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在什么地方?

垓下之争在史学界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二、河南省鹿邑县;

三、河南淮阳县。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中一贯的楚强汉弱的形势已经彻底被改变。刘邦后方稳固,兵强马壮;而项羽却三面受敌,粮草不继,战略形势明显处于劣势。项羽没有办法,只能与刘邦讲和,约定以鸿沟为界,双方相安共处。但是,刘邦在张良、陈平等人的劝说下,很快背弃和约,向楚军进军,双方在垓下进行了惨烈的决战,这次战役汉军大获全胜,而楚军近十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一度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也走向了穷途末路,自刎乌江。

垓下之役是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大决战,是刘汉王朝奠霸业的关键性的一仗。然而,垓下的具体地点究竟在今天的何处,却历来争议很大。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写道:“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他的观点是根据下列史书记载的,《汉书•地理志》沛郡渡侯国这样注释:“垓下,高祖破项羽处。”《水经注•淮水篇》载:“洨水东南流,经洨县故城北,县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唐《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五》也在宿州虹县下载言:“垓下聚,在县西南五十四里,汉高祖围项羽于垓下,大破之,即此地也。”这种观点是最传统的说法,绝大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垓下在河南省鹿邑县境。”这一观点的根据是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里的记载:“高岗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范文澜这样分析,唐朝的真源县是秦汉时的苦县,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老君庙即今天鹿邑城东的太清宫,所以垓下在今天的鹿邑。此说由于晚出,因而从其说者较少。

陈可畏先生认为上述两种说法均不能成立。陈可畏推断垓下应该是陈县(即今河南淮阳县)。他首先指出探究垓下的一条重要信息,即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被围垓下之前与刘邦发生的一场固陵之战(固陵在河南省淮阳、太康、鹿邑县境内)。

不管垓下究竟花落谁家,项羽,西楚霸王,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王者。




“垓下”(gai xia) 据历代史籍对于垓下的地理方位均有明确记载,一脉相承,且指向明确,即今天的濠城。

垓,有四种读音——

A、读gai(该);

B、读hai(孩);

C、读jie(阶);

D、读ji(级).

濠城地方口音读hai下。

濠城是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和3A级旅游景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境内有垓下古城和多个古遗址。尤其古墓众多,保存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是目前保存较好、具有原生态风貌、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甚高的旅游景观区。是蚌埠市重点文化旅游镇,已列入安徽省“861”重点项目。

濠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建造了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史前古城,成为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大汶口文化第一城”,入选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重点项目,填补了安徽乃至淮河流域无史前古城的空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繁衍地之一。

濠城水陆通达,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境内有多条公路,省道329线横贯全境,东连104国道和徐明高速,西接206国道和南洛高速连接线及101省道,北达 高速;3小时行程圈可至南京、合肥、徐州等周边多个大中城市。与铁路相邻,距京沪线固镇站和高铁蚌埠、宿州等站较近。距蚌埠、徐州等机场仅2小时车程。


垓下发生过三个著名的典故。

十面埋伏——当时,刘邦的汉军各部总计约有80万左右,而“项羽之卒可10万”,故被重重包围。

战况如此:“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四面楚歌——项羽首战失利,大丧锐气。当时,天寒地冻,人困马乏,尤其缺乏粮草,故楚方军心不稳。张良、韩信妙用攻心之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

霸王别姬——在此情况下,项羽内外交困,身心瘁。“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虞姬的和歌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今名乌江浦。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韩信、彭越等会攻项羽。项羽突围坎下(今安徽灵壁境),至乌江自刎,故址在今和县东北苏、皖交界处的乌江镇。同年六月,刘邦即皇帝位,统一中国,开创历史上著名的汉朝。




垓(gai)下,古地名。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新修订《辞海》将垓下遗址从“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改为“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经史学界考证是错误的。现实中的“垓下”就是历史上的“垓下”,而整个古战场的范围应该是以固镇为中心,分布于泗县、固镇、灵璧、五河交界处的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这些县的县志均有垓下之战的记载。固镇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吹萧台、散楚山、虞姬墓等。


垓下为世界七大古战场,在中国和世界战争史上影响深远。垓下战役奠定了汉王朝400多年历史,汉字、汉语、汉文化、汉民族均由此得名。



(图片来自网络)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其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项羽虽然骁勇善战,起初实力强过刘邦,但是刘邦依靠正确的战略、合理地用人与雄厚的后勤资源抵消了项羽的优势,战争拼的就是资源,打到最后,项羽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持战争继续进行,于是刘邦与项羽签订了著名的鸿沟协议。

