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李鸿章那些人那么怕慈禧太后?

在晚清历史的舞台上,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李鸿章等人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些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在面对慈禧太后时,却常常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畏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风云人物在慈禧太后面前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慈禧太后的绝对权力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她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她通过垂帘听政、操纵朝政等手段,牢牢掌控着国家的命运。在这种绝对权力的笼罩下,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光绪帝和各位亲王,也不得不俯首称臣。慈禧太后的权力不仅体现在对朝政的操控上,更在于她对个人生死的绝对主宰。因此,这些朝廷重臣对慈禧太后的畏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她手中权力的恐惧。

二、政治利益的考量

在晚清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各个政治势力之间的博弈异常激烈。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等人虽然地位显赫,但他们的政治利益与慈禧太后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在面对慈禧太后时,他们不得不权衡利弊,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这种政治利益的考量,使得他们在与慈禧太后的交往中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触怒这位权力巨头而损失自己的利益。

三、个人生存的担忧

除了权力和政治利益外,个人生存的担忧也是这些朝廷重臣畏惧慈禧太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等人虽然地位崇高,但他们的生命安全却时刻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在与慈禧太后的交往中,不得不小心翼翼,以求自保。

四、传统尊卑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的观念根深蒂固。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太后,她的地位无疑是最为尊贵的。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等人即便在权力上与她有所抗衡,但在心态上仍然会把她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这种尊卑观念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面对慈禧太后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李鸿章等人畏惧慈禧太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慈禧太后的绝对权力外,政治利益的考量、个人生存的担忧以及传统尊卑观念的影响都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这些朝廷重臣在面对慈禧太后时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触怒这位权力巨头而招来不测之祸。




大家好,我是勇战王聊历史。

这些人怕慈禧太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慈禧太后一直把持朝政长达47年!实际掌权时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那么,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把持朝政这么久呢?我们来分析下。

首先,道光以后各个皇帝寿命太短,还没孩子。这其实也预示着大清皇统的危机。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谈到光绪皇帝无嗣继位时说:“国统再绝,而家无令子,识者早知其必有乱矣。”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数十年干政,与清末三位皇帝,特别是其子同治帝继位时年龄太小,又没有孩子,有直接关系。皇帝年幼,正好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好时机。

其次,就是因为慈禧太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咸丰帝死后,清廷内部开始实行的虽是“垂帘辅政,盖兼有之”的权力机制,这就是“太后垂帘,八大臣辅政”。但是,慈禧毕竟是皇帝母亲,地位高于八位辅政大臣。

恭亲王奕欣在辛酉政变后,持功自傲,又是咸丰帝兄弟。事事都想压制慈禧这个孤儿寡母,结果,被慈禧以欺君藐上的罪名革职。恭亲王马上服软了。

再者,慈禧太后能妥善地处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第一,慈禧没有给任何那拉氏族人显爵重任。第二,慈禧所选立的两任小皇帝——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都是爱新觉罗氏家族血统最近的近支亲王后代。所以,朝野上下没有人指责慈禧太后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不忠。这也是她能掌控清王朝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主要原因。

先说光绪帝,他怕慈禧,是因为他的皇帝位置都是慈禧选出来的。而且,光绪从小认为“以子犯母,以臣犯君”是忤逆,再加上天天被慈禧逼着叫"亲爸爸",每天还要磕头请安。光绪自然怕慈禧了。

恭亲王、醇亲王怕慈禧,是因为地位和慈禧差着呢。恭亲王算是咸丰帝兄弟,而慈禧确实同治皇帝生母!血缘关系上差着呢。醇亲王还不如恭亲王,关系更远。

翁同龢、李鸿章他们怕慈禧太正常了,他们本来就是大清的奴才,大清的臣子。毕竟慈禧执掌清朝实权,慈禧代表了满清皇室,代表了整个大清朝。再加上,这两位都是接受“忠君思想”教育的,更加敬畏慈禧太后。

(首发|勇战王聊历史 欢迎点评加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身为一个经历过五代皇帝统治,参与四代君主政治,临朝称制四十余年的女性,慈禧能如此长久地立足于政治中心,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要细细分析起来,足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而上述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地畏惧她,大抵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光绪:身为慈禧的姨侄兼养子,光绪从记事开始就对慈禧有着本能的恐惧。从小,光绪就被强迫叫慈禧“亲爸爸”;生活上,慈禧也确实更像一个严父而不是一个母亲或是姨母。慈禧绝不会像一个怨妇一样,光绪一不听话就拿“你是我抱来当皇帝的”说事,而是会跟光绪痛陈他堂哥同治的斑斑劣迹,言语中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魄,直逼得从小就在慈禧跟前战战兢兢的光绪双膝发软,向“亲爸爸”承认错误。

第二类/恭、醇亲王:这两人都是慈禧的小叔子,也都长期担任过军机领班,恭亲王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议政王。但他们都见识过慈禧翻脸不认人的样子。尤其是恭亲王,尽管他在祺祥政变中扮演着不亚于慈禧的重要角色,但当他稍微有点肆意妄为,突破慈禧容忍的限度的时候,慈禧就敢拿掉他所有的官爵和身份,直逼得他跪在慈禧面前痛哭流涕。有这么一个天威难测的四嫂,二王又怎么能不怕慈禧呢?

