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感觉不是没有答到点上,就是不全面。

所以,忍不住来答一答,相信,你会在这里找到“东北衰退”的答案。

1、国家主导的产业转移

(1)东北繁华的历史

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何曾经繁华一时?

这和一个侵略国、一个兄弟国、一个中国人是分不开的。

我们先说说那一个人:张作霖

张作霖是个传奇人物,虽然远在祖国的大东北,但这丝毫不影响此人有大战略。

在1931年以前,虽然日本和俄国到中国东北来了不少商人,但行政权力还在中国人手中,而张作霖就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张作霖这个人,非常注重区域内的工业发展,在他主导之下,东北有了兵工厂,有了飞机,还有了舰艇等。

当时,放眼全国,东北一枝独秀,因为发展较好,所以实力出众,最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并入住北京。

可以这样说,东北老工业最初的底子,是张作霖搭建的。

第二个因素,日本的影响。

东北这个地方,有两个国家垂涎已久,一个是俄国,一个是日本。

日俄战争前,俄国人顺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大趋势,进入了东北,一来就成了“钉子户”,那一副死鬼的尊容,贪婪之心显现无疑。他们有点将我大东北发展成为殖民地的意思。

于是,俄国的不少商人来到了这里。有商业就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904年发生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人打胜了,就此,日本商人多了起来,日本移民中国的民众也多了起来。如此,又多了日资背景的商贸企业。

日俄两国先后侵入东北,虽然嘴脸无耻,但是带来了更多的外资是真的。

有着日资、俄资商人的活跃,加上大东北在张作霖手中,发展是相当不错的。

九一八之后,东北大地的话事人成了日本人,张学良将军带着东北军入关去了。

如此,东北被日本当做了一个很重要的“殖民地”,因为东北的物产资源不少,日本人开始打造这个“殖民地”,目的就是要给日本本土输血,以及为日本的未来搭建基础。

一句话,日本人将大东北当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块拼图,目的就是要让大东北成为日本实实在在的海外桥头堡。

于是,日本开始发展这里,建立工业、移民日本人、教育改革,总之,日本人费了一定的心血。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大东北回到了中国怀抱。

当时的大东北可是肥肉一块,我们和国军都想争取过来。最后,林帅带着四野的“虎贲”解放了大东北。

如此,一个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最好的区域到了新中国的手中。

第三个因素,苏联的影响。

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苏联和中国关系还可以,特别是中国派出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后,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

因为东北离苏联更近,苏联大动脉铁路能带来很多帮助,因此,中国在苏联的支援下,将东北的工业发展的红红火火。

就此,大东北成了共和国的“长子”,成了重工业基地。

(2)大三线的建设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了,如此,工业基地全部集中在大东北,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情。

所以,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成为了重中之重,这就是著名的“三线建设计划”。

从1964年开始,到1979年这段时间就是三线建设的阶段,很多产业转移到了西南、西北,如此,大东北工业基地的企业、人才就被分流了。

这三线工程建设,是东北工业的王者地位发生变化的起始点。

即使如此,东北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是中国北方的明星区域。

但是,1978年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

2、改革开放,让沿海城市的优势变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开始了。

这波改革开放,吸引了很多欧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外资,也吸引了很多外企前来。

同时,很多产品开始走向世界。

从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和便利性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占优势,只有大连港一个深水港。

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则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加上吸引了港澳台的大批华商,人和也占据了。

此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没有了优势。

而随着和世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越发骁勇,东北老工业基地越来越没落。

工业的不断下行,说明开不了高薪,留不住人才,于是这就形成了恶性闭环,经济越下行,人才越流矢,人才越流矢,经济越下行。

3、经济没落,东北人南迁



以前的中国人,思想觉悟很高,对“到艰苦的地方”没有异议,而且愿意去。

可是,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冬天温度非常低,这其实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于是,一些东北人如候鸟般生活,冬天南迁到南方,夏天再回来。而另外一些东北人,直接在南方购房置业,长期生活。

这说明,东北的人们为了生活以及更有前途,纷纷南下成了一种非个例现象。

你如果到过海南,就会发现,东北人数量非常多,有来养老的东北人,也有做生意的大量东北人。

日子久了,东北净流出人口就多了,商业氛围也就弱了。

商业氛围弱了,东北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地方繁华不繁华,有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这个地方的商业贸易往来是否很多,二是这个地方的人口数量到底如何。

现在,这两方面都在快速走弱,于是,东北的衰落不可避免。

4、东北的营商环境,对企业还是有影响


营商环境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企业家愿不愿意待在那里。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支持够不够,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低还是高;二是,民间的氛围对企业的支持到底如何?三是,市场如何,企业家们挣钱容易不容易?

