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李奶奶活到90岁,去世那天,灵堂里传来亲人的哀哭,只有三叔和三婶没哭:“娘,您终于走了,不用活在世上受苦了,我们做儿女的也解脱了。”

80岁之前,林奶奶身体硬朗,从不用儿女照料,反而还可以帮儿女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因此,大家都很喜欢她。

她有六个孩子,最喜欢的就是三叔,经常会瞒着别的儿女给三叔零花钱,三叔坚决不要:“娘,我不能要您的钱,先不说这是您的养老钱,如果被哥哥和姐家他们知道我收您的钱,还不得怪我不懂事啊!”

李奶奶见三叔不肯收钱,也就作罢了,只是打心里觉得亏欠三叔,她平时住在三叔家里,吃喝用的东西都是三叔提供,可以说是出钱又出力。

李奶奶81岁那年,她去地里帮着三叔插秧,可能是天太热了,也可能是年龄大了,李奶奶去河边大树底下乘凉的时候,倒在了水里。

三叔立刻飞奔过去从河里救出了李奶奶,只是从那以后李奶奶身体就开始不舒服,经常感冒发烧,手脚也不灵活了,还特别爱忘事。

三叔很内疚,尽心尽力的照顾我李奶奶,可是三婶不这么想:“娘从60岁就跟着咱住,咱们从没有抱怨过,也尽到了做儿女的义务,现在娘身子骨不利索了,是不是也该换哥哥姐姐们尽孝心了?”

三婶是急性子,她立刻打电话通知了李奶奶的另外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到了晚上,他们围在餐桌前商讨着该如何解决李奶奶吃住的问题。

二叔站出来反对:“弟妹,你这话就不对了,凭什么娘健康的时候在你家住,娘现在身体出了毛病,你又把她往外推,这也太过分了。”

三婶紧皱着眉:“二哥,这些年我对娘好不好,你心里清楚,以前我也说过轮流照顾娘,可是你说要工作,没时间。我什么也没说,直接把娘接过来住,这一住就是11年,这些年我和老公都不能出去打工挣钱,你们现在腰包鼓起来了,难道连最基本的孝心都没有了吗?”

大伯和姑姑他们羞愧难当,可还是强行解释说:“我们平时也给娘零花钱,给她买衣服,你不要说的这么难听。”

三叔听不下去了,拍着桌子:“你们别吵吵了,娘现在还能动,只是手脚不利索,不能干活了,你们就不愿意养她了,如果她彻底没了自理能力,你们是不是都不认这个娘了?”

三婶看向大伯:“你是大哥,你先发话。”

大伯沉吟片刻后说:“我现在还没退休,平时工作忙,真的没时间照顾娘。”

三婶又看向大伯母:“大哥工作忙,我能理解,你已经退休了,平时又没什么事,总该有时间吧?”

大伯母立刻委屈地说:“我外孙刚出生,女儿刚打电话让我过去帮忙照顾孩子,实在是分身乏术。”

三婶叹了口气,看向大姑她们:“大姐,你们姐妹几个呢?”

大姑说:“我要照顾公公,没时间。”

二姑说:“我要照顾孙儿,没时间。”

三姑说:“我婆婆病了,要带她定期去医院检查。”

三叔阴沉着脸:“你们真是娘的好儿女,娘还没到卧床不起的时候,竟然就成了你们眼中的累赘。”

这时,大伯说:“小弟,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们是真的没时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和你姐他们每月给你1000元生活费,你和弟妹负责照顾娘的生活起居,如果钱不够,你就自掏腰包,如果有余钱,就当你的辛苦费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三叔即使不答应也得答应,他不忍心看着李奶奶老无所依。

可就在这时候,二叔又跳出来嚷嚷:“我不同意,凭什么咱们都掏钱,小弟不掏钱,这对咱们不公平。”

大伯气的直跺脚:“你不愿意就和小弟轮流照顾,我们也给你钱。”

大姑看二叔不再说话,站出来拍板决定了这个方案:“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按大哥说得办,如果以后娘生病需要钱的时候,咱们也不用小弟掏钱,只要他能替咱们照顾好娘就行。”

三婶也没说啥,拿到钱就找人布置李奶奶住的房间,改造了独立的卫浴间,还装了空调,她没私心,只想着李奶奶能尽快康复。

愿望很好,可是太难实现了,李奶奶在此后的日子里身体越来越差,就连大脑和小腿也开始萎缩,常常呆呆的望着三婶问:“你是谁呀?为什么在我小儿媳妇家里?”

三婶是心思细腻的女人,尽管有时候说话很直,可是没什么坏心眼,她每天变着法做些李奶奶爱吃的食物,喝点鱼汤,炖点排骨汤,有时候还会煮点山药粥。

三婶每次喂李奶奶吃饭,都会帮李奶奶在脖子里系上围裙,省的弄得床上和衣服上都是饭粒和菜汤。

三叔白天要处理各种乱七八糟的琐事,晚上回家就熬夜照顾李奶奶,他知道李奶奶不会翻身,如果晚上平躺着睡觉会觉得不舒服,这活看起来轻松,可是太熬人了,只坚持了没几个月就累的住进了医院。

那段时间,三婶忙的不可开交,既要去医院照顾三叔,又要回家给李奶奶做饭,她的体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轻,曾经圆润的脸变成了瓜子脸,脸色也变得萎黄。

大伯和几个姑姑闲来无事也会回来照顾李奶奶,每次来都买上好多食物,如果赶到饭点的时候,还会买几份熟食和凉菜,兄弟几个喝点小酒,唠唠家常,谁也没有抱怨生活的烦恼。

有时候,李奶奶头脑清醒的时候,总会偷偷抹眼泪,慈爱又带着些许伤感:“儿子,娘给你你们添麻烦了。”

