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因为秦桧大大低估了宋高宗“杀人诛心”的帝王手段。


1155年,66岁的秦桧一命呜呼,宋高宗高兴地手舞足蹈,长舒一口气说:“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提起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奸臣秦桧,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部《满江红》,又让秦桧奸诈、多疑、残暴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作为大宋的子民,他不对国家尽职尽忠,反对金人奴颜婢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为了讨好金人,他不惜残害忠良、冤杀岳飞父子;为了洗白自己,他不惜违背祖制、肆意篡改历史;为了独揽大权,他不惜阻塞言路,架空皇帝。

真实的秦桧,比我们知道的还要腹黑狡诈百倍。

因此,直到清朝时,高中状元的秦大成在提起自己这位祖先“秦桧”时,依旧羞愧难当:“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如今,秦桧及其妻王氏的跪像已在岳王庙前跪了800多年,可让所有人的都想不到的是,恶贯满盈的大奸臣秦桧,在害死岳飞后,不仅得以寿终正寝,他的儿孙也得以享尽荣华富贵。

都说,善恶终有报,恶人秦桧为什么能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历史上的秦桧是怎样一个人?

有人说,秦桧是状元出身,才学出众、书法一流,实际上,秦桧的书法确有过人之处,可他既没有当过状元,本人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学识。

他之所以能独霸朝纲18年,跟他本人的素质、能力几乎没什么关系。

一、出身平凡、攀上高门

秦桧,字会之,公元109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一个低级官员之家,出身既不算富也不算贵,早年为了贴补家用,秦桧还委曲求全,在私塾做过一段教书先生。

1115年,26岁的秦桧考中进士,开始正式进入官场,刚开始,秦桧的官职不高,只是密州教授、太学学正等一类基层文职,如果按正常的升迁途径,秦桧这辈子能当上一个四品京官就不错了, 那他也就不会在历史上遗臭万年了。

可偏偏秦桧遇上了一个厉害人物——他的老婆王氏

王氏的出身甩秦桧一大截,她是北宋宰相王珪的孙女,这个王珪虽没有多大的政治建树,可他的孙女、外孙女都不是一般人。

除了嫁给秦桧的王氏外,王珪的另一个孙女嫁给了北宋第一奸臣蔡京,他的外孙女则是鼎鼎大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在王氏族亲的帮衬下,秦桧的仕途出现了质的飞跃,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时,秦桧已步步高升到了正三品御史中丞。

此时的秦桧虽深受王氏恩惠,可有一点他与王氏家族截然不同,那就是“气节”。

王氏的父亲王仲山、叔叔王仲嶷等一大家子人都是坚定的“降金派”,还是金人刚举兵,就赶紧献城投降的那一种,可37岁之前的秦桧,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爱国青年。

二、坚守初心、力主抗金

1126年,金军兵临开封城下,索要大宋太原 、中山、河间三镇重地,秦桧义正严词上疏宋钦宗,直言道:“朝廷不该向金人示弱,各守军应加强守备、抗战到底,最多割让燕山一路之地!”

可被逼上位的宋钦宗,并没有采纳秦桧的意见,而是派他去做了“割地使”,秦桧对这个岗位大为不齿,于是,一连三次上疏,拒辞不受。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废为庶人,秦桧为保存宋朝宗庙,联名监察御史马伸等人上疏金军主帅完颜宗翰,请求恢复赵氏的皇家帝位,因此留下了历史上有名的“乞存赵氏议状”。

“若蒙元帅推天地之心,以生灵为念,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俾为藩臣,则奸雄无因而起。元帅好生之德通于天地,桧虽草芥,亦被生成之数。无任待罪陨越激切恳求之至,谨具状闻,伏候台旨。”——《大金吊伐录》

可以说,这是秦桧一生中腰杆挺得最直的一段时光。

三、亡国被俘、南逃归宋

1127年3月,秦桧和徽钦二帝及一万多名宗室、后妃、帝姬等,一起被掳北上,秦桧的人生,自此刻起,便发生了惊天逆转。

在亲眼见过北宋王室被俘的惨状后,秦桧为了活命,决定改弦更张、绝口再不提抗金之事。

之前的秦桧主战有多强硬,之后的秦桧主和就有多积极。

之前的秦桧对金人有多痛恨,之后的秦桧对金人就有多谄媚。

在被俘期间,秦桧将“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这项技能发挥到了极致,深得金人的赏识。

金军大将完颜宗翰、完颜宗弼不仅主动赠与秦桧诸多财物,还将他奉为“座上宾”,席上陪酒的都是之前大宋王室勋贵的姬妾。

“兀术尝招桧饮,其家亦与焉,兀术之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贵戚王公之姬妾。”——《读岳鄂王传》

在金国待了三年后,秦桧自称杀死了看守的金兵,夺了一条小船,才仓皇逃回了南宋。

对秦桧的这种说法,史学家一直持存疑态度,他是真的自己舍命逃回来的,还是金国故意把他放回来的?如果是“逃归”,为什么秦桧还能带着妻子王氏,和巨额金银珠宝举家南逃?

所以,当时社会上一直有“秦桧是金人细作”这样的传闻。

即便秦桧的身份十分可疑,可他与宋高宗赵构却是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一见到宋高宗,秦桧就迫不及待献上了三条“良策”:

首先、想要天下安定,须得让南下的北宋子民回到原籍,让投降的金人回到金地,放弃收复中原,和金人南北分治(“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

其次、停止抗金,与金人讲和;

第三、由高宗出面,与金国主持东南军务的左监军完颜昌互通国书,表达和谈诚意。

被金人吓破胆的宋高宗,顿觉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知己,他当即欣慰地表示:“朕不仅得到了父兄和母后的消息,还得到了一位能臣佳士!”