笔者有在东北的朋友,他们说:要做成事情,关系要非常到位。

关系网的后面,其实就是人情世故,其实就是利益往来。真正的企业家,希望政府干预少一点,干预多了就会萌生去意。

另外,大东北民风彪悍,生意之外的干扰因素太多了。

看看东北,再看看西北,营商环境完全不如南方沿海城市,如此,企业家们被吸引在南方,而不是大量集中在北方。

总而言之,大东北的重新崛起之路非常不容易,衰退成了趋势,除非出现大变局,比如某个行业出现大量机会,再或者,北方的俄罗斯、中亚发生大变化。

现在,俄罗斯愿意和中国共同开发远东地区,此举动可能会拉动东北大地的一些经济,但是,从长远看,拉动可能也是有限的。



总之,东北的衰退是有四个原因的,一是早些年的产业转移影响了东北,二是后来改革开放后,更有利于南方,东北无优势;三是,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东北人南迁很多;四是东北的营商环境,还需要提升。




我是东北女婿,老婆来自吉林靠近辽宁的一个小城市。因此,我到过几次东北,说说我的经历。

故事一

和老婆回东北,飞到沈阳,改大巴,预计半夜两点到老婆老家小城汽车站。

在大巴上,就接到丈人的电话,说有位朋友非要开车来车站接。

老婆说不要,自己打车回去。

丈人说不行,朋友老热情了,难以推却,让我们下车后在哪里哪里等。

半夜两点下了车,老婆很久没有来过,也不熟,问了几个人,才找到约的地点。到了那,却没有找到朋友,只好打电话给丈人。丈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再回给我们,来回几次,终于接上头了,却发现这位朋友自己就是出租车司机。

城市很小,开车一会就到,路上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这位朋友说约的时候没有说清楚,等岔了,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家,丈人对朋友一阵感谢,然后要给他50块钱。朋友说,你这瞧不起人呢。于是,两个人厮打起来,打了五六分钟,朋友拿着50块钱走了。

没有一个人在这件事情上得益:

丈人担了人情,花的50块钱远远超出应该的出租车费;

朋友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生意,如果正常做,恐怕不止50;

而我和老婆在寒风中多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到家。

这,就是东北的风格。


故事二

在东北请老婆的亲戚吃饭,找了家上档次的馆子,吃的也不错,最后买单的时候,我让服务员把账单给我看看。

我拿到账单,扫了一下,是不是所有菜都上了,又大致算了一下十位数以上的部分。

期间,丈人在旁边说,不用看了,不会错的。

我没有听出这句话的语气,以为只是顺口一说,只是答应了一声,看完拿出信用卡买单。

回家的路上,丈人一路没有说话,回家后忍不住发脾气,我的所作所为让他今后在家族里抬不起头了。

我做错了两件事情:

  1. 不该看账单
  2. 不该用信用卡

这两点都会让人觉得,我不是真心想请客。

故事一和故事二,发生在十来年前,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变。


故事三

这件事就发生在两三年前,丈母娘打电话给我老婆,让买四瓶安眠药。

我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这是二级精神管制药,即使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在医院系统里查到这种药在库里的数量,而且每个月要清点一遍,出了问题责任很重。开这种药,一定要病人本人就医,而且医生每次最多开半瓶。

朋友问我,你丈母娘有处方吗,为什么要这么多?

