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军区司令平反后生活困难,徐向前严令总政主任:不要踢皮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里,猛将如云,而其中又有一名“虎将”郑维山,他外号很多,但是每一个都代表着他背后一段辉煌的过往。

对于反动军阀,他是令人忌惮三分的“夜老虎”,对于傅作义,他是让人头疼不已的“克星”,对于联合国军,他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对手,对于这位军事奇才,毛主席甚至把他和许世友放在了一起,盛赞他:“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但这样一位军事奇才在被平反之后回到北京,却没有生活来源,连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万般无奈之下,郑维山给老领导徐向前写了信请求解决生活问题。

徐向前了解到爱将回来北京竟然落得了这般境地,很生气,他给总政治部主任打电话:“国清同志,这件事情交由总政治部还是由北京军区负责,你处理好,记住,不要推来推去,来回踢皮球!”

那么为什么老红军郑维山回到北京之后会落得这样的境地?

徐向前交代之后,总政治部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军事奇才“夜老虎”

郑维山是河南新县人(当时属于湖北麻城县),家里是很穷的农民家庭,但这里的革命思潮却比较浓厚,他的父亲是参加黄麻暴动的老战士,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有革命拼搏的意识,并没有因为自己家贫而有任何自卑,反而激励了他有了拼出一片天地的勇气。

13岁加入了少年先烽队,15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样15岁,带领着70多名赤卫队员参加红军,从此成了徐向前麾下的一员战将。

这简历,真是令人羡慕,妥妥的根正苗红!

他去的正好是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直接成了徐向前的传令兵,他很幸运,一进来就遇见了一个好老师,跟着徐向前,他进步很快,徐向前对他也比较欣赏,很多时候刻意教他,郑维山又聪明,慢慢变得独当一面。

他跟着徐向前经历了很多次大仗、恶战,耳濡目染加上常年的行军作战训练,很快就具备了一名能独立作战的红军战士的基本素质,并且掌握了行军作战本领。

1933年7月,郑维山被任命为红9军27师81团政委,而此时他才18岁,如此年轻的红军高级将领,就是整个红军里面也是没有的。

赴任之前,徐向前专门找郑维山,嘱咐他:以后遇到打仗困难的时候,要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打,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

现在来看,郑维山能成为一名“虎将”,里面徐向前的嘱咐肯定起着领导方向的作用了,以后每次遇到硬仗、恶仗,郑维山都谨记徐向前的嘱托,并一次次化险为夷,成长为虎将。

这年12月,郑维山又以不到20岁的年纪当选为了红9军27师政委,看到这个新政委,部队里面的人心里并不服气,郑维山本来就不到20岁,而且本身长的还显年轻,所以看着就是个小娃娃,很多将士称他是娃娃政委。

但是很快这个娃娃政委就给所有战士上了一课,1934年1月1日,郑维山带领红军战士夜袭仪陇城南五里墩,由于他们行进隐秘,行动迅速,敌人被打的措手不及,敌方4个团被打垮,在追击时,红军2个排就俘虏了300多名敌人。

只一战,军中战士们对这个娃娃政委是心服口服了,部队指导员还亲口称赞郑维山:“新来的政委是一名猛将啊!”

这员猛将不负众望很快就又创造了一个“神话”。

1934年4月,郑维山担任红30军第88师政治委员,这个88师是新组建的,是个实打实的拳头部队,由“夜老虎”265团和其他两个有别的荣誉称号的团组成。

郑维山把这个“夜老虎”部队带的真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老虎,而且还出现了一场“老虎”打“老虎”的好戏。

在黄木垭战斗中,郑维山面对的敌人被称为“王老虎旅”,也是一个实力强劲的部队,为了能一举消灭敌人,郑维山还是采取了夜袭的方式。

他们为此还提前做了训练,所有可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被包了起来,并且还会跳起来检查一下,在夜袭之前他们做了一次模拟训练,所有可能出现的临时情况他们都有考虑到,他们采用的路线是敌人认为最不可能的悬崖峭壁。

一切都准备好了,到了预定时间,他们没有发出声音的从敌人防守最松的悬崖峭壁那里上来,直到他们开了枪,敌人才意识到他们被偷袭了,赶快应战。

但是他们的应对和有充分准备的红军比起来显得不够,很快占有绝对主动地位的郑维山部队就消灭了“王老虎旅”。

“夜老虎”吃掉“王老虎”一下成为红四方面军里面的一个广为流传的传奇。

令傅作义十分头疼的“克星”

国民党第35军是傅作义的“命根子”,是他培养多年的嫡系部队,可以说只要抓住了第35军,就相当于抓住了傅作义。

在解放战争时期,郑维山和傅作义多次交手,但傅作义都没有讨到好处,最后不得不接受和平起义,傅作义把郑维山看作自己的克星,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1948年1月,晋察冀野战军组织兵力假装攻打保定,想要引傅作义上钩,他们以三个主力纵队从涞水出击,边战边退,欲把敌人引到南边,歼灭敌人。

傅作义果然上钩了,他派平汉铁路线机动兵团从高碑店出发驰援保定,而这时涞水的守军就空虚了,野战军当即命令郑维山带着3纵掉头攻击涞水。

等到傅作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赶紧派32师南下支援,这个32师也是傅作义心爱的“宝贝”,他们被称为是“虎头师”,全部官兵都戴着袖标,上面绣着虎头,非常高调嚣张。

知晓傅作义动作之后,郑维山决定先歼灭敌军32师,在这时敌军骑4师也赶来围困郑维山的部队,面对三面之敌,郑维山果敢的带着部队对敌军进行猛插分割,最后成功刀斩虎头,全歼敌军32师。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胜利,郑维山开创了晋察冀战场一个纵队围歼国民党一个师的范例,而傅作义知道自己最宝贝的部队竟然被共产党一个纵队就围歼了,心里非常痛心,他在给部队训话时坚定地给他们强调:“郑维山的第三纵队一定要消灭,此仇不报,有愧于我35军一名军人的称号!”

