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尤太忠少将邀请河南省长吃饭,嘱托:家乡的事请多费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走走走,一起去吃个饭。”

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圆满结束,众人纷纷话别准备离开,一位身穿戎装的老将军快步走向一边,亲切地邀请河南省长何竹康一同吃饭,说说笑笑间,二人向着北京的京西宾馆走去。

“家乡的一切,就请多费心了!”

话音刚落,老将军端起手中的酒杯,豪迈地一口饮尽喝完。

尤太忠将军

这位老将军叫尤太忠,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开国少将,是战场上出了名的虎将。

可是今天,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他,为何要如此殷勤地邀请一位省长共进晚餐呢?

13岁少年坎坷的革命道路

尤太忠,河南光山人,1918年出生。

因为自幼家中贫困,他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地主家放牛,希望能够减轻点家里的负担,在每次路过书声朗朗的学堂时,尤太忠总会徘徊着听一会儿,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去。

尽管渴望知识,但尤太忠也明白,学堂不是自己能去的地方,毕竟家中几口人都靠着不到一亩的耕地生活,哪还有钱让他进学堂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办法,尤太忠只能每日里趁着放牛的间隙,藏在学堂窗外,蹭课听,就这样听来的《三字经》,他却到晚年,都能流利地背诵。

这时的尤太忠以为他只能像父母一样,一辈子在山村里艰难度日,可是红军的到来却告诉了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尽管路途会很艰难。

分土地,给粮食,帮着村中百姓干活,红军的到来,让这个贫穷的小山村有了活力,乡亲父老们总是苦闷的脸上,也渐渐扬起了朴实的笑容,眼中充满对新生活的向往。

此刻,尤太忠将这一群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忙碌的身影,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

儿童团

因为年龄太小,12岁的尤太忠只能先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接受驻守红军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着他们讲述外面的革命故事。

1931年的一天,尤太忠像往常一样出去放牛,可是在路过学堂时,他又被里面讲课的声音吸引了,藏在课堂外边凑着耳朵开始听课,连自己的牛走远了都没发现,等到他发现时,已经晚了。

“不是想参军吗,干脆就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去吧!”

不愿空手回家被地主白白打死,十分有主见的尤太忠直接向着光山县游击队跑去。

“我要参军!”

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

寒冷的黑夜里,衣着单薄的尤太忠对着迎面而来的红军,说出自己的决定,却始终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

“娃娃,这儿可不能收你,再等几年吧。”

红军战士笑着再度回绝尤太忠,劝他回家。

可是脾气倔强的小少年却不甘心,偷偷地跟在队伍后边,接连三天,都不肯走,一直关注着尤太忠的炊事班宋班长有些动容,同时担心小小的孩童回家后会丢了性命,极力劝说指导员留下他,最终,尤太忠成功地加入了红军,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由于年纪太小,尤太忠一开始只能在炊事班打下手,暂时没有进入残酷的一线战场。

参加长征的红军小战士

1932年8月,他随部被编入红四方面军,一年后加入共青团,16岁时成功入党,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

1935年,为突破围剿,红军开启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长征,17岁的尤太忠也踏上了征途,却差一点就牺牲在半路上。

路上,尤太忠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向前挪步,饥寒交迫中,他的身体早就到了极限,这一路上,他和战友只能靠着树皮、草根、皮带抵抗饥饿,还要面对随时降临的暴雨霜雪,很多人都没能扛下来。

这天,尤太忠身边又一名战友倒下了,任由众人如何呼唤,都没能再站起来,曾经百人的小队现在就只剩下一半的人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本来身形高大的少年,现在已经瘦得只有皮包骨头了。

红军长征时吃过的野菜的标本(左)和穿过的棕背心

“不行了。” 眼前一阵眩晕,尤太忠病倒在了茫茫草原上,早已饿得没力气的战友们,即使轮流换人,也没办法抬动他了,眼看尤太忠病得越发严重,战友们只能找地方将他放下。

“怎么回事?”

红31军政委詹才芳勒紧缰绳,匆忙从马背上下来,询问抬着尤太忠离开的几个士兵。

“他病得实在太严重了,怕是要不行了。”

几名同样瘦弱的红军战士艰难地抬着担架,他们也不想放弃战友,可现在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也不知道哪天就轮到自己。

红军长征

“等等,让他牵着马尾再坚持下,这么年轻,个头又高,是个扛枪的好苗子。”

詹才芳思索片刻,还是嘱托尤太忠再坚持坚持,希望这个年轻的小战士最后能挺过来。

迷糊中,尤太忠靠着手上拉住的马尾一步步前行,就这样慢慢挺了过来,走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如果没有这条马尾,这位后来战功赫赫的虎将,恐怕要折戟沉沙了。

“我的这条命,是马尾巴拉出来的!”

