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案”朱元璋让常遇春派系损失惨重,为什么最后还是立朱允炆为帝?

“蓝玉案”是指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朱元璋大兴“蓝玉党案”主要就是为了扶立太孙朱允炆。蓝玉与朱允炆之间不仅没有关系,甚至还算得上有仇。据说,朱元璋的本心是想要让蓝玉以后辅佐朱标的,因为蓝玉娶了常遇春的妹妹,而太子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论辈分的话,蓝玉是朱标的姑父,如果朱标不死,蓝玉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这是朱元璋最初的设计,太子朱标有了这员大将的辅佐,他朱元璋就可以放心的闭眼了,可偏偏38岁的朱标病死了,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一命呜呼,朱元璋的心痛可想而知,儿子死了扶持孙子,可当时的孙子朱允炆才15岁,以蓝玉的性格,除了他朱元璋,每人能压制的住,现在的蓝玉不但成不了朱允炆的得力帮手,反而有可能成为他上位的最大威胁,所以,他蓝玉必须死。

于是,就有了“蓝玉案”,蓝玉被剥皮,15000人受到牵连,

“蓝玉案”后,朱元璋让常遇春派系损失惨重,但他最终选择立朱允炆为帝,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战略考虑:朱元璋封朱棣为北疆藩王,就是为了震慑北疆,避免外戚干政。如果立朱允炆为帝,他可能会回到南京,而北疆的藩王就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制衡他,外戚干政的风险就会增加。

朱允炆符合仁君的形象:朱允炆性情仁慈,有孝心,能体恤民情,这与朱元璋的治国理念相符。此外,朱允炆在继承皇位后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治理能力,让朱元璋非常满意。

政治平衡: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时,不仅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各方势力的平衡。如果立朱允炆为帝,常氏家族的势力就会过于强大,对皇权构成威胁,而如果立朱棣为帝,他的势力就会过于强大,同样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通过立朱允炆为帝,可以实现政治平衡。

个人喜好:最终决定谁当皇帝的因素可能还包括个人喜好。朱元璋可能更喜欢朱允炆,因为他认为朱允炆更像自己,而朱棣则与他的性格和治国理念不太相符。

综上所述,朱元璋最终选择立朱允炆为帝,是出于战略考虑、政治平衡、个人喜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谢谢邀请。

蓝玉,安徽定远人,是常遇春妻弟,明朝的开国将领。

他本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他最辉煌的战役是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摧毁了北元的宫廷体系名震天下。

蓝玉能打仗,是洪武朝中第二代优秀将领。在傅友德、冯胜等老去后,蓝玉年富力强,手握重兵,经常领军出征,从东北打到西北,打的北元骑兵望风而遁,是洪武后期军中的一杆旗帜。

蓝玉的姐姐嫁给了常遇春,常遇春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太子妃。他作为太子的妻舅,与东宫关系密切。此外,蓝玉还是蜀王朱椿的岳父,他本人既是勋臣,又是皇亲。作为与太子亲近的朝中大将,蓝玉与亲王中的良将,也是第二代将领中的燕王朱棣,关系紧张。

蓝玉刚刚大将,征辽回兵,经过北平时,也想当个阔绰的老板,豪气地送了燕王一匹名,不料朱棣却说:马未进朝廷而我受之,岂所以尊君父?

朱棣此举,明显是向蓝玉挑衅,同时也在他的父皇面前博得了一个谨守礼法的好名声。但是朱棣这么做,无疑就用蓝玉的粗鲁无礼向父皇表了忠心,同时得罪了军中主将。

本来军人之间互相瞧不上也是常事,但大将军非一般职位,皇帝不会轻易授予别人。蓝玉因为是朱标的舅舅的关系,当了大将军,让朱棣有苦难言。太子一系的武装力量过于强大,已难以撼动。或者,朱棣根本就没有撼动的想法,所以才不在乎得罪几个兵油子,当个太平王爷,看谁也不爽的日子也不错。

朱棣总这么折腾,蓝玉就不爽了,大家都是混政治了,你踩我一脚,我必打你一拳,不然以后日子就没法过了。

蓝玉的总后台,肯定是朱元璋,但是他有后门的关系,他是太子的舅舅啊,虽然太子妃常氏因为难产去世,但是有一个嫡子,朱允熥,他是舅姥爷。有着亲戚关系在,他在太子跟前就说朱棣这个王爷能带兵打仗,又有心机,有点炸刺的意思(阴有不臣之心)。朱标也不傻,他非常清楚他的这个弟弟的能力,在父皇面前,估计不会只说朱棣的好话。

朱棣知道蓝玉这么报复他,他心里肯定恼了。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了,蓝玉失去了大靠山。

朱棣来南京奔丧,见着父皇就嚎啕大哭。哭完了,就跟洪武大帝说:军中势力难制,恐有尾大不掉之忧。

洪武帝是什么?不用明说,他马上就知道说的是谁了。

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炆只有14岁,他看着这个娃娃,又看看朱棣,再看看长的五大三粗的蓝玉。

朱允炆是朱标与吕氏的孩子,不是常太子妃的孩子,原不是嫡子,是后来才被扶正的。按理说,蓝玉只有朱标的这层关系,才能与朱允炆搭上关系。现在朱标死了,常太子妃也早多年前去世,如今,蓝玉能否像效忠朱标那样效忠新太子?朱元璋心里没有多大把握。

