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胜迹:古牛八屯十景



牛八屯村位于东明县城南偏西31公里——四马路与三庄路十字交汇处。东与柳园,西与邵庄为临,南与林场,北与解庄相接。

牛八屯,过去也叫“鹅八屯”,也有人称之为“(ou )八屯”。村名由来及建村时间不见典籍,歧说不一。该村之所以称之为“牛八屯”,说法有三:

1.建村的是牛姓弟兄(或堂兄弟)8人;

2.建村的是8户牛姓人家;

3.建村的是一位叫“牛八”的人。本姓朱,不明原因,隐名埋姓。改姓为“牛”,单字名“八”,正好为“朱”字拆开。以此存念,用心良苦。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因为当年明朝政府移民规定:亲弟兄不能迁往一处。所以,按第一种说法,兄弟8人一同来此建村几无可能。再说第二种,如果建村的是8户牛姓人,为何不叫“八牛屯”?不过,无论如何,三个答案都指向一个共同点——村庄是由牛姓人建立的。

明代大移民基本上采取的是“军屯、商屯、民屯”等三种方式。所谓军屯,即每个士兵授田50亩,若是边塞,三分用作守城,七分屯耕。如在内地,则二分用作守城,八分屯耕,均由军队长官管理;商屯,即通过盐商招募居民到边地开垦荒地,以生产之谷物向政府换取盐引;民屯较为普遍。伴随着几种迁移方式,屯耕之处便大多以营或屯来命名。如菏泽各地以“营”命名的营寨有:袁旗营、张营,里长营,火鸡营、黄军营、赵官营、李官营……以“屯”取名的屯子有:丁官屯、随官屯、李屯、王屯、薛屯、胡官屯、蔡胡屯、赵真屯、陈里屯、李六屯等等。

那么,牛八屯建村时间应该在什么时候呢?

据笔者考证,当在明朝洪武年间。之前这里属于黄泛区,加之连年征战,兵连祸结,早已荒无人烟已不必说。那么,这里的村庄绝大部分无疑来自明朝移民。

明初,史书有确切记载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有18次之多,其中,仅洪武年间的21年—35年,14年间,迁民就多达10次。后来的永乐年间共有8次,全是迁往京畿地区(即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

历史上,牛八屯归属,或河南,或山东,或河北。有史料佐证,明朝洪武年间的10次迁民,其中有8次是迁往河南、山东、河北,时间跨度为:洪武21年—29年。如此说来,牛八屯建村最有可能发生在洪武21年—29年这9年之间。

古时的牛八屯曾一村归三县(少部分人家归属河南陈留、部分村民归属河北长垣、大部分住户归属山东东明),所以,有鸡叫听三省之传奇。这里虽属穷乡僻壤,但村里竟然有村寨有集市,这在普通村子中是不多见的。何况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勤劳有志的先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几百年间,亦孕育构筑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笔者通过查找史料,深入走访,考证梳理出古牛八屯十个自然、人文景观。不当之处,恭请乡梓才俊斧正。



一、盐崮远眺




早年,村南偏西3里处有一盐土崮堆,高两丈余。时方圆数里,沙堆无数,论高度,无出其右者。此乃村里薛姓人家制盐之所。

清末,村东南有条大河名曰:“东南河”(古澭水),每到枯水季节,遍滩盐土,满目洁白,有薛姓人家刮土浸泡,加工细盐,下脚料堆积一处,年深日久,竟成巍峨壮观之崮。闲暇之日,村人来此登高望远,乐此不疲。


二、关庙钟声




村东偏北1里许有座关帝庙,大约建于明朝中叶。至清末,该庙仍保有完整的山门、东西廊房和三间琉璃瓦大殿。院内有石碑数通,合抱粗柏树数棵。大殿内除供奉关帝神尊外,还有二郎神祇等。鼎盛时期,庙内有五六个主持道人。

据说,因老关爷灵验无比,八方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每年六月二十四的关帝诞辰,庙内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香客多来自河西长垣、河南兰考等地。往往头天晚上就云集村里。后来逐渐演变成商贸大会,每到庙会日,村里店铺林立,商贾如云,此盛况一直延续到“文革”后期才逐渐消失。据老人说,当时庙里有口大铁钟,重达千余斤,撞击时震耳欲聋,声传数里。



