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能否扭转战局?

事实上,即便刘禅死守成都,等待姜维、南中以及东吴的援军,他仍然无法扭转战局,无法击败邓艾!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蜀汉灭亡

刘备建立蜀汉后,没过几年便去世了,于是诸葛亮便成为了蜀汉的掌权人。在诸葛亮的经营下,蜀汉愈发强大,就连曹魏都不是其对手,屡屡被压制。然而天不遂人意,诸葛亮过早的离世了,他的北伐事业,也以失败而告终。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掌权人变成了蒋琬、费祎等人,而接替他领军之人,则是姜维!

在姜维的带领下,蜀汉军队多次进行北伐,胜多败少,战绩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蜀汉是一个小国,根本经不起失败的折腾,于是到了蜀汉末期,众人已经不再支持姜维北伐了,就连当年跟随诸葛亮北伐的廖化等人,也开始反对姜维了。这些人联合起来,想要剥夺姜维的军权,但姜维也不愿认命,于是他带着军队远避沓中。

蜀汉君臣不合的消息,传到了司马昭耳中,再加上司马昭本身需要军功来证明自己,于是他决定,起兵伐蜀!就这样,灭蜀战争爆发了!

司马昭灭蜀,将军队分成了三路,主力由钟会带领,负责进攻汉中。另外两支军队由邓艾和诸葛绪带领,负责夹击姜维。但是这两支军队并未击败姜维,等到钟会打进汉中后,姜维已经带兵守住了剑阁防线,使得魏军无法再前进一步。眼看魏军就要功亏一篑了,邓艾决定兵出险招,走阴平小道杀入蜀汉腹地,成功的打开了局面。

面对突然杀出的邓艾,刘禅一开始还想着抵抗一下,他派出了诸葛瞻,让其统兵抵挡邓艾,但是诸葛瞻未经战阵,又岂是邓艾的对手,没过多久便被击败了。眼见诸葛瞻被击败,刘禅的心理防线崩了,最终选择了投降,令人大跌眼镜!

在很多人看来,刘禅投降的行为,太过令人意外!一方面,蜀汉仍然有大量的有生力量,姜维大军未败,他们仍在剑阁坚守,随时可以杀回来援助。而且蜀汉的其他边疆地区,仍然有不少的军队驻扎,霍弋、罗宪等名将还没有率军赶回,要是他们率军回来了,完全有可能和姜维形成夹击之势,击败邓艾,扭转战局!

另一方面,东吴援军,也在不断的策应蜀汉。东吴不仅派出有生力量进入蜀汉,准备帮助蜀汉一同抵抗曹魏,而且他们还出兵寿春,做出一副大举进攻曹魏的样子,逼迫曹魏从蜀汉撤兵。从这两方面来看,只要刘禅坚守成都,他是完全有机会扭转战局,他的投降太令人意外了,太没有血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家对刘禅的评价极低,认为他就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像大家想象的这样吗?如果刘禅坚守成都,等待援军,真的能够扭转战局吗?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即便刘禅坚守成都,拒不投降,他也不可能击败邓艾,扭转战局,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


一、蜀汉人心已乱

一开始的时候,刘禅等人确实是想抵抗下去的,他们确实想和魏军打下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他们听闻魏军来袭时,派出了不少的援兵去增援剑阁,而且当邓艾杀入蜀汉腹地时,刘禅还派出了诸葛瞻前去抵挡。然而当诸葛瞻战败以后,蜀汉朝堂众人的反应,却令众人感到非常意外。

当时的蜀汉朝堂,一部分建议向南中撤退,因为南中仍然有不少的蜀军,一部分人则建议向东吴撤退,因为他们和东吴结盟多年,算是盟友。除了这两部分人,还有一部分人建议向曹魏投降,这部分人中的代表,便是谯周,也正是因为这个建议,最终促使刘禅选择了投降,促使蜀汉突然灭亡!

看完蜀汉朝堂众人的反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到疑惑,满堂公卿贵族,不是建议逃跑的,就是建议投降的,为何没人建议坚守成都呢?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蜀汉的人心已经乱了,他们已经不相信蜀汉能够打赢曹魏了,他们已经不再愿意打下去了!

