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莽赶刘秀留下的地名或传说都有什么呢?

“王莽撵刘秀”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是在河南南阳,南阳是“帝都”,就是源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南阳人邓禹、马武等“二十八宿”将领跟随刘秀打天下,成就东汉基业,南阳这片地域真是块“风水宝地”。

关于“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南阳人还是有优先发言权的,五朵山、杏花山、遮山之上,都有关于刘秀的传说故事,“凉水泉”、“搬倒井”、“遮阳山”(遮山)……

传说,秦末时,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是“赤帝杀白帝”,王莽就是白帝转世,刘邦是赤帝转世。

白帝对赤帝说:“你斩我首,我断你头;你斩我腰,我断你中;你斩我尾,我灭你后。” 结果赤帝还是杀了白帝,是挥剑斩腰,于是,才有了西汉、东汉。 白帝魂魄不散,没日没夜纠缠骚扰赤帝,呼喊着:“赤帝!你快还我性命来!”赤帝被纠缠得厌烦,便随便胡乱回应:“这高山之上哪有性命还你?待到平地方可!”白帝便去了。

孰不知自汉高祖传位: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汉平帝名刘衍,汉平帝元年是公元元年。平帝的帝与地谐音,王莽是国丈,他杀害了女婿汉平帝刘衍报了宿仇,汉平帝刘衍有一儿子名叫刘秀,年纪不过十一二岁,四处奔逃,躲避外公王莽追兵的捕杀。

王莽与刘秀同宿一个村镇,刘秀居西,王莽大军居东。晚饭罢没多久,村镇西边报晓鸡先打鸣,刘秀闻鸡鸣而起床,匆匆赶路,村镇东边报晓鸡却在天快亮的时候才开始打鸣,村东村西之间相差不少的时间,给刘秀充足的逃脱时机。

马齿苋是炎夏常见的植物,也叫“晒不死草”、“晒不死菜”、“妈食菜”,因为它曾经掩盖在刘秀身上进行隐避,躲过了王莽追兵的搜捕。刘秀军队打败了王莽叛军,刘秀坐了皇位登基后,为感谢“马齿苋”救命恩情,便封号为“晒不死草”。

刘秀是东汉首位帝王,也是南阳人的骄傲,南阳曾出了个优级品牌香烟“帝豪”,可能就是因此而来的吧!




讲几个郑州一带有关王莽撵刘秀的故事。

郑州西南有两个小山包,突兀在平原的边沿,一个叫梅山,一个叫泰山。传说当年王莽的军队在后面追,刘秀在前面跑,鞋子里灌满了土,眼看跑不动了,就停了一停,把鞋子里的土倒了倒,这两堆土就成了两个小山。

刘秀被王莽的军队追着,又饥又渴。眼看跑不动了,忽然看到路边有一棵树结满了黑紫红的果实,一尝,酸甜可口。就爬上树饱饱的吃了一顿,有了力气继续跑路。后来当了皇帝,想起了那棵救命树。就想以自己的金口玉言封赏它。可是不知它叫什么树。只好说:“只要是树,都长生不老。”谁知,上天把“是树”听成了“柿树”,从此,柿树非常长寿,而那棵救命树其实是桑树,桑树就非常生气,心都气炸了。因此,桑树木材的心部往往有裂纹。

有一次刘秀跑累了,倒在地上就睡着了。眼看王莽的军队追近了,旁边有个蝼蛄来救刘秀,就去拱刘秀的脖子,把刘秀拱醒了。刘秀起来一看,原来是只蝼蛄,气得抓住它就把头拽断了,可是一看,王莽的军队已经追近了,就赶忙躲了起来。等敌人走远了以后才想到,是蝼蛄救了自己。就找到那个蝼蛄,要救活它,随手找了一个草棒把蝼蛄的头和身子连接在了一起,蝼蛄活了过来,从此,蝼蛄的脖子处里面有一根类似草棒的东西。

有一次,刘秀跑着跑着饿昏了,倒在了一个农户家门口。这家有一个妇女和她的女儿,发现刘秀倒在那里,就把他抬到屋子里,知道是饿昏了,可是家中已经没有粮食了,只有一些野菜,我们家乡叫它“面条棵”。就拿煮的面条棵汤喂刘秀,刘秀因此活了过来。很快王莽的军队追了上来。母女俩把刘秀藏了起来。追兵问她们见没见一个人跑过来了?她们说没见。问有没有什么吃的?她们说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来人到处找啥也找不到,只看到锅里有一些野菜,就问这是什么野菜?她们就拿面条棵给他们看,当官的就发动士兵去挖面条棵,士兵们不认识,去挖到的都是与面条棵类似的另一种草“麦连带籽”,由于饥饿,他们吃了不少这种草,而这种草有毒,人人浑身肿痛。只好收兵回营。刘秀看这家闺女一表人才,就十分喜欢她。闺女也十分喜欢刘秀,母亲就让他们结为夫妻。后来刘秀坐了皇帝,册封了这母女俩,又想到当时救了他的命的那种草,问其妃子那是什么草,妃子说:请皇上赐名。刘秀感谢其母当时慷慨地把女儿送给他,就说:就叫“妈不留”吧。从此,这面条棵也叫妈不留。而使王莽的军队中毒的草麦连带籽,也立功了,让王莽的追兵败走了,赐其名为“王不留行。”




传说汉高祖斩蛇起义,推翻了秦王朝,建立大汉朝。一天刘邦在高山上游玩,遇一大蟒蛇拦住去路,上前讨封。刘邦说:现在在山上怎么封你,等到平地在说吧。

这条大蟒就是后来的王莽。王莽为了得到汉室江山,把女儿献给平帝,又用毒酒害死平地,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新。

