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林彪,是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谁的地位更高?

这个问题本来应该不成为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这里就简单聊一聊。

首先,如果把两位元帅人生中的最高职位拿来比较,就已经失去意义了。毕竟,一位后来位居正国级别时,另一位已经闲云野鹤。

个人理解,无论党内、军内,总体地位肯定彭总较高,林帅次之,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历史的客观真相。

井冈山会师,这是红军真正开始建功立业的阶段,整支队伍前后实际就是由毛、朱、彭三位开国者各自带领的队伍合并而成。

换句话说,假如把这比喻为创建一个公司的话,他们三位才是公司真正的原始股东,其余的,只能说是他们手下的骨干力量,哪怕再优秀,也绝无可能去撼动原始股东的地位。

有人说,如果彭总不打朝鲜那一仗,地位就没有那么高,也许十大元帅就排不到第二了。其实,这只能说是臆想之见,彭总去不去朝鲜,十大元帅第二的位置跑不了的,最多就是军史上少了一定厚度、在国外的知名度也不会如后来那么高罢了。八路军、解放军的副总司令一直是彭总,这是改变不了的历史。

倒想插句个人想法,彭总如果不去朝鲜,后来的结局也许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倒是真的。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简单地说,主席和彭总都是本人非常崇敬的人物,性格使然加各种因素叠加组合,才是后来彼此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主要原因。

再扯远一些,很多人把庐山的事情片面化了。实际,彭总军方代表,哪怕再有想法,就经济问题发表这么多看法,哪怕这些看法再有道理,就完全合适了?要知道,会议的风向就是因为这个才转向的啊!

其次,借助平台,聊一聊两位元帅之间的关系。

我们很多人,经常说一个人好,就是好到极致,说一个人差,就是坏到极点。其实,任何人,都是多面立体的,哪有这么简单单一,何况两位人生经历极端丰富的元帅呢?

概而言之,彭总和林帅关系是比较和谐的,满分100分的话,起码80分以上。

林帅说是孤僻,其实主要是心思不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和粟裕大将为什么惺惺相惜,实际两人也有很多共同点,就是脑子里全是军事问题,对于人际交往想的比较少。

林帅实际也是重情之人,刘亚楼病重期间,他几次三番去医院探望,能说是冷血之人?对于搭档罗元帅,是绝对的放权信任,两人关系总体也很和谐,罗帅早逝以后,专门请罗帅夫人节日期间来家里吃饭。

更早些,主席江西落难之时,三年时间几乎没有人去看望过他,林帅偏偏去过几次,里面还有和聂帅一起去看主席的经历。即使庐山之上,会议气氛紧张之际,还是实事求是承认了红军时期的一件公案,说明责任在自己,而非彭总。感动到彭总专门在自述中把此事记录了下来。

林帅那个以后,彭总后来知情了,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很痛苦,一句话,在他心里,林帅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实际上,无论红军时期,还是后面各个阶段,林帅对于彭总一直是尊重的,认为彭总会打仗,且敢于打硬仗。特别朝鲜之后,对彭总更是尊重加佩服,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最后,讲一讲所谓的地位问题。

主席用人,历来深谋远虑,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彭总落难之前,有一段时期,林总的地位是高于彭总的,但实际权力却又是彭总为高。就此事,彭总多少有些不理解也正常的,主席听了多少有些批评也正常的。毕竟,政治的核心在于平衡,主要看站在什么角度考虑问题了。

想当年,主席要提拔薄先生做中央委员,后来的陈大将坚决反对,要知道,陈大将也才是候补。更多的优秀战将连候补都没有,比如陈光,为此主席还专门和陈光解释做工作。但即使这样,主席通过认真考察,还是坚持让薄先生进了中委,薄先生呢,也到老都没有辜负主席的希望。

举这些例子,就是讲地位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有的人地位高,却没有权力,有的人,地位低,却实权很多。纯粹就地位高低来考察一个人的历史作用,也是不够客观的。