更夸张地是,宋高宗竟为此激动地整夜都没睡着觉。

“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而又得一佳士也。古者交兵,使在其中,第难作国书,姑令刘光世作私书与。”——《宋史》

第二天,宰相范宗尹就传达了宋高宗的旨意:任命秦桧为从一品礼部尚书,其随从都升为京官。

年过40岁的秦桧,在南宋政坛正式粉墨登场。

仅仅过了一年,秦桧又被提拔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高居右丞相之位。

宋高宗本以为位高权重的秦桧,能凭三寸不烂之舌给南宋带来和平,可事情的进展并不像他想象那般顺利。

由于议和方案一直没有谈妥,金军对南宋一直虎视眈眈,宋高宗开始对秦桧不满起来。

1132年8月,当秦桧再次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方针时,高宗立即勃然大怒质问道:“朕是‘北人’,当归何处?你说为相数月,就可耸动天下,达成宋金议和,如今成果在哪?”

秦桧吓得无言以对,只得伏地跪拜、引咎辞职。

四、东山再起、残害忠良

1137年,宋金国内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当时,金军主战派完颜宗翰病逝,主政的完颜昌,为了达到“以合议佐攻战”的目的,开始放出信号,同意与宋和谈。

而南宋这边,宋高宗依靠岳飞、韩世忠、吴璘等能臣名将,构建起了一条坚固的抗金防线,也有了与金人和谈的资本。

关键时刻,宋高宗又想到了主和派的领军人物——秦桧。

1138年3月,秦桧被重新启用,再一次高居相位。

东山再起的秦桧,显然领悟了“为官之道”,之后18年,他一直稳居相位,是高宗面前说一不二的大红人。

在秦桧的大力斡旋下,宋金达成合议:南宋奉表向金称臣,每年向金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则归还陕西、河南两地,由于合议签订于绍兴八年,所以史书称之为“绍兴八年合议”

虽然秦桧用屈辱换来了和平,但这份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人公然撕毁合议,再次举兵南下,准备灭掉南宋。

宋高宗无奈,只得奋力一战。高宗虽懦弱昏庸,可他手下的大将个个战斗力爆表。

刘琦、张浚、杨沂中在顺昌之战和拓皋之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岳飞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兀术主力,并取得了朱仙镇大捷,金兀术兵败如山倒,准备将大军撤离开封。

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宋高宗和秦桧却忧心忡忡,担心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会惹恼金人,从而影响宋金再次和谈。

为了偏安江南,宋高宗指使秦桧,主动向金示好,金兀术倒也不客气,在给秦桧的回信中说:想和谈可以,但你们得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是杀了抗金的大将岳飞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宋史》

宋高宗满口应允,为了坐稳皇位,别说是一个岳飞,就算是他的亲爹,那也得按金人说得办。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桥段:眼看宋军胜利在望,大将岳飞却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临行前,岳飞痛心疾首仰天长叹道:“十年之力,毁于一旦!”

1141年11月,宋金再次达成和谈。

这次比上次更屈辱,南宋不仅向金称臣,而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南宋除了向金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外,还要将淮河及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金国。

为了让金人放心,秦桧加紧了对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的迫害步伐。

秦桧先指使监察御史万俊卨(xiè)以“ 受诏不救淮西”、“ 谩侮先皇、沮丧士气”等罪名弹劾岳飞,岳飞意识到形势对自己不利,自请辞职。

但秦桧却不打算就此放过他。

在秦桧的授意下,岳飞的部下王贵,诬告岳飞、岳云父子与亲信张宪密谋造反。

高宗大为震惊,下令特审岳飞一案。

这年12月10日,岳飞、岳云被关进大理寺诏狱,参与审讯的官员都是秦桧的亲信,为了逼供,他们对岳飞父子用尽酷刑,岳飞体无完肤、两侧肋骨被生生打断。

12月29日,一代名将岳飞被杀于大理寺风波亭。临死前,岳飞含恨留下八个大字:“天理昭昭,天理昭昭!”

岳飞死时,年仅39岁,不久,他的长子岳云也被杀害。

岳飞被害后,被削去兵权的韩世忠,愤愤不平地当面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

秦桧不以为然地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韩世忠听罢,大怒不止:“”‘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为了避免落得和岳飞一样的下场,心灰意冷的韩世忠只好闭门谢客,再不干涉军事。

抗金大将杀的杀、免的免,秦桧等主和派终于取得了“最终胜利”。

近年来,一直有人为秦桧洗白,认为秦桧之所以要陷害岳飞,是代高宗行事,真正想杀害岳飞的人,是宋高宗,所以,秦桧是冤枉的。

对这种说法,我实不敢苟同,宋高宗虽有杀岳飞的理由,可秦桧也难逃其咎。

与其说秦桧是一个执行者,不如说,秦桧是一个合谋者,他和宋高宗各坏鬼胎、互相利用了彼此。

宋高宗利用了秦桧为打击政敌、不计后果的手段,秦桧则利用了宋高宗对武将的忌惮心理。

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得位不正,所以,有宋一代,一直奉行着“崇文抑武”的国策,皇帝对手握兵权的大将更是十分忌惮。

南宋建国时,宋军主力几乎被打垮,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刘光世的“刘家军”等迅速壮大起来,面对这种军队逐渐私人化的现象,宋高宗心急如焚,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剥夺这些大将的军权。

再加上,宋高宗因为“苗刘兵变”,不仅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还被吓得患上了“痿症”,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对武将的态度就由“忌惮”变成了“惧怕“。

秦桧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才会指使人诬告岳飞密谋造反,直接让宋高宗炸了锅,彻底断了岳飞的后路。

在杀害岳飞这件事情上,秦桧最轻也是和宋高宗狼狈为奸。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

害死岳飞后,秦桧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一、稳居相位18年

由于秦桧的特殊经历,他和金人,特别是高层领导,相处的一直非常愉快,为了保证金国的利益,宋金和议中专门定了这样一条规矩:“不得无罪而去宰相”,也就是说,秦桧只要不是犯十恶不赦的重罪,宋高宗不得无故罢黜秦桧。

有了强大的金主爸爸支持,秦桧的相位坐的非常稳当。

自以为“功勋卓著”的秦桧,开始在朝中排挤异己、遍植党羽,势力逐渐膨胀起来,一度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自古,皇权和相权之争,就是悬在封建皇帝头上的一把利剑。

为了防止皇帝对自己下手,秦桧做了两件事:

