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被特赦后,81岁回到家乡江西贵溪,写下一首特别的抒情诗

对于黄维,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死板,固执。”如果黄维不那么死板,他也不会在1975年12月才被特赦;如果黄维不那么固执,等待他27年之久的爱妻,也不会在他被特赦后没多久,就选择跳河自尽。

黄维这个人,比较起他的国民党同僚,更像是一个中共党员;他刚正不阿,和那些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同僚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黄维的固执死板,被人戏称为“书呆子”,更将当年淮海的兵败丧师,推在他一个人身上。

淮海战役中,黄维是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兵团司令,奉南京统帅部的命令,率部增援徐州方面,结果在宿县附近的双堆集,被等待已久的解放军包了饺子。围歼黄维兵团的解放军各部指挥官中,有一位是黄维黄埔军校的同期校友,那就是陈赓大将。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全军覆没,黄维本人没有逃出生天,也没有以身殉国,沦为了解放军的俘虏。当黄维得知,自己在淮海战场对阵的是大名鼎鼎的陈赓时,他像是松了口气,像是简单阐述一个事实,平淡地说:“我在学校就比不过陈赓,如今在战场败给他也属正常。”

自淮海一败后,黄维开始了长达27年的战犯改造生涯。这27年时间里,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他在自己跟自己斗气,不知悔改、拒绝改造,对积极配合改造的同袍们冷嘲热讽。黄维的“清高”,引起了其他配合改造战犯的不满,大家都尽量忍着。

但有一名战犯,名为董益三,曾是国民党少将,跟黄维在一个学习小组;有一次,董益三对黄维的表现相当愤慨,认为他拖了大家的后腿,拖累了大家,气得董益三重重打了他两耳光。其他战犯都没有阻止,在暗暗叫好。

在改造期间,黄维通过研发创造永动机,转移了注意力。稍微懂点科学知识的朋友都晓得,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黄维痴迷于此,组织也为他提供场所和材料。黄维坚硬且冰冷的心,真正被融化,还是被管理所内的工作人员悉心照料,将其从痛不欲生的苦海中拯救出来。

黄维深受感动,所以在1975年12月被特赦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黄维脱去战犯的身份,成为新中国的一名合法公民,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员、全国政协委员时,写下多篇重要的长文,还为祖国统一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1985年秋,黄维被特赦的第10年,时隔近40年时间,81岁的他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江西贵溪。黄维是穷苦出身,家庭条件并不好,幼年丧父,靠着母亲的拉扯和乡亲的帮助,才完成学业,有出息的。对于家乡贵溪,黄维有着热烈又深沉的情感。

回到贵溪后,黄维快认不出这是自己曾经的家乡了,变化实在太大了,真是新中国、新面貌。当初国民党执政的民国时期,自己费了老大劲都办不成的事,新中国竟然轻松做到了。

亲眼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黄维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特别的抒情诗:“身经百战图报国,少年从军白头回。盛源乡情感人深,间里空巷遮道迎。欣欣向荣山河变,劳动致富乐尧天。老夫喜有壮心在,振兴中华共比肩。”这首诗,真是道尽了黄维从战犯到公民的心境变化。

1989年3月,收到台湾方面的访问邀请,黄维答应赴台一趟,做好了此行探访的同学好友名单,及祭扫蒋介石、何应钦、陈诚、顾祝同、蒋经国等人的墓地的准备。可是就在即将出发之前,黄维突发心脏病离世了,享年85岁。

黄维真是猝然长逝,壮志未酬身先死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贵溪   家乡   永动机   抒情诗   战犯   江西   死板   兵团   新中国   国民党   解放军   固执   黄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