在一次次的交战中,郑维山几乎没让傅作义吃到过甜头,他在傅作义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最后成了傅作义的头号克星。

在解放战争后期,郑维山又和傅作义的军队碰上了,在平津战役的新保安之战中,傅作义的35军又被郑维山的军队围歼了。

傅作义驻守华北,历史名城众多,古迹也很多,如果硬打,那战争对古城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所以共产党军决定在一些地区对傅作义的军队实施重点打击,让他看到解放军的实力,最好把他逼到和平解放的道路上。

1948年,傅作义派35军从张家口回撤北平,保卫北平,35军就是傅作义的“命根子”,只要抓住了35军,就相当于抓住了傅作义,进而就能拖住京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

在35军的奋力东逃和解放军的奋力阻击中,最后35军被郑维山的3纵队围困于新保安地区,见此,兵团命令郑维山把35军包围在新保安,不让他再东逃。

35军就是傅作义的“命根子”,所以他不可能看着35军被困而无动于衷,果然郑维山发现傅作义的104军出动了。

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果两军汇合,那么解放军打击傅作义的目标很可能会失败,因此绝不能让他们汇合,但是郑维山并没有收到上级的情报,也就是上级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这次郑维山决定“抗命”一次!

郑维山分兵阻击敌人,小部分兵力留下,大部分兵力都去对抗支援的104军,同时郑维山派人把自己的行动及时向兵团汇报,面对郑维山的“抗命”,有的人怕被上级怪罪,就劝说郑维山,但郑维山异常坚决,他强硬地说:“要杀头,就杀我的头!”

后来的事实证明,郑维山的决定非常正确!

1948年12月9日,战斗打响,郑维山一下子面对三面敌人的围困,他带着部队依靠临时修筑的工事硬是一遍一遍打退敌人的进攻,几个阵地反复多次易手,是一场极其艰巨的拉锯战。

但是,成果是显著的,104军距离35军仅仅4公里,但是就是联系不上,而傅作义最宝贝的35军最后因为没有了回撤北平的唯一通道被解放军围歼。

可以说,郑维山的这次的仗打得极其漂亮,就是毛泽东的“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略意图的实践版本,对于傅作义最后看清解放军的实力而走向和平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终于回归,却生活困难

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是我党的珍贵人才,1955年,中南海授衔仪式上,郑维山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之后在北京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但是在特殊年代里,郑维山被不公平对待,1971年被要求到安徽农村进行劳动,而对此命运的巨大转折,郑维山却并没有太过于颓废,他跟着党这么多年,相信最后党一定会还他公道,因此他心态平静的就去了安徽农村。

他在安徽一个农场劳作,去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50多岁了,农场里的人看他是一个“老头”,就专门给他安排一些轻松的活计,但执拗的郑维山并不愿意自己被特殊对待,他固执的说:“我参加革命之前,在家里那可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今天有机会我可得好好干,正好锻炼身体。”

看着这个乐呵呵的老头,农场里的年轻人都很喜欢他,愿意和他说话,所以这几年,郑维山凭借着乐观的精神,还没有太难过。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开始陆续关怀以前的老革命同志们,郑维山见机会到了,也向自己的老上级聂荣臻写了信。

1979年,郑维山得以回到北京,那天他很高兴,农场的人也为他欢呼,走之前,农场的同事还为他举办了一场简朴的欢送会。

回到北京之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们纷纷过来欢迎,许世友、秦基伟等都第一时间过来了,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赶紧打电话问老战友们都去没有,听到他们都去了,自己赶紧去招待所里看望郑维山。

但可能因为程序的问题,回到北京之后,郑维山的很多措施没有落实下来,因此他当时在北京反而比较难过了,基本生活也没有着落,无奈之下他给老首长徐向前写信,请求帮助自己解决生活问题。

徐向前听到自己的老部下现在回来了但是生活竟然都没有着落,一时生气就给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打电话并且严令他把问题要么交给总政治部,要么交给北京军区,不得来回踢皮球。

并且为了尽快解决郑维山的生活问题,他还为他提出了灵活的原则,要先解决生活问题,再解决政治问题。

这样,有了徐向前的亲自关怀,事情到1980年9月份终于得到了解决。

1982年,邓小平亲自任命郑维山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他对郑维山说:“你去兰州军区,我放心。”这是很大的信任,郑维山连连保证。

郑维山这个经过革命岁月淬炼的老战士、老党员的高风亮节精神远非一般人所能及,1998年,郑维山被发现肺部长了肿瘤。

做了手术之后,身体见好,然而中间断断续续,到了1999年,郑维山再次因病住院,这次得知自己的医药费要好几百的时候,他竟然请求把自己的救命钱留给组织,自己放弃治疗!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为了革命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但是自己连病都不舍得治,心心念念国家的建设,这种无私精神实在太崇高,太高尚了。

2000年,医院下达病危通知,郑维山再次口述信请求中央对自己适度治疗,把钱都用在军队建设上,并说这是自己对国家可以做的最后一次贡献了,自己最后一月工资上交组织,是自己最后一笔党费,把自己的书籍都捐给山区的孩子,自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进八宝山,不搞任何形式的告别仪式。

自己的尸体捐献出去做医学研究,骨灰洒在大别山上,最后一个敬礼!

此信句句不讲要求,句句都是奉献,读之令人泪目,这样的先辈怎令人不敬重,怎令人不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总政治部   北京军区   北平   踢皮球   总政   纵队   政委   司令   红军   北京   解放军   老虎   部队   敌人   困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