意思。

当前一位达赖喇嘛圆寂之后,寺庙中的僧人就会去民间寻找转世灵童,这个灵童将会成为新一任的达赖喇嘛。

当然,达赖喇嘛还需要经过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才可以。

1682年,格鲁派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刚刚重新修建不久的布达拉宫中圆寂。

为了利用五世达赖喇嘛的威望继续管理教中事务,身为亲信弟子兼第五任第巴的桑结嘉措并没有把师傅圆寂的消息公布出去。

“第巴”是藏语中“部落酋长”、“头人”的意思。

第巴由达赖任命,负责管理着西藏地区的部分军政事务,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被人称之为“藏王”。

身为藏王的桑结嘉措深受五世达赖的信任和喜爱,说以在教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在五世达赖圆寂之后,他秘不发丧,并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要修习秘法,已经处于入定状态。

他修习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也不会见外人,一切的事务都交给第巴桑结嘉措处理。

此时的桑结嘉措已经有非常高的威望了,所以教内没有人敢质疑他。

就这样,桑结嘉措欺骗了所有的信徒以及僧侣,还有清朝的统治者康熙皇帝。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桑结嘉措还派了心腹去民间寻找转世灵童。

就算这件事情最后被人揭破,他也能快速迎转世灵童回布达拉宫成为六世喇嘛,给自己留全了后路。

这一次寻找转世灵童的地方,被选在了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的一个山脚小村庄中。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地处偏远,与外界沟通不方便,信息也就没有那么容易泄露了。

而且,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信仰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如果在这个地方选出一个转世灵童,那么将会把格鲁派的信仰传播到这个地方来。

这个小村庄正是仓央嘉措所在的村子,村子里所有一岁左右的男孩子都参与了这次选拔。

他们被带到了一块空地上,地上摆了很多的东西,有些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有些是佛教特有的道具。

按照当时格鲁派的规矩,哪个孩子抓到了达赖的遗物,哪个孩子就是格鲁派的转世灵童。

他会被人们堪称是达赖的转生,将会继承达赖喇嘛的名号和势力。

在众多的孩童中,一名叫做计美多吉协加衮钦的农奴之子抓住了五世达赖的遗物,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仓央嘉措。

但是,桑结嘉措派来的心腹并没有把此行的目的告诉孩童的父母,也没有按照规矩把这个孩子接回去。

就这样,仓央嘉措继续在这个平静安逸的小村庄中生活着。

他跟着父母一起为了生活而劳作,也在父母的熏陶下,渐渐地接受了宁玛派的一些教义和影响。

名为六世达赖,实为傀儡

1696年,清王朝出兵平定了准格尔部的叛乱,并俘虏了很多的准格尔士兵。

从这些俘虏口中,清王朝的统治者才得知五世达赖喇嘛桑罗嘉措已经圆寂多年。

蒙古准格尔部的首领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西藏,还跟着当时的五世达赖喇嘛学习过很长一段时间。

而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最亲近的弟子,自然就会跟准格尔部的首领有诸多的交际。

由于志趣相投,两人同在西藏的时候,关系就非常好,甚至到了互相把对方引为知己的地步。

后来,两人虽然一个回到了蒙古,一个留在了西藏,但依旧联络紧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掌握了这两个地方的大权,两者之间的往来和合作就更多了。

桑结嘉措一直很希望增强格鲁派的宗教影响力,所以联合了当时强盛的准格尔部,还把五世达赖圆寂的秘密告诉了他们。

也因为这段前缘,清王朝的官员才能从准格尔部的俘虏口中得到这个消息。

当官员把这个消息层层上报,最后传递到清王朝当时的统治者康熙皇帝耳中的时候,他不由得大怒。

康熙皇帝亲自写了一封信,严厉地斥责了桑结嘉措的种种行为。

而桑结嘉措早就预计到事情迟早会有败露的那一天,所以他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一面言辞恳切地跟康熙皇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祈求得到皇帝陛下的原谅。

而另一方面,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再次来到了那个偏远宁静的小村庄中,准备迎接转世灵童。

1697年,仓央嘉措正式被选定为了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即将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但此时的他已经14岁了,此前一直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格鲁派的教义,更没有学习过如何处理教中事务。

从这个时候开始,仓央嘉措就注定了要成为傀儡的命运,成为了权力斗争之下的一个牺牲品。

9月份,在桑结嘉措的安排下,仓央嘉措从自己待了14年的小村庄出发,准备前往布达拉宫。

在经过浪卡子县的时候,仓央嘉措拜当时的五世班禅为师,并在他的主持下进行了剃发受沙弥戒的仪式。

随后,五世班禅给这个新徒弟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一个多月之后,仓央嘉措一行人抵达了布达拉宫,他再次举行了坐床典礼,正式成为了六世达赖喇嘛。

