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府在晚年修建铁路时,为何会有巨大的争议?

铁路是19世纪伴随着列强入侵进入到中国的事物,长期的闭关自守使得人们对外面的方方面面一无所知。对于铁路与火车,清政府里面除了个别洋务派外,其他人都是极力排斥的。

19世纪70年代,洋人用欺骗的手法获得清政府的特许,在上海修建了一条从市区到吴淞口的铁路,主要是方便运输货物,但是洋人欺骗清政府在上海的官员,说是修建马路,但是等工程完工后,把火车从国外运来行驶,清政府得知后大为震惊,不惜花大量银子赎回铁路路权。本来清政府里面的洋务派希望把铁路保留下来,但是清政府在上海的官员把铁路与火车视作妖物,所以就拆掉了吴淞铁路。

到了19世纪80年代,唐山开平矿务局成立,开发煤矿,修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当时清政府里面李鸿章这些洋务派是支持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的,但是后来清政府里面的保守势力把蒸汽机车视作妖物,认为会惊动皇陵,要求改用骡马来拉车厢,但是骡马效率太低,所以最终人们还是看到了蒸汽机车的好处,改用机车拉车厢。在这之后,清政府也看到了铁路的好处,所以决定办铁路,所以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开始在发展铁路,20世纪初修建的京张铁路也是在清朝末年。




18至19世纪末,西方各国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功跻身世界强国。相比之下,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古老国度施行着“闭关锁国”政策,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让原本强大的国度逐渐脱离先进的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迈入了一段落后、灰暗的时期。其中,满清政府在晚年修建铁路的问题上态度和争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封建、落后思想“愚昧”百姓。

两千多年的封建、落后思想在晚清时期依然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修建铁路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那个时期,上至皇权贵族阶级、下至普通百姓,大多数人都认为修建铁路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第一、打扰先祖安息。

修建铁路势必要大兴土木,不管是官家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坟地多少都会被占用。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孝,更是对于先祖的大不敬,会打扰和影响先祖的安息。

第二、引发灾难。

修建铁路的工程浩大,甚至还有可能破坏风水,给一方生灵带来灾害。修建铁路是所谓的“开辟所未有,祖宗所未创”,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会给整个大清带来灾难。

与当时世界先进发展局势脱轨。

满清政府之所以对修建铁路存在那么多的争议,还考虑到了百姓营生问题。铁路一旦开通运营,势必会造成一部分的车夫走卒失去工作。相当于减少了许多“就业岗位”,容易引发社会动乱,影响国家稳定。况且铁路和火车都是铁疙瘩,与马匹、行人相撞磕碰容易触发人身伤害事故以及财产损失。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他们却并没有想到铁路的建成和火车的运营同样也会提供很多新的就业岗位。而且铁路和火车还能大大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这是与当时世界先进发展观念和局势脱轨的明显体现标志。

当然,长期以来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以及排斥先进发展观念是阻碍满清政府决心修建铁路的重要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满清统治者要维护既得利益,防止出现利益外流的不可控局面。

以上是月关略萌独家原创回答,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吐槽和关注走一波!




因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初期孕育阶段,总是风霜雪雨,阻碍重重,比如现在手机刚兴起时,辐射伤人一直爭论不休,汽车刚发明时,封建贵族以汽车容易撞死人而百般阻挠。所以,满清政府在修建铁路时确实阻力山大,有的认为修建铁路会断了龙脉,坏了祖宗风水,有的认为火车鸣笛会惊扰地下的先人,还有的缓和一点,认为可以修铁路,但不能有火车,而是用骡马拉车皮在铁路上走。所有这些一是传统观念根深缔固,一时转不过弯,二是封建本位思想,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都是垃圾。三是统治阶级怕修建铁路影响了自己的统治和权力!




在古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非常强大,直至近代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才慢慢落后于世界,而这个时候正值中国的清朝。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领先世界,同时期的清朝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模式。也就是在1840年,崛起的英国挑战东方古老的国家——中国,即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果我们很清楚,清朝战败,以答应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与英国议和。

