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事例?

在中国古代社会,嫡庶之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概念,它指的是子女的出生身份。嫡子指的是合法婚姻所生的子女,而庶子则指的是婚姻外所生的子女。由于社会地位和财富等方面的原因,嫡子往往比庶子更受到重视,享有更多的权利和福利。因此,嫡庶之别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非常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

以下是一些关于嫡庶之别的具体事例:

  1. 嫡庶之别在皇室中尤为重要。在明清两代,皇位的继承必须由嫡子继承,庶子不能继承皇位。例如,明朝的孝宗皇帝就是因为没有嫡子而被迫让其庶兄继承皇位。
  2. 在古代官僚阶层中,嫡子和庶子的差别也非常大。嫡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官职和财产,而庶子则通常不能继承。例如,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就是因为出生在庶家,没有得到官爵和财产的继承,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3. 在封建社会中,男女的嫡庶之别也非常重要。嫡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而庶子则不能。女性的庶妾地位更低,不能享有任何权利和福利。

总之,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嫡庶之别非常严重,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




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常常出现嫡庶相争的剧情。大部分情况下,嫡子都是更受推崇和支持的一方。只因为其母是正妻,就能够获得比其他子嗣更加优渥的待遇,甚至家业或皇位的继承权。那么,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古代时,嫡庶观念相当被看重,甚至可以说是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以皇家为例,皇后作为正妻,掌管后宫、母仪天下,其他妃嫔则按照位分享受对应的待遇。如果皇后和诸嫔妃有了子嗣,那么一定是皇后的子嗣地位最为尊崇,在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嫡长子继承制都是基本继承制度,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如果有嫡子,那么继承权肯定优先掌握在其手上,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则长子继位,没有长子,才会兄终弟及。在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的实施有助于巩固皇权,明确皇位继承制,比由君主指定继承人更能够服众,因为这是"祖宗法"。康熙嫡长子早夭,嫡次子也被废,于是之后"九子夺嫡",兄弟相残,可谓十分惨烈。

在古代,因为秉承嫡庶观念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商纣王帝辛。按照《史记》的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纣王的两个哥哥都是庶子,而他是嫡子,所以得以继位。如果他的父亲知道此子以后会害得商朝灭亡,不知道是否还会恪守嫡庶观念,让亡国之子登基。

《吕氏春秋》的说法则举例了嫡庶观念的极端例子:"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按照这里的说法,纣王兄弟三人,都是同父同母,不过,纣王的两个哥哥出生时,他们的母亲还是妾,等到他们的母亲变成正妻后,才生下纣王。所以当他们的母亲想要立最年长的微子启为太子时,太史官依据法规反对,认为只有纣王才是嫡子,有嫡子的情况下就不能立庶子为太子,于是纣王虽然年幼,却最终登上帝位。

对于这一讲究嫡庶到了过分地步的事例,连《吕氏春秋》也评价道:"用法若此, 不若无法。"可见,尽管嫡庶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因为纣王兄弟们出生时母亲的地位不同而改变了一国之主的归属,但民间的有识之士还是反对这样墨守成规的立储方式的。

除此之外,中国嫡子为尊的观念也传播到了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朝鲜李氏王朝。那个时代,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除了王族和宗室外,庶出的子女要把嫡出的子女当作主人对待。可见,中国在输出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传播出去了一些糟粕的观念。




其实很多东西在电视剧上已经被淡化了很多,在古代那种本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下,妾室本身的身份就不高,更何况妾室所出的庶子了,正室进门的时候是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而妾室则是一个娇子从小门抬进来。

在后宫中就可以见得,皇后就是皇上的正妻,执掌凤印管理后宫,后宫中的孩子也一定是皇后的孩子最为尊贵,太子也都是立嫡不立长,除非中宫娘娘没有所出,才会轮到庶出的孩子,就像著名的“九子夺嫡”就是因为康熙的两个嫡子一个早年夭折,一个被废除,才有了之后庶子们骨肉相残的夺嫡大战。

朱元璋不肯把皇位传给儿子朱棣执意要传位朱允炆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朱允炆是先太子的嫡子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朱棣因为庶出的身份早就被朱元璋排除在皇位候选人之外了。后来朱棣夺位把自己说成是马皇后的儿子,名义上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嫡子的身份。

受中国影响,别的国家的嫡庶之分也很严格,妾室所出的庶子地位与正室孩子的奴婢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觉得庶出的血脉低贱,所以庶子的待遇也不会很好。




我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子女为嫡出,妾所生子女为庶出。

嫡长子为这些兄弟们地位最高者,享有优先权。父母最为重视,并着重培养。无论是皇位,爵位,首先是传给嫡长子。很多皇帝的大儿子不是嫡长子,譬如刘邦的儿子刘肥,康熙的大儿子胤褆,都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那些庶子庶女们的家庭地位很低,不是家族正统,只能是旁枝,无论你多有才能,政治地位有多高,在家里面见到嫡出的兄弟都要矮三分。譬如袁世凯,由于其母不是正妻,死后要葬入祖坟,但受到兄长袁世敦的阻挠,虽然袁世凯政治地位很高,但不得不听兄长的话,其母没有葬入祖坟之中。

嫡庶之间,地位真的是天壤之别。




中国古代嫡庶之别严重的程度是你难以想象的,就算是一条狗是嫡子他就会坐上了皇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说一个典故大家就知道了--何不食肉糜。

就算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大家肯定是听过了,因为实在的太著名了。里面的主人公司马衷这个人大家也许不是十分熟悉,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这个人是个脑袋缺根弦的人,刚开始由太傅杨骏辅助他治理国家。后来杨骏被司马衷的丑陋皇后贾南风杀死了,被贾南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后来发生了八王之乱,被赵王叔祖司马伦篡夺帝位,以知为太上皇,被囚禁了起来。

后来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那个老货以及儿子和手下被大臣们联手杀害,把晋惠帝重新迎接进京复位。最后被各个诸王挟持,多次沦为傀儡,受尽了屈辱。最后落到东海王司马越手里,被他杀害了。

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非常昏聩的皇帝,整天吃喝玩乐,国家大事一概不管。有一天,司马衷在华林园悠闲地散步游玩,忽然听到了青蛙呱呱叫 ,就问身边的侍从贾胤:这种呱呱叫的东西叫什么呢?是属于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呢?贾胤说道:回皇上的话,这叫青蛙,青蛙到公家地里是公家的,到私人的地里是私人的。

这一年,国家发生大灾先涝后旱,很多老百姓就被活活的饿死了。晋惠帝听说之后问手下人:老百姓为什么要死呢,活着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手下的大臣说:老百姓不是不想活,而是活不下去了,没有粮食吃就被饿死了。晋惠帝就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何不吃肉糜,把手下大臣整的不会了,想笑又不敢笑。

为什么司马衷一个傻子怎么能够继承帝位呢?那就是因为所谓的庶嫡制度,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嫡子,就一定继承了帝位。司马衷可以说连一只狗的贡献都没有,就这样被捧上了皇帝之位。因为就算是司马炎想把帝位传给其他皇子,也是办不到的,因为会被手下联手抵制。因为抵制的不是帝位,而是嫡长子制度的合法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司马   肉糜   庶子   之子   子嗣   帝位   皇位   长子   事例   中国古代   皇后   子女   皇帝   观念   程度   地位   古代   制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