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时,如果孙权配合关羽攻打淮南,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事实上,孙权确实曾出兵攻合肥,只是目的很可能不是攻曹,而是诱使关羽北伐,这件事记载在《三国志·温恢传》中。

咱们就问题本身来讨论:如果孙权配合关羽出兵,那么历史会发生变化是肯定的,至少曹操迁都邺城不可避免,因为建议曹操不要北迁的重要前提,就是与孙权密谋。

那么,曹操一旦撤退,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而且合肥还是否能守住,也要打个问号了。

如果战争持续,刘备必然是会选择北伐的,他的北上会比关羽顺利得多,因为主要战场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何况在汉中之战以后,西北并不安稳。

所以,如果孙权配合关羽北伐,那么曹魏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灭掉。

但是,孙权会这样傻吗?当然不会,也就是说,孙权绝对不会配合关羽出兵,甚至不会眼看着关羽节节胜利而无动于衷,因为这样的结果,对孙权而言也是致命的

首先,从兵种的角度说,东吴靠的是船利,而蜀汉则多为步骑,离了江河,东吴除了固守之外,很难与蜀汉抗衡;

其次,从地理的角度说,东吴在下游,而蜀汉在上游,通过晋灭吴的过程便可知,顺江水而下,对蜀汉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从战将的角度说,关羽、张飞,可能都不会死,这是蜀汉最为重要的两位指挥官,而且他们常年征战于西、北,以及中原地区,东吴则不然,少数曾在外征战的将领,如太史慈、甘宁等,都在关羽北伐之前便已故去。

最后再做个总结,如果孙权配合关羽攻打淮南,最终受益的一定是蜀汉,或许刘备统一的愿望,将会实现。只是这种假设,是建立在东吴的决策者没有蠢透的情况下……




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孙权要是北伐淮南,那曹操集团就要提前跟大家说再见了!

曹操的巅峰时期,就是在拿下汉中,收服张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曹操,拥有北方绝大多数地盘。可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汉中之战的时候,曹操派出了全明星阵容的武将,结果被刘备打得铩羽而归。

关羽北伐的时候,水淹七军,吓得曹操打算迁都北上。没多久曹操就挂了。

所以说拿下汉中以后,曹操的心力和实力都大不如从前了。如果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孙权同时从淮南出兵北伐,那至少曹操本人是扛不住的。

曹操扛不住了,那整个曹操集团可就要大乱了。南北朝时期的前秦苻坚,跟曹操十分类似,也是一个宽宏大量、宏图大志的君主。可是在淝水之战战败以后,前秦土崩瓦解。所以说曹操一旦扛不住,亦或是荆州、淮南战场出现危机,那曹操集团很有可能崩溃。


一、三方出动,曹操拿什么来挡?

第一路,刘备在汉中的北伐,可以作为佯攻。

曹操如果派大军前来,那关羽和孙权那边就能沾光。事情可能有些仓促,但是已经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步了。

刘备刚刚跟曹操打完了汉中之战,虽获得了胜利,却也伤亡惨重。如果曹操不派大军前来,那以刘备的军力,攻克关中,拿下长安问题不是很大。

所以说曹操必然会分兵前来对付刘备,保住关中,才能保住他的中原地区。这样一来,刘备北伐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路,关羽在荆州的北伐,作为主力军。

关羽的北伐效果,的确出人意料。首先围攻襄樊,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压力都很大,紧急请求曹操派兵支援。

曹操派来了于禁和庞德,结果关羽放水淹了于禁的七军,不仅俘虏了于禁和他的三万多士卒,而且还斩杀了庞德。自此威震华夏。

曹操觉得襄阳和樊城几乎是守不住了,于是就有了迁都北上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魏国属地的荆州百姓们,也纷纷起义。他们饱受曹仁蹂躏之苦,起兵支援关羽。

甚至连曹魏这边的各路山贼、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选择投靠了关羽。一时间关羽北伐的声威达到了巅峰。

只要这个时候孙权不偷袭关羽,关羽绝对有机会拿下襄阳和樊城。因为曹操顾虑到孙权北伐淮南,自然不可能尽全力让徐晃来支援荆州。

第三路,孙权北伐淮南,作为策应。

孙权曾经北伐淮南若干次,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可是孙权想要夺取合肥、寿春之心不死,所以他这个时候北伐淮南,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孙权长期没有经历过大战了,所以国力很强,士兵战斗力也不可小觑。因此在曹魏乱成一团、曹操熊心锐减的情况下,发动对淮南的进攻,绝对是对曹魏的致命打击。