刘备打赢汉中之战,首次正面击败不可一世的曹魏,令不少人振奋,貌似蜀汉确实有吞并天下之势!当时的益州众人,还是愿意跟随刘备北伐的,毕竟要是真的北伐成功,他们可以一跃成为开国功臣,名扬天下,自己的家族也能够不断的壮大。诸葛亮时期,蜀汉的国力虽已大减,但诸葛亮能力超群,不仅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数次北伐,打得魏军不敢再战,就连司马懿面对诸葛亮,也只能坚守不出。这一阶段的益州人,还是愿意支持北伐的,因为他们看得到胜利的希望,知道跟着诸葛亮干,是有成功的那一天的。

然而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局面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蒋琬、费祎当政时期,并未大规模北伐,姜维上位以后,虽然数次北伐,但他并未打出诸葛亮那样的战绩,不足以让众人信服,于是蜀汉内部出现了一股反战的思潮。大家都看不到获胜的希望,干脆就直接摆烂,不愿意再支持北伐了!

公元257年,谯周直接发表了一篇名叫《仇国论》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便是蜀汉弱小,曹魏强大,蜀汉并非曹魏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如放弃北伐,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便可。这篇文章在蜀汉国内流传甚广,其核心思想迅速传遍蜀汉,以至于蜀汉众人的斗志,渐渐的遭到了瓦解,反对姜维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大。发展到后面,蜀汉众人已经没有了斗志,不愿意和曹魏硬拼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邓艾入蜀,才能够保持势如破竹的优势,直接杀到成都城下!

要知道当年刘备入蜀,可是辛辛苦苦打了三年的,一座小小的雒城,就能够阻挡刘备长达一年的时间,还坑死了庞统,可见蜀汉的坚城,并不是那么好打的。可邓艾入蜀,几乎没有遇到多么激烈的抵抗,蜀汉众人基本都是望风而降,这就是人心已散的原因!当诸葛瞻战败以后,蜀汉朝堂众人,要不就是建议逃跑,要不就是建议投降,就是不建议抵抗,也完全是因为人心已散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只能选择投降,要是他选择了坚守成都,那么要不了多久,都不用邓艾进攻成都,成都城内的投降派,都会直接将刘禅捉拿,作为自己脚下的铺路石!


二、蜀汉有生力量不足

蜀汉本身的军队还是有不少的,但是相比于曹魏军队,他们就差远了!当时司马昭为了伐蜀,动用了二十万军队,姜维虽然将大部分魏军都挡在了剑阁,但是他们自身也陷在了剑阁,一旦姜维撤退,这些魏军紧随而至,杀入蜀汉腹地,蜀汉众人几乎无法抵挡。

另外,除了姜维,蜀汉的其他边疆仍然存在不少边防军,但这些人距离成都比较远,根本无法快速赶来,除非刘禅能够坚守成都一段时间。然而遗憾的是,刘禅根本没有足够的有生力量守卫成都,因为诸葛瞻已经带走了刘禅手中,唯一的可用力量。诸葛瞻带走的这支军队中,甚至包括了刘禅手下的禁军,可见诸葛瞻死后,刘禅手中的力量,是多么的捉襟见肘!

说白了,蜀汉的有生力量还是太少了!即便刘禅愿意死守成都,他也不一定挡得住邓艾的进攻,霍弋、罗宪等人手中的军队人数,并没有邓艾手中的兵马多,即便他们前来,也不一定是邓艾的对手!另外,一旦姜维撤出剑阁,钟会大军进入蜀汉腹地,那样的话蜀军基本就不可能是魏军的对手,因为魏军实在是太多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司马昭,已经亲自带着十万军队来到了长安,随时准备入蜀,要是再加上这支军队,蜀汉绝无可能获胜!


三、东吴的陆战能力不行

东吴虽然比曹魏和蜀汉都存在得更久,但这完全是因为东吴的地理优势太好,相比于魏军和蜀军的陆战能力,吴军差得太远了!

早在曹操刘备时期,吴军陆战能力不行的特点,就已经体现。之后的数十年,吴军的陆战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以至于陆逊这等名将带着吴军北伐,仍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蜀汉灭亡前夕,虽然吴军兵分两路支援蜀汉,但丁奉率领袭扰魏国的这支军队,几乎不会太过影响战局,因为吴军在魏国东部不知道闹了多少年,但没有成功过一次。而入蜀的这支吴军,并没有得到蜀军的信任,且即便蜀军放他们进入蜀汉,按照他们的陆战能力来看,他们也并非魏军的对手!

说白了,吴军陆战能力太差,这使得他们虽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但缺乏强大的进攻能力!面对魏军,他们只能依靠水战自保,几乎无法在陆战中击败魏军!

