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中划给了陕西而不是四川?

如果从"四川"这个语词诞生之日起算,汉中确实没有被四川统辖过。

但是,"四川"的实质含义是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广大巴蜀文化区域,这个区域以四川盆地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所以从实质意义上讲,汉中古代确实很长一段时间是从属四川的。从秦汉郡县制起算,汉中最开始相对独立。到了十三州刺史时期汉中归属于益州刺史部。东汉中后期开始,刺史州不再是简单的监察机构,它同时具有了系统的行政职能,而益州刺史部治所设在成都,所以汉中当然地归属于巴蜀。



到了唐朝,汉中属于山南西道,治所梁州,此时汉中行政区划与剑南道(四川)独立,并且管辖有四川东部的一些地方。宋朝开国,设广元东川路,成都西川路和奉节峡路,汉中属于广元东川路,归属于巴蜀。不久后,宋朝政府改行政区划为川峡四路,其中利州路治于广元,汉中属于利州路。宋末元初,利州路改治到兴元府(汉中),此时汉中统辖广元、巴中等地。但元朝灭宋过后,很快将汉中并入了陕西行省。从此以后,汉中一直属于陕西。


所以从历史脉络看,汉中从秦汉到宋末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被以巴蜀为中心的行政区域所统辖,只有少部分时间是独立的一级行政区划,且统治地域限于秦巴山区。1286年,秦蜀行省拆分,才有陕西省、四川省,而南郑(汉中、兴元府前称)比陕西省、四川省早两千多年。兴元府虽曾属于川峡四路中的利州路,但从不属于四川省,而四川(省)之名只是源于川峡四路,但并不等同于川峡四路,且现在的四川省也非1286年的四川省。四川省明显是江州(重庆)、广都(双流)、南郑(汉中)等的晚辈,而且当巴国国都江州、蜀国国都广都以及南郑是城市时,蜀国人还未建著名的龟城(成都别称),更沒开凿府南河。



汉中是四川的门户,当初项羽分封天下,把四川封给了刘邦,刘邦垂头丧气觉得这辈子完了,张良告诉他,只要能把汉中要过来,就有机会。项羽果真把汉中也封给刘邦了,三年后,刘邦灭掉项羽。如果汉中不在刘邦手里,刘邦一点机会也没有。自古以来,很多军队都能从西安过秦岭到汉中,或者从汉中过出陈仓,祁山,子午进入关中,但从没有一支军队能从汉中进入四川的,蒙古大军都没成功。最后不得不从红军长征的路线过草地,翻雪山,攻下云南大理后,从云南攻取四川的。从西安到成都坐一次高铁,就懂,就是现在,也不可能有军队能从汉中陆地攻进成都,哪怕有制空权。



历代帝王为防止四川割据而治,把四川的几大战略要地划分邻省管辖,而达到牵制四川而不具独立的地理条件。北上通道汉中安康划归陕西,以至四川失守秦岭退守战略至无险可守的广元。南下出海通道遵义昭通分别划归贵州云南,失守十万大山战略退守至泸州,东进要道宜昌恩施划归湖北,失守长江天险退战略退守至重庆,现重庆又直辖。西出通道昌都等划归西藏失守高原山地,战略退守至西昌。现在四川也无险可守不具割据的地理条件,但川人血性犹在。川峡四路中利州路治所兴元府(今汉中市),秦凤路在秦岭以北。如今的四川是已经划出去两路,只剩下两川,再合并川西高原后形成的格局。



核心是稳定,汉中是门户,是咽喉要道。三国时诸葛亮北伐就是依托汉中为基地,汉中若划给四川,四川如虎添翼,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政权稳定。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互相制衡。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大治蜀后治就是很好的证明。汉中周边,各个县城附近的人说话口音比较杂,县与县之间,镇与镇,甚至有的村之间口音都不一样。原因是古代战乱时候,很多外地士兵留下来,还有躲避战乱逃荒来的,造成口音变化,而和四川交界的地方都是山区,受外地口音影响小,所以保持了四川口音。