老婆把这些问题回馈给丈母娘。丈母娘说,就是谁谁谁的谁谁谁的......的谁谁谁呀,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呢。

老婆把这种药的麻烦程度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说,人家都知道我女儿在上海,结果你什么都做不了,我怎么给别人解释?你就是不肯帮忙,你现在变得跟南方人一样坏。


三件事情,都说明了,对于东北人来说,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挣得面子,而这与商业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尤其当身边全是这种想法的人,这成为全社会的行事风格,这个社会就逻辑混乱,无法发展了。

我不知道其他到过东北的南方人是什么感受。从一下飞机开始,就感觉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其他地方都欣欣向荣,哪怕是中部,西南,并不富裕的省份,仍然让人充满活力。而东北的气氛让人窒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在抱怨不公,每个人都在等待。---- "振兴东北"计划已经好几轮了,你们究竟还在等什么?

气候,港口,会影响经济生活,但是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如果东北人不做出改变,我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

========

没有想到参与的人这么多。

我认为,人情社会是农业社会的特点。农业社会里,农民被约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家需要相处一辈子,所以自然形成了人情社会。

而商业社会里,人员流动大,需要经常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了农业社会的人情互相,就只能依靠法规来约束彼此,否则商业无法进行。

就像体制外单位人员的人情世故明显低于体制内单位人员,因为体制外单位大家无需打一辈子交道,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面子。

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跑步工业化,商业化,还有大量人情社会风气,是正常的,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已经明显从人情社会向法规社会过渡,而东北则是少数还保留浓重人情色彩的地区。

我也不知道,是东北的改革不成功,造成社会风气仍然停留在人情社会;还是社会风气使得改革不成功;也许是互为因果吧。

关于另外一个特征,大家都在等待,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他也不多说,就说萨沙写过的一个案子。

当时黑龙江下属的一个县城,抓住了一伙杀人抢劫做了几十起大案的犯罪团伙。

这伙人不但抢劫中国商人,还干越抢劫俄罗斯商人,甚至去持枪抢银行,杀死很多人。

大家知道,这伙人是怎么暴露的吗?

当时他们抢了几十万,决定转行做正当生意,就是搞煤矿。

于是,他们就投资几十万到一个煤矿。

但在东北做这种生意,需要打点各级官员。这伙人把全部家当拿出来打点,结果有一个掌握实权的科长没有打点够,行贿款不让科长满意。

科长当时很恼怒,就放话:他们以为我是个科长,就不把我当回事。告诉你,只要我不同意,他们这个煤矿就别想开门。

事实证明,这个科长说的没错,煤矿就是因为手续不全,拖了一年也没有办起来。

搞笑的是,这伙人因为搞不过这个科长,选择干脆不搞了。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先期投资款和行贿款都打了水漂,估算要几十万。当时是90年代,几十万元什么概念?

后来刑警侦破系列案件时,就发现这件事。因为这伙人虽然自称是生意人,但显然不是大款,怎么随便就放弃了几十万元。

刑警就怀疑他们钱不是正当渠道搞来的,所以才选择随便放弃,后来就将这伙人抓住了。

这个案件说起来很搞笑,一伙杀人犯无恶不作,被一个小科长就玩死了。

由此可以看到,当时东北投资环境的恶劣。

同一时代,南方很多省份官员也流行捞好处。比如王健林说,办事到了政府,哪一级都公开要“茶钱”。但最低程度,人家还是能够让你办成事,不会因为一点小利益搞垮你的生意,损人不利己。

而东北的腐败问题,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号的。

就拿曲婉婷为例,她老妈不过是哈尔滨市发改委副主任。说实在,这个官在哈尔滨来说也不算大。

但她老妈通过一次征地,就轻松的就吞掉了3.5亿,被转移到国外给曲婉婷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本来曲婉婷老妈是没事的,就是因为曲婉婷如此高调的进入演艺圈,保守估计她抄红自己就花费了几千万人民币,导致老妈被关注起来,最终翻船。

关键在于,她老妈吞掉的钱款里面,还包括500多下岗职工的血汗钱,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生活自杀上吊。

闹得这么大却没事,如果不是曲婉婷如此高调在国外乱炫富,他妈也能平稳上岸。

现在即便他妈被判处无期徒刑,大量转移到国外的财富是无法坠毁的,曲婉婷在加拿大过得一样是富豪生活。

官员如此腐败,导致整个社会问题严重。在这么一个地方,经济想要高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还有个观念问题。

南方很多地方,比如浙江的老板,是怎么发家的?

