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机构改革,县级会新增哪些单位?编制会减少吗?

1.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现在是设立有科学技术部的,为正部级单位。主要职责包括了科技创新、基础研究、科技项目、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等等内容。

那么重组以后县里面会新增“县科技局”吗?我看可能。虽然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单独设立县科技局,科技部门的职能大多与发改、教育、文化、工信等合并在一起,比如平昌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洛宁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富宁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为什么?因为科技研发创新并不局限于一定得投大资本搞世界品牌才叫科技创新。中国地方特色的小发明创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动老百姓自己的创新原动力,

因此,县科学技术局很有可能会全面铺开设立,但不一定要像国际前沿上的科研部门,更像一个发掘民间老百姓智慧的一个小小指挥部。

2.组建数据局

现在的数字经济越来越火爆,产业也是越做越大。国家数据局建立以后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管理的,那县级会建立县数据局吗?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吧,目前很多地方数字产业仍然还在起步阶段。也有一些县已经单独建立县数据局。像德清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凤山县大数据发展局,云阳县大数据发展局。它们的职能仍然是和发改合并在一起的。

所以,在县级数据产业开始扩大发展的地方,估计会在发改局加挂“县数据局”,考虑不会硬性的单独新增或很大调整。

3.不再保留乡村振兴局

很多职能职责和县农业农村局是重叠的,有的时候其他部门的人也搞不清楚,问一件事情还需要打好几个电话。

县里面很可能会撤销“县乡村振兴局”,保留个牌子,人员全部合并到“县农业农村局”。

4.信访局升级

目前,基本上很多地方的县信访局就设立在县政府办,作为政府办管理的正科级单位,政府办副主任兼任信访局主要负责人。

升级以后,县级会普遍成立“县信访局”,正科级单位,人员上肯定也会增加。作为事业单位的“信访接待中心”也会有县信访局来进行管理。

5.县老龄办划转

划归民政以后,只是换个办公地点而已,没有大的变动

6.编制精简

县级单位的编制真的挺少的,并不是使用单位的大头。比方说,有的县信访局也就三、四个人。

一个县的行政编制少的也就四五百,多的有一千多百。

因此,很多地方还会大量聘用辅警、公益性岗位等等。所以,县级并不会精简编制。




这次机构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增设了一些机构,但是县级的机构设置有限额,而且不能设置部门管理的机构,所以在县级基本上只能在有关部门加挂相关机构的牌子,一般不大可能会增加编制,所以县级从现有部门精减编制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县级的行政编制相对比较少,所以各部门单位配置的行政编制也比较少,有的单位才4个左右,不太可能再精减,再精减就无法正常完成工作任务了。

有人对各级机关的工作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中直机关是一群人做一项工作;

省直机关是几个人做一项工作;

市直机关是一个人做一项工作;

县直机关是一个人做几项工作;

乡镇机关是一个人做无数项工作。

这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可以粗略地反映出中直、省直、市直、县直、乡镇机关工作的各自特点,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县级工作任务多、人员编制少的情况。




个人觉得:

这次机构改革跟县里关系不大,不会新增机构,编制也不会减少。

——关于机构

第一,乡村振兴局肯定并入农发局。县里现在的乡村振兴局就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乡村振兴局没有独立的编制和人员。

第二,科技局。上次机构改革,县里的科技局撤销了,职能分别划入了发改局、农发局、工信局等相关部门。此次,县里不会重设科技局。原因如下:

科技工作分两大块:第一大块是重大科技创新,比如芯片、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生物制药等。这块需要举国体制支持。第二大块是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等。

设立新的科技部,主要目的是第一大块。第二大块的职能就应该归口各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人财物统一。

县里的科技工作主要是第二大块。因此,不会,也没有必要再设立科技局。

第三,数据局。县里不会单独设立。职能放在工信局足够了。道理很简单,不说了。

第四,信访局。县里现在就有,此次机构改革不会调整。

个人觉得,此次机构改革把信访局明确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加强信访工作,而是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信访工作转入法制化轨道。