结语

总的来说,即便刘禅死守成都,等待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他也不可能扭转战局!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一、蜀汉人心已乱,没有了死战之心;二、蜀汉有生力量不足,无法守住成都,击败魏军;三、吴军陆战能力不足,无法对曹魏形成有效牵制,更无法击败魏军!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面临着许多困难。

然而,当时的蜀汉,形势上仍有可为,军事上并没有必败之理,仍有机会坚持下去。

只不过,对于已深陷惊恐之人来说,满眼都是困难和放弃的借口。

成都的形势:困难极大,但仍有自守之力

邓艾逼近时,成都城内陷入恐慌之中。

仅仅一个月之前,蜀汉君臣还相信:战火无论如何不可能烧到成都。因此,当守南中的霍弋表示要率军回援时,刘禅回复:朝廷已经作好了部署,你们不必来援!

这种心理之下,成都显然是没有作好准备的,他们既没有作守城调度,也没有准备得力将帅。

而且,留守成都的军队,大多已随诸葛瞻报销在了绵竹关下。

既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没有作好守城调度,要守成都显然是困难的。

然而,刘禅并不是没有资源。

当时,成都的国库中,尚有米40万斛,金银各2000斤,锦绮彩绢各20万匹。

国库中剩下这些财富,还不及当初刘备入成都时赏赐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4人的财富。

然而,这些财富,全部用来支撑一个城市保卫战,是绰绰有余的。

成都虽兵力不足,但人口不少。

拿出当年父辈取汉中时“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决心来,组织百姓依城而守,是可以抵挡邓艾的。

当年,刘璋都能死守成都大半年,刘禅如果有心,也是可以的。

军队的形势:军力尚完整

何况,此时蜀汉仍然拥有完整的军队。

自开战以来,蜀军丢掉了汉中,诸葛瞻军在绵竹也全军覆灭。

然而,姜维所统领的主力仍在剑阁,军力基本完好。南中、江州也都拥有不俗的军事力量。

而且,这些军队完全效忠蜀汉,并时刻准备救援。

诸葛瞻兵败后,姜维与朝廷联络中断。有传言说后主要死守成都,也有传言说后主要撤到江州或南中。

姜维遂率军移至广汉等地,一面打探情况,一面准备积极配合。

在得到投降的命令后,蜀军气得拔剑击石!

南中霍弋,先是主动提出回援,蜀汉灭亡后,他不急降,直到确认司马家厚待刘禅后才降魏。

可以说,当时的蜀汉,军力尚完整,且极为忠诚!

敌军的裂痕

而魏军也存在严重的内部问题。

早在魏军出发前,魏内部就有人提出钟会、邓艾必出问题。

姜维奉诏降魏后,立刻开启利用钟会,以恢复蜀汉的计划。

由此来看,在灭蜀之前,魏军内部的矛盾就已经很严重了,而姜维这样的将领也一直在关注这样的矛盾。

诚然,在蜀汉投降前,魏军内部的矛盾未必会很快爆发,但是,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当然,比起未必会发生的内乱来,魏国也面临着补给线过长的问题。

18万大军,要靠抄掠解决补给问题是不可能的,补给线过长,也是可能被蜀军利用的弱点。

事在人为

即便刘禅不投降,蜀汉也是极为危险的。

诸葛瞻失利后,姜维已经沿广汉道撤退,撤离了剑阁,钟会进军到涪,并以为胡烈追击姜维。

也就是说,即便刘禅不投降,汉中、剑阁,蜀汉赖以立国的“重关之险”已经丢失,蜀已失地利。

尽管蜀军仍然完整,但总兵力不足10万,且散在各地,而钟会、邓艾军18万,已失地利的蜀军要在成都平原抗击魏军,胜算确实不大。

就人和而言,尽管蜀军将士仍忠于蜀汉,但百姓惊慌,撤入山谷,无法制止,而益州大族也都纷纷主降,不愿再战。

就外援而言,东吴确实已经出兵支援蜀国。不过,吴军并没有直接来援,而是兵分三路,指向淮南、荆州方向,有“围魏救赵”之意。

不过,其实就在几年前,东吴出动近10万大军支援寿春叛军,依然没有什么卵用,此次动用的兵力还不及当时,最多算是象征意义的声援,要围魏救赵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魏国的“余力”还大得狠。

后来,光是为了弹压邓艾、钟会,司马昭在长安治军十万···

所以,要比后劲,蜀汉的劣势也已经极其明显了。

然而,如前所说,蜀军虽然机会不大,但并不是毫无机会,并没有必败之理。

如果刘禅君臣,能发扬当年其父败而不屈的坚韧精神,坚持打到底,并不是没有机会。

毕竟,有时候,不是看到了机会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机会···

遗憾的是,刘禅,不是刘备。

他为邓艾的迅猛突进所惊恐,早已失去了信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支持不住的。

不谈刘禅那些老弱残兵能否挡住邓艾3万精兵,就算暂时挡住了又能如何?