首先、极力讨好宋高宗的宠妃吴氏。

宋高宗对原配夫人邢氏感情很深,但邢夫人自靖康之变被俘后,一直下落不明,于是,宋高宗迟迟未立皇后。

当时,后宫里就属吴氏最受宠,为了拉拢吴氏,秦桧多次上疏,请求立吴氏为后。

1143年,听闻邢夫人在五国城病逝的消息,宋高宗最终决定将吴氏立为皇后,吴氏自此对秦桧感恩戴德,并成了秦桧安排在宫中的“最佳眼线”。

第二、销毁黑历史、篡改史书。

为了平息朝堂上下对自己的不利言论,秦桧一面严令销毁岳飞、岳家军的相关记录,及自己早年在金国和被罢相期间的黑历史,一面任命养子秦熺为史官,负责撰修和篡改国史,禁止私人修史。

以致60多年后,继位的宋宁宗想为岳飞平反,竟找不到岳飞和岳家军的相关档案和战报,只能从民间重新搜集。

秦会之再相,继登维垣,始任意自专。取其绍兴壬子岁,初罢右相,凡一时施行,如训诰诏旨与夫斥逐其门人臣僚章疏奏对之语,稍及于己者,悉皆更易焚弃。——《挥麈后录》

所以,才会有史学家猜测,历史上的秦桧,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阴暗百倍。

二、阻塞言路、架空皇帝

平息了国内的舆论后,放眼整个朝堂,都是“自己人”,秦桧忘乎所以,开始不将皇帝放在眼里了。

《宋史》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1152年,衢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事件,秦桧没向宋高宗汇报,直接调了1000名殿前司将士去捕盗。

要知道,殿前司可是皇帝的近卫军,没有皇帝的旨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

几天后,晋安郡王进宫提起此事,宋高宗才如梦初醒,召秦桧前来问话,谁知秦桧竟不以为意地说:“这种小事不值得圣上烦心,所以臣就没敢上报。”

类似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1155年,宋高宗再也忍不住向身边人抱怨道: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官员的任命书、地方上的奏折了,这些都是按宰相的意思办,他就是拦着不想让朕知道!”

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甲戌朔,上又谓辅臣曰:“顷委官看详,监司郡守所条裕民之事,已数年而未尝进呈,必是取宰相意旨,不欲令朕见也!”—— 《靖康要录》

更过分的是,见秦桧势大,朝中竟有大臣提议让秦桧乘金根车、设置益国府官署和加九锡。

“加九锡”可不是一项单纯的荣誉,历史上凡是享受过此项待遇的,都是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比如西汉的王莽、东汉的曹操、魏国的司马昭等等。

秦桧坦然受之,宋高宗却气得破口大骂,将秦桧比作了西汉废立皇帝、杀皇后的权臣霍光。

绍兴三十年十二月,丙辰……上曰:“桧不独此一事放行,且如禁军换易亦改动祖宗格法。朕因思霍光专政,废昌邑,杀许后,威震天下。”——《靖康要录》

从1142年岳飞被害,到1155年秦桧去世,在这13年里,宋高宗整日战战兢兢,不敢有一丝懈怠。

三、为子孙铺路

秦桧虽然富可敌国、一手遮天,可他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一生没有子嗣。

王氏的背景强大,自然脾气也大,所以,王氏虽然不能生育,秦桧却不敢拿她怎么样。

不仅如此,王氏还赶走了秦桧已怀孕的妾室,私自做主把侄子过继给了秦桧,这便是秦熺。

在秦桧的保驾护航下,秦熺的仕途非常顺利,他不学无术却高中榜眼,仅用了区区五年的时间,就官拜从一品枢密使,地位仅次于父亲秦桧。

除了为儿子铺路外,秦桧还兴师动众,为几个孙子谋划。

为了让长孙秦埙(xūn)高中状元,秦桧多次向考官施压,最终,迫于秦桧的淫威,主考官魏师逊、汤思退将秦埙取代陆游,定为省试第一。

秦桧信心满满,可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宋高宗见秦埙的文章写的狗屁不通,大怒之下便将秦埙改为第三名探花。

即便没有达到秦桧的要求,秦埙的起点、机遇已经远在其他读书人之上了。

我们常说一句话: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可秦桧在冤杀岳飞后,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高居相位,子孙享尽荣华富贵,难道这世上就没有公理了吗?

秦桧是怎么死的?

1155年,秦桧病重,宋高宗赵构亲去探望,秦桧拉着高宗的手,默默无语两眼泪,史载“惟流涕而已”,高宗见状,也大为动容,秦熺趁机奏请接替父亲的丞相之位,没想到,宋高宗一口回绝:“这事不是你该操心的!”

秦熺讪讪而退,没想到,宋高宗随即颁布了一道恩旨: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秦桧父子感激涕零,正准备谢恩,结果没成想,恩旨后面还有一句,“二人皆致仕,秦埙、秦堪并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所谓“致仕、“太平兴国宫”就是保留虚衔、退休离职的意思,苦心经营十几年,祖孙四人被同时勒令退休,66岁的秦桧悲愤交加,当晚便一命呜呼。

听闻秦桧病死的消息,宋高宗当即喜极而泣,对亲信杨郡王说:“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朱子语类》

有意思的是,宋高宗虽恨极了秦桧了,但考虑到他的“议和”大功和与金人的关系,还是追赠他为“申王”,定谥号“忠献”,还给他写了“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的神道碑,给与了秦桧极高的个人评价。

秦桧死后,宋高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秦桧的党羽和亲信清除殆尽,秦桧一党就此全盘覆灭。

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上曰:“王葆、徐嚞、王复,虽言官,所荐皆出桧意。”……罢之。——《靖康要录》

秦桧的政治势力虽然消亡,可他留给子孙的还有巨额财富,多年后,陆游拜访秦埙,见秦家依然是“延坐画堂、栋宇宏丽,前临大池,池外即御书阁“,每年光地租还有”米十万斛“。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该来的清算终究会来。

50年后,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赵扩,对秦桧深恶痛绝,不仅下令夺了他的王爵,还将他的谥号改为“谬丑”,秦桧的恶行大白于天下,提起“秦桧”这个名字,人人恨之入骨!