成为六世达赖之后,仓央嘉措跟“自由”这两个字再也无缘了。

他就像是一个被供奉起来的雕塑一样,只能按照人们规划好的路线去走。

在布达拉宫中,仓央嘉措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僧侣们的注视。

稍微有一点出格的地方,或者违背了教义的内容,这些僧侣就会进行严厉的劝诫,因为这些僧侣都听信于桑结嘉措这个藏王。

即使诵经累了,仓央嘉措在庭院中闲逛,也会有一大批的人跟在他身后。

他们并不会让仓央嘉措在院子里待很久,过一会儿就会请他回房间继续学经诵经。

手无实权的仓央嘉措,只能任由仓王桑结嘉措的摆布,处处受到限制。

身体上得不到自由,进入布达拉宫之后,仓央嘉措的精神层面也非常郁闷。

仓央嘉措的父母都是宁玛派的信众,在14岁之前,他接受的都是宁玛派的教规教义。

相较于制度严苛的格鲁派,宁玛派更加自由,通人性,这两个教派在很多地方都有极大的差别。

宁玛派并不径直僧侣娶妻生子,也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和清规戒律,但格鲁派却禁止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要提娶妻生子了。

种种矛盾,让仓央嘉措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而本性热爱自由的他更是觉得难以忍受。

为了表示自己的不甘与亢奋,仓央嘉措索性沉迷于声色当中,彻底打破了格鲁派的教条。

据说,每到晚上,仓央嘉措就会悄悄地溜出布达拉宫,流连于拉萨的街头巷尾。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做达桑旺波的化名,以一个翩翩贵公子的形象出现在拉萨的酒家、客店之中。

后来,仓央嘉措甚至公然留起了长发,穿着绫罗绸缎,手戴珠宝首饰,流连于歌舞宴会之中,纵情声色场合。

他的这些做法,一方面是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对清规戒律的反叛。

身虽死,名已留

但在仓央嘉措继位为六世达赖喇嘛之时,西藏的政治局势就比较动荡了。

仓央嘉措所在的格鲁派虽然在西藏处于统治地位,但西藏当时的统治势力还有一个,那就是和硕特部。

格鲁派在思想方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和硕特部在军事方面的实力就要远超出格鲁派一大截。

因为不想始终受制于人,所以在五世达赖圆寂之后,身为藏王的桑结嘉措就开始了与和硕特部首领之间的斗争。

1701年,也就是仓央嘉措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的第4年,和硕特部的老汗王去世,新汉王是他的孙子。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和硕特部和藏王桑结嘉措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1705年,桑结嘉措深知自己的军事实力并不占上风,于是就想要先下手为强。

他暗中派人前往和硕特部首领居住的地方,想要往他的饭菜中下毒。

但是,和硕特部的新任首领也不是个等闲之辈,早就防着这一招了,所以这个计谋并没有成功。

计划被戳穿后,和硕特部的首领大怒,立即集结了军队来攻打桑结嘉措。

结局显而易见,桑结嘉措的藏军很快就被击溃,桑结嘉措本人也死在了这次战乱之中。

战事平定之后,和硕特部就向清王朝去信,说明桑结嘉措谋反已经被诛杀。

而他们也没有放过桑结嘉措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仓央嘉措。

在这封信中,和硕特部的首领还举报仓央嘉措不守教规,不理教务,是一个假冒的达赖,请求康熙皇帝废除仓央嘉措的达赖之位。

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但胜利的一方是和硕特部,那么康熙帝心中的天平自然就会向他们倾斜。

为了安抚和硕特部,康熙皇帝下旨废除仓央嘉措的达赖之名,并把他押解到京城审理。

1706年,在押解的部队刚到青海湖,仓央嘉措就在此打坐圆寂,离开了人世,享年23岁。

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却给世间留下了很多的诗歌作品,他也因此成为了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直到今天,仓央嘉措写下的诗歌还在流传着 ,人们传颂他的作品,歌颂他的才华。

他也真的成为了很多人心中,那个最美的情郎。

-完-

文 | 不误小星星

编辑丨书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准格尔   和硕   达赖喇嘛   达赖   布达拉宫   格鲁派   灵童   僧侣   西藏   喇嘛   傀儡   端庄   风流   白天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