三叔急切地说:“娘,你说的这是啥话,你活着我还有妈妈,你走了,我可能连妈妈都不会喊了。”

三婶哽咽起来:“娘,只要您活着这个家就在,您走了,这个家就散了,您现在就是家里的主心骨,我们都离不开您。”

李奶奶露出欣慰的笑容,只是语气带着落寞与孤独:“我活在世上只是个累赘,你爸想我了,我感觉快要去找他了。”

后来,李奶奶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三婶做好饭喂她吃,她要么不张嘴,要么咬住勺子不松嘴,三婶急了:“娘,你在这样我就不管你了。”

李奶奶好像听懂了,赶紧松开嘴,眼里泛着泪花,委屈的像个孩子。

转眼间,又过去了几年。

李奶奶89岁那年,大小便失禁,背部生疮,饭吃不下,还容易吐,已经瘦的不成人样了。

三婶从没嫌弃过李奶奶,哪怕是大小便弄得满床都是,臭气熏天,她依然有条不紊的打扫卫生。

最让三婶感到疲惫的工作就是帮李奶奶洗澡,她不会配合,三婶需要帮她脱衣、搓澡、擦背、穿衣,然后抱上床,这套动作下来简直要了三婶的半条命,往往是累的满头大汗,浑身酸痛无力。

李奶奶90岁大寿那天,大伯和几个姑姑都来了,孙儿和孙女也都从外地赶来为李奶奶庆祝生日,中午大家吃过饭坐在沙发上闲聊天的时候,李奶奶突然精神好起来,还有说有笑的说:“三儿,给我切块蛋糕,再不吃以后就没机会了。”

三叔看到李奶奶精神头十足,心里顿时担忧起来:“娘,你没事吧?”

也难怪三叔会担心,人们常说老人在临终前会有回光返照的情况,现在李奶奶的状态正印证了这句话。

李奶奶摇着头说:“没事,好得很,你爸来接我了,等我吃完蛋糕就和他走。”

这话可吓坏了客厅里正在聊天的儿女:“娘,今天是你的寿辰,不要说胡话。”

李奶奶表现的很平静:“三儿媳妇,你去给我买件寿衣,我想体面的和你们告别。”

三婶不敢耽误,立刻去寿衣店花两千多买了衣服,李奶奶穿好寿衣照了照镜子,这才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

李奶奶去世了,走的安详。

灵堂里的孝子贤孙哭得撕心裂肺,只有三叔和三婶没哭,语气平稳地说:“娘,您走了也好,不用活在世上受苦了,我们也解脱了。”

“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我觉得这话算不上谬论,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1、如果父母身体健康,有质量的生活,这对父母和儿女都是好事。

2、如果父母身体不好,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活得越久越受罪,对儿女的生活和家庭也是负担。

就像是李奶奶这样没有质量的生活,无论是她还是儿女都不是好事,早点离开这个世界也好,她不用饱受病痛缠身的折磨与痛苦,儿女也不用为了照顾她伤神又伤神。

最后:

愿我们都能善待父母,孝敬父母,尊重父母,这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同样也是孝道与传承。




父亲91岁,却生出黑发,长出新牙。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父亲身体一向很好,75岁的时候,小五的房子漏雨,父亲还踩着梯子爬到房顶,给小五家修房盖儿。

是在母亲过世后,父亲不爱说话了,眼神也沉郁了,整个人好像安静了很多。他还经常望着远方,发呆。那年,父亲80岁。

父亲85岁的时候,有一天早晨,父亲起床后穿衣服系扣子,忽然说:“小四,我的手怎么不好使了呢?”

父亲一直跟四哥四嫂住一起。四哥心里咯噔一下,父亲不会是老迈了,要随母亲走吧?他来到父亲的房间,看到父亲站在窗前,两只手哆哆嗦嗦的,想系扣子,但半天他也系不上。

四哥心里有点慌,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四嫂进来,看到父子两人相对而立,就明白怎么回事,她给父亲系上扣子。

那天早晨吃粥,父亲的勺子拿不稳,几次落到桌上。四哥有点生气,吼:“你咋回事啊,连勺子都拿不住了?”

父亲不说话,也不反驳四哥。四嫂推了四哥一把,说:“跟我来!”

四哥跟四嫂进了卧室,四嫂小声地说:“爸老了,估计很快就不能自理了,咱们已经照顾爸好多年,应该换别人照顾爸了。”

四哥没说话,四嫂就当四哥同意了。当天晚上,四嫂就给父亲的其他四个儿子都找到家里,开个家庭会议。

当四嫂把她的想法和盘托出,说她和四哥照顾父亲很多年了,大家应该轮着照顾父亲,也都有机会尽孝。

小五就不高兴了,说:“四嫂,老爸年轻力壮,能干活的时候,你们把老爸接去了。现在爸老了,不能干活,也不能自理,你却把老爸往出推?”

四嫂说:“我和你四哥住楼,家里有啥活儿用老爸干的呀?老爸在我家,却经常到你的平房给你修房子。”

大家吵吵嚷嚷,都说自己这些年对父母付出了很多。

后来,四嫂说:“大家就拍着良心想想,老爸是不是给你养大了,是不是帮我们带孩子了。就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照顾老爸?其他的,多一点,少一点,是爸的心思,我们做儿女的,就别挑了。”

大家后来基本同意了四嫂的观点,但是,都没有时间、没有人手照顾父亲。

大嫂说:“我儿媳妇又生了三胎,我得伺候月子啊。前两胎都是亲家伺候的,现在亲家病了,我就得伺候儿媳妇月子去。”

大哥说:“这些年,都是媳妇伺候我,我也不会伺候人呢。”

二哥说:“我这身体,自己照顾自己都费劲呢,我怎么照顾老爸呀?”二哥有病。二嫂身体也不好,她说:“我能照顾你二哥和我自己,就不错了。”

三哥在一家工厂打工呢,儿子刚结婚,房贷还没还上呢,三哥要多挣一点钱,帮着儿子还房贷。三嫂也一样,在饭店后厨刷碗,想多挣点,给自己养老攒点钱,也帮扶儿子一下。

小五两口子呢?小五游手好闲,小五媳妇好吃懒做,啥活儿不干,两口子的日子过得四处漏风,自身难保,自己吃饭的钱还难挣呢,怎么照顾父亲呢?