民间不仅有“油炸桧”,到元朝时,秦桧的坟墓也遭到盗掘毁坏,按照律法,盗墓人本该被处死,可处理此案的官员,却对盗墓贼网开一面,只打了板子了事。

明朝时,人们又铸了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西湖边岳王庙前,世世代代接受人们的唾骂。

秦桧这个名字,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总结:

秦桧杀害岳飞后,之所以能继续嚣张跋扈18年之久,不是他个人有什么特别的才能,而是那个特别的时代成就了他。

金人愿意扶持他,宋高宗正好也需要他。

经过靖康之变,宋高宗对金人怀着深深的恐惧,他不愿北伐、光复故土,甚至不愿解救父兄亲人,只希望坐稳这半壁江山,做个自在逍遥的偏安皇帝。

因此,他需要像秦桧这么一个主和的执行者和挡箭牌。

但渐渐地,高宗发现秦桧的野心很大,他并不是一个甘心为皇帝做鹰犬的人,但是,慑于金人的势力,他又不敢动秦桧,只能靴中置刀、提心吊胆地忍着。

说到底,宋高宗与秦桧这对君臣,既成就了彼此,也毁灭了彼此,真应了那句古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因为秦桧万万没想到,宋高宗赵构还有个致命的大招在等着他。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一月,宋高宗赵构亲临宰相秦桧的府邸,前去探望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秦桧,对于皇帝的驾临,秦桧十分感动,史载他“流涕不已”。

次日,南宋朝廷下了一份诏令,在这份诏令中,将秦桧进封为“建康郡王”,同时,又将秦桧的儿子秦熺加封为少师。

诏令一出,无数羡慕的眼光投向秦相府,毕竟自打大宋朝开国以来,能在活着时被封异姓王的基本没有,而秦桧却获此殊荣,并且儿子也成了少师,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怎能不让人羡慕?

不过,就在秦桧成为异姓王的当夜,曾经权倾朝野的他却一命呜呼,莫非,秦相爷是因为太高兴激动死了?其实不是,秦桧是活生生被气死的。

至于为何他会被气死,是因为秦桧做梦也没想到,赵构早就设计好了一个能要他命的大招,更没想到,赵构居然会这么阴。

早在秦桧病倒之后,赵构就开始盘算如何给秦桧致命一击。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历史上的宋高宗赵构,一向不是和秦桧穿一条裤子吗?多少赵构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不都是秦桧出头处理的吗?

比如当年绍兴和议时,赵构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理要求,同时也为了向金人表达自己议和的坚定决心,不仅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又亲自与秦桧商议,共同罗织罪名,把岳飞下狱。

最后,也是在赵构的授意下,秦桧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可以说,没有赵构的背后指使,岳飞大概率不会死,同样的,没有赵构的授意,秦桧也做不到这么嚣张跋扈。

既然两人是那种“沆瀣一气”的盟友,为何还要说赵构在处心积虑地谋划着打击秦桧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大致原因有两个,一个出在宋高宗赵构本人身上,一个则出在秦桧秦相爷身上。

先说赵构,赵构这个人,性格很复杂,并且他坐上皇位的过程也很曲折,如果没有当年的“靖康之难”,他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数千宋廷宗室、女眷等,离开开封北去,由此北宋宣告灭亡。

不过,在当时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宋廷宗室力量,而领头的,正是康王赵构。

之所以赵构会在这里,这就要说回靖康元年年末,当时金兵刚包围开封府时,远在河北的赵构,受朝廷任命为兵马大元帅,同时朝廷还下令,让他带兵火速救援开封府。

但赵构并没有前去救援,而是带着手下的兵,先转移到大名府,后又转移到东平府。

东平府在如今的山东境内,赵构跑掉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避开金兵的锋芒,以观其变,而他这一观,就把北宋给观没了。

而在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后,赵构经过深思熟虑,加上手下人的劝进,最终在应天府“勉为其难”的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炎,南宋政权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但在建立南宋后,赵构很犯愁,愁什么呢?愁如何对付金国,他不是没想过一鼓作气将其彻底击败,比如最早的时候,赵构就任用主战派代表李纲为宰相,目的就是想击败金兵。

不过,启用李纲等主战派,并非出自赵构本意,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还是偏安一隅过安稳的小日子。

而过安稳小日子的前提,就是得把金兵摆平,至于摆平的方式,赵构自然是选择了“不动刀兵”的议和了。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赵构开始极力打压武将,并积极与金国和谈,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残害忠良。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赵构毕竟是皇帝,他还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的,因此,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他出面干这些见不得人的事。

而秦桧,则是赵构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秦桧的发迹之路,与向金国卑躬屈膝有很大关系,早在靖康之难后,一同被掳往北方的他,就开始刻意对金国示好,期间还通过贿赂,“赢得”了金国人的看重,成为金国攻打大宋的参谋之一。

而在他归宋之后,更是把金国当做了再生父母,在南宋朝堂上,公开提出南北分治的和谈方略,此举,深得宋高宗赵构之心。

一个是为了前途抛弃民族大义,一个是为了求安稳需要找人出头,就这样,赵构与秦桧一拍即合,成为了最坚定的一对盟友。

不过,在绍兴和议达成后,宋高宗的心思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当时的情况是,主战派的武将已经被彻底打压,朝堂上基本上没有了反对赵构偏安一隅的声音,不过,赵构依旧很烦恼,烦恼的是秦桧日渐增长的权力。

自从把秦桧当成心腹之后,秦桧的地位扶摇直上,到了绍兴和议后,他已经位居太师,按照赵构的想法,此时的秦桧应该心满意足,毕竟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

但秦桧却并没有满足,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一场利用职权所展开的清洗行动在暗中弥漫至整个南宋朝堂。

从绍兴十二年开始,到绍兴二十二年,前后十年的时间里,秦桧先后或贬或罢了足足四十余位朝中大臣。

这其中,不仅有担任要职的宰相,还有各个部门的能吏,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得罪过秦桧。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不少因为反对秦桧的大臣,被秦桧罗织罪名,惨死在大狱之中。

在这种不断地打击异己中,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党羽也越来越多,而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甚至到后来,秦桧的党羽中,有人向赵构上书提议,让秦相爷使用与皇帝规格相同的“金根车”。

如果仅仅是下面人胡乱提议,赵构倒不会想太多,关键问题是,如此逾制的要求,秦桧听了之后,只是淡然一笑了之。

这还让赵构如何淡定?难不成非要等着秦桧把他从皇位上掀下去,他才会有反应吗?