也是自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最著名的莫过于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而蒸汽机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必然被清朝注意到的,那么与蒸汽机车配套的铁路也该在鸦片战争后不久被清朝注意到。明明修建铁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但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民间都反对,1872年同治帝大婚时英国就打算修一条铁路给皇帝当生日礼物,却被拒绝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晚清时期修铁路在国内有那么大争议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封建迷信束缚了统治者和百姓的思想。中国第一条铁路是光绪二年(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在上海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因为是擅自修建,所以铁路通车后就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敬天的,碰到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就会说是天意,也相信山川河流皆有神灵。就连满清统治者也是十分迷信,清朝入关后就封禁了长白山地区,因为满清认为他们的龙脉在长白山中,所以禁止汉人入内以防龙脉遭损。而修建铁路则需要遇山开山,遇水建桥,这是得罪神灵的做法,势必会引起百姓和清政府的反对。所以这条吴淞铁路仅仅运行16个月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修建铁路不利于国家稳定。清朝与其他古典王朝一样,实行的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模式,而且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百姓都世代居住在自己的家乡种地为生,没有多少机会外出,社会也就相对稳定。但是铁路修建完成后就会促进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人口流动和货物流动都会随之频繁,就会打破原有的经济模式。可传承千年的经济模式岂是说改就能改的,清廷也没有更好的措施来解决人口、货物流动后可能产出的问题。与其面对未知数,不如保持现状,社会稳定满清的统治地位才会稳定。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满清统治者狂妄自大,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还以吴淞铁路为例,这条长达14.5千米的铁路修建好后在世界铁路史上颇有名气,毕竟是中国大地上第一条铁路,按道理满清统治者应该好好利用这条铁路发展经济才对。可惜铁路运行后当地人觉得声音太大,影响他们的生活,官员也认为这条铁路将原本宁静的地区破环了,顾而觉得铁路毫无用处。朝廷也接受了这种观点,鼠目寸光的清政府此时根本看不出建成完备的铁路体系对国家有多大好处,他们还是喜欢以前的交通方式。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势必会被新社会淘汰。

李鸿章在同治年间就提出“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可见他对世界大环境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可惜清政府依旧固步自封,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清政府在大变局的冲击下没有抓住机会,近代化路程行进缓慢,最终被历史淘汰。而清朝救国图存的洋务运动失败,也是因为清政府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愿意改革旧有制度体系,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完败于日本,致使洋务运动破产,清朝再无翻身机会。




满清政府是落后,但是不愚蠢,因为他们看到了铁路的危险性;

实际上,铁路能带来的好处,他们是非常清楚的;

1880年,李鸿章主张修铁路,《妥筹铁路事宜折》提出修建铁路有九大益处。

但是同样留过洋的清国外交官刘锡鸿,反对修铁路,注意啊,他可是去过欧洲多国的,他的奏折在当时被朝廷认为说的最中肯;

大家认为刘锡鸿愚蠢吗,出使欧洲,坐过火车,竟然反对修铁路?

实际上一点也不蠢,相反,他的奏折非常有预见性,或者有深刻的洞见,因为满清的灭亡被他给说中了。

看看他反对的理由:

第一,大清底层太腐败了,修不成,体制问题;

不说别的,就是征地,国外修铁路征地是给补偿的,国内估计沿线的老百姓一个子都得不到,铁路沿线占据田地,拆迁房屋,一定会非常惨。

修铁路要筹钱,国内筹钱的结果肯定是层层贪污回扣,向国外借钱,搞不好引来外国干涉;

西洋通过私人集资设立公司的方式修建铁路,一家公司能募集到数亿两白银,赚到钱大家分。

而民间没有如此有钱的富商,如果通过公家担保,则很容易出官家欺骗老百姓的情况,引发群众愤恨。招商局募集资金说是给30%—40%的利息,结果只给了5%,老百姓就很不满意,朝廷一旦失信,激起民变。

如果直接动用公款修建铁路,修一条就需要7000万两白银,建设一个铁路网则需要12亿两白银。再加上维护、更新设备的钱,实在是天文数字。

第二,大清底层人素质不能保证铁路沿线安全。

铁路每一段都需要有人维护,不然容易出轨事故,国外有严格的经营法规,国内不行,擅离职守,监守自盗非常常见,到时候铁路出了事故,处罚几个小兵顶什么用?

不说别的,国内的河岸堤坝,过几年就会失修,巡查的人什么时候尽到责任?另外国内盗窃成风,几千里铁路线,东西会丢得不剩。

第三,大清国情,军事理由;

西洋各国税费统一,国内货运,过一段路收费,查税;

修了铁路,会让西洋人更容易渗入中国内地。

要是西洋人打过来怎么办?西洋人有机械,破坏的铁路能很快修好,以前道路不便,我们依靠地势还能抵抗西洋人···


不得不说,刘锡鸿对中外体制有别的理解还是没错的,尤其官方筹款,失信引发的问题正是三十多年后保路运动的原因,——李鸿章一系的官商盛宣怀为了偿还列强借款,把川汉铁路无偿收归国有,导致商民利益大受损失。各地民意沸腾,同盟会借机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前奏····

庚子事变,义和团主要的目标就是破坏铁路,并且沿着铁路线进发。

刘锡鸿的论证其实回答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洋务运动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那就是,西洋的那些技术是依附于西洋政治制度+社会改革的基础之上;

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吴淞   满清   鸦片战争   铁路   西洋   工业革命   英国   统治者   清朝   晚年   蒸汽   机车   中国   清政府   火车   政府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