后来,大家又一起商量,说,咱们听听老爸的意见吧,看老爸愿意在谁的家里住。

大家一问父亲,父亲半天没说话,眼睛看向四哥和四嫂。大家明白,父亲还是想跟四哥四嫂生活。

但是,四嫂的老妈病了,需要人照顾。四嫂家就她一个独生女,必须是四嫂照顾老妈。

四嫂一走,就剩下四哥自己了。四哥还在一家公司上班,他没有时间照顾父亲。

怎么办?四嫂拿出一个建议,就是父亲还住在自己家里,父亲的其他四个儿子,每个儿子拿出500元,用这两千元,给父亲雇个保姆,照顾父亲。四哥晚上回家,接替保姆的工作。

大家基本同意,但小五不同意,他说:“我没钱——”

大哥说:“你是不是咱爸的儿子?咱爸有没有把你养大?没钱,你就是要饭去,也得拿出这五百元孝敬老爸!”

小五低头不说话。小五媳妇生气地直接推翻了桌子,回家了。大哥要去揍小五媳妇,小五拦阻,说:“揍我媳妇那不就等于揍我吗?那你就直接揍我吧!”

眼看要打起架来了。大家拦着,才没有打架。

四哥后来说:“这样吧,小五,你的五百元,我出三百,你出二百,也算是儿子尽孝了。”小五这回点头了。

从此,父亲就在四哥四嫂家里住下来了。父亲一天比一天老了,先是手不好使,不能系扣子了,拿不住勺子,无法吃饭了。

后来,父亲的两只腿也不能走路了,他躺在床上的时间多了,去卫生间,也要靠人搀扶着。

四嫂回父母家了,照顾老迈的母亲。家里就剩下四哥。四哥下班回来,保姆就下班了,他就开始上班。

四哥先做饭,做好饭,先喂父亲吃饭,然后再自己吃饭。喂父亲吃饭的时候,四哥要给父亲的脖子上戴个围嘴儿,免得饭粒子掉在衣服和被子上。

父亲吃饭很慢,牙齿掉了好些。四哥有耐心,等待父亲咽下一口饭,再盛半勺饭喂父亲。

四哥一边喂父亲吃饭,一边和父亲说话。他讲一些单位里的事情,也讲小时候哥兄弟五个在一起的趣事。父亲虽然身体不能动了,但是父亲能说话,脑子好使。

父亲有时也笑笑,跟四哥聊天。但更多时候,父亲不说话,愁眉苦脸,偶尔他会说一句:“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四哥也想过这个问题,如果父亲走了,家里就剩下四哥自己,四哥会觉得很孤单。因为四嫂去照顾丈母娘了。

有父亲在,五个哥兄弟,还是一个大家庭,虽然小五媳妇摔盆砸碗的,但是,亲兄弟还是一个家。

每到周末,其他四个兄弟就到四哥这里来看望父亲,每个人都带来两个菜,周末也给保姆放假,大家一起做吃的,一起照顾父亲。

饭后,陪父亲聊聊天。下午,大家一起玩麻将,边说边笑,父亲在炕上躺着,看着大家伙嘻嘻哈哈地玩,父亲脸上也带着笑容。

逢年过节,大家就往四哥家里拿鱼那肉,拿米面油。正月里,有两三天能聚在一起玩,陪父亲聊天。大家热热闹闹的,像个家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越发地衰老了,父亲90岁的时候,彻底不能自理了,经常拉在被子里。他有时还糊涂了,拉完之后,竟然抓得哪都是,墙上,被子上都是。

保姆平时不跟父亲在一个房间,午休她睡在客厅,父亲就是这个时候干坏事的。保姆睡醒,闻到父亲房间里传来的臭味,才觉得不好。

保姆给父亲洗洗涮涮。但保姆抱不动父亲,无法给父亲洗身体。只好等待四哥回来,给父亲洗。

四哥放了一大盆温水,把父亲先抱到盆子里。先给父亲洗一遍,倒掉脏水,再换一盆水,给父亲搓澡。

起初,四哥没有这个耐心,一闻到臭味,他就呕吐,不想照顾父亲,嫌弃父亲了。

可是,四哥看到床上躺着的父亲,像个犯错误的小孩,不敢看他,四哥心里就难受了。

四哥还记得小时候,他都七八岁了,有一次夜里西瓜吃多了,尿炕了。父亲第二天早晨,用手指刮着四哥的鼻头,说:“羞不羞?以后晚上别吃那么多西瓜了!”

四哥哭了,小时候父亲能照顾自己,现在父亲老了,四哥想,我也要好好照顾父亲的晚年。

四哥走到父亲身边,用手指刮刮父亲的鼻头,笑着说:“羞不羞?以后拉了要叫人,懂了吧?”

