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大量引进黑人的结局

这本来是一段佳话的,上世纪60年代,苏联人打破种族歧视,大量引进非洲黑人留学生,甚至给予了他们超出本地国民的丰厚待遇,甚至还有着较高的官方地位。可为什么这样一群苏联官方投入巨资以诚相待的留学生,最后却频频发生性侵苏联女性的案件,并用“围攻红场”来表达不满和抗议呢?我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教训以及经验呢?

上世纪60年代初,非洲农奴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大批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并陆续在联合国代表大会中享有投票权。而投票权就是一切的起源。

彼时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霸主正在互掐,为了拉拢这些“非洲兄弟”,双方都或明或暗的抛出了各种诱人的条件,苏联当时给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这里简单讲讲当时苏联对我国也是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的,客观来讲我国后来工业化基础,有苏联人的一部分功劳,但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有一定条件和利益交换的,最后双方闹掰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但当时苏联援助非洲那是相当优厚的,不仅提供援助,最后甚至开放了国门,并且给予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丰厚的待遇。举个例子,那时候非洲留学生去苏联往返机票、住宿全包,而且一个月津贴可高达90卢布,相当于苏联一个高级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这里大家可不要觉得苏联“人傻钱多”,那时苏联心里的小九九就是让他们来自己的国家,接受苏联的马列主义思想,并在学成回国后继续宣扬共产主义思想,从而坚定不移的永远站在苏联这一边。

然而有句俗语说的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不久之后苏联就吃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并最终往不可控制的事态发展。

当时苏联想通过思想改造非洲留学生,但当时来非洲的黑人学生有两拨,一波确实是正儿八经的留学生,来学习马列主义的,而另一波却是贪图优厚的待遇冒充的,而更没想到的是这两拨人最后都“出问题了”。

我们先说说正牌的留学生,他们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有进步思想和有坚定信仰的,也确实是为了学习先进的马列主义来到苏联的,可是当他来到苏联后,却发现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理想的天堂,因为当时苏联“头重脚轻”,重工业及其发达,轻工业却十分匮乏,而当这些留学生面对着“酗酒”、“街头流氓”、“物质匮乏”的现实世界,再加上苏联当时对黑人留学生有一定的强制监管,在宣传上为了美化自己,把黑人变成西方人的奴隶,枉顾留学生的感受,不少人信仰就崩塌了。

另一拨冒牌的就好理解了,这些人本来就不会读书,拿着高补助天天不干正事,不是逛街就是喝酒,饱暖思淫欲之后还向苏联妹子出手,这个有时候讲你情我愿的也管不着,可恶的是有些得不到还用暴力手段,这也使得当时黑人强奸案频发。

所有引爆的点都慢慢聚集了,就差一个导火索了。1963年,一位加纳学生的死亡经过不断发酵,尽管苏联政府做出了意外身亡的声明,但依然没有平息众多黑人留学生的怒火,他们游行示威演变成暴力事件、并最终演变成“占领红场”,这场闹剧最终由政府承诺更高的福利待遇,并彻底详细调查事件而结束。但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这次事件以后,整个苏联人对黑人都非常的厌恶,后来也陆陆续续取消了黑人留学生的待遇,并遣返了很多学生,而回国的黑人学生当然在国际上对苏联也没什么好话,让苏联颜面丢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苏联   黑人   红场   投票权   非洲   马列主义   留学生   待遇   当年   结局   思想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