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名通讯员急匆匆赶到北海报告,叶剑英听完惊落手中鱼竿

1976年,叶剑英工作非常繁忙,好不容易抽出一点时间,拿起鱼竿前往北海垂钓。风声和水流在耳边划过时,他能稍微缓解一下内心的烦闷和担忧。

一日寒冬,天气不太好,叶剑英正好休假,带上鱼竿跑到北海,身后随行的新警卫员感到好奇,问他:“叶帅,天气好你也来钓鱼,天气不好你也来钓鱼,您可真喜欢钓鱼。”

叶剑英咧开嘴角,似乎想笑,但想起了什么,嘴角又落了下去,叹了口气说:“钓鱼也算不上喜欢吧。”他手上是在拉杆,但眼睛却一直遥望远方的医院,时不时自言自语一句:“……不知何时能出院哟!”

突然一条大鱼上钩,叶剑英一扫颓态,严阵以待,好似年轻时上战场般认真。大鱼“咻”地被甩上岸,他难得开心,和警卫员分享这短暂的快乐,立即安排这条鱼的去处。他说:“恩来同志在生病,今天钓到条大的,立刻送过去医院让他尝尝鲜!”一转头的功夫,一名通讯员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叶剑英远远看见他仓皇的神色,心里涌现出一股不好的预感。果不其然,通讯员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叶帅,刚刚收到医院通知,周总理他……”

图|叶剑英

图|叶剑英

后面的话他说不出口,但叶剑英自然是明白的。一阵惊慌和悲痛充斥着胸口,让他站立不稳,说不出话来,失神般踉跄着退后,手中的鱼竿直接掉落划入水中。见到这一幕,警卫员连忙扶住他的手臂,以免失足落海。

闻此噩耗,叶剑英花了很长时间才平复心绪,他觉得自己或许年纪大了,不再像打仗时一样坚强,听见战友的死讯能够隐藏悲伤、不动声色。现在他只是很后悔,后悔今天没有提前去看望老友,没能送他最后一程。

周恩来逝世,叶剑英如此悲伤,可以看出两人在革命时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两人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虽一文一武,脾性不同,但却互相欣赏,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成为肝胆相照的挚友。

但这段友谊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叶剑英和周恩来在革命斗争中有多少交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两位先烈伟大的友谊之路。

叶剑英与周恩来相识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那时周恩来归国不久,组织安排他去大革命狂潮之地广州工作,因能力突出,很快就升职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

图|周恩来

图|周恩来

叶剑英做好了面对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的准备,可没想到周恩来在分析战场情况上比他完全不差,甚至很多方面两人的想法完全一致。他们居然是一对极为默契的指挥和将领。

叶剑英性格直爽,发现是自己在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后,立即郑重地道歉:“刚刚是我的错,你是个出色的指挥,我们配合得很好。”

周恩来非常欣赏他这般耿直的性格,故意调侃道:“一场战役要打得好,肯定是指挥和将领实力相当。你既夸我指挥得好,又说我们配合得好,换句话说就是在夸自己带兵打得好。”

叶剑英被他说得眉开眼笑,一点也不害臊,回道:“我本来就是打得好嘛,不然也不会派我来打仗了。”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院子外的士兵们张望了几眼,不懂他们为何如此开心,这可能就是千里逢知己的快乐。

如此有默契的组合,怎么可能处理不了小小的叛乱。果不其然,敌军号角一吹响,周恩来便有条不紊地安排起各项事务,叶剑英毫不犹豫听从他指挥,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以极快的速度平定叛乱。

两人经此一战,结下了初步的缘分。之后叶剑英被派往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由于经验丰富,升任为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但无论职位高低,他都坚持闲暇时亲自给学员上课的习惯,因此在军校一直很受学员欢迎。

