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医生护士是事业编,那他们的工资是国家财政发的吗?

不是的

要经过各种审批认证

还要经过各种考试

最后才发证书

而且是医院的最低层

绩效也是最低的

国家才不愿意当冤大头呢

都是自立更生

艰苦奋斗





公立医院里面,由带编、招聘人员等组成,带有编制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工勤人员都是事业编制,前三者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人员是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招聘,不占编制,财政不管工资,与医院是合同关系,工资和绩效由医院发放。

有编制的人员工资拨款形式分两种: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顾名思义:差额拨款就是财政拨一定比例的工资,允许医院根据经营情况,每个月自主发放绩效工资。

每个地方的妇幼保健、疾控中心等为全额拨款单位,医院、中医医院等单位为差额拨款单位。

在编人员如不犯大错误,一般是不能随便开除的,招聘人员合同期满或…,存在和可以选择,现在因各医院编制有限,所以各医院自主招聘人员占比很大,不过没有一定关系,就是想当招聘人员,也进不去。

现在为什么人们进医院总觉得太度有问题,检查费高得让你吃惊,开药多,现在明白点什么了吗?公立医院不管是中医、西医、还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自己要赚一定比例工资,所有招聘人员,还有临时工工资,还得赚所有人的绩效工资,也就是奖金,比如:张3月拿1万绩效奖,李4、王5……也得尽最大努力,你追我赶,明暗中较劲,是不是?

私立医院当然也就是市场化医院了。

















凡是公立医院,是国家投资的事业单位,在各级医院中,乡镇卫生院、县级保健站,防疫站等,由于都要承担一定公共卫生防疫和保健职能,都是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是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属于一级医院或是二级医院,平时病人多,业务繁忙,收入也比较多,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我国的事业单位有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没有收入来源,没有经营业务,主要从事公共服务或是管理事业,或是参公进行管理,所以这类事业单位,基本上全部属于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办公经费、业务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解决。

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在工作人员的构成中既有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有自主招聘的聘任人员,每年会根据自己的预算,由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拨款,不足部分在自己的经营利润中解决。一般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是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凡是属于事业编的医生、护士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由财政拨款解决。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自身有经营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本身不属于企业,还是属于国家投资的事业单位。比如部分新闻媒体,电视台、科研院所等。

医院作为有一定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所以会根据医院的性质来决定是差额拨款,还是全额拨款。乡镇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大都属于编制内的工作人员。由于乡镇医院处于农村地区,加上地域的限制,医疗水平的限制,还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职能,如果要靠医院的收入来解决医护人员的工资福利问题,这是无法承担的,所以是大多数地方的乡镇卫生院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县以上医院,由于医院条件比较好,不管是门诊部还是住院部,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经营收益比较高。但毕竟是事业的单位,也要承担重大公共卫生的职能,比如新冠肺炎的的救治任务,外出支援的任务,抢险救灾的任务等,都是这些医院的法定任务,所以每年财政也会给予一定的拨款,保障职工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凡是我国的公立医院,从乡镇卫生院到省级医院,从一级医院到三级医院,都是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医生、护士都是由财政拨款解决工资福利待遇的问题,其中护士还要享受护士津贴。但不管是全额拨款的医院,还是差额拨款的医院,所有的资金都要纳入预算,都要进行审计。在具体资金使用时,并没有划分哪些人用财政资金,哪些人用自有资金,而是通过统筹安排,合理使用的方式来统一支配的。




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医生和护士,是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待遇、奖金、福利补助,确实是财政负担的,也就是说,是国家发的。

公立医院虽然是公立,承担了一部分公益服务职能,但是,医院是有经营收入的,而且一些公立医院因为其单位属性,比私营医院更具有权威性,更有竞争优势,经营状况非常好。但是,不管是经营好的医院,还是普遍入不敷出乡镇卫生院,其单位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事业单位。

和其他事业单位不同,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中的“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由财政负担运营经费和工资的,是“全额”类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供养。而医院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保留在体制内的,绝对数量比较大的“差额”事业单位。差额的意思,是其经费和人员工资,由单位使用经营收入盈余自行供给,不足部分由财政负责供养。经营收入多的,差额比例小,即财政供给的少;经营收入少的,差额比例大,即财政供给的多。部分基层县区或者乡镇卫生院,财政百分之百供给,但这并不能改变单位的“差额”性质。



公立医院的编制,也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中的专门核定的分类:差额事业单位。编制不能混用,全额事业单位不能使用差额编制,反之亦然。但使用编制的人员,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医生护士调整、晋升到卫生主管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或者相关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符合条件调整到机关,都是合法的,完全没有问题。医生和护士,和教师一样,属于事业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职称工资和待遇。

公立医院改革,本来县以上“取消编制、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已经是定了的。但因为疫情影响暂停,后面怎么改革,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消息。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公立医院属于公益二类,在推向市场的范围内,而乡镇卫生院属于公益一类,是保留的对象,也是唯一差额、有经营职能却被划分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原因就是其承担的公益服务职能的重要性。





医生和护士的单位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公立医院,一种是私立医院或叫民营医院。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大部分实行的是财政差额拔款事业编制,也就是医生和护士工资主要靠医院自己经营盈利负责大部分工资,同级财政负责在编人员的一部分补贴,这些医护人员的编制叫财政拨款差额事业编。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现在有一部分公立医院已经改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人员工资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私立医院或民营医院,医生和护士没有编制一说,他们和医院是合同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管理确定他的薪资和工作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护士   工资   财政   医生   事业   差额   全额   经费   绩效   职能   事业单位   收入   单位   人员   医院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