当时唯一可以救援的蜀军,就是退守剑阁的姜维。

但姜维几万军马,面对着正面钟会十多万大军。

如果姜维放弃剑阁撤退到成都,钟会大军必然尾随追击。以蜀军那点力量,也就勉强能够依靠险要山地挡住伪军。

现在进入成都平原以后,蜀军根本不可能打赢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摆明了也是一个死。

而且如果这样彻底拼命的下场就是毫无余地了,司马昭不可能接受蜀国的有条件投降,更不可能保持刘禅家族的地位。

与其都是败,如果干脆这时候投降,交出地盘和全部部队,换取比较好的投降条件。

其实,当时刘禅也没有能力守住成都。

整个蜀国人口只有90多万,能够使用的部队也就8万左右,敌人却有20万。

而部队的精锐几乎都在姜维手中对抗钟会十多万大军,其他地方蜀军兵力稀少,非常空虚。

刘禅依赖的诸葛瞻,受伤只有几千老弱残兵,被邓艾精兵一触即溃,诸葛瞻父子也送了命。

不是蜀国将军不拼命,实在是没法拼,拼了也是死。

当时刘禅手上基本没有机动兵力,连对付东吴的罗宪区区500人都用上了。

此时成都虽然还有1万兵力,但官兵士气低落,尤其蜀国老百姓因连连征战,厌恶蜀汉朝廷,反而支持晋军。军心士气如此,成都是守不住的,只能投降。

说来说去,蜀汉不具备和曹魏对抗的实力,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放弃成都,退守南中,才是刘禅集团唯一的出路!

邓艾奇袭阴平,这是蜀汉内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这事儿也就堪称地质学家的邓艾能办成了。当时司马昭派遣邓艾、诸葛绪和钟会一起进军蜀汉。

最初的安排是这样的,邓艾带领3万大军向沓中进军,诸恶光绪带领3万大军向武街、桥头等地进军。钟会是主帅,带领10多万大军,从斜谷、洛谷分兵而进。

钟会和诸葛绪,都是按部就班地走,结果钟会把诸葛绪的那点人马给吞了,凑足了20万大军。邓艾这边可就不按套路出牌了。人家都走大路,他偏偏要走小路。


一、战局对蜀汉极为不利。

当时是怎么个局面呢?原本姜维安排张翼、廖化等人带兵驻守在阳安关口、阴平桥头。如果按照这样部署,邓艾死活都进不来蜀地。

可曹魏那边的大军数量太多,兵分五路,蜀汉压根就顶不住啊。钟会直奔洛谷,邓艾进军沓中。刘禅匆忙将廖化调到了沓中进行支援,而姜维则在阴平与邓艾相持。

如果长期这样僵持下去,事情说不定还有转机。可钟会在围攻汉、乐二城的同时,派人攻打阳安关。阳安关的守将是傅佥和蒋舒。

傅佥深感姜维的知遇之恩,所以拼死力战,最终殉国。而蒋舒之前曾被罢官,所以在傅佥殉国后,果断带着阳安关投降了曹魏。

这事儿对攻打蜀汉,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会发现,改变历史的,往往都是叛徒。当年糜芳投降东吴,导致关羽兵败丢了荆州。如今蒋舒将阳安关奉送给钟会,导致钟会大军长驱直入,势不可挡。

姜维觉得事情不对,便和廖化放弃了阴平,和张翼合兵一处,退守剑阁。剑阁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但是与此同时,这里也已经是蜀汉的最后一道关卡了。过了剑阁就是蜀汉腹地,所以这地方是千万不能丢的。

至于丢了沓中和阴平,的确十分可惜。不过邓艾大军要想从阴平进入蜀汉腹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即使姜维想到了有这种可能,他也刻意忽略了这一点。因为他手里就那么点兵力,能在剑阁抵挡钟会的20万大军,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更别提分兵去守阴平了。只能祈祷,邓艾没这个本事,从阴平穿插到江油。说实话,姜维应该没这个本事。

等于说,当时蜀汉的局面是这样的:在剑阁这边,姜维需要抵挡钟会的20万大军,在阴平这边,还有3万邓艾的大军,正虎视眈眈地寻找进入蜀地的办法。你说蜀汉是不是岌岌可危了?