所以,赵构为了让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做得安稳,他就必须有所动作,不然照这么发展下去,大宋朝就要改姓秦了。

不过,与对付武将们的方式不同,赵构想对付老奸巨猾的秦桧,手段就必须要更高明一点。

那么,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清除掉秦桧这个威胁呢?在赵构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得出最终的结论,那就是捧杀。

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赵构不断对秦桧进行封赏,比如,在绍兴十五年,赵构赐给秦桧了一座府邸,并且还亲自登门,与秦桧家眷一同庆祝。

另外,在绍兴十六年,秦桧建了一座家庙,赵构知道后,又赐给秦桧祭祀用的祭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皇帝赐给臣子祭器的先例。

还有,赵构又加封秦桧为益国公,同时,命人为秦桧制作画像,并亲自为其做赞。

除了对秦桧本人的各种恩赏之外,对于秦桧的子侄,赵构也没忘了,秦桧之子秦熺,官至观文殿学士,在朝中呼风唤雨,而秦桧的孙子秦埙,更是公然在科考中舞弊,事后不仅无人敢过问,还担任了实录院修撰一职。

一时间,秦相府的风光,让整个南宋无人可及,“知秦相而不知高宗”,正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有一则小故事,十分直接地说明了当时秦桧家中的雄厚的财力和无人能及的地位,据说,秦桧的妻子王氏某次应吴皇后(赵构之妻)邀请,前去宫中赴宴,席间,上了一道清蒸鲻鱼,这鲻鱼味道鲜美,但因为其产自沿海,南宋建立后,由于边境战事不断,所以很少有机会吃到。

因此,吴皇后就问王氏吃没吃过,结果,王氏回答到,自己不仅吃过,并且这种鱼在她家里多得是,还承诺次日给皇后送来几条更大的。

等到王氏回到家后,把这件事给秦桧一说,让秦桧当场大惊失色,赶快命令下人装了几条与鲻鱼十分相像的大青鱼,给皇后送了过去,以打消皇后的疑虑。

那么,这种昂贵且不容易吃到的鲻鱼,在秦桧家中有没有呢?当然有,并且还多的是,就是因为他不想被猜忌,所以才把大青鱼送进宫,以此来蒙混过关,避免了一场风波。

从这则故事里,就能够看出,当时的秦桧所拥有的要比皇帝赵构强得多,所谓“开门受赂,富可敌国”,说的就是秦桧。

除了坐拥海量的财富,以及掌握显赫的权势之外,秦桧在当时,为了达到,美化自己的目的,还干起了篡改历史的勾当。

史载,秦桧曾安排他的儿子秦熺任秘书少监,专门负责整理国史,而秦熺在上任后,极尽所能地开始修改各类史料,把所有涉及到父亲秦桧的不好言论全部剔除销毁,其中包括各类诏书、奏章等,总之凡是秦桧的黑料,全部清除个一干二净。

另外,秦桧在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时,还试图想把那些反对他的人彻底一网打尽,好给自己的后人铺路。

比如,在秦桧去世那年的八月,当时身体尚且还行的他,接连将大臣张浚和胡寅等人投入大牢,又逼迫历来反对他的大臣赵鼎之子赵汾,诬告张浚和胡寅参与谋反,意图将这二人定为死罪。

而当时受此案牵连的大臣,多达五十几位,他们大多数都遭到了秦桧的恶意打压。

对于秦桧的这一切,宋高宗赵构知道不知道呢?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他还没有信心对权势滔天的秦桧展开处理,因此,他能做的就只有等。

赵构在等什么呢?他在等着秦家的主心骨,也就是秦桧咽气的那一刻到来。

从绍兴二十五年八月开始,秦桧的病情就越来越重,要说具体是什么病史料没有记载,但大抵是一些老年病,毕竟当时的他已经古稀老人了。

并且,根据《宋史》记载,在当年九月初,秦桧在处理完赵汾等人一案时,由于定罪的文书需要他确认,因此相关官员就来到秦桧家中,请他在文书上签字。

不过,当时秦桧病的已经相当严重了,据说连签字的笔都已经拿不起来了。

这个消息,通过某种渠道传到了赵构的耳中,让赵构十分兴奋,签字连笔都拿不起来,这预示着秦桧已经命不久矣。

但是,为了防止这是秦桧在演戏给赵构看,所以赵构决定,亲自去一趟,看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因此,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一幕场景,赵构来到秦府,明为慰问秦桧的病情,实际上是来一探虚实。

而探视的结果,让赵构十分满意,当时的秦桧话都已经说不出来了,看到赵构前来,他也只是紧紧地拉着赵构的手,泪流不止。

看来,秦桧他真的已经病入膏肓了,既如此,赵构就可以开始他的计划了。

在“看望”完秦桧之后,赵构回到宫中,连夜起草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份加封秦桧为异姓王,以及晋封秦桧之子为少师的诏书。

但在诏书的最后,赵构特意加上了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分别是“皆致仕”。

这就是赵构的计划,他利用把秦桧封为异姓王的机会,勒令秦桧以及儿子秦熺致仕,而所谓的致仕,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换句话说,赵构这是明确无误地告诉秦桧,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宋朝也不再需要你,所以,你该干嘛干嘛去。

赵构的突然转变态度,让秦桧极为意外,他知道赵构在近几年对他颇有微词,但他想着自己根深蒂固,又处心积虑地培植了不少党羽,更在朝中一呼百应,他赵构无论如何,也不敢这么对待自己。

并且,在赵构前来探视他秦桧的时候,秦熺曾试探地提出要代替父亲接任相位,虽说赵构当时没有答应,但秦熺已经紧急联系部分死党,准备逼迫赵构就范,同意他的要求。

因此,秦桧算来算去,都觉得秦家的风光将会继续,最重要的是,他太熟悉赵构了,他知道赵构没有勇气抛弃秦家。

但不曾想,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秦桧的意料,赵构如同一个蓄谋已久的老猎手,一招就击中了秦桧的要害。