父亲哭了,眼泪顺着眼角滴答在枕巾上,但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

四哥认真地给父亲清洗身体。有时候,他正给父亲收拾呢,父亲那边又拉了,被子上,垫子上,都弄脏了。

有时四哥也生气,冲父亲吼:“你怎么不长记性啊?”父亲不说话,低垂着头。

保姆大姐很善良,她告诉四哥:“老人就是这样的,跟小孩不同。老人一天天衰老,无力,一天比一天需要我们的照顾。孩子是一天天地长大,不需要我们了。照顾老人要有心理准备,要有耐心,有爱心。”

四哥很惭愧,他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还不如保姆大姐有耐心。

后来,四哥每晚下班回家,别人说:“老四,下班回家呀?”四哥就笑呵呵地说:“不,我是回家上班。”

四哥把照顾父亲,当成一份工作来做,拿出专业的精神来照顾老迈的父亲。

有时候,父亲也会发脾气,不吃饭,不说话。四哥就陪着父亲,给他做思想工作,他说:“老爸,我知道你啥意思,你想绝食离开我们。可你想过没有,你要是没了,我就没爸了。”

父亲说:“没爸不是更好吗,就不用伺候我这个老废物了。”

四哥说:“爸,有你在,我回家之后有个盼头,觉得这还是家。我白天上班也有个念想儿,晚上回家能跟老爸在一起。”

父亲说:“可我什么都不能干了,还要你们伺候我,我已经窝吃窝拉了,拖累你们,我心里难受。”

四哥说:“爸,你活着,我和我哥哥弟弟,都有爸爸。你要是真走了,我们就再也不会叫爸爸两个字了。再说,有你在,我们哥几个心也合,都是有情有义的,你要是走了,这个大家庭也就散了。”

父亲还是觉得活着是拖累老四,让四哥四嫂分开了。

四哥对父亲说:“爸,你别这么想,我和媳妇分开一段,也不是坏事,小别胜新婚呢,周末我们也聚。”

四嫂在娘家做点好吃的,包个饺子,做个红烧肉啊,她就会骑着自行车,送到四哥的楼上,给父亲和四哥吃。

四哥呢,工资开下来,就给四嫂打过去一半。还给四嫂买衣服,买首饰,去丈母娘家看望丈母娘和四嫂。两口子并没有因为分离疏远,反而互相更惦记了。

分开不等于没有情谊,只要两个人心里有彼此,情谊反而更浓了。

父亲91岁那年春节,儿孙门都来看望他。却忽然发现父亲白发下面竟然生出了黑发,嘴里还长出两颗新牙。

大家又惊又喜,觉得父亲是返老还童了,都很高兴。唯独小五媳妇撇嘴说:“家里老人长黑发,长新牙,是妨子孙的,会吃子孙寿命的。”

这时候,恰好大嫂的儿媳妇生的孩子生病了,吃药打针都没好。小五媳妇就跟大嫂说了这话,大嫂有点心惊,就跟其他妯娌说了这件事。

四嫂开解大家说:“别信那些,那是迷信。家里老人返老还童,说明家里人都孝顺,是有福之家。要是家人不孝顺,老人怎么能长寿,更不可能返老还童。这是大喜事,多少个家庭都摊不上的喜事,落到我们家了。”

后来,还是父亲给出的偏方,大嫂拿着偏方抓了点中药,给小孙子吃下去,小孙子病才好了。大搜不再相信小五媳妇的话了,她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四哥现在每天下班往家走,就想,晚上陪伴父亲,是我的夜班,也是我的修行。人的一生,就是修行。父亲照顾我长大,是父亲的修行,我照顾父亲老去,是儿子的修行。

四哥每晚临睡前,还拿出手机,记下照顾父亲的日记。第二天,他把日记发到家庭群里。大家争着看父亲今天都做了什么,谈论着,说笑着,还说四哥越来越能写了,将来要成名成家呢。

四哥想,这日记也许将来有用呢,子孙后代看看,照顾父母,也是修行。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我姨婆90多岁了,一个人住在老屋,去年我去她家摘柚子,看见厨房的水缸里居然躺着一只发臭了的死老鼠,我当时胃里一阵翻涌,扔下水瓢就跑出了厨房,姨婆颤颤巍巍地追了出来,问我怎么不喝水了,我当时很想告诉她原因,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去年中秋的前一天,我妈吩咐我去姨婆家里摘几个柚子回来祭拜月亮,临出门时,我去小卖部买了一串香蕉,又买了一些果冻和方便面就出发了。

说起这个姨婆,还真是挺可怜的,她年轻时死了丈夫,独自一个人抚养大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那个缺吃缺穿的年代,这是件十分让人敬佩的事情。

姨婆80岁之前,都还很硬朗,只是眼睛模糊,有一次,她去院外上厕所时,不小心踩空了,摔进了茅坑里,幸好茅坑并不深,可姨婆在那茅坑里站着冻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才被人发现。

从那天之后,姨婆的腿脚就落下了病根,走路也不太灵便了,需要拄着拐才行,姨婆的几个女儿见了十分心疼,一起商量之后,决定要让姨婆住在表舅家。

表舅的心里当然是不愿意的,他的日子过得也一般,家里还有两个没结婚的儿子,如果姨婆过去的话,连住的房间都没有。

可他不愿意也是不行的,老母亲已经这样了,如果不接到身边照顾,村里人肯定会指着他的脊梁骨骂,无奈之下,表舅只能硬着头皮把姨婆接到了家里去住。

我表舅妈是个十分“厉害”的女人,这里说得厉害,可不是说她彪悍,也不是说她像泼妇,相反,她是个为人十分热情的人,与她接触之下,你挑不出她半点错来。在外人面前,表舅妈是个即孝顺又贤良的女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差点害得我姨婆没了性命。