二、姜维在等刘禅的消息。

说实话,邓艾从阴平小道直奔江油而来,这一招换谁都要服气。其实阴平小道对于3万大军来说,压根就没有路,这是当地人才知道的一条非常危险的通道,可以试着过去,能不能活着过去,当地人心里也没数。

可邓艾够厉害啊,他逢山劈路,遇水搭桥,翻山越岭,翻过了700多里的无人山区。最关键的是,他担心士卒们不肯前进,自己作为主帅,身先士卒,总是冲在前面探路。

得亏这位老兄是个天生的地质学家,要不早就丧命悬崖峭壁之下了。整件事最麻烦的就是运粮食,单人攀爬就够危险了,还得把粮食运进来,我真心想采访一下邓艾:大哥,你是怎么办到的?

所以说,邓艾大军突然出现在江油的时候,也把蜀汉的守军们给吓了一大跳。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魏军能绕过剑阁,直奔蜀汉腹地而来。


这个时候刘禅急忙把手里那点家底交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让诸葛瞻去绵竹和邓艾大战一场,结果诸葛瞻不仅全军覆没,还给对方送去了不少补给。

进入蜀地,有了补给,邓艾手里的这支虎狼之师还怕什么呢?这个时候姜维那边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差点没被吓死。下一步动作,就看刘禅的表现如何了,毕竟姜维在剑阁死守,都快把钟会给逼退了。

当时刘禅的动向,有这么3种传闻:

  1. 第一,刘禅打算死守成都。
  2. 第二,刘禅打算退到南中(云南、贵州一带)避难。
  3. 第三,刘禅打算前往东吴避难。

姜维的大军,必须要根据刘禅的一举一动来调整动向。因此,姜维再固守剑阁已经没多大意义了,毕竟敌人已经杀到家里面去了,守着大门还能干啥呢?

因此姜维将大军撤到了郪县,这里既可以支援成都,又可以保卫刘禅前往南中或者东吴,距离成都非常近。可惜刘禅主动投降了邓艾,导致姜维大军失去了希望。


三、如果刘禅坚守成都,蜀汉还有希望吗?

蜀汉有没有希望我不清楚,不过刘禅所带领的这个小集团,肯定还是有希望的。当时他们至少还有这么几个优势。

  1. 首先,姜维手里还有8万大军,这是蜀汉的有生力量。只要手握这支军队,那刘禅复国的机会还是有的。
  2. 其次,蜀汉还有大后方南中。南中指的就是贵州、云南一带,这里山路崎岖,易守难攻,完全可以成为刘禅东山再起的根据地。
  3. 再者,东吴正在声援蜀汉。当时东吴大将军丁奉,为了支援蜀汉,亲自带领一支大军前往寿春,佯装要攻打曹魏的态势。完全可以引起曹魏的震动,从而延缓攻打蜀汉的时间。

所以说,对刘禅来说,还是有希望的。但是这个希望绝对不在成都,也不在东吴,而是在南中地区。

成都被困以后,不仅有邓艾大军,还有钟会的大军。所以说,即使刘禅坚守成都,也只是在坚守一座没有任何补给的孤城。除了延缓灭亡的时间,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姜维的援军即使赶来,就真的可以击败钟会和邓艾的大军吗?我看未必吧?毕竟能翻山越岭来到蜀地的军队,战斗力不会差。而且人家的数量比你多啊!

至于前往东吴,这是更加不可取的地方。刘禅前往东吴,能不能带军队?估摸着是不能吧?你是去避难的,可不是去抢地盘的。所以说,去了东吴,和被软禁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压根别指望东山再起,有机会东吴早就把蜀地给吞了,还能留给你?

所以说,刘禅只有前往南中避难这一条路可走。南中地区,被诸葛亮治理得服服帖帖,是一块非常不错的大后方根据地,也是诸葛亮留给刘禅的退路。

在这里,不仅刘禅个人可以存活,就连姜维所带领的数万将士,也能找到栖息之地。而曹魏大军想要继续啃下这块地盘,可就没那么容易咯,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只要刘禅集团的有生力量保存了下来,那他们东山再起就有希望。丢了成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总结:作为战时统帅,刘禅是极其失败的。

姜维如果兵败了,或者投降了,那刘禅投降,一点毛病都没有。可姜维的数万大军还在坚守,刘禅怎么能投降呢?