一旦被勒令致仕,那么秦家的风光就会不复存在,曾经的权势和地位,同样也荡然无存,接下来的结果,就是秦家被彻底打翻在地,再无翻身的可能。

如果秦桧没有病入膏肓,那么这一切倒不足为惧,他有信心重新让秦家回到巅峰,但现实是,秦桧此刻的生命,已经要用倒计时来算了,他也没有了让秦家翻身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留给秦家的,就是在秦桧死后,被打压清洗,彻底失去一切。

想到这里,再回顾自己一生苦苦地钻营,好不容易才换来了如今权倾朝野的局面,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秦相爷那是相当不甘心啊,而心中烦闷之下,一口老血喷涌而出,最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秦桧在临死那天被加封为建康郡王,养子秦熺(秦桧妻兄王唤的私生子)被封为少师,但这些只是个名号,受封过后,赵构就让他们父子二人全部退休了,就连秦桧名义上的孙子秦埙和秦堪也被一撸到底。当天夜里,66岁的秦桧怀着满腔的遗憾和不甘心气愤而死,此时岳飞去世已有十三年。普天同庆,“天下酌酒相庆,不约而同,下至田夫野老,莫不以手加额。”——张浚的奏章。

一、“宰相长期任用”梦的破灭,秦桧很生气

秦桧两次为宰相,在相位上耀武扬威了19年,享尽人间荣华,他企图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接班宰相位。秦桧的心腹、狗头军师王次翁提出了“不更换宰相”的建议,正中秦桧下怀。可秦桧没想到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皇帝就在自己弥留之际亮大招。

就在秦桧死的前一天,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一日,赵构的话让他心灰意冷。病入膏肓的秦桧躺在病榻上,皇帝赵构来探视病情,秦桧病得不能说话,只有泪水横流。他的儿子秦熺目无尊上,张口就问皇上,“谁可代任宰相?”,可见秦熺平时飞扬跋扈惯了。秦熺凭仗着父亲的权势,从进士开始平步青云,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使,掌管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秦桧。

赵构看到秦桧将死,就强压怒火怼了一句:“这事你不该参与!”简短的一句话等于拒绝了秦熺为相,也等于把秦桧创立的“宰相长期任用”制给流产了,彻底断了秦桧的念想。

可是秦熺不死心,他让长子秦埙抓紧运作。秦埙,就是秦桧的大孙子。秦桧为了子孙后代的仕途也是拼了,在科举考试中帮过儿子又帮孙子,为了让秦埙当状元,恬不知耻地要求主考官陈之茂作弊。若不是29岁的陆游才华横溢让陈之茂赞叹,第一名就是他了……不过最终碍于秦桧的面子高宗还是让秦埙做了探花。

秦埙接到他老爹的指令后,立即带着林一飞(秦桧的亲儿子,秦桧因怕老婆不敢认)、郑木冉去见台谏官徐喜和张扶,那么为什么去找台谏官呢?当时也只有台谏官能说得上话,这个部门和朝廷是独立的,很厉害,对皇帝和执政团体有监察权与弹劾权,秦桧的儿孙这是想抓住挽回宰相位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已无回天之力。赵构先他一步动手了,他探视过秦桧后,立刻回宫命权直学士院沈虚中拟好了秦桧父子的退休制书。马上下旨:

“秦桧加封为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为少师,致仕;秦熺的儿子秦埙、秦堪并任提举九江、太平兴国宫。”

“是月乙未,帝幸桧第问疾,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熺奏请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当与。”帝遂命权直学士院沈虚中草桧父子致仕制……是夜,桧卒……”

二、权倾朝野、享尽荣华的秦桧看到出乎意料的结果,不甘心

秦桧对自己“儿子”接班当宰相的事动用人脉积极运作,抱有满满的希望。他习惯了把政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快感,在自己当权时,早研究透赵构的心思,投其所好主张议和。秦桧提议“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论调加速了南宋的灭亡。他让那些反对自己的德才兼备的人永远翻不了身,有的死了,有的被发配,有的憋屈十年都不能高升。他不仅杀害了岳飞,还杀害了赵鼎、王庶、李纲、胡舜陟、邵隆,贬李光至昌化军、贬胡铨至吉阳军,进士黄友龙说秦桧的坏话,被黥刑伺候……

而对和自己一个鼻孔出气的奸人大力提拔任用,算算自打当宰相以来,已洋洋洒洒换了28人当政,孙近、楼炤、韩肖胄、范同、王次翁、程克俊、万俟禼、李文会、李若谷、杨愿……这些人全部是自己的心腹爪牙。秦桧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监视,地方上的事瞒着皇帝只申报到尚书省,权倾朝野。

买卖官职,“开门受贿、富可敌国”。经常向各级府衙索要奇珍异宝,过个生日光寿礼就达数十万,秦家小金库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

为相期间享尽荣华,圣宠之隆,史无前例。

高宗赏赐豪秦桧豪宅府第,并亲自到府上加封其所有家眷官职;高宗送亲笔题写的“一德格天”的匾额;高宗赐其家庙祭器,帝王赐将相祭器 是前无古人的荣耀;高宗支持自己禁私史;高宗亲自命人为自己制画像,并亲自书写赞扬词。其实赵构这样也是做给金人看的。

秦桧一手遮天,要雨得雨,要风得风,权势之高远远碾压蔡京,要让自己儿子当宰相还不是动动小手指的事!可秦桧没想到就在自己生命终结之时却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

三、秦桧气赵构会伪装,气自己身体不给力

秦桧气恨对自己向来言听计从的赵构突然先发制人,让秦氏家族一败涂地。他气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关键时候掉链子。在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上朝时,突遭殿司小校施全(曾在岳飞手下当差)的刺杀,差点命丧黄泉,从此吓病,不久卧床不起。

