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什么要改名为黄山呢?

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爬完黄山后,提议将黄山作为城市名片推向全中国全世界,徽州就这样被更名黄山了。

深层次原因:徽州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非常薄弱,如果强上一些污染的化工、钢铁行业,又会对环境造成致命伤害、污染水源(新安江源头、青弋江源头)。这种情况下,只能发展第三产业,黄山有着奇山异石、独特的徽州文化和地方特色美食,发展旅游餐饮服务业成了第一选择。

城市的更名最大的因素就是经济原因。即便徽州二字承载着老徽州六县人民的深厚感情,也终将逃不过徽州的没落和凋敝,希望新时代徽州儿女们同心同德、努力拼搏,为家乡的再次辉煌而奋斗!




我就是古徽州、今黄山人,我有话说。

徽州改名黄山,是一种对历史、对文化的漠视!拥有近九百年历史的徽州,她的历史厚重,她的文化底蕴不是“黄山”两个字就能代表的。

黄山只是一座山而已,代表不了徽州的全部,但徽州能涵盖黄山的所有!

徽州改黄山,是一种无言的伤痛。她的背后是当时的当政者缺乏战略性目光,缺乏对徽州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推出黄山,做出的最短视的行为!

虽然古徽州六县被一分为三,但这也不是改名“黄山”的借口。

杭州不改成西湖,那是因为杭州人知道西湖就只是一座湖,只是杭州的一块名片,涵盖不了杭州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经济不能本末倒置!

徽州,古称新安、歙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歙县、黟县,此二县当时的范围很广,隶属古扬州鄣郡;汉武帝时改鄣郡为丹阳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在歙黟的基础上,分出休阳、黎阳、新定、始新,加上歙县、黟县,建立新都郡,隶属扬州。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司马炎灭东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改休阳为海宁,仍隶属扬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郡为州,以州统县,新安郡一分为二,歙州诞生,基本奠定了徽州的地域范围;598年,改海宁为休宁。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40年,划休宁回玉乡设婺源县;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划黟县赤山镇设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再次调整歙州规划,至此,歙州领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奠定了此后千余年“一府六县”制的基础!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宋朝在平定歙州方腊起义后,宋徽宗希望江南能够祥和、安宁;

他更希望歙州的百姓能学习隋唐时期的歙州英雄,汪氏第四十四世祖,唐越国公汪华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壮举,遂改歙州为徽州。

至此,一个有明确内涵,一个有明确地域概念的历史地理文化名词,徽州诞生了。

徽,字义:美好、善良!《尔雅·释诂》中对“徽”的解释是:徽,善也。可见,宋徽宗对徽州人民的厚望!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她创造了特有的土地制度,宗族文化,诞生了独有的历史名人。

她的教育、科技、理学、医学、朴学、戏曲、画派、篆刻、版画、工艺、刻书、文书、建筑、村落、民俗、方言、徽菜、宗教等文化,自成一派,成为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这样的徽州岂是一座山就能代表的吗?永远不能!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1987年,时任的安徽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为了发展安徽的旅游事业,把“黄山”这块旅游招牌打出去,就在安徽省撤地改市期间,把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同时撤销屯溪市,改为屯溪区,于是就出现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这三个“黄山”。


本人一直认为徽州地区更名黄山市是不妥当的,我认为还是叫徽州市好。黄山虽然名气很大,但比不上徽州有文化底蕴的丰厚。

我认为徽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大家看,历史悠久的徽杭古道、风味独特的徽菜饮食、底蕴十足的徽派建筑、精雕细琢的徽派木雕、新安医学、朱熹理学,还有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值得一提的是徽商,徽商身兼商、儒、仕,很多商人本身就是理学鸿儒、诗人、画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戏曲家和收藏家。他们经商致富以后,更加热衷于文化建设,在家乡修造精美住宅,建祠,立坊,修桥,办学,刻书,藏书,建戏班,办文会,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这一切无一不在“徽”的烙印中。


“徽州”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化,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 黄山的风景确是好,但它只是在徽州里面一座秀丽的山,只是徽州的一部分。而“黄山市”肯定涵盖不了整个徽州的地域文化,在广大来黄山旅游的人只知道黄山仅仅是一座山。而当时更改黄山市的领导人却忽略了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徽文化。


现在国家很重视地名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徽州地名”的呼声越来越高,曾记否,2016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这篇文章是《人民日报》文艺版高级编辑李辉同志写的。李辉同志借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契机,重提“徽州复名”这个话题,就是想再次努力,恢复徽州市的地名。

李辉同志在该文中写道:“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对于‘徽州’这样极其重要的历史地名,却值得付出一定代价予以恢复。安徽取名来自安庆和徽州,没有徽州,哪来‘安徽’?”李辉同志还说,他并不主张所有的地名都恢复,但是对于最重要的、最有历史文化象征意义的地名能恢复还是要恢复。“既然一个地名改错了,为什么没有勇气承认并且把它恢复过来呢?”