而后周恩来也来到黄埔军校任职,主要负责政治部的思想建设,实现孙中山的建军宗旨,主张兵民结合,令军校的政治工作日趋活跃。他主动引导所有师生觉醒革命思想,告诫他们:军人要守护家国人民,我们不能贪生怕死、爱慕虚荣,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图|周恩来黄埔军校时期

图|周恩来黄埔军校时期

在办校和教学过程中,叶剑英与周恩来再次合作,两人在交流中互相了解对方。透过周恩来的行动和话语,叶剑英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一心为国的信念和光明磊落的品质,突然意识到或许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想要加入共产党。

但由于他的身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第一次申请入党未能给予通过。孙中山正在带队北伐,军阀陈炯明一直在东江流域虎视眈眈。见孙中山不在便趁虚而入,加上得到了一帮反动派的支持和帮助,带着军队攻打广州,试图破坏大革命的舞台。

中央自然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大力支持广东革命政府出动军队,讨伐这支反动军队。领导此次东征军的是周恩来,他主要负责部队里的政治工作,带着政治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纪律,详解战时宣传方案,这在东征战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东征军共有三路,分为左、中、右路。右路军正是叶剑英带领的第二师,他带队从广州出发,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淡水城前进。

出兵前,叶剑英和苏联顾问商量过后,还找到周恩来讨论:“此次作战,你认为我军该以什么姿态对敌?”周恩来想了想说:“军阀顽固,若是不打怕他们,恐怕还会重蹈覆辙,因此这次部队打得要猛,猛进、猛攻、猛追、猛扑,最好猖狂一些。”

叶剑英采纳了他的意见,除了向将士们说明作战目的和意义,还鼓励他们奋勇进击,不必轻饶军阀。在初步作战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周恩来都一直保持冷静、谨慎思考,谦虚温和的态度,这让叶剑英十分敬佩。

艰难显奇才,困境识真知。淡水之战胜利后,在安排下一步作战计划上,叶剑英与其他领导层发生了争执,也是在这次分歧中,叶剑英更加了解周恩来这个人。

图|蒋介石

图|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一意孤行,非要先打惠州,他的追随者自然都支持他,要求部队北上。他说:“先攻打惠州,明显有利于北上讨伐。”而叶剑英和张民达认为这样得不偿失,我军应该先集中力量东进,掏了叛军的老巢潮汕,惠州可以先行包围,之后再论。他们反驳道:“现在打惠州费力不讨好,应该趁状态好一举拿下敌人的大本营。”

两边态度都很坚决,互相不低头,眼看着争执即将扩大化。周恩来赶来安抚双方的情绪,分析他们各自坚持的优劣,最后给出和叶剑英一样的方案,道:“暂时不要管惠州,率先集中火力消灭敌方大部队,我支持叶参谋长的想法。”

最后经投票,叶剑英和张民达的作战计划,得到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和苏联顾问的支持。因此第二师气势高昂地朝敌军大本营进攻,一路攻克海丰,横扫潮汕,占领兴宁、梅县。

杨坤如原本在惠州等情况,见老巢都没了,便立马投降,第二师进入惠州不费一兵一卒。最终结果的胜利展示了,周恩来在争论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叶剑英因此更加认可周恩来的本事,觉得两人思想一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没能按捺住自己的野心,撕破脸皮,派遣爪牙大肆抓捕、屠杀上海共产党人。一时间,许多积极分子都人人自危,仓皇离开了革命舞台,尽管蒋介石背叛革命早有端倪,可到了这个时刻,还是有很多人无法下定决心选择方向。叶剑英并没有这个烦恼,他自从知道蒋介石背离革命道路后,就做好了选择。

叶剑英在江西吉安召开全师军官会议,当众宣读了他起草的反蒋通电,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参加军队是为了革命,如今蒋介石背叛了革命,便成为我们的敌人!现在愿意继续搞革命的,留下,想要跟随蒋介石的,可以离开。”