姨婆刚住到表舅家时,表舅妈不仅给她收拾出来一间好屋子,还去镇上给姨婆弹了一床厚厚的棉花被,并且逢人便说这事,大家都觉得表舅妈是个孝顺的儿媳妇。

可别人不知道的是,这床棉被压根就没给我姨婆盖,只是放在了姨婆住的那个房间,平时都收在衣橱里,如果姨婆的女儿们来了,她就提前把被子拿出来放在床上铺着。姨婆的女儿一走,她又把被子收起来。

关于吃饭,家里若来人了,姨婆就可以上桌吃。如果人走了,姨婆就只配拿着一个生锈的搪瓷碗坐在厨房里吃咸菜配粥,我姨婆心里虽然委屈,可她为了儿子的名声,也不敢多说半个字。

后来,日子久了,我姨婆也有些受不了了,有一次,我姨婆的大女儿提了些香蕉过来,临走时,姨婆悄悄把她拉到身边说:“女儿呀,你下次来看我,就给我带点猪肝吧。”

大女儿说:“妈,咋滴?我弟媳不给你吃肉吗?”

姨婆连忙摇了摇头说:“不是不是,你弟他们一家不爱吃猪肝,嫌腥气,是妈馋猪肝了,你下次来看妈记得带啊。”

大女儿点了点头回去了。

几天后,大女儿来了,手里果然提了串猪肝,她把猪肝交给了表舅妈,让她做给姨婆吃,表舅妈心里虽不乐意,嘴上却说得好听:“哎呀大姐,来就来,还带什么猪肝,咱妈住我这,经常能吃到肉的。”

大女儿走后,表舅妈阴着脸,把猪肝随便切了几刀就下锅煮了,煮的时候一滴油都不舍得放。可即便如此,我姨婆也吃得很香,谁料就是这一顿猪肝,我姨婆险些送了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 ,我表舅妈在给我姨婆煮猪肝时,故意煮七成熟,猪肝中间还拉着血丝,而我姨婆又吃得多,这一顿下去,直接就拉了肚子。一连几天窜稀,别说是个八十岁的老人了,就是一个年轻人也受不了了。

我姨婆让我表舅妈带她去村医那里看看,可我表舅妈却假装没听到,就这样,我姨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要不是二女儿发现送去打吊瓶的话,姨婆的这条命肯定就这么没有了。

老话都说,熬过80岁这个坎,后面就能活百岁,我姨婆的身子恢复后,似乎比之前好了许多,腿脚也灵便多了,可她的身子骨越好,我表舅妈就越生气。

这天,姨婆的大女儿买了件新衣服要给姨婆穿,姨婆脱下衣服时,大女儿发现她背上全是淤青,问她是怎么弄的,她却吱吱吾吾不肯说。

但姨婆的大女儿也不傻,因为这些淤青都是两个点,看着就像是用手掐的一样。她立马跑去质问表舅妈,问她是不是掐姨婆了,表舅妈哪肯承认啊,她不仅不承认,还倒打一耙说大姐诬陷她。

由于表舅妈在外的名声一向都好,村里人都相信她,趁着这次机会,表舅妈哭闹着说不肯再照顾姨婆了,怕自己做得再好也落埋怨。

姨婆的大女儿一气之下,就把姨婆接回自己家去照顾了,起初大女儿把姨婆照顾得还不错,姨婆的身子骨也越来越硬朗,谁料几个月之后,大女儿家的孙子忽然生病了,而且病得还挺严重,在医院烧了一个多星期才好。

后来,大女儿的儿媳妇,不知从哪听来一句瞎话,说是家里老人越活越精神,实际上是想借儿孙的寿。她责怪自己婆婆不该把老母亲接到自家来照顾,还勒令让她把姨婆送回表舅家,否则她就要离婚。

无奈之下,大女儿只好把姨婆送回表舅家,可表舅妈却关着门不肯接纳。大女儿只好把姨婆送回到了原来的老房子里。

而姨婆的其它三个女儿,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愿意把姨婆接到身边人,有的是自己丈夫不同意,有的也是怕姨婆会借了她们儿孙的寿。

可怜的姨婆,81岁高龄,却独自居住在老屋里,儿子每年就定量称些米盐过来,几个女儿则偶尔拿些肉菜来。

一晃九年过去,姨婆90岁了,她老人家开始偶尔犯糊涂,眼睛也越来越模糊不清了,那天我去姨婆家摘柚子,认了半天才想起我来,见我买了泡面来,高兴得咧着嘴笑。还说泡面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了。

我摘完柚子后有点渴,就去姨婆家厨房里准备舀水喝,姨婆家的水缸非常大,水缸有一半露着,另一半则用木板盖着,我舀了一瓢水正要喝时,忽然闻到水里有股味道,感觉不对劲之后,我把水缸的木板掀了开来,谁料竟看见水面上飘着一只泡发了的臭老鼠。

我当时胃里一阵翻涌,扔下水瓢就跑出了厨房,姨婆颤颤巍巍地追了出来,问我怎么不喝水了,我当时很想告诉她原因,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我知道,姨婆肯定是不知道水缸里有老鼠的,而且她这些天一直都喝着水缸里的水,如果告诉她真相,那就太残忍了。

我冲姨婆笑了笑,说自己刚才看到一只偷油婆(蟑螂),所以吓得跑了出来。

后来,我给姨婆的厨房打扫了一遍,然后又帮她把水缸清理了,还去村里盖房子的人家家里借了些石灰,给水缸杀了杀菌。

我回家后,把这事情告诉了我妈,我妈听了很是震惊,从那天之后,我妈每次出去赶集(赶集要路过姨婆那个村)都会给姨婆带些吃的东西,回来时也会去帮她看看水缸。

今年三月初,姨婆去世了,她躺在床上悄无声息地就走了。

办白事那天,我跟着我妈去吃了白席,在席面上,我看见我那表舅喝酒喝得面红耳赤,高谈阔论地说着他孙子考上高中的事情,从他的脸上,我没有看到丝毫悲伤。而姨婆的那几个女儿,虽然在忙着席面的事,却一个个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回到主题,在我看来,相信这个谬论的人,肯定只是在给自己的不孝顺找一个借口罢了,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嫌弃,他们觉得父母长寿实际上是连累了他们,拖累了他们正常的生活,这部分人其实就是自私以及不愿意付出的表现。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人都有老的这一天,父母养你小,你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人若不能将心比心,在孝顺这条路上起到表率的作用,那么将来你老了的时候,你的儿孙,是否也会像你如今的表现一样呢?