汉中划到陕西,是解除了四川的屏障,四川代管的遵义划到贵州,再加上重庆直辖更是解除的四川的东部屏障。所以一个庞大的四川被肢解了,庞大的四川确实具备割据一方的实力,古代北方安定天下安定,控制四川就控制南方长江中下游。仔细看看中国各个省份的区域划分,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各省的区域划线不是直的,而是曲线,为什么呢,这就是历史给我们今天的人上了一堂历史课。比如四川在历史上之所以一再割据,就是汉中归四川管辖,汉中归陕西管辖后,就失去了独立的可能性,这有利于中华大一统,这也是防止地方割据一方的措施。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标准有很多,但地理区域划分法不是第一位的。我认为首先是遵照历史上的行省制框架,然后是根据民族聚居范围,同时为了避免地方武装割据、独立王国,会进行区域杂糅,比如川西划归四川,秦岭南麓划归陕西,重庆直辖,就是考虑到四川在历史上多次成为独立王国,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干脆分成若干块互相牵制。



第二方面,如果安全按照地理界限划分省区,会造成各省份发展更加的不均衡,山区的省份全是山区,平原的省区全是平原,高原的省区全是高原,这样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陕西省从北到南地形三级跳,对陕西整体发展是有利的,陕北有能源,关中平原交通基础好,甚至可以打通秦岭连接到陕南,再向武汉、成都延伸。试想想如果陕南划归湖北和四川,那么秦岭天险一阻隔,不仅南北无法互通,整个西部西区就会被割裂成南北两块,不利于古代帝王的统治。




汉中在汉水的上游,可以划给湖北;在四川盆地出川的要道上,风俗语言亦与四川相似,且长期与四川关联,可以划给四川;但最终却划给了有秦岭相隔的西安(陕西)来治理。。。

中国省份的划分的两个原则,一是山川形便,山西是典型;二是犬牙相错,就是制衡原则,河南得了黄河以北的安阳,陕西得了秦岭以南的汉中,也是典型。

很显然,陕西得到汉中,可以制衡四川与湖北,尤其是四川盆地,元朝(蒙古人)毕竟在四川是吃了大亏的;从此,四川盆地失去了割据的资本。

汉中划给陕西的另一个合理解释,就是陕西由关中、陕北、陕南三地构成,陕北高原多旱灾,汉中多物产,在农业社会,汉中可以弥补、救济一下陕北。

应该说,这一平衡,在农业社会,的确可以让陕西三地内部协调,不给国家添乱;当然,汉中明显作了一些牺牲。

到了工业社会,汉中平原的农业优势就不太重要了,再加上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必须是地表水二级以上,作为水源地的汉中,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不能有重污染产业,再一次牺牲,一下掉入“五线”城市,可悲可叹!

小本认为,重庆直辖以后,汉中制衡四川的意义已不大;工业社会,汉中物产调配陕北也没什么必要;作为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地作了重大牺牲,汉中应该得到补偿,必须有政策倾斜。

什么补偿最好,就是“升格”,就是再一次作行政隶属或级别调整,要么是计划单列市,要么是直辖市!

汉中不能再沉默(没),如果有了中央的政策倾斜,汉中就能吸引来金凤凰,让无污染工业(高科技)引领汉中走向历史的辉煌!








这是元代为了防备四川闹独立王国而划设的,因为元朝进攻宋朝时一直打不进襄阳城,后来就从四川绕道云贵顺江而下打败了南宋,但是也在蜀道上吃了大亏,连蒙哥汗都死在钓鱼城下了。后来元朝统治者就把汉中划给陕西了,就是为了四川一旦有变,军队从陕西汉中可以很快进入四川平乱,而不会在路上耗费时间。




看看四川的地形,天生就是一个独立王国,非常容易产生独立政权。古代怕四川地方政府造反割据,就把四川北大门汉中划归陕西,这一下四川地方政府想造反的话就必须考虑到守得住不。从汉中一过大巴山就是成都平原,无险可守。




汉中最早是秦人开拓的粮川.一直是秦人的耕地,之后分封给了商鞅,追溯历史.归属于陕西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汉中   陕西   陕南   南郑   关中   秦岭   项羽   陕北   广元   独立王国   刺史   元朝   刘邦   成都   重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