有人说,投降是为了城中的若干百姓。那简直是无稽之谈,这就好比刘璋丢了蜀地以后,对刘备说:以后要好好善待蜀地百姓啊!

其实全都是给自己找回一丢丢颜面的方式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刘禅首先考虑的不是扭转局势的办法,而是自身的安危,这才是事情办不好的关键。

白瞎了姜维一身本事,跟了这么个主子,实在是无奈。刘禅治国能力,或许还不错,毕竟掌握实权29年之久。但是他只适合做一个太平天子,遇到乱世,进退失据,就完犊子了。




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

第一魏军粮尽准备退军

晋人袁子讲: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 而据三国志魏国大军已经面临断粮了,钟会都准备退军了。三国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钟会传: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姜维传:会(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阿斗死守成都的话,坚辟清野。魏国必然因断粮而退军,那时再追击可获大胜。成都是蜀汉首都,蜀汉经营五十年多年。是一座坚城,非魏国旦夕间能破。邓艾偷渡阴平七百野翻山越岭而来,必是轻装前进。

第二蜀汉实力尚存,召四方勤王

据三国志裴注蜀汉当时有将士十万两千。我个人推测汉中有两万多,当时汉城乐城南郑城等城池尚在。(据三国志汉城、乐城各五千人)钟会强攻不破只得留下人马围城,当时因阳安关守将之一蒋舒投降魏军。钟会于是率十余万直扑剑阁。姜维当时有三万人左右的精锐,张翼董厥各一万人跟姜维汇合一起守剑阁。剩下成都有一万人、永安近万人、南中和各郡备兵近两万。

魏国伐蜀时阿斗已召右大将军阎宇率军西还,留两千人给罗宪守永安。(没有记录这支军队到那里了,数目不详。个人猜测不下五千人)南中霍弋在魏国伐蜀时曾上书阿斗要率军入成都,阿斗不让他来。(可见阿斗还是有点昏的)个人猜测霍弋部队当在万人。如果阿斗能坚守成都召霍弋、阎宇(已经在路上)、各郡勤王。蜀汉大部分城池尚在、军队精锐尚在。损失的只是诸葛瞻部、阳安关守军、江油守军。姜维那里还有近五万的精锐。汉中诸城尚在,南中七郡、巴郡、巴西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建、蜀郡等还撑握在蜀汉手里。丢掉:阴平郡、武都郡、广汉郡(部分)汉中阳安关(汉中的乐城、汉城、南郑、黄金围等尚在蜀汉手里。) 这时诸葛瞻大败的消息传到姜维军中。诸葛瞻要是能坚守多几天不跟邓艾野战,魏军必因断粮而退军。姜维在剑阁听说阿斗可能奔吴和奔南中、和坚守成都。于是姜维率军经广汉,准备救成都。钟会率军直扑涪城,邓艾率军向成都。但这时阿斗投降了,投降的命令到达姜维军中时: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国演义:吾等死战,何故先降)

(公元218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犍为郡有数万流民造反。李严只是动用五千郡兵就平定了。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败,巴西郡征召五千郡兵让马忠送去前线。)

第三盟友救援

蜀汉把魏国伐蜀的消费告知东吴,东吴收到消息后兵分三路:1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2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3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但是一个月后阿斗就投降了。东吴的三路军只能取消计划了。这时东吴还是想真心救蜀,唇亡齿寒他们还是知道的。两路进攻魏国,一路准备进入蜀中支援。一旦援军到达蜀地,彼消彼涨。能很大程度的牵引魏军。



阿斗虽然有点昏但并不残暴,当了四十年皇帝很少杀害大臣的。当阿斗投降命令到达姜维军中,将士怒而拔刀砍石。蜀汉上下看在刘备诸葛亮份上也会死保蜀汉。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报知遇厚恩。为蜀汉战死的:赵广、诸葛瞻、傅佥、黄崇、李球等,都是因为父辈在蜀汉的待遇。一旦南中霍弋援军和各郡援军齐集成都。姜维率主力在外,东吴援军到达。魏军此时面临粮草问题,必不能持久。待魏军退却,诸军并出并力追击。即使不能把魏军全部留在蜀地,也能使魏军受到重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南中   援军   成都   魏国   剑阁   蜀汉   阿斗   东吴   汉中   阴平   司马   有生力量   战局   诸葛   大军   军队   财经   姜维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