虽说父母年龄越大,照顾父母的责任就越重,如果遇到生病的父母,难免会让人有些疲惫,但这些并不能作为你不孝顺、不照顾父母的借口!

老话说“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作为儿女,我们就有照顾老人的责任,这和老人活多大年纪无关,愿全天下的老年人都能被善待!




我外婆今年97岁,7个子女。大姨在外婆63岁的时候去世了,大舅在外婆73岁的时候去世了,去年二舅干活时意外摔伤,导致现在不能干重活。我三舅虽然没事,但是他两个儿子,一个儿子离婚了一个儿子30岁了,还没有结婚,每天愁眉苦脸,看起来老态毕露,还不如外婆身体好。

外婆虽然九十七岁了,但是身体十分硬朗,还有黑头发长出来,整个人吃得白白胖胖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像90岁高龄的人。不了解外婆的人都夸外婆有福气,能长命百岁。但是了解外婆家里事情的人都说,外婆越活越年轻,是把儿孙的福气带走了。

我是外婆最喜欢的外孙女,和外婆待一起的时间最长。虽然外婆很疼爱我,但是我不得不说,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外婆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但外婆的长寿,是建立在子女的痛苦之上的。

外公早逝

我没有见过外公,听我妈妈说,外公年轻帅气,可惜好人不长命,妈妈还未出嫁,外公就去世了。妈妈说,外公去世,和外婆有很大关系。

外公家里很穷,那个年代很难娶上媳妇。好在外公长相还不错,就娶了一个性格泼辣出名的外婆。外婆很懒,自我妈妈记事起,外婆从未做过家务。妈妈三岁的时候,就能帮家里人照顾小姨了。

大舅和二舅三舅,为了生活每天跟着外公去外面干苦力,因为常年吃过苦,所以三个舅舅体质都不太好,虽然个头都在一米七八左右,身材却十分瘦弱,看起来就像营养不良。


妈妈说,外公出门干活,姨姨们就去地里锄草,中午还要回到家做饭。外婆人比较懒,但性格泼辣,好几次姨姨们干活回家做饭晚了,外婆肚子饿,就对姨姨们破口大骂,还说姨姨们就是想偷懒,想饿死她。

妈妈说,她既要照顾小姨,又要干活,手上磨了很厚的茧子,但外婆从来没有心疼过,还说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心疼没用。

有一次她带小姨出去找外公,结果迷了路,夜里还没回来。凌晨两点多,妈妈带小姨回家,见外公就在路口张望,等着她和小姨。而外婆在家里呼呼大睡,压根不担心妈妈和小姨的安危。这件事,妈妈记了一辈子,她觉得外婆没有心。

大姨看不惯外婆好吃懒做的样子,经常和外婆吵架,后来更是不顾外婆的劝阻,早早结婚把自己嫁了。外婆之所以劝阻,是她为大姨看上了一门亲事,大姨不同意才离家出走,后来和对方结婚才回家来。

大姨回家时,外婆不肯认她这个女儿。大姨心灰意冷,除了过年时,再也没有回来过。大姨是农村人,大姨夫是城里人,大姨夫的父母看不上大姨,处处为难大姨,挖苦讽刺她。大姨受不了了,哭着回了娘家。

原本以为大姨回来,外婆会安慰她,谁知外婆不仅没安慰她,还笑着说:活该,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怪不得别人。你要是想离婚,别说是我闺女,我丢不起那个人。

大姨痛斥外婆没有人性,人家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她们这些孩子就是外婆的奴隶。既然外婆如此狠心,她就当没有外婆这个妈妈。

自这以后,大姨过年也不回娘家了。只有外公去世的时候,大姨回来了。不过她只是待了几个小时就走了。

大姨夫的爸妈瞧不上外公一家人,生怕姨姨和舅舅们与他们这种城里人攀上亲戚,所以命令大姨不准在家待得太久,不然就不要回去了。

妈妈说,大姨那时候过得很惨。她要照顾两个孩子,公婆不仅不搭把手,大姨还要伺候公婆吃喝,稍有不如意,大姨夫就甩脸色,冷落大姨。

大姨去世得很突然,就是夏天干活时中暑昏倒,等到邻居们发现时,已经没有呼吸了。大姨去世的事,没有人告诉外婆。外婆只有过年时才会提起大姨,说大姨没良心,这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怎么来看望她。

舅舅和姨姨们每次听外婆这么说,心里都不是滋味。我妈气不过,就和外婆说了真相。外婆只哭了一会儿,就不哭了。她反而忐忑地问,她还能活多久,会不会像大姨一样突然去世?