鸿沟协议的基本内容是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刘邦所有,鸿沟以东为项羽所有,所谓鸿沟是今河南省荥阳市的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运河,这里也成为楚河汉界的典故由来,双方签订协议后,项羽率军准备退回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鸿沟分界

结果张良和陈平建议刘邦撕毁刚刚签订的协议,派兵追击项羽,刘邦同意了,率军追击项羽到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城),等待齐王韩信与彭越一起率军合围楚军,追击到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南)时,韩信与彭越也没来。

《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於是韩信、彭越皆往。

楚汉双方先是发生了阳夏之战,汉军大破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及五千楚军,不久后又发生了固陵之战,汉军大败,刘邦据城坚守,一面加固城池、挖深沟堑,一面派采取张良的计策,封韩信和彭越为王,拉拢韩信和彭越合围项羽,最终韩信和彭越率军前来。

项羽逃亡之战

与此同时,刘邦派刘贾、英布攻打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劝降楚国大司马周殷,攻占了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和原九江王封地(今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西南昌、湖北黄冈一带),灌婴、靳歙则率领骑兵攻破了西楚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注意看地图,固陵之战时,项羽在固陵(河南太康南),刘邦的人就攻下了寿县、城父和九江,寿县在固陵的东南边,是长江沿岸重要城池,城父在固陵的东边,两地相距不过110公里,再加上原九江王英布的封地以及西楚国的国都彭城也被攻克,实际上此时刘邦已经截断了项羽逃往江东的去路,并且对项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一个大包围圈。

楚汉战争

项羽也不傻,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包围,于是退守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县),准备与刘邦决战,双方又爆发了陈之战,楚军再次战败,项羽继续率军逃到垓下,从项羽后来的逃亡路线来看,他是准备到江东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经安徽定远、安徽和县渡过长江再去往江东的。

但是项羽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垓下这个地方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这里距离淮河不到一百公里,只要渡过淮河就能逃出汉军的包围圈,而淮河离长江又不远,渡过长江就能到达江东。

可惜的是项羽在垓下已经被包围,无法再逃,楚汉双方在垓下进行了一场大会战,项羽战败带领800骑兵逃走,等渡过淮河时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时,身边只有28人了,最终项羽逃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并在乌江自杀而死。

垓下之战

项羽从河南荥阳的撤退路线一直是沿着东南方向走,目的地是江东会稽郡,那里是项羽大本营,项羽手下的核心就是他从江东带出来的八千子弟兵,把项羽所有逃亡的地方串连起来是这样的:

鸿沟(今河南荥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固陵(今河南太康南)→陈县(今河南淮阳)→垓下(今安徽灵壁)→阴陵(今安徽定远)→乌江(今安徽和县)。

为什么汉军会在垓下合围项羽呢?

这主要取决于刘邦的盟友,包括韩信和彭越的军队、刘贾和英布的军队、灌婴的军队以及楚国投降汉军的将领,包括楚国大将周将军、西楚大司马周殷、楚将灵常、利几等人的协助。

项羽被刘邦战略包围

汉军骑兵将领灌婴是在攻克彭城南下的,彭城就是江苏徐州,离垓下的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以骑兵的行进速度,从彭城到垓下只需要两天时间,韩信是从齐地,也就是山东等地南下的,灵壁正好也在山东的南边,彭越是从梁地(今山东荷泽)南下的,梁地在垓下的西北方向。

北边几乎都被刘邦的汉军盟友占据,项羽连自己的都城都被攻破,所以无法北上,再来看南边,刘贾、英布占据了安徽寿县、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西南昌等地,除了江东之外,整个南方也被刘邦的盟友占据。

垓下是今安徽灵壁

从地图来看,项羽只能往东南方向逃亡,先渡过淮河,再渡过长江,才能逃到江东,项羽在垓下被围,几乎就是当时的政治局势确定的,项羽没有太多的选择,逃到垓下就被合围。

在20世纪50年代,在安徽省灵壁县发现了汉代遗址,这是一座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的古代城墙遗址,城墙是用夯土依山势而建,城墙呈不规则的四方形,城内有河流冲毁的痕迹,垓下在秦汉时期是军事重镇,垓下之战发生在当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固镇   寿县   太康   乌江   和县   楚国   淮河   项羽   安徽省   汉军   河南省   刘邦   安徽   河南   鸿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