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被称为“三国”?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它的名称来源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在东汉末年,汉朝逐渐衰落,政治和经济危机严重,加上内部分裂和外部侵略,使得整个中央政权开始瓦解。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分裂成了三个政治实体,分别是以曹魏、孙吴和刘备的蜀汉为代表的三个政治势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这个时期历时约60年,也因此被称为“三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时期。




三国时期各位看官老爷已经是耳熟能祥,但是三国冷知识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分享一些你或许不知道的三国历史。

三国其实有“四国”

说到三国,一般人都知道魏蜀吴,很多人却以为三国时期中原大地只有三个国家,其实这是错误的,三国其实有“四国”。

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辽东这个世代由公孙家族把持政权地方。

曹操北定袁绍之后,原本依附于袁氏家族的辽东太守公孙康立刻向曹魏抛媚眼。曹操也体现了他一代雄主的霸气。

到魏明帝时期,公孙渊夺取了叔父公孙恭的领导地位,周旋于魏吴两国之间。由于其本身实力弱小,只能依附于强国生存。

公孙渊篡位成功之后,是典型的“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肠”。他首先臣服于魏国,魏明帝封他为辽东太守。然后他有与吴国关系暧昧,在孙权的扶持下自立为燕王。为了不让魏国结仇,他又杀了吴国使者。总之,公孙渊的种种行为十分丑陋,跳梁小丑。

但是,公孙渊的确是称王建国了。景初元年(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只是可惜,做了一年燕王,次年就被魏明帝的四万大军斩首。

虽然只做了一年的“天子”,但是公孙家族世代把持辽东军政,属于典型的土皇帝,后来自立为王,设立百官有司,实际上已经成为而来独立公国,所以,三国中有“四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三国称谓演变

三国这个称谓作为官方称谓,最早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

在以前,三国这一段历史是汉史的一部分,所以常见于《汉书》、《后汉书》。

细心地人会发现一个道理,所谓三国,主要讲的就是魏蜀吴,但是呢,不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是从主要人物的发展史开始讲起的。曹操甚至没有活到三国成立的时刻。

魏国建立时期为公元220年,蜀国建立于公元221年,吴国建立于公元222年。曹操死于曹丕称帝之前,所以,曹操只见过三足鼎立,却没有见过三国。

然而,魏国的实际开创者确实曹操,而且,三国最精彩的戏码发生在东汉末年。

所以,陈寿想了一个好办法,既可以凸出三国的历史特殊性,又可以描述清楚原由始末。

陈寿将这一段历史命名为“三国时期”,虽然三国的实际建立要等到公元222年,但陈寿还是以人物纪传体的方式将曹操、刘备、孙权的一生描写清楚。

所以,我们传统的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发迹)+曹丕称帝(成立)

由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终脱颖而出的政治力量是魏蜀吴三股势力,所以,三国时期又被直接冠以的“三国”的称呼。




我的看法是,想想春秋为什么叫《春秋》。

由于《春秋》是编年体,《三国志》是纪传体,所以不能以时令为名,而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是分开编写的,而不是现在的合成版。

陈寿出生之前,三家已经称帝,所以他按照三家的前身分别写了《魏书》、《吴书》、《蜀书》,因为南北朝时期,北魏也有《魏书》,所以后世才将陈寿所著三本书合为一本。

晋朝初立时,绝大部分都是经历了三个国家并立的时代,而周围还是有不少政权存在的,只是都没有称帝,也就是没能称为一个国家。

或许自天下三分,曹丕称帝时,就已经有“三国”的概念了,而且三家称帝仅隔九年,所以称为三国,并不奇怪。

其实《三国志》并非只有三股势力,比如《魏书》中也曾为吕布、张邈等人立传,《蜀书》中也有刘焉父子,《吴书》中也有刘繇,况且此前以有官修的《魏书》和《吴书》,由此可以看出,他仅是以地方来著书的。

就像《春秋》一样,《三国》是三个国家,三本书,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给那个时代取名了,也就有了《三国志》。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名称由来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简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称呼由来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争议

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称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在辽东,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燕国,该国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公孙度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此时中原混乱不堪,而辽东郡偏居东北,所受影响较小,得以借机振兴。不久,公孙度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两郡,各置太守,他还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燕国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世外桃源”。200年官渡大战之时,公孙度拒绝了曹操的拉拢,打算在曹袁两败俱伤后进军许昌。不料天不假年,他于204年去世。此后,其后代公孙渊周旋于曹魏和东吴之间。



曹魏一直图谋一统中国。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俭进攻燕国,大败而归。238年六月,曹魏太尉司马懿率大军进入辽东,公孙渊调数万步骑兵防守辽隧,没想到,司马懿对辽隧只是进行佯攻,而转军袭击燕国都城襄平城才是目的。燕王公孙渊和全城军民被围困城中,八月弹尽粮绝,将军杨祚开城投降。公孙渊突围途中被魏军斩杀,燕国诸郡全部归降。至此,燕国成为四国中首个灭亡的国家。




其实汉朝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接到许昌后就名存实亡了!三国是从曹丕篡汉立魏国,刘备立蜀汉,最后孙权立东吴后才开始的,前面的都可以称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因为这三个国家政权最强最具有代表性,当时周围也很有一些小国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魏国   蜀汉   辽东   太守   公孙   东吴   三国时期   晋朝   燕王   国号   汉朝   东汉   自立   政权   政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