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后,产量提高,农民日子更好过了?

单干能增产吗?没有良种和化肥行吗?70年代初引进设备建立了多个大型化肥厂。




土地包产到户后,产量提高了,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此,有人咬定,产量提高的原因就是土地包产。这,就是一个误区。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粮食增产主要考的是高产粮种,水利设施,化肥农药。我国76年前,打好水利设施基础,引进化肥农药的先进设各,高产杂交稻试种成功。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的,谁也否定不了。刚分田承包的那几年,正是高产粮种的推广阶段,故有人误认为是土地一承包,产量就提高。当然也有人为证明分田的好处,故意说之。大家想一想,大寨,华西等村,他们坚持集体没分田承包,他们的粮食产品也高了。这足以说明粮产高主要靠的高水利,化肥,良种。

日子是否好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与否,主要看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有人认为,物质,粮食是充足些,但精神方面太欠缺了。承包后,有的人为了钱,不择手段,各显神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诈骗色情…搞得人人防不胜防。环境污染,医院难进,无人情,无亲情,虽然有吃有喝,但日子也过得不是太舒心。但愿神洲再努力,迎来精神,物质双文明。




我是西门白甫话三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个倍受争议的问题,一部分人认为分田到户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迅速提高,很快解决了温饱。一部分人认为,分田到户和粮食产量提高没有关系,产量提高是因为种子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那么,分田到户究竟和粮食产量提高有没有关系?当时应该不应该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弄清这些问题,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当年农村土地为什么要实行生产队大集体经营?

著名农业专家温铁军在谈到当年农业为什么实行大集体经营时说,不是大集体经营好效率高,而是我国当时国情需要。建国初,我国需要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而当时重工业是不赚钱还要投钱的,国家建立之初是一穷二白,那么发展重工业需要的钱哪里来,农业,以农业扶植工业。

我们还记得人民公社化以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工农业生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生产统一计划,产品统一销售。农业税是那个时代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一切工业发展的投资都来自于农业税。

其实,前苏联建国后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实现工业腾飞,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其主要原因就是优先发展工业,农业扶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采用了集体农庄的大集体经营方式,但到工业化完成后,依然实行计划经济,导致国民经济越来越落后。

二、八十年代初为什么又要分田到户?

其实,到七十年代初,我国已经完成基础工业建设,也就是工业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到七十年代末,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税收也在大幅度增长,农业扶植工业的任务已经完成,而且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而从农业发展讲,七十年代末,我国农业人口已经由建国初的四亿多猛增到八亿多接近九亿。但我国农村的耕地面积却由过去的20亿亩减少到18亿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由4亩多减少到2亩,人均粮食增长缓慢。土地和人口矛盾越来越明显,农民仅靠土地已经难以养家糊口。农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与收入矛盾越来越大,国家急需为农民增加收入渠道。

而当时的计划经济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农业人口不允许向城市流动,不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尽管有一部分公社有社办企业,少数农村生产队有副业,但大多数山区农村没有条件,农民收入只能靠种粮食,而粮食价格又由国家统一制定,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加上交公粮和各种税费,大多数生产队一个工只能分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农民辛苦一年,不仅分不到钱,还有很多家庭年年都是欠款户。即便是有企业的公社和有副业的大队生产队,由于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利润普遍很低,真正能分到农民手里的钱依然屈指可数。

而农村另一种情况也促使必须进行土地改革。那就是,七十年代末,农业机械化有了大幅度提高,即便是山区,一些小型农机也有了很大发展,平原地区已经有了大型农机,拖拉机甚至收割机也有了,偏远山区农村,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30、40、50拖拉机也逐渐多了起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农民空闲时间越来越多,闲置劳动力也越来越多,但企业、副业又被政策限制,农民收入提高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果断进行改革开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并将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从二亩土地上解放出来,不仅可以种地有粮食吃,而且可以进城经商务工,有钱花。这就是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

三、分田到户和粮食产量提高究竟有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粮食增产和分田到户没有关系,主要是良种、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失之偏颇。

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良种、化肥、农药等的普遍使用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什么时候都不要否定人的重要因素,因为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是人,从古到今,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人的主观因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打个比方,愚公移山,移走大山,困难重重,愚公当时的移山工具就是铁镐和扁担竹筐,如果愚公没有坚决移山的决心,而且懒惰,即便是有现代化挖掘机,也会绕道而走的。

我们不能不承认人性的弱点,你不得不承认,同样是土地,同样种粮食,大多数人在自家地里干活比在集体地里干活要好,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高。即便是使用良种、化肥、农药、农机等也效果不一样。

所以说,分田到户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四、农业社大集体时为什么没有土地撂荒,而现在却有?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农村出现的一个问题。有人就说,如果是大集体经营就不会出现土地撂荒。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只能是过去农业社大集体时代,现在即便是大集体经营,也会出现撂荒现象。

为什么呢?

一、过去大集体经营年代,粮食产量低,不够吃,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所以,土地是命根子,多一分地,就能多产几斤粮食,就不会饿肚子,所以,那时候,把所有能种粮食的地,即便是边角料地都种了粮食,而且还在开荒地,肯定不会撂荒土地的。

二、那时候,不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只能在村里种地,人多地少,地都不够种,哪舍得撂荒啊?