尤太忠十分感激詹才芳将军的救命之恩,也常常念叨自己的幸运,因为他的很多战友,在那场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都没有机会握住这样的救命稻草,永远地沉睡在了那片草原中。

詹才芳将军

沙场虎将立下赫赫战功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尽管尤太忠大字不识,但是他却一直向往着有一天能率军作战,为此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无畏与刚毅,抓紧一切时间,不断认字学习,在吃饭、走路,甚至睡觉时,都会不停学习,而他那过人的记忆力,也一度让众人震惊。

在一次到纵队接受任务时,尤太忠靠着过人的记忆力,在地图上将全旅3个团的出发时间,经过地点,还有重要的途径山脉与河流,战场四方位的安排等,全都一一交代清楚,而这一切,完全没有靠笔。

“我这是被逼的,没文化只能靠脑子记,要是传达错了指示,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尤太忠与夫人王雪晨合影

面对战友的震惊与请教,尤太忠十分无奈,要是能写,他也不用这样费心死记了。

为了补齐自己的短板,即使成为团长了,尤太忠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学习,通过不停阅读和学习,再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他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立指挥战斗的指导员,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路大军在渡过沙河后,分两路向着汝河前进,有所警觉的国民党军队立即调动大量兵力,赶往汝河附近,想要将中路大军围困,切断行进步伐。

汝河水流湍急,河堤十分陡峭,水深3米多,河宽达到了60米左右,根本没有办法直接涉水横渡,为此只能先派第六纵队抢先赶往河北岸,架起浮桥帮助渡河,此时的18旅也已经攻占了河岸两个高地:大、小雷岗。

刘邓大军

虽然迟了一步,但闻讯赶来的国民党85师立即将大、小雷岗围住,其后方15师也在飞速赶来,国民党罗广文3个整编师的军力,更是距离汝河只有60公里,整个红军中路大部队顿时陷入敌人的前后夹击中。

这时,担任16旅旅长的尤太忠,就接到了一个艰难的任务:拦阻追兵,掩护渡河。

手中只有7个营的兵力,却要对上国民党的一个王牌军,这场仗十分难打,尤太忠在接到指示后,立即与政委张国传开始排兵布阵,一心只想着如何确保完成任务。

“加强小雷岗的守卫!”敌我力量悬殊,尤太忠必须先行判断敌军动向,集中兵力进行驻守。

刘邓大军搭浮桥强度汝河

小雷岗离浮桥最近,如果敌军来袭,绝对会第一时间攻打这里,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尤太忠亲率部队镇守小雷岗。

清晨,天色未明,敌军就开始对着小雷岗疯狂轰炸,扬起一片尘土,阵地上陷入一片硝烟之中,冲天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无数的战士倒下,尤太忠在冲杀声中冷静地观察战场,准确下达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16旅的官兵们在厮杀中,接连倒下,连长、排长、班长主动接力指挥,拼死将敌军一次次打退,当战火渐熄,整个小雷岗阵地就剩下了两三个人。

“三营请求支援。”尤太忠接到消息后,狠心没有同意增援,而是下达命令,要求各部坚守防线,组织现有力量进行备战,因为他需要准备兵力进行突袭反击。

眼看小雷岗外围阵地被占领,尤太忠立即下达进攻命令,要趁着敌军未能稳住阵地的时机,将敌人彻底击退。

很快,毫无防备的敌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刚到手的阵地立刻失守,仓皇的敌军开始转战大雷岗,尤太忠再度如法炮制,在敌军靠近前沿阵地时,再下令集中开火,消灭了大批敌人。

“整整一天一夜,我们旅的战士伤亡了两千多人,只能用毯子卷上,就那么埋了。”

尤太忠每次回想起那场艰苦的战斗,总是很伤感,常常望着战友们曾经的合影出神。

尤太忠将军

这样的血战,尤太忠经历了无数次,他本来只是名不识字的放牛娃,因为不愿忍受欺压而参加革命,一路拼杀,终于成长为了一名沙场虎将,他的一切知识、技能都是红军教会的,也是在残酷的战场中所融会贯通的。

这位在沙场拼搏一生的红军战士,靠着在战场立下的赫赫战功,在1955年时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时的他,才37岁。

新中国成立后,正值壮年的尤太忠接连受到重用,曾远赴朝鲜战场带军作战,先后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司令与广州军区司令,调往中央军委纪委任第二书记,在1988年时,又被授上将军衔,是一位饱受赞誉的勇猛虎将。

尤太忠将军

在尤太忠的革命生涯中,一直以无畏刚毅著称,从未曾以弱示人,可谁又能想到,这位铁血战将,曾在家乡故地,红了眼眶。

戎马一生始终情系故里

“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

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思念,总是刻在骨子里的,纵使在外如何事业有成,也总想着能有一天重回故里,看看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

尤太忠年少时就离开家乡,在外南征北战十几年,一直没有机会重回家乡,心中对于故土的牵挂,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深切。

尤太忠将军与乡亲合影

1952年,时任志愿军43师师长的尤太忠,伴着寒风,匆忙向着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奔去,他这次是回国进行汇报、休假的,也想借此机会,到家乡去看看。

但为了向家乡的学子们传递革命星火,尤太忠在家才待了半天,就赶往3公里外的砖桥小学为全校师生做报告,邬文斌校长带着全体师生,认真地听着尤太忠讲解国内外形势,讲述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岁月,心中动容不已。

“国家想要发展,就离不开教育,老师们肩头的担子,可是不轻啊!”