图|张发奎

图|张发奎

通电发出后,叶剑英带着愿意跟随他的将士立即开始躲藏,他们不敢指望国民党有人情味。一路来到武汉后,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对他们发出邀请,叶剑英答应后,不久就任第四军参谋长。

在大环境下,叶剑英对时局有了新的认识。他看到国民党官僚大部分都自私自利、贪慕虚荣,没有为家国大义牺牲的精神,认为国民党已经无法重整旗鼓。而另一边共产党的领导却主张清廉无私、为民谋福,叶剑英认为只有共产党这样的精神才能拯救中国,因此他心底再次萌生出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但此时此刻,黑云压城,到处都是腥风血雨,共产党工作转入地下。他根本没有方法寻找共产党人,而且就算找到了,就凭他曾经的身份,也很难被批准入党。叶剑英一时之间感到非常迷茫,就在这时,叶剑英见到了曾经相识的李世安。

李世安也是广东梅县人,在大学读书时了解到革命思想,经介绍进入共产党。叶剑英曾经就任过梅县县长,两人在那段时间交往愉快,感情还是不错的。叶剑英并不知道,李世安已经成为一名地下党员,但在这几天的相处中,他明显感到李世安现在的身份有违和之处,他不擅长猜测,直接询问道: “世安,你是共产党人吗?”

这明显是个危险的问题,李世安沉默了很久,就在叶剑英以为他得不到回答时,李世安叹了口气,慢慢点了点头,说:“你猜得蛮准的嘛!”“可把你们找到了!”叶剑英激动地说。继续道:“现在我看得很清楚,国民党不行,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革命。如果你相信我,就介绍我加入共产党吧!”

李世安这些日子早就了解清楚叶剑英的情况,这也是他敢暴露身份的原因。看到叶剑英激动的模样,他有些动容地说:“如今革命受到反动派打压,许多意志不够坚定的党员都在徘徊,你能在这个时候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我真的非常高兴,马上我就给你打报告。”

图|李世安

图|李世安

虽然话说如此,但李世安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毕竟叶剑英曾经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即使已经发电反蒋,但基层党组织或许还会有诸多顾虑。可自己实在不想组织失去这样一个同志,于是将目光放在与叶剑英很熟悉的周恩来身上。

周恩来虽然是个领导,但却没有什么官架子,凡事追求实际,眼光也独到。李世安觉得他那可能有希望,便请求与周恩来见面,把事情始末全都说清:“叶剑英同志是真正渴望救国救民的人才,我希望组织可以给他一次机会。”

周恩来听说叶剑英在党十分困难的时候要求加入,情不自禁地叫好。他曾与叶剑英共事过不短的时间,对这个人还是很有信心的,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赞同道:“叶剑英的确与一般国民党军官不同,我们不该将他们混为一类。”

没想到周恩来会点头答应,李世安欣喜若狂,问他:“那他的入党手续如何操办呢?”周恩来笑着说:“让他正式提交入党申请就行,你可以做介绍人,这不是什么需要偷偷摸摸的事,叶剑英正是我们需要的同志。”

当李世安向叶剑英告知这一决定后,叶剑英激动地握住李世安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他感谢李世安对自己的信任,更感谢周恩来能够知人识人,接纳自己加入共产党。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成为正式的共产党员。此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又被组织送往苏联学习。

1931年,叶剑英学成回国汇报,周恩来特地找他进行谈话,热情询问:“出去学习这么些日子,你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规划吗?”两人同属共产党后,叶剑英和周恩来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他在周恩来面前没什么隐瞒,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过去一直在军队工作,现在回国来,还是想搞军事工作,希望组织派我到苏区去。”

周恩来回忆起叶剑英参加东征、北伐、广州起义的经历,也认为他是一名很有军事才干的指挥员,觉得人才就该去往自己擅长的领域。他肯定地回道:“我会给苏区发通知,到时候你可以去军委参谋部试试。”