本人深信,既然《人民日报》上,有人在呼吁,黄山市恢复徽州市的老地名一定会成功的!




古代徽州府六山三水一分田,人多地少,所以徽州自古就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丟"。的外出学徒经商的传统。因为家乡的土地实在养活不了徽州的子民。徽州人创造了灿烂的徽文化,徽商更是引领明清中国经济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清未至明国,徽商逐渐衰落,徽州经济也深受影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小平同志在黄山风景区说出了:一定要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的,徽州人民欢欣鼓舞,当时的地方领导也决定将旅游业做为先行和支柱产业来发展。当时的黄山风景虽有天下无双的美景,但藏在深闺人未识!将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也是当时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发展黄山旅游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





但是,古代徽州设府有一千多年历史,渊博流长的徽州文化独步天下,徽学与藏学,以及敦煌学为中国并列的三大地方显学。徽州文化的影响力远胜于黄山风景,黄山美景只能算古代徽角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从长远看,改名得不偿失,丢了西瓜,捡了地瓜。








安徽、安徽,其省名是由安庆府和徽州府两府首字组成的,全国独一份。现在安庆市犹在,徽州府难寻!令人遗憾。




这个问题,自认为需要当仁不让出来说说。

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背后的原因非常无奈、非常必要,也非常气愤。

这个原因,至今没有当年的当事者出来说话。即使胡云龙仙逝之前,也没有抱怨一下。至于他们(分为山南山北两派)为什么至死不说的原因,是因为直接牵涉到他们的领导。

徽改黄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黄山风景区,历来,自从秦始皇设立歙县以来,一直都是歙县的地盘。这个一直,是要到安徽省政府直接插手黄山风景区的所有权为止。

小平同志到黄山登高一呼,全国的旅游事业开始大发展。这个时候,当时的安徽省政府“很有眼光”,将黄山风景区的所有权从徽州地区手里全部收归省政府,成立了黄山风景区管理局,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替省政府直接管理黄山风景区。

之后,省政府自己认识到那样的安排于法不通,于地方实情不符,又以太平县为基础,从歙县和石台各自割出部分地皮,三方合并成立了一个县级黄山市。

这个县级黄山市,只有黄山之名,没有黄山之实。

第一,这个县级黄山市,只是厅级黄山管理局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单位。

第二,这个县级黄山市,管辖权只限于黄山风景区之外。

这样运作几年之后,省政府再次改革黄山地区的行政管理,撤销县级黄山市,改设地级黄山市。

在这个过程中,以胡云龙老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经受住了非常严峻的考验。

如果只是改徽州地区为徽州市,由于黄山风景区的所有权已经被省政府剥夺,那么,当时新设的徽州市,即使名义上拥有对黄山风景区的指导权,也必须时时刻刻担心着省政府什么时候又将黄山风景区从名义上与新设的徽州市彻底剥离。如果当真被从名义上都剥离,那么徽州和黄山风景区将彻彻底底无关!

这样的结局,徽州怎么能够承受??!!

所以,以胡云龙先生为代表的本土有识之士,宁可放弃千年徽州的名号,也要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改名黄山市以后,黄山风景区就名正言顺永远和黄山市母体纠结在一起,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再将他们分开。

除非两个可能:

一是改黄山风景区的大名,叫赤橙绿青蓝紫山或者其他什么山;

二是改黄山市的大名。

第一个可能性有多大呢?!

第二个的难度又有多大呢?

现在,应该知道“黄山市”这个名头的价值了吧。黄山市这个名头就是代表着黄山风景区的归属权!!!

只要省政府没有彻彻底底的将黄山风景区的所有权归还老徽州 ,只要省政府把持着黄山风景区的所有权还剩一天,黄山市人民都坚决不能同意改名徽州市!

老徽州,我的根,全国多少大姓的根,只能继续委屈您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徽州   黄山   黟县   休宁   歙县   黄山市   新安   安徽   地名   省政府   历史悠久   县级   风景区   公元   深厚   文化底蕴   财经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