总的来说,老一辈革命者,哪怕再伟大,毕竟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无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愉快不愉快的事情,这些都是次要的,都改变不了他们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首先你的问题就不对,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是林彪和邓小平。

彭德怀指挥的志愿军虽然先后一共有百万,但是同时在朝鲜的军队没有百万。

林彪指挥的四野确实有百万之众。

另外同时有指挥过百万军队的是邓小平,担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元帅和大将都受他领导,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解放了全中国。

至于比林彪和邓小平谁的地位高,除了后来林彪反革命集团、邓小平领导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这些众所周知的因素,这两人的地位长期都是平起平坐的。

30年代以前,邓高于林。1928年邓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时候,林彪只是井冈山上的连长。1929年邓年领导百色起义指挥红七军红八军的千军万马的时候,林彪也只是个团长。

30年代到50年代,两人平起平坐。林担任115师师长,邓担任129师政委。1945年两人同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林担任东北局书记兼东野司令和政委,邓担任中原局书记和中野政委。林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邓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5年两人同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邓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58年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66年-1971年,邓被打倒,林成为党的接班人,二号人物,林高于邓。

1973年-1997年,林成为反革命集团首脑,邓两次复出,最终大器晚成,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彭德怀和林彪,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地位不同。

1,中国革命早期,彭德怀地位高于林彪。1928年一月升任中国革命军团长。四月在大革命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七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边区转战数月,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第五军主力,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四军会师。

1927年,林彪参加南昌起义时,以及1928年进入井冈山时,是连长,1932年,林彪任军团长,和彭德怀并驾齐驱。

2,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地位高于林彪。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是115师师长。

3,解放战争,林彪地位和彭德怀相当。林彪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后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同一时期,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4,解放以后,林彪地位高于彭德怀。1955年评定共和国元帅,彭德怀高于林彪,位列第二、第三位。此为对1955年以前的总结,彭德怀地位高于林彪;此后彭德怀遭受迫害,林彪则一路顺风,直到1971年在外蒙古粉身碎骨,身败名裂。

5,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彭德怀地位远远高于林彪。党史军史上对彭德怀的评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而林彪的评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军事家。




部分读者简单地认为,彭总和林总在红军时期,分别担任了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又分别是两大野战军的司令员,1955年再同时授予元帅军衔,党内地位和军队级别应该相差无几,其实大错特错也!因为早在1931年起,彭老总就已经是林总的直接上级!


先说红军时期

彭老总正式成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当然是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时任湘军团长的彭德怀在革命的低潮时期,毅然率部起义走上井岗山,其初始职务是红5军军长兼第13师师长。

某种意义上,已经是我军一个“山头”的代表人物,而林总此时的职务,不过是红4军的一名营长,而且还是刚刚由连长晋升的。

至1930年8月间,中央苏区的红军扩编为红一方面军,开始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彼时方面军总部的首长名单是:

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主席任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委,朱云卿任参谋长,整个方面军发展到30000余人。


其中红三军团的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由方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兼任,红一军团的总指挥,由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因为红一军团的整个指挥部都是由方面军司令部兼的。

那么林总当时的职务是什么呢?红一军团主力红4军的军长,这还是连续破格提拔的结果。换句话说,在红军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形成了朱、彭两位老总“正、副总司令”的格局。

至于红三军团长的职务,那也是以方面军首长的身份兼任的,因为两个军团经常分开活动。而林总仅仅是其下二级作战单位的军事主官,红4军之上还有军团、方面军两级建制呢。

1932年林总晋升红一军团长,朱老总免兼,此时彭总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又当选为“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准确来说,当时的朱老总、彭老总已经是红军的“统帅”级人物,而林总仅仅是“战将”级的红军之鹰。


就党内职务而言,彭总于1934年初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已经是中央领导,而林总还没有可能达到这个级别。

在四渡赤水期间,由于红军经常奔袭敌人和大打运动战,指战员们特别疲劳又不太理解,林曾写信请求彭总“出来指挥”,个中细节,历史爱好者应该认真品,这个事的发生,也造成了毛主席和彭老总多年的误会。