第三类/翁同龢、李鸿章:此二人都是大臣中的翘楚,在同光中兴期间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尽管如此,他们也都很明白慈禧的手段。必须承认的是,至少在慈禧听政的早中期,她还是很能任用贤才的,其中不乏不拘一格提拔汉臣的案例。但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老佛爷拿的起你,照样放得下你!李鸿章对国家的贡献天地可鉴,但犯了错的时候该拿就拿,绝不手软。如此之手段怎么能不让人畏惧?

综合这三者,就可以简单地做一个总结: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怕慈禧?就是因为慈禧的手腕强,驭人之术精明。她身为一个女子,身处男人政治的中心,却绝不遵循文官政治那一套虚伪的作风,反倒是经常敢于撕破脸皮。而她的权术以及清朝极端集权的政治制度,又确保了她和重臣撕破脸皮后不会威胁统治,这就是她能临朝四十多年却能长保权位的奥妙之一吧。




怕?谁说的?就说李鸿章在同治三年见了慈禧太后第一面以后,回来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就是“有韬略,却无大才”,你能说这是把李鸿章给吓着了?明摆着,此时的李鸿章心理是十分失望。为什么会有这个评价,我们看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经过。

当时李鸿章进京面圣主要是说三个事:

第一,剿灭了洪杨之乱以后,曾国藩为了避免“拥兵自重”的嫌疑,主动请求裁军,但李鸿章认为,如今内忧外患,绝对不能裁军;

第二,左宗棠老毛病又犯了,上书弹劾李鸿章“越境掠功”,但是这事是人家李鸿章奉旨行事,所以李鸿章得来跟朝廷讨个说法;

第三,则是为清廷提出的建议,李鸿章要办洋务,希望朝廷支持。

都是正经事吧?但可能是事情太正经了,一时半会儿做不了决断,于是慈禧太后就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问李鸿章一路如何过来的?很辛苦吧?家中有几个孩子?……总之,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拉家常。这就说明其实当时慈禧太后并没有能力一下子做出决断,所以就想把话岔开,好往后推一推再解决。

慈禧太后这么做未尝不可,但是李鸿章何许人也?那是盖世无双的英雄豪杰,你这么对人家明显不是以国士相待。所以李鸿章回家后就对儿子李经方那里说慈禧太后为人:

“有韬略,却无大才”

说白了,情商很高,智商也就是一般。

而稍后,李鸿章的老师,中兴名臣之首,曾国藩在见过两宫太后,回来也失望的说:

“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

说白了,慈禧太后这种政治家和霍光一样,从小出身“基层”,没有条件像李经方这种世家子弟,自幼耳濡目染的受到正规的政治教育。这些白手起家的政治家们每走一步,都是凭着自身对人情世故的把握和人生经验的积累。而此才三十出头就寡妇失业的慈禧太后又实在不可能又太多的经验积累。所以说话办事不得要领也是必然的。还拿汉朝的霍光打比方,他们这种政治家最大弱点就是“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至于醇贤王、光绪帝父子和恭忠王“怕”慈禧太后,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是家里的长辈。尤其守寡的大嫂,在大家族中总是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宗室中敬重皇太后首先是敬重人家的辈分,其次才是权威。

一位研究慈禧太后的资深学者曾经非常客观的总结了慈禧太后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慈禧太后确实很差很差,但后来的那些统治者相比,她反而是最不坏的……这就是中国百年史,不是比好,而是比差。”


孝钦太后。


恭忠王。



李文忠相国




自从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到1908年慈禧死去,在这漫长的近50年的时间里,慈禧都是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尤其是慈安死后,慈禧一家独大,成了事实上的女皇。

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死后,慈禧选了同治的堂弟兼姨家表弟光绪继位。光绪的这个皇位,纯粹是凭空得来的,慈禧能够立他,就能废他。所以,光绪皇帝,以及他的生父醇亲王,自然对彪悍的慈禧太后十分畏惧。

光绪在慈禧的淫威之下,一生郁郁不得志,事实上做了一辈子的儿皇帝;醇亲王也是一辈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犯了慈禧的忌讳,而慈禧逮着机会就会敲打他,比如“别以为你儿子当了皇帝就能怎么怎么着”。醇亲王的精神压力一直是比较大的。

至于恭亲王,在辛酉政变成功后的那段时间里,他曾经和慈禧亲密合作,有过一段心情舒畅的日子。但越到后来,慈禧对他越加防范。而恭亲王又不是慈禧的对手,于是接连受到慈禧的打击,直到被完全罢免。

但说到害怕,恭亲王不太可能害怕慈禧。他对于慈禧,更多的可能是怨恨。

至于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是大臣。事实上,慈禧对他们一直是比较尊重的,所以也谈不上害怕。不过,慈禧驾驭大臣还是有一套的,即便不会让你害怕,也不会让你过于轻松。

据袁世凯回忆,他见一次慈禧,脊背上的衣服都会湿透。可见,慈禧在大臣们面前,还是很有威风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光绪   亲王   爱新觉罗   重臣   同治   晚清   太后   朝廷   大臣   畏惧   慈禧   皇帝   权力   地位   政治   财经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