晚餐期间,尤太忠一再向聚餐的老师们表达敬意,向他们传递自己的殷切希望。

尤太忠(右)

时隔7年后,尤太忠听闻家中母亲病重,急忙赶往家乡。

踏入村子的路上,尤太忠看到的就是乡邻受饿,家中少有炊烟,大都以为食的凄惨模样,自己的老母亲躺在炕上,完全无法起身,家人也都饿得面黄肌瘦,尤太忠顿时悲从中起,红了眼眶,心中埋怨自己多年来未能照料家中,更不该听母亲的,让她留在家乡。

这一次的回乡,让尤太忠对于家乡的落后、乡邻们穷苦的生活有了最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家乡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在尤太忠担任成都军区司令时,曾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到贵州考察工作,在座谈会上,彭真询问尤太忠的故乡,他趁机提起了家乡申报苏区县的事情。

彭真

“作为老革命区,光山县数十万青年参加革命,牺牲了几万人,但现在都还没能成为苏区县,我们这些活下来的,心里很是愧疚啊!”

苏区县项目,是对于解放战争前革命老区的认定,这对于光山县的发展有着特殊寓意,为此,尤太忠通过各种机会,为光山县申报苏区县项目造势,最终促使审批很快通过。

1983年,尤太忠在广州军区担任司令员,看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沿海新城市,尤太忠认为家乡需要多出来看看,四处取取经,就热情邀请了家乡领导前来考察学习,还专程回到家乡参观新建的工厂,向为家乡发展辛勤劳作的工人们表示感谢。

洪学智(左) 尤太忠(右)衡山合影

一座工厂的到来,带动了无数没有耕田的家乡人,也让一部分贫穷家庭,渐渐有了生活保障,不过,这样可以拉动光山县生产,带动父老乡亲生活的工厂,还是太少了。

“家乡要发展,家乡人民要致富,还是得靠办厂,这就得拜托你们了。”

为了光山县办烟厂的事情,尤太忠找上了时任河南省省长的何竹康,一再向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办厂与发展的关切之情,还将这件事情反映到了中央领导那里

好事总是一波三折,在尤太忠的积极推动下,光山县烟厂项目一年后成功落地,让无数光山县的群众们,又多了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生计,也为光山县日后的发展建设,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

京九铁路信阳段

如果说推动光山县建厂,是切实解决当地发展困境,那么让京九铁路项目在信阳拐弯,可就是造福光山县数代人的大事情。

因为想要富,就得先修路。

一个交通不便的地方,再如何发展,也很难真正走出去,也会让想要投资的人,望而却步。

1992年,已经74岁高龄的尤太忠,联系了同为光山县籍的万海峰将军,还有其他6位信阳籍的老将军们联合向中央上书,恳请在京九铁路项目动工时,能够多照顾河南,照顾信阳革命老区,同时向修建铁路的总负责人写信陈述意见。

最终,在几位老将军的努力下,中央也充分考虑了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最终在河南信阳等地拐了个大弯,增加了淮滨、演川、光山、新县在内的多个站点,为光山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有些过于兴师动众了,但在尤太忠的眼里,那个曾经作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老区,现在应该带着无数家乡革命烈士的希望,大步地向前走,迅速发展起来,这才不负他们曾抛洒的热血。

荣回故里,回报家乡,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人都做过,可是像老将军这样,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一直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民众谋福祉的,是真的少有。

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老将军在广州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生命有尽时,精神却永恒。

尤太忠老将军

这位在革命道路上,奔波了一辈子的老红军,在作战时立下无数功勋,在走下战场后,也从未忘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革命理想,如今虽然已经仙逝,可是他的英魂与精神,却将永远流传于后世,供后人学习与瞻仰。

参考文献:

[1]陈赋斌.虎将根植于战争实践——从八路军一线指挥员尤太忠管窥抗日战争[J].军事历史,2015(04):38-42.

[2]吴东峰.战将风骨尤太忠[J].同舟共进,2012(12):39-46.

[3]刘小伟.铁血虎将尤太忠[J].党史博采(纪实),2009(11):18-20.

[4]徐德瑞.尤太忠心系桑梓[J].中国老区建设,2005(11):48.

[5]光山县人民政府网:县史志研究室《百年戎马,故乡骄傲》2019.09.0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光山县   马尾   信阳   家乡   虎将   老区   少将   敌军   河南   费心   省长   红军   阵地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