王莽篡位以后大肆捕杀刘氏宗亲。王莽赶刘秀故事从此拉开了序幕。

骡子为什么不会生产。

传说:王莽赶刘秀的时候,刘秀骑了一头骡子,王莽骑的是一匹马,骡子本来就没有马跑的快,再加上刘秀骑的是快要生产的骡子,马上就要生产,速度是越来越慢,眼看就要被王莽赶上。刘秀在骡子喊:骡子骡子你别生,王莽赶上要杀我。话刚落地骡子肚子一收腾空而起,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就是骡子不能生产的传说。

马齿苋三伏晒不死,蚯蚓日头出来晒死你。

传说:王莽赶刘秀的时候,有一天,刘秀在前面跑,王莽在后面赶,眼看就要赶上,可身边又没藏身的地方,正在着急的时候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遍长得很茂盛的马齿苋,就伏身藏在下边,这时王莽赶到,看看没有刘秀的踪影以为是走远了,就向前追去,这时蚯蚓在马齿苋下边叫喊,这里、这里,王莽回头看看也没有看到什么,就朝前面追去了。事后刘秀封马齿苋三伏晒不死,蚯蚓日头出来晒死你。这就是马齿苋不怕晒,蚯蚓怕的传说。

椿树王

传说:王莽赶刘秀的时候,一天赤日炎炎,刘秀口渴难耐,四周找不到水喝,只好走进一片树林里,这树林原来是一片枸树林,树上结了许多枸桃,刘秀摘了一些枸桃吃,用来解渴,解了燃眉之急。可后来封树王的时候确错指了椿树,椿树成了树王。枸树气的皮都裂开了,今天我们看到枸树皮上裂着口子,就是没有被封为树王气的。

扳倒井

漯河西边有一个八角琉璃井,井口是斜的。相传是王莽赶刘秀的时候,有一天刘秀路过此地,又饥又渴,看到一眼井,就想从井里取水喝,可井很深,没有办法取到水,刘秀就围着井口转,并自言自语的说:要是能把井扳倒就好了,说着说着就伏下身去扳井口,结果井一下子倾斜了,水顺着井口涌了上来,刘秀喝足了水精神百倍把王莽远远的甩在后面。这些都是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我家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镇,有座山,云盖山,也流传有王莽刘秀的故事。相传,刘秀跑到云盖山,人困马乏,眼看王莽快追上了,刘秀拔出宝剑,在山上一划说,这山要是能炸开就好了,瞬间山就一分为二,将王莽隔在了另一边。刘秀准备稍作休息,心想能有个床休息一会儿多好,旁边瞬间就出现一块大石头,有床有凳,刚好适合休息。休息后,刘秀觉得口渴,说要是有个泉该多好,说完,刘秀的马仰天嘶鸣,前蹄在地上一扒,出现一眼泉水,泉水甘甜。最终刘备逃过一劫。

以上纯属小时候听大人讲的故事,不知道刘秀是不是真的从这儿有过。现在这个地方,山炸开的地方,有个村叫驾龙沟,也有叫炸龙沟。山裂开应该是真的,可能是地质原因,09年还是10年记不清了,山又裂了一回,一夜间的事,顺着山全裂开了,几米宽深不见底。山上有个大石头,确实像床,石头一头有个半圆窝,有十厘米深,跟平底锅一样,人不论胖瘦,坐上都刚合适,小时候每次上山都去坐坐,现在还在。山顶有泉,叫马刨泉,九几年时候水面直径有大概十米,常年有水,现在早没水了。泉旁边建有一座寺庙,叫马刨泉寺,小时候不大,这些年扩建了不少。




二千余年过去了,王莽撵刘秀的地名和传说还在南阳一代广为流传,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有南阳市东边“社旗县”的来历。

社旗县在古代叫“赊店镇”,是一处繁华的水陆码头,商船云集,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商业名镇。现在,社旗县还保存有原汁原味的明清一条街,保存有规模宏丽的山陕会馆,火神庙,镖局等古迹。可见当年的盛况。

此处为何叫赊店呢?

原来,传说王莽知道刘秀要取代新朝,便派人追杀刘秀。一次,他在逃跑的路上,饥肠辘辘,便到路边一家饭店吃饭,吃完饭,一抬头,突然见饭店上空迎风飘扬着的刘记旗帜,格外鲜艳。便思忖到,与其东躲西藏,还不如扯旗聚众,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便走上前去,和店家商量,想赊下这面旗帜一用,日后必当重谢。店主一瞧,小伙子气宇不凡,心里便明白八九分,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刘秀就和哥哥召集族人,乡邻加入了反抗新朝的队伍。刘秀外表儒雅,曾在京城游学,乡人便欣然道,连刘秀这样的书生都参加了,我们还怕什么?

刘秀称帝后,不忘承诺,厚赐此店,并把此地易名为“赊旗店”。建国后,周恩来总理见了此名后,随口道,改为“社旗县”多好,取社会主义旗帜之意。

邓州西南有林扒镇,林扒的来历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姓林的人家开了一家铺子,周围种了刺耙,我觉得并不切合实际,谁家的店铺前种刺耙呢?

实际上,还有一个民间版本。说王莽撵刘秀,追得很紧,刘秀慌不择路,就爬在树林中躲避,结果,真侥幸躲过。村里为纪念此处,便称之为“林扒”。

有一年,去渠首边的杏山游玩,当地人见我在寻找古迹,便指点说,此处不多远,有当年刘秀逃跑时,在大青石板上留下的马蹄印,清晰可辨。因为时近黄昏,终未能一探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王莽   社旗县   白帝   蝼蛄   树王   椿树   马齿苋   南阳   井口   骡子   刘邦   蚯蚓   东汉   地名   面条   军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