自这以后,外婆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稍微有点伤风感冒就要去医院检查。

矛盾爆发

外婆身体好,和她从小没出过力有关,和她的性格也有关。外婆是那种不容易吃亏的人。三个舅妈都对我说过外婆的光荣事迹。

外公去世后,外婆对舅舅们的婚事不管不问。三个舅舅结婚,都是自己准备的彩礼,自己盖的瓦房。当时盖房子不容易,三个舅舅就商量,挣钱都存在一起,谁先结婚给谁用,再加上妈妈和姨姨们帮衬,舅舅们才成功娶到老婆。

外婆有六个孙子孙女,但她从没有照顾过其中一个。她大多数时间就是睡觉和打牌。

大舅妈年轻时脾气也不好,经常和外婆吵架,说外婆不帮她带孩子,以后外婆老了她也不照顾外婆。外婆不仅不反思自己,反而和大舅妈吵了一架。

大舅妈说,接连三天,外婆都到大舅妈家门口哭闹, 大舅妈说不过外婆,气得抱着孩子回了娘家。之后两年多,大舅妈看到外婆,就像看到仇人一样,两人谁也不肯服软。

二舅妈是外地人,外婆瞧不起外地人。尽管二舅妈对外婆不错,外婆依然挑刺。时间久了,二舅妈对外婆也敬而远之。

三个舅妈都知道,外婆性格好强又记仇。只要谁惹外婆不愉快,外婆一定会有仇当场报,有话当场说,绝对不让这些负能量的情绪过夜。外婆从来不会委屈自己,如果舅妈得罪了她,她说话很难听,就像骂街的泼妇,所以每次都是三个舅妈败下阵来,被气得胸口疼。

大舅妈是三个舅妈中性格最强势的人,她心里不舒服,自然为难大舅。大舅又是个闷葫芦,遇到事情都往心里搁,所以上了年纪后查出肝癌,没多久就去世了。

老年后,看得开

大姨和大舅去世,并没有让外婆多难过。

我清楚地记得,三舅的儿子大儿子坚持不婚,小儿子离婚,三舅和三舅妈照顾两个孙子,每天愁得吃不好睡不好。外婆心里清楚谁家发生了糟心事,但是她从不把这些事放心里,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身体不好就让子女带她去医院。

三舅妈经常说,外婆这种人没心没肺,怪不得活得久。有时候,她也羡慕外婆的心态,但是让她做到对身边的人和事不闻不问,她又放不下。

如今外婆九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有人说,外婆九旬还尚在不是好事,不然舅舅和姨姨们不会这么倒霉。

不过我仔细考虑过这件事,发现这么说不对。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主要原因如下:

1.父母年纪大,对儿女是负担。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九旬后,身体基本上不会太好。父母身体不好,子女自然劳累。

父母九旬多,子女自然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这个年龄的子女是最累的,父母年龄越大,越会拖累他们,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说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

2.父母年龄大,经历的打击多。

父母九旬还健在,年龄大了,自然经历得越多,经受的打击越多。尤其是像外婆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经历,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承受的。所以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有些事,不经历也是一种幸福。

3.用平常心对待。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九旬还健在,子女能承欢膝下,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父母养育我们成长,我们养育父母老年。作为子女,不要把老人看成负担,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老了,也不希望子女嫌弃我们啊。

人生在世,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就像是一场修行。作为父母,要在手脚利索时,多关爱子女,以后老了才能得到子女尽心尽责的照顾。

作为子女,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我们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也许老人有许多不好的地方,但我们作为子女,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91岁的赵金花坐在轮椅上,在大儿子门外哭喊道:五毛,我是恁娘,我来看你了,你把门打开。

但不管赵金花怎么喊,大儿子都不肯开门。赵金花没想到自己91岁,生育了5个女儿,2个儿子,老了以后竟然无人依靠。大儿子和三女儿更是提起她就恨得咬牙切齿,一辈子都不想见她。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难道她活到九十岁以上高龄,子女嫌弃她是个累赘了?

小儿子见大哥不肯让母亲进家门,找来了记者。

记者问赵金花的小儿子,大哥周建斌为什么不给母亲开门?小儿子义愤填膺地说:我也不知道大哥为什么这么做。大哥在农村的这座房子,是我帮他一起建的,名字是我母亲的。我母亲这次从山西太原回老家,就是想在农村老家安享晚年,落叶归根,大哥凭什么不让母亲进门?

记者觉得赵金花的小儿子说得有道理,便用力拍打周建斌家的大门,让他出来把话说清楚。满头白发的周建斌出来后,看到轮椅上的母亲,脸色变得铁青。他告诉记者,母亲若想进门,就必须承认她当年做的事错了。

记者问赵金花,当年做错了什么事?赵金花摇摇头,说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来没做过亏心事。这时,旁边的邻居提醒赵金花,她年轻时做了很多错事,随便说一件也行啊!

赵金花带着怒气说:我不知道我哪做错了?我没错。

周建斌恼了,当场指着赵金花的鼻子,让赵金花好好想想,想不通就不许进家门。记者见周建斌态度十分恶劣,气不打一处来,不管赵金花做过什么错事,她毕竟给了周建斌生命,再说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凭什么他说不赡养就不赡养?