第四,其它的金融监督管理、人民银行、老龄委等项改革,有的与县里关系不大,也不会新增机构。

——关于编制

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具体包括提高机构效率和提高人的效率两大方面。

具体到县、乡镇层级,确实存在着“臃肿”,效率不高的问题。

个人觉得: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促进农业农村资源在更大空间实现优化配置,促进乡村振兴,更应该做的是:

撤县,合乡并镇,合村并屯。同时,全面推行省管县。撤、合、并,省管的目的不仅仅是压缩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口,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




历史经验已经不止一次证明,基层从来不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本次机构改革大概率也是如此。从目前公布的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方案来看,这次改革对县级的触动比较小,不会出现2018年那样的大撤大并。

一、在机构方面

肯定不会增加,只会减少。比如人民银行县级支行,以前绝大多数县都设置了该机构,这次改革后将被撤销,职能和人员全部回归地市中心支行。不过人行一直以来都是垂管单位,与地方关系不大,人员也没有交流,机构的撤销不影响地方。

其他涉改的单位,中国证监部门在县一级本来就不设置机构;科技部门的拆分对县区也影响不大,因为很多县本来也没有这个单位,有,改革后大概率也会保持现状;乡村振兴局在县一级多半由原来的扶贫办改革而来,且很多与农业农村局合署办公,挂牌不挂牌没有影响;大数据局很多县区已经成立。

从政府层面来看,县一级机构不会出现大的变化。现在唯一可能出现变化的是党群口的改革,由于中央没有公布方案,不清楚涉及哪些内容,如果真像网上传说的那样走大部门路线,不排除县区会有新一轮的撤并整合。

二、在编制方面

基本可以确定县区不可能大幅缩编。县区本来编制就紧缺,一个萝卜一个坑,特别是乡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人做几项工作,不得不大量借用事业编充实机关力量,长期缺兵少将的状态如果再减编,县乡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在县乡两级,比减编更重要的是怎么调动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岗位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县区,省市两级因为总盘大,大概率会对应中央国家机关减编,比例不出意外也是5%。这部分编制的缩减,对省市两级党政机关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对单位中间层,因为改革人事冻结再加上岗位职数的减少,短期内会滞后部分人的提拔晋升,但总体影响有限。




随着国家机构的一些调整和改革,未来可能县级政府组成部门可能也会有一些相应的调整,这样就能够让行政管理更加的顺畅了。

1、本次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国家机构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组建了科技部,统筹规划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战略等职能。

(2)组建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监管职能;

(3)组建了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4)国家信访办,调整为直接由国务院管理。

(5)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6)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分支机构改革,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

(7)对于地方金融会加强监管。未来将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因此,从本次国家机构改革可以看出来,重新组建科技部,并且增加了国家数据局,此次改革以后,可能就能够更加适应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能会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数据管理的力度,从而能够让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更好。

2、国家机构改革以后,可能县级政府也会有所调整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县级政府部门可能也会根据国家省市的部门调整而有所调整。

首先,县里可能也会增加科技局这样的部门。国家重新组建了科技部,那么各个省市可能也都会组建对口部门进行业务对接,这样一来,县里可能也会成立科技局这样的部门,从而不仅可以统筹县里的科技发展规划,而且也可以更好的跟上级部门进行业务衔接等。

第二,县里可能会增加数据局这样的部门,国家已经增加了数据局,是归属于发改委管理的国家局,这样一来,各个省市可能也会成立相应的部门进行衔接,这样县里就可能会设立数据局这样的单位了。

第三,这次中央机关人员大概缩减5%,一下子打破了铁饭碗。这样一来,虽然未来县里可能会增加一些部门,但是编制上整体估计也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被要求进行缩减。

因此,国家机构改革,县级政府可能也会增加科技局,和数据局这样的单位,但是人员编制可能就很难增加了。

3、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机构改革以后,可能县级政府也会根据国家机构的调整进行一些调整,可能会组建科技局,和数据局这样的单位,但是现在国家机关想缩减5%人员,这样估计县里整体编制就不见得会增加了,甚至可能还会被要求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县级   科技局   科技部   机构改革   单位   可能会   县里   职能   部门   人员   机构   地方   国家   数据   财经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