浙江的老板大多是从打工仔,一步步慢慢熬出头的。以前浙江老板流行一句话“要做老板先睡地板”。

这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最初浙江老板其实都是做小生意的。因为精打细算和收入拮据,外出做生意都舍不得睡好的旅店,睡在大通铺或者直接睡地板上。

就靠这么吃苦耐劳以及精明的头脑,一步步发家致富,积累财富。

很多浙江老板,最初就是走街串巷换塑料盆、收鸡毛的,奋斗几十年才有后来的地位。

另外,江浙一带的富裕,尤其是农村的富裕,说到底是靠民营经济。

大家去浙江农村看看,很多村子之所以富裕,是因为全村做某一种东西。比如做一个小的阀门,全村有很多工厂,努力做到全国一流,物美价廉。

村民依靠做生意慢慢富裕了,小生意做成大生意,带动整体出现富裕。所以江浙民间的财富其实很多,是藏富于民。

东北就恰好相反。东北以前很崇拜当官的,以作公务员为荣。

孔二狗的《黑道五十年》里面,黑社会的都替自己亲戚谋求公务员的职务。

里面一个老大说,花费20万在检察院给侄女找个工作,哪怕每个月拿一二千也值。

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东北民营经济不发达,生意不好做以外,还有一种相对懒散和求安逸的社会氛围。

俄罗斯的总理曾说过,一个地方越落后,官员越腐败,才会有越多的人希望去做公务员,去当官。

道理也就是这样。

目前就东北现状来说,看不到有什么希望,振兴东北就目前来说不可能,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

以曲婉婷老家哈尔滨为例,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依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数据,2020年底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为1000.1万人,按此核算,2021年比上一年减少了11.6万人。

于是,哈尔滨成为全国省会中,唯一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城市。而黑龙江省,10年内减少646万多人。

这还不算。

我们看看各省养老金的缺口,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剂情况,有14个省出现养老金预算赤字,养老金缺口高达2440.44亿元人民币。其中辽宁缺口844.31亿元居榜首,其次是黑龙江省缺口829.32亿元,居第二名。东三省合计养老金缺口高达1892亿元,占全国养老金缺口的77%。

这是什么概念?等于全国老百姓在为东北养老人。

如果说养老金可能还是未来的问题,暂时也不至于彻底崩溃,政府财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去年东北三省各地政府都是严重财政赤字。

以哈尔滨为例,该市的去年财政收入仅为262.2亿元,财政赤字高达1283.3亿元!也就是说去年哈尔滨市一共赚了262.2亿,却花出去了1545.5亿。

就省一级来说,2022年,吉林、黑龙江、辽宁财政自给率分别为21.0%、23.7%、40.4%,没一个超过50%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依赖中央拨款,东北三省政府连工资都发不出。

如果是类似于美国一样联邦自治制度,地方城市政府此时早就破产了。

现在东北的问题是积重难返,相当严重,预计未来还只会越来越差。




只说出差坐飞机一件事。在深圳的机场,眼看排队过安检的人越来越多,机场马上多开了几个通道,而且还有一个女性专用同道,过检的效率马上提升了。同月,在沈阳的机场,排队的人再多,那两个通道就是两个通道,绝对不会多开一个,灯光还暗暗的。这就是服务意识的不同。不过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也许现在也改变了。




资源没了,大庆的石油都是国家,大兴安岭的木头也不能伐了,下岗失业,大工厂黄了,地方都变成小区了,没有就业的地方,重工业基本都没了,本身没有轻工业基础,农业机械化用不了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农业国家能富的,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冬季还冷,东北注重教育,孩子考大学基本上都不回来了,胡惟庸线以南工资高气候也暖和,没有人口支撑经济更完蛋, 所以东三省人口越来越少,经济越来越完蛋,以前是毕业的学生现在三十四十的也走了不少,生活成本除了房子便宜其他的比全国其他地方更贵,连汽车冬季都更费油,房屋还有取暖费,零下三十度左右,汽车能不费油吗,除非东北有非常大的政策优惠,不然不会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东北人   苏联   丈人   丈母娘   哈尔滨   养老金   日本   浙江   科长   缺口   中国   人情   老婆   社会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