而此时曹操如果把主力军调动到荆州,在徐晃的带领下援助襄樊。那么孙权攻打淮南,就显得很轻松了。反过来说,如果曹操分兵镇守淮南,那么援助荆州的军队就不多,那以关羽当时的气势来说,荆州军北伐成功,就有希望了。


二、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刘备和孙权这边。

第一,天时。

所谓天时,指的就是曹操集团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时候不光曹操本人年老力衰,熊心锐减,那些跟随曹操的将领们,其实也都年迈不堪了。

新培养上来的将领,还没有立功表现的机会,所以无法得到重用。因此曹操在走下坡路。反观刘备,虽然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人家在走上坡路。

刘备走了20多年的下坡路,最后这10多年,一直在走上坡路。拿下荆州、益州、汉中、上三郡等地,使得刘备集团的实力空前壮大。

至于孙权,在赤壁大战结束以后,孙权集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休生养息,那小日子过得的确很滋润。所以国力提升,装备充足,自然也是最好的战斗时机。


第二,地利。

所谓地利,当时曹操集团三面受敌,西边的汉中、中原的襄樊、东边的淮南,全都处于被攻打状态,曹操可谓是心力交瘁。

至于刘备这边,从汉中进攻关中,趁着对方兵源不足,恰好又是居高临下之态,自然胜算在握。而孙权这边攻打淮南,如果曹操兵马抽调走了,那淮南空虚,孙权作为常客,对此地极为熟悉,自然也能拿下。

第三,人和。

关羽北伐,得到了若干人的支持。因为曹仁在荆州实行暴政,那几年造成了不少民间起义。所以说关羽发动北伐以后,这些百姓、山贼几乎是一呼百应,全都选择投靠关羽。

刘备集团又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自然也能勾起不少汉朝旧臣们的思国之情。所以这些人明里暗里,说不定也会出手相助。


总结:一切主动权,都在孙权手里。

两虎相争的时候,孙权就成了可以左右天下的关键人物了。他支持刘备,那么曹操就要完蛋。可是他支持曹操,那刘备也要完蛋。

事实也是如此,他最后选择支持曹操。其实我觉得从他个人利益角度出发,他的考虑是对的。因为北伐拿下淮南以后,他未必守得住。

东吴军队以水军为主,陆战实在是不占优势。所以就算拿下淮南,将来跟刘备争夺天下的时候,也会吃亏。

但是拿下荆州就不一样了,过去他们只占有一部分长江天堑,荆州随时可以东进攻打东吴。可是拿下荆州以后,东吴就把自己的整块地盘都包裹在了长江境内(包括支流)。

这对东吴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一件事,即使将来刘备被灭了,东吴也可以凭借长江天堑,跟曹操一决雌雄。所以说三国操盘手,还是孙权。

参考资料:《三国志》




如果孙权和关羽结成儿女之亲,只要不是重演甘罗寺招亲的"假戏真做",那末孙权说不定配合关羽攻打曹橾,三国志历史也许要改写了。

孙权改变了捧曹操为帝,改为捧刘备光复汉室,只是要刘备称帝后同样答应孙权做东吴王和三公太尉。

刘备勃然大怒,这不是三分天下改为吴汉相争吗?

诸葛亮猛地踢了一脚,刘备幡然大悟:"孙关两家联姻,就是吾弟亲家,亦是吾刘备亲家。刘孙再度联盟,铲除曹逆,吾与使君共享天下荣华富贵"。

(此乃刘邦封韩信齐王的招数)。

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天下计"方能顺利进行。关羽和孙权联军自荆州北上,以诸葛亮、诸葛谨兄弟为军师团,一路讨伐,曹操急避锋芒,迁都后撤。

刘备大军从益州出发,四虎将加庞统、法正军师团,与关孙联军遥相呼应。最后一举合围曹操,收复北方。

刘备以复兴汉三杰,肯定了诸葛亮、孙权和关羽之大功。孙权被任命太尉和东吴王,即日赴京任职。派张飞为东吴大部督,孙权不悦。诸葛亮忙建议孙权亲家关羽为东吴大都督,孙权女婿关平为副都督,暂代都督权。孙权只得点头。

刘备继刘秀之后再做汉昭烈武帝。一日与太尉青梅煮酒论英雄,孙权连酒杯都不敢碰:"陛下圣明,臣下五体投地也!"