在长征的“最黑暗”时期,也就是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之际,中央红军主力14000余人临时整编为陕甘支队,由于朱老总正随四方面军行动,所以是由彭总出任陕甘支队的司令员、毛主席担任政委。

军事地位已经很清晰了,因为林总当时的职务,是支队副司令员兼下辖的第一纵队司令员,仍然是直接下级。


再说抗战时期

1937年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彭老总的党内职务已经是“政治局委员”(1936年补选),军职为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不久朱、彭两位老总率领八路军的三个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众所周知,林总只是其中第115师的师长。

1940年5月朱老总奉命返回延安后,我方于内部成立了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以彭总为总指挥,全权指挥八路军各部在华北前线的抗日,尽管林总因伤已经不在前线,理论上仍然是彭总的部下。

著名的关家垴战役期间,彭总曾经对129师师长刘帅发脾气,甚至要“取消番号”,上下级关系非常清晰。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彭老总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还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而林总刚刚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军委的职务也只是一名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有什么区别,不需要详细解释了吧?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之初,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当时我军还没有统一改称为“人民解放军”,而是仍然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作为全军的总部,对外仍称延安总部,以朱老总任总司令、彭老总任副总司令,林总的新任职务则为山东军区司令员。

1947年3月24日,延安总部第一次正式使用“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称,取代了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的名头。总部领导人则基本保持不变,即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同时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所以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作战中,彭总是以解放军副总司令、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的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也就是未来的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总始终是军政主官一兼挑),注意他是以上级首长的身份“兼任”,其党内军内地位,要高于其他所有大军区、野战军的军政首长们。


指挥百万大军

我军的大原则是“党指挥枪”,这跟敌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各级首长所指挥的兵力多少,跟军政级别未必完全挂钩。比如淮海战役成立总前委时,华东野战军42万兵力,中原野战军不过14万兵力,然而总前委书记却是由中野邓政委担任的,这是明证。

解放战争中彭总指挥的部队数量,明显低于林总,那是因为两大战区和两大野战军的情况截然不同,西北人口稀少土地贫瘠,无论敌我都不可能养活太多的军队。

包括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手底下也不过20多万兵力,所余部分兵力分别调往华北和豫西。同样,西北野战军从最初的28000余人起步,经过不断发展,到1949年初也不过155000余人,第一野战军拥有35万兵力时,那是接收了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以后。

而东北人口稠密工业发达,获得武器也较为容易,利于我军壮大力量,东北我军因此得以从10万人马发展到百万之众,这是环境和形势所造成的,跟部队首长级别没有直接关系。


各大军区和野战军无论拥有多少部队,那也都是党的武装,军政首长都是中央军委根据情况任命的,而党内地位和军队资历则是历史形成的,这是两个赛道。

兵力较多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调任中野时只能屈居第一副司令员,副司令员粟裕战功卓著亦只能授大将衔,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彭老总真正能够指挥百万级别的大军,已经是建国以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成分来自各大野战军的志愿军,兵力峰值为134万余人。


而这一数字,林总早在解放战争后期就达到了,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103万人,至1950年底,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的所属兵力达到了150人!

但是这并不影响,彭老总始终是林总的上级,从党内到军内的地位莫不如此,我军历史上,可以习惯性称为“老总”的仅有朱、彭、贺、陈、徐等几位老帅,林总这么称谓是不合适的,如果兵多就得地位高,那不成了张某焘之流了?

1955年授衔时,彭老总的元帅排名不出意外,紧随朱老总居第二位,而林总尽管“进步”较快也只能排名第三,如此排名即便是军事地位也是非常客观的,千万别误读历史,至于1959年以后的事情,那得另当别论了。




这要分开来讲。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将军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将军是八路军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将军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林彪将军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将军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

林彪将军先后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解放战争   地位   野战军   方面军   司令员   总司令   政委   高于   兵力   元帅   将领   红军   大军   军团   老总   职务   时期   财经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