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太子命运

在北京故宫乾清宫的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匾额,清朝时期悬挂于此,其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在近些年影视剧的不断渲染下,渐渐让人们认识了藏在其背后关于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比匾原来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御笔亲书,康熙在位期间摹勒上石悬于正殿,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经历了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天灾人祸,历经六百多年的故宫也无法避免,嘉庆二年,乾清宫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在熊熊烈火下,正大光明匾额烧成灰烬,嘉庆帝命人重新临摹,现在故宫所悬挂的应是那个时候所制。

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朝代皇位继承的斗争从未停止,康熙去世后,雍正在皇位争夺中占据上风,成功称帝,作为过来人的他,明白皇位的争取有多残酷,为了避免日后再发生为了争夺帝位发生骨肉相残的事件,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待皇帝死后,在顾命大臣共同的见证下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并且在当时,旨意的写法是采用的汉字加满文的写法,想要篡改那是不可能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意义。这种建储制度使得清朝后期皇位接班人的斗争不会像过去那样惨烈。

悬挂在乾清宫里的正大光明匾额,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繁华与没落,如今我们再看这段历史,重温一下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的故事!

从现在开始做一名历史的搬运工,内容大多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到原创板权请告知必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匾额   正大光明   咸丰   嘉庆   故宫   正殿   皇位   清宫   清朝   太子   皇帝   命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