三国争霸谁也别想一家独大,从实力上讲曹魏略强,但也没有能力实现统一。从战线上讲孙、刘联盟,但也是同床异梦,各怀心思。联盟的双方都害怕对方强大起来对己不利,这一点在东吴方面尤为突出。东吴唯有鲁肃具有战略眼光,看透了天下大势和整个格局,力主孙刘联盟才是抵御曹魏的唯一出路,在这方面周瑜、吕蒙望尘莫及。假如鲁肃在位,关羽的襄樊之战可能会免遭东吴的暗算。如果孙权出兵进攻淮南或合肥,曹操的处境就危险了。关羽无后顾之忧奋力攻下樊城,曹操的迁都也许就不可避免了。凭他徐晃也不敢长驱大进,回救许都的可能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了。

这样的话关羽北伐会有作为,直下南阳向洛阳,使刘备进取中原的梦想带来新的转机!




《三国志 吴主传》:六月,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权乃参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三国志 陈震传》: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主导的蜀汉政权派出使者陈震到武昌(今湖北鄂州)庆贺,孙权与陈震升坛歃血盟誓,双方在地图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其中徐州、豫州、青州、幽州归属东吴,并州、凉州、冀州、兖州归属蜀汉,司州的土地则以函谷关为界平分。

东汉十三州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起初关羽时展顺利,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俘虏七军、威震华夏,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就在蜀汉政权以为关羽就要建功立业的时候,曾经的盟友孙权居然暗中与曹操联合起来,东吴军队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最终结局是关羽被杀,蜀汉占据的荆州三郡被孙权吞并,自此直到三国归晋,蜀汉势力再也没有收复过荆州,但是仅仅过了十年,孙权与蜀汉使者就开始联手瓜分曹魏的地盘,为何反差如此之大?

因为孙权所代表的东吴势力与刘备所代表的蜀汉势力只是基于利益关系的政治联盟,双方有共同的政治利益时,就能联盟,双方一旦有不同的政治利益,就会背盟,这是蜀汉与东吴是否联盟的根本原因。

关羽北伐襄樊

把时间再往前推到公元208年,这一年,曹操为了统一天下,南下荆州,曹操选择的是突破口是荆州,占据荆州,就能取得通往南方的战略要道,最为重要的是破解长江天险,进而为统一天下做准备。

当曹操占据荆州时,最能感受到巨大威胁的有三个人,分别是:孙权、刘备、刘璋。这是地理因素决定的,荆州的东边是孙权占据的江东,荆州的西边是刘璋盘踞的益州,荆州的内部还有刘备临时占据的江夏。

为了对付强大的曹操势力,基于共同的政治利益,孙权、刘备、刘璋三人一定会联合起来,但在曹操占据荆州的现实情况下,刘璋无法与孙权、刘备联合,能够组建政治联盟的只有孙权与刘备,这是双方的利益关系决定的,双方都要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

刘备、孙权、曹操

孙权与刘备的政治利益一致,双方才能真心联盟,所以在赤壁之战、南郡之战都可以看到刘备与孙权的亲密合作,在联合打败了曹操,导致曹魏势力退出荆州,孙刘联盟夺取了荆州之后,双方的联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双方共同的敌人曹操只是退出了荆州,暂时解除了紧迫的威胁,但并不代表曹操不会卷土重来,曹操的实力比孙权和刘备加起来还要强大,双方仍然需要联盟共同来对抗曹操。

另一方面,从荆州赶走了曹操之后,孙权与刘备双方都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双方对于荆州地盘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双方明争暗斗,都想多抢一点地盘,刘备甚至趁周瑜攻打南郡时,率军攻取了荆州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

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天下局势

双方占据的荆州土地也是犬牙交错,此后双方都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周瑜建议孙权攻打益州,而刘备早在请诸葛亮出山时就把荆州和益州作为自己必须攻取的地盘,双方的利益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与冲突,在争夺益州的问题,是双方利益最大的分歧点。

孙权在周瑜的建议下决定攻打益州,结果周瑜在回军营的路上得了重病而去世,这一变化让孙权措手不及,也给刘备集团迎来的发展的机会,刘备趁机向孙权借荆州,其实就是借南郡,孙权迫于4个理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1、孙权为了减轻北方曹魏的军事与政治压力。

如果孙权不借南郡给刘备,那么刘备所占据的地盘根本不与曹魏交界,曹魏所有南方的界线都与孙权的地盘交界,而曹魏的军事压力主要就在前线双方交界的地带,孙权就得彼于应付曹魏,不断消耗自己的实力。

曹操、孙权、刘备瓜分荆州

从当时的地图来看,从襄樊到合肥,再到长江出海口,双方有着上千公里的交界线,孙权就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抗曹魏,而作为联盟的刘备一方,就躲在孙权的身后享受,这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孙权会同意借南郡。