图|叶剑英和周恩来合影

图|叶剑英和周恩来合影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时,叶剑英被任命为总参谋部部长,后面又改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在周恩来的协调下,叶剑英如愿以偿,一直都在军委发光发热,没有浪费一身本领。

1936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又进逼华北,肆无忌惮残害我国同胞。而蒋介石却不管不顾,将军力用在内耗上,妄图借此机会铲除共产党。

面对外敌,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试图让国民党停止内战。周恩来与叶剑英找到张学良,对他进行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很快就明白日军的危害,愿意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想法很好,但太过天真,简单劝说无法阻拦蒋介石的野心。蒋介石完全没有抗日的念头,视民族大义为无物,依旧派兵袭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二人不忍百姓受苦,决然实行“兵谏”,在华清池软禁蒋介石,同时在西安拘禁了一批国民党军政大员。自此,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

西安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周恩来立即致电张学良,拟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赴西安共商大计,并提醒张学良和杨虎城加强防线,万万不能让“讨伐派”有机可乘。

南京方面由于亲日派何应钦的操纵,剑拔弩张,随时准备“讨伐”西安,内战一触即发。此时,张学良、杨虎城不但在政治上需要共产党支持,军事上也需要共产党协助。

图|何应钦

图|何应钦

张学良十分钦佩叶剑英的军事才华,一次,他对周恩来说: “周副主席,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我能否从你那借个人?”周恩来爽快地答道:“自然是没问题,但你想要借谁呢?”于是,张学良正式提出:“我想请叶剑英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长。”

周恩来先是一惊,继而则喜,因为这充分说明张学良联合抗日的诚意,马上回答说: “这事我个人表示同意,不过我个人不能做主,还要请示中央。”

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后,叶剑英以参谋长的身份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联合张学良和杨虎城手下的军队,一起计划迎战亲日派“讨逆军”,同时还积极参加谈判和其他工作。

南京政府在了解到张学良等人只是希望国共合作抗日,并非夺取政权后,便派宋美龄、宋子文到西安谈判。周恩来则作为中共代表,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参加谈判。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叶剑英协助周恩来日夜奔忙。

叶剑英会见各方面人士,与他们交流想法、整理意见、统筹建议,将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及时上报给周恩来和中央。

西安事变的功劳一直压在张学良和杨虎城身上,但将目光集中在全局时,就能发现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默默在后方付出的心血一点也不少。

这两人一旦开始配合,事情总能朝理想方向前进。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分担起文、武两项重任,为国家建设、军队发展呕心沥血,肩上扛的重担都是沉甸甸的功勋。

图|叶剑英(左一)与周恩来(右一)合影

图|叶剑英(左一)与周恩来(右一)合影

可惜晚年周恩来身体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常住医院接受治疗。为了鼓励周恩来坚持治疗,叶剑英几乎是天天去医院看他,外出工作也不忘给周恩来的主治医师打电话,询问周恩来的身体情况。

为了能让周恩来松快些,叶剑英经常外出钓鱼,每次钓到鱼便用盆子装着,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让周恩来尝尝鲜。

可谁也没想到今天这条鱼送不出去了。叶剑英看见水桶里刚刚钓起的鱼,挥了挥手,对警卫员说:“将这条鱼放了吧,让他自由归家,愿恩来在天上也能自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的长子、中国传记学会会长、著名红色作家万伯翱知道此事后感动万分。于是,他写了这样一首新诗《咏叶帅钓鱼送总理》:

碧荷摇曳水有情,鱼儿也知帅翁意,纷纷游来漂儿动,甩上八尾锦华鲤。

多少深情厚谊,多少盼他康复的希冀,尽在这一盘活鱼清水里。(节选)

图|叶剑英和周恩来合影

图|叶剑英和周恩来合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也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一对老战友、老朋友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相逢,继续并肩作战、携手共进、自由高歌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黄埔军校   梅县   西安事变   周恩来   警卫员   北海   惠州   鱼竿   通讯员   蒋介石   国民党   共产党   手中   报告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