病榻上的秦桧处心积虑继续陷害人,不成,让他生气。秦桧兴起赵令矜之狱要杀光张浚、胡寅、赵鼎、李光等人。63岁的赵鼎迫于秦桧淫威绝食而死,秦桧不解心头之恨,就让赵鼎的儿子赵汾自诬与张浚、胡寅谋划叛乱。赵汾经严刑拷打不从,秦桧爪牙就捏造伪证,受牵连者达53人。案成后,秦桧的属吏拿着捏造此案伪证的奏疏让秦桧浏览签字,不料秦桧拼尽了全力,可双手也不听使唤,竟连字也签不成,气得扑倒在桌子上。

秦桧接到爷俩被废的圣旨,尘埃落定!他想到秦家从此将走向没落,自己也终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所以秦太师一下子就气死了。

遗臭万年

武则天死后是无字碑,秦桧死后也是碑文,只不过他这个无字碑,是因为秦桧其作恶太多,没谁愿意为他撰写墓志铭而已。尽管如此,可秦桧的余党直到宋孝宗时,才退出了历史舞台。秦桧也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待遇和评价。南宋宁宗赵扩于开禧二年(1206)四月,追夺秦桧王爵,改谥号为“谬丑”。很快,秦桧夫妇的跪像也成千上百地从民间冒了出来,遭到千万人唾骂。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秦涧泉的状元,游西湖岳飞墓时,看到了秦桧的跪像,羞愧吟道:“人从宋后无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目前为止,十大奸臣圈里的秦桧,已被人骂了80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秦桧的曾孙、秦熺的孙子秦钜成了抗金名将,以身殉国,被当地百姓建庙纪念,可惜的是他的一生被扣上“奸臣曾孙”的名号。

小姐姐讲史总结:

秦桧是典型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本来想让儿子接班,结果赵构给他和他儿子来了个明升暗休。捞了一个郡王号,毁了儿孙的前程,秦桧能不气死吗?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秦桧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他拉着高宗赵构的手,默默无语两眼泪。第二天,赵构很体贴地让人去秦府传旨:“册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

当晚,秦桧一命呜呼,不过他不是高兴死的,而是气死的!

宋朝的异姓王虽然不少,但基本都是追封的荣誉称号,秦桧在断气前戴上王冠,也算是莫大的荣誉了。少师的品级比宰相还要高,赏赐给官二代秦熺,秦桧的面子比脚盘还要大,怎么会气死了呢?

如果那晚你在场,估计你会忍不住拍拍赵构的肩膀:行啊老赵,还是你阴,老秦头不被气死也得被吓死!

自八月份干掉最后一波政敌赵汾、赵令衿、张浚、胡寅等53人后,65岁的贼臣秦桧就一病不起。赵构左等右看,足足等了两个月,各方消息汇总都说老秦头快挂了。

赵构依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决定亲自上门探视,名为送温暖,其实就是想判断一下自己的光辉时刻哪天来。

你可能要说,秦桧不是赵构的心腹吗?赵构想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是秦桧当出头鸟,替他挡了一身的污水,比如杀害岳飞,这会儿赵构为啥会盼着秦桧早死?

盟友和政敌有时候就是一线之隔,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清晰的界限。当初,赵构惧怕武将势力掀翻他的龙椅,所以不惜卖国求和也要压制住武将,甚至为此不惜残害忠良。那个时候他需要一个替他顶骂名的傻大个,秦桧只要前途不要脸,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自从绍兴和议达成,武将势力大半凋零后,赵构坐稳了龙椅,偏安小朝廷的矛盾主体,从武将转移到了文臣身上。秦桧就像一剂让人上瘾的药剂,赵构心里憎恨却又无法摆脱。终于,秦桧长成了挡在赵构身前的一堵墙。

文官虽然不能像武将那样以兵威要挟皇帝,但他们的集团作战,往往让皇帝仿佛置身于一潭无边无际的沼泽。

绍兴和议后,秦桧加太师,封魏国公。大权在握的他开始了半公半私的清洗行为,他一边为赵构服务,不断打压北伐派,一边夹带私货,将异己分子或贬或杀,构建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外朝班子。

  • 绍兴十二年,贬赵鼎、王庶、胡铨;罢曾开、李弥逊、张俊;
  • 绍兴十三年,贬洪皓、胡舜陟、张九成、张邵;
  • 绍兴十四年,贬黄龟年、白锷、张伯麟、解潜、辛永宗,流放赵鼎、李光都,免吴表臣、苏符等七人;
  • 绍兴十六年,贬张浚;
  • 绍兴十八年,罢李显忠;
  • 绍兴二十年年,杀施全;贬李孟,并连坐八人;斩汪大圭,惠俊、刘纪中、刘允中等
  • 绍兴二十二年,兴四大狱,以诽谤罪逮捕宗室子弟赵之奇、赵之荀、叶三省、杨炜、袁敏求、李光、萧振;流放黄友龙、裴咏……

与此同时,包括他的儿子秦熺在内的一大批党羽进入权力中枢。秦桧的权势有多大,举几个例子。

据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丢了一只猫,她下令临安府官员全体出动给她找猫,先后折腾了一个月也没找到。最后官员们被逼凑了数百万钱,托崇国夫人府上的一名亲戚说情才算完事。

还有一次,吴皇后请王氏入宫赴宴,宴席上上了一道珍贵的菜肴——清蒸鲻鱼。王氏一见不屑地说:我以为有多稀罕呢?这种鱼我家天天吃,比你这个大多了。

吴皇后遭此羞辱,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氏回到家沾沾自喜地秦桧鹦鹉学舌,秦桧一听急了:你这不惹祸上身吗?人家毕竟是皇家,咱要实惠不要名,不能张扬。

为了打补丁,狡猾的秦桧让王氏第二天带来一筐青鱼送给皇后:您看,俺们家这个确实比您的大多了吧?吴皇后这才转怒为喜:我说的嘛,你把青鱼当鲻鱼了。

《宋史》记载,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书画,特其细尔。”

他的孙子秦埙参加科举考试时,通过御史中丞魏师逊、礼部侍郎兼大学士汤思退,直接干预录取,将他定为第一名。可在殿试时,却被赵构朱笔划到了探花,打碎了他的状元郎美梦。

秦桧党羽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拍马屁越来越露骨,有人直接建议秦桧的专车用皇帝的规格“金根车”,甚至准备上书给秦桧“加九锡”。但凡稍有谨惧心的人,肯定会对这种建议严加训斥,甚至交付有司处置,但秦桧仅仅一笑了之。

