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经没有宰相官职了,为何《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明珠、陈廷敬等人依然被称为“相”?

“相”在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是指宰相,是最高的政治官职之一。宰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国家的决策和管理。宰相一般属于高级的文臣,被视为国家的重要决策者。在中国历史上,宰相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如唐朝的魏征、宋朝的欧阳修、明朝的海瑞等,他们都是有卓越才能和政治智慧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古代,宰相的权力和地位极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政治走向和发展方向。但是也因为这些权力太过集中,会导致一些宰相滥用权力、腐败堕落,对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宰相在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中既有光辉的成就,也有负面的教训。


清朝初期确实设置了宰辅大臣、东阁大学士等高级官职,但由于康熙帝对宰辅大臣的威权和控制力过于担心,因此在其后期,逐步取消了这些官职,改设一些较为低级的参赞、侍郎等官职来代替。


虽然清朝没有宰相这一官职,但在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明珠、陈廷敬等人被称为“相”,主要是因为他们扮演了辅佐皇帝、参与政事的角色,类似于宰相的职责。康熙帝在位期间,重用许多文臣武将,这些人扮演的角色大多是辅助皇帝管理国家,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这些人被称为“相”,也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方便观众理解。




他们都是内阁大学士,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有无数的官吏都要去巴结奉承他们,称他们为“相”是恭维他们都是当朝宰相,让他们高兴。说起来也比一口一个“大学士”顺口一些。




首要明確,宰相不是官职,是对在皇帝之下掌握行政大权的首席大臣的称谓,历朝历代,能称为宰相的官职有十余种。虽名称不同,但都可称为相。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充斥着皇权与相权的激烈斗争。当皇权占优势时,宰相更换频繁,甚至性命不保。在相权占优势时,往往发生皇相移位,政权更迷,如王莽,曹操,以及南北朝时期,都是这种情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央政权实行三公九卿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兵政,御史大夫管监察,皆设府视亊。而丞相事无不统,承上启下,足真正的宰相。

汉初仍沿秦制。到汉武时期,丞相多在位不足一年。汉武为削相权,改丞相为司徒,太尉为司马,御史大夫为司空。司徒只管土地,户口,赋税等亊,已不再是宰相。皇帝通过内庭的私人秘书性质的尚书,直接办理政务。尚书的的事务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重,分工越来越细,就设尚书台以统管尚书。尚书台的首长称尚书令。年深日久,尚书令就成了亊实上的宰相。

到了曹魏时期,文帝曹丕觉得尚书台权限太大,设立中书监,中书令主管皇帝文书诏令,以分尚书之权。同时,皇帝的亲近之臣侍中也函浙掌握了一些权力。这样的政权不断演变,到了隋代,形成了中央三权并立。以中书令为首长的中书省负责出纳王命,以侍中为首长的门下省负责审核诏命出入,以尚书令为首长的尚书省总揽行政,负责执行。这时,三省首长就成了亊实上的宰相。

唐承隋制。但因太宗李世民当过尚书令,尚书令不再轻易授人,而以尚书省副长官左右仆射为宰相。后尚书仆射李靖因足疾请辞。太宗下诏慰谕,"卿可三五日一到中书门下平章亊。"从此始,三省首长必须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亊才能称为宰相。为使相权不予过重,往往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加平章亊,行使相权。

宋元时期,合并中书门下,称中书议亊堂。担任宰相的官职变来变去,但中书一直是中央政权的中枢机构。

明初仍沿宋元之制。洪武十三年,诛宰相胡惟




宰相不是官职,只是一个泛称,它其实包括了丞相这个官职,但并不仅仅只是代表丞相。

简单地说,历朝历代只要是“辅佐帝王总理百政的官员”皆可称宰相。

具体点说,就是这个官职本身拥有和皇帝商量政务的“议政权”,及能够监督、督促百官执行政务的“执行权”,就可被称为宰相。

例如汉朝的丞相、西晋的侍中、北魏的中书监、隋朝的尚书令、唐朝的中书令、宋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及清朝的军机大臣等就都皆可称“宰相”。

“宰相”为何被用作丞相、中书令、内阁大学士等这些辅佐帝王总理百政的官员的通称呢?

究其原因在于商周时期,辅佐君王并统率百官的官员称相或太宰。而后人写的书籍中在描述百官之长时,就习惯用相与太宰合称的“宰相来代指,如《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如此,后世之人便习惯用“宰相”来代指百官之长,指辅佐帝王总理百政的官员。

搞明白这点,我想大家也就明白为何索额图、明珠、陈廷敬会被称为索相、明相、陈相,无他而,因为他们担任的官职都是宰相官职。

索额图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明珠官至武英殿大学生;陈廷敬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三人都曾做到内阁大学士。而内阁大学士在清朝又满足了和皇帝商量政务的“议政权”,及能够监督、督促百官执行政务的“执行权”,故而就是宰相的官职。

如此,既然是宰相的官职,索额图、明珠、陈廷敬自然能被称为索相、明相、陈相。




首先,我们先来看历代宰相称谓的演变。

宰相是协助帝王处理军国大事的宰辅之臣,如先秦各国的相或丞相,秦汉时期的丞相,魏晋时期的尚书令,隋唐时期的三省长官,到后来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的左右丞相,明朝的内阁大学士等。

从2400年间宰相称谓的演变可以大致看出,宰相一职逐渐由实位宰相(如丞相、尚书令等)演变为虚位宰相(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学士等),人员逐渐由一个人演变到一群人。

其次,再来看清朝哪些人可称为宰相。

内阁学士和军机大臣可以说是清朝的两个宰相职位。

内阁大学士官居正一品,为文官之首,但清朝时的大学士更多的只是个荣誉职位,并无实权,所以是“有名无实”的宰相,如李鸿章;

而军机大臣由皇帝任命赞襄军机,虽然没有固定的品秩,但却是手握实权的中枢重臣,所以是“有实无名”的宰相,如翁同龢。

所以,有清一代,既有大学士又有军机大臣的身份才算真正称得上是“宰相”,如傅恒、和珅、荣禄等重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宰相   官职   清朝   中书令   王朝   军机   大学士   百官   丞相   首长   内阁   尚书   门下   大臣   康熙   明珠   皇帝   时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