2、孙权想要消耗刘备集团的实力。

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之后,刘备就会与曹魏交界,这样来自曹魏襄樊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压力则由刘备来承担,那么刘备就得消耗自己的实力来抵御曹魏的进攻,这正是孙权想要的。

既然是孙刘联盟,孙权显然不愿意只有自己对抗曹魏,他想让刘备与自己一起对抗曹魏,一起消耗实力,那么借南郡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3、孙权暂时没有能代替周瑜这样进取型的将领

周瑜去世后,孙权手下暂时缺乏有进取心的将领,吕蒙、陆逊还太年轻,鲁肃作为守将可以,作为攻将就不行了,程普等人一是年龄大了,二是能力有所欠缺,作为前线的将领,既要与曹魏作军事斗争,又要跟刘备做政治斗争,没有杰出的将领是不行的。

周瑜去世

周瑜一去世,东吴的南郡显然守不住,北方的曹魏并没有放松对东吴的进攻,荆州南四郡的刘备同样也对南郡虎视眈眈,这种复杂的局面不是人人都能应对的,既然周瑜去世了,那孙权只能暂时把南郡借出去。

4、孙权与刘备背后有政治交易

与其说南郡被曹魏或者刘备抢走,还不如借给刘备,双方做一个政治交易,史书并没有记载双方借南郡的详细内容,但根据一系列的事实来推测,刘备显然是拿荆州下辖的几个郡来换取南郡,比如江夏郡的一半,还有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等等。

湘水划界前,孙权向刘备讨要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推测这是刘备借南郡的条件之一,一个郡换三个郡,孙权并不亏,同时还卖了一个人情给刘备,所以孙权会借。

刘备借荆州

湘水划界后,其实双方已经貌合神离,作为曾经的盟友,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差一点兵戎相见,要不是曹操突然攻打汉中张鲁,逼近了益州,刘备显然不会把三郡还给孙权,正是曹操的出兵,让刘备感受到威胁,于是暂时缓解了与孙权的利益关系,双方协商好。

到关羽北伐襄樊时,双方的政治联盟基本上就是摆设了,关羽北伐时,在长江边上准备了很多的岗哨,防的就是东吴军队,关羽也知道,东吴是需要防备的,至于双方的联盟,无非就是隔了一层纸而已。

关羽威震华夏时,曹魏军队不断失败,曹操差一点迁都,此时最受影响的当然是曹操,明确地感受到关羽的威胁,除此之外,孙权也感受到关羽的威胁,关羽如果在襄樊之战胜利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当然是对付孙权了,因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蜀汉的终极目标是北伐,北伐要保证后勤补给与两翼的绝对安全,而孙权的存在是对关羽最大的威胁,一旦关羽在前线作战,孙权切断关羽的补给之后,关羽就会全军覆没。

孙权

诸葛亮给刘备做的战略规划《隆中对》的终极目标也是统一天下,没有第两条路,孙权的存在显然是一个尴尬,孙权最想看到的就是关羽和曹魏打成了消耗战,而不是其中一家完胜,只有消耗战最符合孙权的利益。

从孙权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打击关羽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因为打曹魏非常难,损兵折将不说,而且打下的地盘还守不住,打关羽是偷袭,更容易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率军攻打淮南或者合肥,能不能联手灭了曹魏?

答案是不能。因为曹魏有实力同时打两场战争,这在历史上也多次证明,比如215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而孙权则率领十万大军攻打仅有七千兵力的合肥,汉中战场与合肥战场都是曹魏一方获胜,这就是证据。

三国鼎立

再比如诸葛亮北伐期间,东吴发动石亭之战,诸葛亮听说后,亲自率军北伐响应孙权,虽然曹休几乎全军桥梁,但是并不影响大局,曹魏的失败也没有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说曹魏具备同时打两场战争的潜力与实力。

就算是孙权在关羽北伐期间,发兵攻打合肥或者淮南,曹魏也不会灭亡,孙权的战斗力并不强,看看合肥之战就会明白,退一步讲,就算孙权打下了合肥或者淮南,也是守不住的,孙权军队主要是水军,只能在有水的河流、江面上作战,后勤补给和人员也是靠船只运输的。

离开水源太远,东吴军队的战斗力就大大降低,而曹魏名将荟萃、战将如云,孙权始终都没有对曹魏形成有威胁的军事行动,就算他攻打合肥,也是无法取胜的,要不然就战败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淮南   襄樊   庞德   益州   蜀汉   东吴   汉中   荆州   合肥   战时   将领   利益   发生   政治   集团   财经   联盟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