朱明天下,不能乱于外姓人之手。

朱元璋开始了精心设计,或者他本来没有太多的计划,只是本能的嫌恶蓝玉。

几个回合下来,蓝玉再傻也知道洪武皇帝讨厌他。按照一般的原则,手握重兵的大将一旦被主上嫌弃,一则明哲保身,急流勇退谓之知机;二则铤而走险,敢把皇帝拉下马。

蓝玉是一介武夫,没有太多政治智慧,他两者都没选,选了一条死路:与皇帝对着干。

皇帝封他个官儿,他嫌小,逢人就说,也多次表露出对皇帝的不满。他天真地想,自己劳苦功高,皇帝不念功劳年苦劳,不会杀了他。而且军中他的势力庞大,皇帝要杀,也得掂量掂量。他可不是胡惟庸,一介文人,他可是有兵,可以造反的,皇帝应该会投鼠忌器的吧。

所以说,臣不密则失身。

朱标丧礼过了几个月,蓝玉案发,罪名是谋反。

谋反是大罪,只要定了罪,基本就没的可能赦免了,必须死。

蓝玉这次是玩脱了,他成了胡惟庸第二,而且因为蓝玉党案,一次清除1.5万人,是明史大案,原太子一系武将尽数被杀。

这其中,朱棣有多少努力在里面,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也顶多是敲个边鼓。

洪武大帝心想,北元打废了,南方也安定了,国家不需要太有攻击性的将领了,国家最大的隐患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只要留下几个守城厉害的将领,就可以稳妥地交班了——他的这一辈子,杀伐太盛,第二代君王还是当个守成令主,与民休养生息吧。

他想的没错,国家最大的隐患,在内部。

他想的没错,乱朱明天下的,也不是外姓人。




谢邀,提及明朝,相信大家都清楚,朱元璋,战胜北元而开朝,当中身边离不开一大批生死与共的大将,猛将,其中朱元璋老乡的较多,象提及的蓝玉,是安徽定远人,虽不同乡,也算老乡,蓝玉属二代猛将,在抗击北元时立了辉煌战功,深受朱元璋赏识,官拜大将军,加之常遇春之妻是蓝玉之姐,並且常遇春之女嫁与皇太子朱标为妻,这样一来,蓝玉在皇室之中得心应手,並且自巳握有兵权,但情况並非一帆风顺,他与燕王朱棣平时语不相投,相互猜忌,不服,本属平常,但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大将,就在1392年,朱标去世,燕王赶回南京,向其父朱元璋告了。导致后来蓝玉案大清算。所以親蓝玉所属全部清理,这在整个明史277年当中算是最大的案。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友友们在评论区提提意见。谢谢。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刘邦与朱元璋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物极必反,刚愎自用,是朱元璋间接制造了朱颖文的悲剧下场,逼着叔叔争取了小侄儿的江山。




题主此问,不免令人啼笑皆非,首先,朱元璋大兴“蓝玉党案”主要就是为了扶立太孙朱允炆;其次,蓝玉与朱允炆之间不仅没有关系,甚且还算得上有仇。

一:太子死则蓝玉必死,淮西勋贵老臣必死

洪武四年(1372),常遇春之女被册封为太子妃,常遇春成了太子的岳父,蓝玉则因常遇春妻弟的身份成了太子的舅舅。自此,蓝玉等一干勋贵武臣被牢牢地绑在太子朱标的战车之上。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又是出了名的护子狂魔,既不用担忧太子有不轨的企图,更不用忧虑他驾驭不了淮西勋贵集团。所以在当时,君臣相保以期终老绝非不可能之事。

但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春秋正盛的太子朱标溘然长逝,年近古稀的朱元璋甚至还来不及悲伤就得面临因正统继承人的去世而导致的权力真空。在欲立燕王而不可得的情况下,本就非常看重“嫡嗣相传”的朱元璋不得不接受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册立太孙朱允炆的建议。

根据史册记载,朱允炆为人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孝顺谦恭、宽仁儒弱,仁爱有余而英武不足。这在创业肇基之君朱元璋眼中,并不是最合适的帝国继承人。但为了使世序不乱,除了朱允炆却又没有最优的选择。

所谓“主弱臣强、主少国疑”,面对谦卑儒弱的朱允炆,朱元璋又岂能不心生忧虑?毕竟,这样的嗣君又怎么驾驭得住蓝玉这些桀骜不驯的勋贵武臣?创业维艰,虑患于后,一场陷人于法的大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淮西勋贵武臣群体澎湃袭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距离朱标去世、朱允炆被立不足一年,轰轰烈烈诛连甚广的“蓝玉党案”爆发。此役,硕果仅存的勋贵武臣集团几乎被一扫而空。

二:朱允炆非嫡出,不得淮西集团之人心

众所周知,朱允炆并非朱标嫡出之子,而是其与妃子吕氏的庶长子而已。在朱允炆之外,朱标尚有嫡子朱允熥。虽然史书对于朱允熥的记载非常少,但其贵重的出身却是无可置疑的。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在朱标去世之后,应当被册立嗣的就应该是这位被忽略的嫡次子朱允熥。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母亲为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是当之无愧的淮西勋贵武臣集团的拥戴对象,朱标去世时,朱允熥已经14岁,仅比朱允炆小一岁。但限于“子以母贵”的教条,朱允熥措施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这在朱元璋看来或许只是朱家的家事,但在淮西勋贵集团而言,这却是足以动荡天下的大事。毕竟,弃允熥而立朱允炆即意味着朱元璋在有意疏离淮西集团,再加上此前轰动天下的“胡惟庸案”。又岂能不令人心怀惴惴,既恐且惧?

毕竟,朱允炆虽然年幼,但因为长期沉湎孔孟之道,偃武兴文的思想却十分严重,这就足以令勋贵集团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了。故此,对于朱允炆的册封,勋贵武臣群体大抵都是心怀郁郁的。为人臣而如此,又怎能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安心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定远   明朝   燕王   北疆   派系   大将军   军中   将领   惨重   大将   标的   太子   势力   皇帝   损失   政治   关系   集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