面对秦桧一党的气焰,赵构怎么办?这位早年被武将吓破了胆的窝囊皇帝,学会了躲在暗处伺机反扑的本事,他一面继续利用秦桧打压北伐派,一面小心地与秦桧周旋,静等着机会的到来。

当赵构看见秦桧病得只会流泪,不能说话的模样,这才彻底放心了。秦桧为何流泪?其实赵构心里明镜似的,他无非是在为秦家子孙担心,希望皇帝能顾念往日亲密合作的情分,能帮他照顾家人。

树倒猢狲散,这个道理秦桧不会不知道,一旦秦桧倒下,赵构只要稍作暗示,那些被秦桧打压的对象,甚至包括骑墙派们,立刻会撕碎秦家后人。

所以秦桧流泪了,可赵构却装聋作哑,脸上一脸悲痛,心里乐开了花。

可官二代秦熺却浑然不知攻防易位的危机所在,他以为父亲构建的权力体系,足以保证他顺利接过父亲的权杖。于是他竟然“奏请代居相位者”,俺爹不行了,该我接班了,你盖个橡皮图章吧。

赵构冷笑一声:“这种事轮得到你插话吗?”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赵构虽说抗金无能,但玩弄权术的本事绝对一流。他难道没有资本与秦桧摊牌吗?当然不是,他要榨尽秦桧的剩余价值,再让秦桧安乐死而已!

跟赵构比,秦熺简直就是个小儿郎。看着离身而去的秦熺,居然决定最后一搏,当夜他紧急联系林一飞、郑木冉、徐喜、张扶等党羽,准备集体上书逼赵构就范。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构也没闲着,当夜他就起草了一份诏书,抢在秦熺之前宣布了:册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皆致仕”。

学问就在“皆致仕”这三个字上,意思是“你爷俩都光荣退休吧”。原来“建康郡王”和“少师”,只是爷俩的退休金而已!

这个态度明白无误地告诉秦桧,以及全天下:老秦头的时代过去了,大宋我赵构说了算,秦党们你们看着办。

秦桧躺在那里像挨宰的羔羊,他仿佛看见羽林军正威风凛凛地直奔秦府而来,他眼前模糊成一团红色,那是他秦家人的血。于是秦桧一口气没喘匀乎,嘎,过去了。




简单来说,是因为秦桧病得很重而且宋高宗手段非常厉害。

秦桧能够上位,跟宋高宗不想打仗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能够跟金人联络、促成和议,秦桧才能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中节节胜利,不仅二次为相,还分了宋高宗的一些权力。

在位绍兴和议做的努力中(放弃北伐、贬斥诛杀岳飞等主战派),宋高宗是主谋,秦桧是同谋兼具体执行者,两人可谓通力合作。但在和议成了以后,这对君臣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秦桧独揽大权十几年,一方面卖国求荣寻求金人支持,同时也让宋高宗不敢动他,另一方面迫害异己、结党营私、独断专行,从宋高宗这位皇帝手中夺过不少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这些事也没少干,别说朝野上下对他不满,就是宋高宗也非常不爽。

不爽归不爽,秦桧已然成了金国是南宋内部的化身,再借宋高宗三个胆子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秦桧动手,只能隐忍不发(宋高宗其实非常能忍)。

另一边,秦桧继续炮制冤狱,担心身后名的他,还禁止私人修史,同时把亲信安排成史官,肆意篡改官方史料档案以文过饰非。

如果秦桧活得够长,估计还能看到一场他跟宋高宗的权谋对决,然而秦桧那点寿数(66岁)跟宋高宗(81岁)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尤其是秦桧比宋高宗大了17岁,秦桧死的时候,宋高宗正当壮年。

经历了十几年的皇帝生涯,宋高宗的帝王权术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在秦桧临死前表现得最为明显。

秦桧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这一年秦桧如往常一样掀起几场文字狱,处理掉几批反对他的人,其中牵连最广的,就是赵令衿案。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随口一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被人告发下狱,至于罪名嘛,谋大逆,这种罪,自然不会只有一个人,于是一牵连,五十三人全部下狱。

人凑齐了,秦相爷却不能签字了,《宋史》记载:“狱成,而桧病不能书”。秦桧千方百计把政敌牵连进来,却不能签授文书置他们于死地,可见秦桧这是病得很重,按照他这个年纪,病死也不算意外。

果然,秦桧一病不起,到宋高宗亲自到他府上看望的时候,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秦桧已经说不出话了。

秦桧说不出话,还有人能说,那就是秦桧的养子秦熺,秦桧没有儿子,秦熺是他妻子王氏哥哥的儿子,过继给了秦桧,也算是秦桧的继承人。

秦熺很不客气地向宋高宗询问了下任宰相的人选,毕竟秦桧眼看着就不行了,下任宰相是不是我啊?宋高宗自然没给他好脸色,甩下一句跟你没关系就走了。(奏请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当与。

秦熺敢这么嚣张不是没有原因的,秦桧专权多年,晚年估计也起了点心思,就算他不能登上大位,相位总得传给秦家人,永保富贵。

秦熺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就升为知枢密院事,如果按照正常进阶,他升任宰相是很正常的,可宋高宗的一句话让秦熺觉得不正常,他想拼一把,立刻派儿子秦埙叫来心腹党羽林一飞等人,商量着让他们上奏,请求让自己为相。

秦熺这点手段可玩不过宋高宗,他这边密谋,宋高宗那边已经让人草拟诏书让秦桧父子致仕(退休)了。很快,宋高宗正式下诏,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通通退休,秦埙等明升暗降,被夺去权位。

《宋史·秦桧传》记载:“是夜,桧卒,年六十六。”一代奸相就这么完了,秦家的权势竟然一夜间败落,宋高宗不动声色地收回了被秦桧夺走的部分权力,直到绍兴和议被撕毁,金兵再度南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靖康   宋史   主战派   致仕   党羽   孙子   郡王   绍兴   相位   当夜   武将   宰相   南宋   皇后   皇帝   儿子   财经   荣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