三、南河摸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时候,牛八屯村东南的大河宽近百米,此河乃清末黄河决口时自然形成。每到雨季,河水澎湃汹涌,临近枯水季节,河内鱼虾成群,村里大人、小孩纷纷下河捉鱼。有年冬天,村里几十个青壮年用铁锤砸开冰块,下水捞鱼,一天收获几千斤。分鱼时,村里二道街筐子篮子摆了几十米长,老人们说,当年那场面可谓热闹喜庆、激动人心。



四、古井幽思




过去,牛八屯村北有一口琉璃井,深4丈有余,汲水时需两条井绳接在一起,方能触到水面。水桶下井时,叮咚作响,清脆如铃。井旁有一老柳树,夏日炎炎,村人常在此谈天说地,饮水纳凉。

据说,此井乃明朝牛姓人建村时开凿,后来洪水将井覆盖至地下丈余,村里人念及井水甘甜,便找到原井接砌至地面。清朝咸丰年间,村里秦氏人家出一“飞毛腿”(绰号:秦铁老鸹),此人至京城皇宫偷得金锣一面,返家途中,走漏风声,官府派人缉拿,秦铁老鸹怀揣金锣,脚下生风,星夜兼程赶回村里,将金锣扔此井内,又推土掩埋,从此,琉璃井不复存焉。



五、海子夕照




清朝年间,平原地带各村落时兴修筑“海子”。所谓海子,是指在村子周围挖一条一丈余深,两丈开外的壕沟,然后灌满水,其作用是抵御匪患。

古时候的牛八屯,有寨有海子。至今,80岁以上的老人说起村子西侧的海子及寨门口大木门时还记忆犹新。海子有两三丈宽,一丈多深,常年有水。晴朗天气,水光潋滟,夕阳西下,云蒸霞蔚,万千气象,空幻迷人。



六、梨行春晓




民国以前,村子四周适合栽种果树,村南偏西半里许,有本村前楼刘姓人家梨行,村西有本村薛姓人家梨树近百棵,两片梨行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每年春天,梨花盛开,满树如雪。远远望去,白中泛绿,绿中透亮。加之蜂蝶成群,百鸟欢歌,实不失一方胜景也!



七、枣林秋色




清朝末年,村西偏南一里许有本村前楼刘姓人家枣行,老人们说,这里一直是土匪绑票赎人的地方。过去种田不施化肥、农药,生态平衡,果树也肯结果。秋天一到,刘家枣行满树红枣,如同鞭挂,累累硕果,压弯枝头。惹得路人驻足引颈,满口生津。



八、苇荡飘絮




古时候,村西二里许有本村薛姓人家苇子棵,方圆几十亩大小。秋末冬初,草木摇落,满目萧然,唯有此处蒹葭苍苍,随风摇曳,苇浪翻滚,沙沙作响。西风一紧,芦花似雪,漫天飞舞,美不胜收。



九、薄帐观蝶




民国时代,村西海子外侧南端有名医薛老先生开垦种植的一块甘草地,北端有大片薄地帐。夏天一到,薄帐花开,清香四溢,招来一群群五彩缤纷的蝴蝶,或翩翩起舞,或上下翻飞,仿佛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飘去。许多孩童来此玩耍戏蝶,乐不可支。



十、砖桥听涛




早年,村西北不远处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河流,村里人称之为“后河”。河水经年不竭,平时,河水潺潺,遇有暴雨,河水猛涨,澎湃汹涌。河上建有砖桥一座,河水触到桥墩,哗哗作响。桥上清风习习,桥下流水潺潺,村人劳作之余,常三五成群聚集桥上,谈古论今,其乐融融。



牛八屯本为牛姓人所建,可如今村里竟连一户牛姓人家也没有,他们哪里去了?据老一辈人说,当年牛姓人家在本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嫌这里地命薄,于是就悉数迁往他处。一说北迁5公里,去了如今的小井“牛集”,还有一说是迁至东明县东北“于屯”。从他们留在这里的“牛坟”规模推断:建村后,牛姓人在这里定住至少百年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长垣   盐土   明朝   胜迹   河北   河南   村子   河水   村里   年间   海子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