此时,周建斌的脸色依旧不好,考虑到身边的邻居都在一旁围着,周建斌只好将住在附近的三姐和记者一起请到家中,诉说他不愿意让母亲进家门的原因。

原来赵金花做过最对不起周建斌的事,有三件。第一件事是周建斌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赵金花重男轻女,坚决不肯承认孩子是她的亲孙女,反而逢人就说周建斌夫妻俩上辈子一定是缺德事做多了,才生个女儿。

赵金花还说女儿早晚都是泼出去的水,生了女儿就是给别人养孩子。周建斌太傻,像这种不能生儿子的老婆,就应该和她离婚。

周建斌夫妻俩听到母亲这么说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自然心里不舒服。他们劝赵金花嘴下积德,不管男孩女孩,孩子都姓周,就是周家的孩子。赵金花却丝毫不理会周建斌夫妻俩的话,尤其是赵金花得知小儿子的老婆生下男孩后,更是在村里肆无忌惮败坏周建斌夫妻俩,和周建斌妻子说话的时候,也从不拿正眼瞧她。

没过几年,周建斌的妻子得了乳腺癌,要接受化疗。周建斌家庭条件并不好,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但夫妻俩收入有限。周建斌本来指望赵金花帮衬,可赵金花不仅一分钱都没有出,没来看过他妻子一眼,反而把在太原的房子和资产全部转到了小儿子名下。

赵金花理直气壮地说,周建斌没有儿子,不配做周家的人,她的家产自然都要留给儿子。周建斌想到母亲偏心小儿子的儿子,对他女儿不管不问,如今他妻子遇到难处,赵金花又这样落井下石,实在心寒。

周建斌说到心痛处,忍不住红了眼眶。一个满头白发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记者也忍不住动容。周建斌调整好情绪,继续说起了母亲伤害他的最后一件事。

妻子去世后,周建斌虽然对母亲心里有怨气,但赵金花毕竟是他的亲生母亲,所以母亲的事他该管的还是管。赵金花有五个女儿,她上了年纪后,便住在四女儿家里。前几年,赵金花出了车祸。当时赵金花的七个孩子,除了周建斌,全都到场了。

要不是邻居随口问起周建斌,赵金花伤势怎么样,周建斌还被蒙在鼓里。周建斌问赵金花,她车祸住院为什么不通知他,赵金花却说:我六个孩子都到齐了,为什么要通知你。

那一刻,周建斌的心彻底寒了。原来在赵金花心里,一直都没有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他在赵金花心里算什么呢?她就没想过,万一她生命垂危怎么办?就不怕见不到他最后一面?

但这些伤痛周建斌无人诉说,只能埋在心里。他暗暗告诉自己,赵金花总有需要他的那一天,只要赵金花不认错,他就让她踏进家门。

周建斌边说边哭,纸巾都湿了好几张。记者听了以后,虽然理解周建斌的心情,但有些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赵金花并不承认有这些事,赵金花的小儿子也不承认,记者只有找村里人和周建斌家的亲戚打听。

记者没想到,亲戚和村里的邻居早就对赵金花过度偏袒小儿子,忽视周建斌有意见。他们也曾出面说过赵金花,让她一碗水端平,但赵金花从来没觉得自己错过。

记者知道三姐和周建斌关系不错,便让她出面劝和,说服周建斌和母亲和解。三姐哭着表示,她不想参与这件事。周建斌心里的伤害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自然也不是一句两句安抚的话就能消散的。

况且赵金花伤害的不止周建斌一个,还有她。当初赵金花住在四女儿家,有一天,她突然给在外地上班的五妹打电话,让五妹回去帮她洗澡。三姐知道这件事后,心里很不舒服。她到四妹家的距离,比五妹家里近很多,母亲要洗澡,完全可以给她打电话,为什么偏偏要麻烦五妹呢?

当初五妹工作比较忙,不好请假,还怨恨三姐对母亲不好,不然母亲为什么不给三姐打电话。三姐也不清楚赵金花为什么要这么做,她骑车到四妹家给赵金花洗澡,并问起赵金花喊五妹回家的缘由,谁知赵金花翻了个白眼,不肯看三姐一眼,话都不愿和她说一句。

三姐劝赵金花有事给她打电话,赵金花也不理会。因为这件事,三姐被五妹误会,有苦说不清。

记者将三姐的疑问转述给赵金花听,赵金花却面无表情地摇摇头,说她从来不记得有这样的事。反正她现在上了年纪,子女说她好也罢坏也罢,她除了承认,别无他法。

赵金花的态度,让周建斌和三姐心里更加难过。记者无法说服周建斌将赵金花接进家门,只能让居委会的人出面调解。好在居委会出面后,周建斌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同意接赵金花回家,给她养老。

从赵金花的经历来分析,我反而更加理解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的说法了。那么“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很多人相信这个谬论呢?

1.父母伤了子女的心

父母年轻时做了许多错事,伤害了子女的心,老了以后不知悔改,反而倚老卖老,仗着自己上了年纪,和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继续欺负子女。像这样的父母,活得时间越久,对子女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如果能活到九旬的高龄,子女步入中老年,还要忍受父母的剥削和伤害,自然认为父母九旬还健在不是好事。因为他们前半生一直都活在父母对他们的伤害里,中老年后要赡养父母,压根没有时间去愈合心里的创伤。

2.父母九旬还健在,子女压力大。

父母九旬时,儿女也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有的儿女身体不好,即便只有六七十岁,可能身体还不如父母身体强壮。像他们这种情况,赡养父母的压力更大,因为力不从心。如果他们都需要依赖自己的子女照顾,子女既要照顾他们,又要照顾他们的父母,他们良心难安啊。

3.父母九旬还健在,好还是不好?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想让儿女们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老人,不仅需要儿女拿出态度,更需要做父母的先拿出态度。如果父母为人善良,明辨是非,对待子女有爱,我相信这种老人无论去到哪个子女家里养老,子女都会非常高兴。

还有一种老人是老实本分,身体还算硬朗。虽然到了九十岁的高龄,但爱干净,能简单照顾自己,这样的老人不会给自己添太多负担,子女自然也会乐意养老。

总之,虽然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作为父母,要先为自己积德行善,树立良好的父母形象,注意调解自己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融洽相处。

毕竟子女敷衍式养老和真心养老的态度不同,老人受到的待遇也不同。 你们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表舅   姨婆   父母   大姨   谬论   舅妈   外婆   儿女   子女   奶奶   好事   家里   父亲   儿子   女儿   母亲   身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