而现在之所以会有一些土地撂荒,原因有三个:

一、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均粮食达到470公斤,超过世界人均粮食标准70公斤,粮食满足供应,所以,对土地不是那么珍惜了。

二、最主要的原因是种粮食不赚钱。生产一斤粮食没有一瓶矿泉水贵,种一亩地一年最多赚500元,而打工一个月就是几千块,比种一年地收入还高,所以对土地不珍惜。

三、真正撂荒的土地都是偏远山区农村那些不打粮食的坡地、薄地、边角料地,种粮食不仅不赚钱还赔钱,所以,被撂荒。

五、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化还是私有化?

有很多人对土地集体化和私有化两个概念不是很清楚,认为现在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走回头路,搞私有化。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土地集体化实际上指的是土地所有制性质,我国目前土地所有制性质有两种,一是公有制,属于全民所有,比如城市铁路、公路、行政机关、教育医疗等公益性土地。二是农村集体所有制,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即全体村民。

过去的大集体经营和现在的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经营方式不同,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都还是集体的,所以,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土地私有化。

六、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单干和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本质区别。

网上很多人把今天的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过去的土地私有制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

今天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解放前甚至几千年的土地单干有着本质的区别。

解放前以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土地属于私有制,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或者给地主扛长工。

租种地主土地要给地主交租,租赋比较重,而那时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非常低,交完租基本上不剩多少,好年景还能维持温饱,遇到灾年就只能逃荒要饭了。

而现在是每个家庭都分有土地,即便自己不愿意种,租给别人还可以得租金。

七、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延长三十年后又延长三十年而且还要确权颁证?

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轮承包三十年,到期后再顺延三十年,直到2057年,并且已经确权颁证?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目的就是要稳定农村土地,从法律层面保障农民永久性使用集体土地,让农民吃定心丸,放心投资,放心保养整修自己的土地,不再担心朝令夕改,不再频繁调整土地。

当然,分田到户致使农村土地碎片化成都加大,给实现土地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管理带来一定影响,但是,这个问题国家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逐步解决。

土地确权颁证、农村股份制合作社、土地托管、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措施就是为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耕种现代化管理铺平道路。

八、分田到户后粮食为什么能增产?

分田到户后粮食为什么能够快速增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九亿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做到精耕细作;其次是良种、化肥、农药等使用。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由过去的几百斤猛增到一千多斤甚至两千斤。

九、人民公社实行大集体经营对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

这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一部分人对过去人民公社大集体经营持完全否定态度,也有一部分人持完全肯定态度,对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这样,要么完全肯定,要么完全否定。这都是不对的。

前面说了,过去实行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土地实行农业社大集体经营不是因为大集体经营效率高,而是出于国情,是为了农业扶植工业,也是无奈之举。

但大集体时代,由于人都来了大,整修土地、深翻土地、兴修水利,为八十年代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贡献是非常大的。

也可以说,没有大集体时代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的粮食快速增产。历史是分阶段前行的,不能割裂。

十、现在农民日子究竟好过了没有?

如果说现在的农民日子非常好,是说瞎话,因为,现在有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三座大山压在农村农民头上。但如果说农民的日子不如过去,更是有意说瞎话。

农民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为工业建设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改革开放后,国家各项政策向三农倾斜,各种惠农政策陆续出台。

首先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务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渠道;其次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特产税以及地方政府附加费,减轻了农民负担;第三、种地不仅不缴税而且给补贴;第四、出台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如农机补贴、家电补贴、危房改造补贴、残疾人补助、贫困户低保户补助等;第五、基础养老金、高龄补贴、养老保险政府补贴;第六、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

最后看农民生活水平。住别墅、开豪车在农村已经不是神话,大多数农民生活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不用在此啰嗦。

总之,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粮食产量的确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翻地的变化,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个问题得由真正的有良心的农民来说。我是农民出身,大锅饭绝对存在偷懒耍滑的现象,而且还存在着干部家属和关系户不出工多得利的现象。但是,这绝对不是造成农业生产产量低的根本原因。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除了国家大型农场农垦部门基本上没有化吧厂也不可能实行机械化,种地基本还是原始耕作,施肥都是农家肥,七十年代后才有了化肥厂,但即便如此广大农村仍然没有全面推广农田施肥,只是个别地方试点使用,这时候一没有农机化、二没有足够的化肥施肥、三没有今天各种科学育种基地,这种环境下的农业生产能产量高吗?改革开放以后就不同了,国家一天一个样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首先是各种农业机械日渐完善普及,化肥品种代有新品上市而且各种科学施肥的技术广泛应用,数不清的育种基地和品种应接不暇一批批高产的早熟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及大的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所以,我认为,农业生产的好坏与集体个人无关,科学种田机械化大农业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正途。




你就吹吧,使劲吹,我家就是农民世家,解放前父亲年当力壮,给地主家当大师傅,从一颗谷子下田,到桌上的白花大米饭,一波锣鼓打到底就是耕田种地,可以说是大全套,生产队时期也无人赶上他的农业技术,因此,运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生产队无论是农业和副业,在全大队算搞得最好的,由于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水稻、玉米总比邻队长势好,产量高。

特别是在七十年代,上级把水稻的栽培和亩产抓得非常紧,既反对浮夸又不能瞒产,实亊求是的上报产量,我父亲在抓好大面积的产量提高以外,还专门选几个中等的水田进行测试。水稻的平均亩产,从六十年代的最高五百斤左右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平亩产均达到七百斤左右,最好的田能过八百斤,这都是通过晒干扬尽后用秤称出来的,但上报产量时是报不到这么高的,总有些佘地。

分田单干后的前几年,种子还是原来的种子,肥料仍还计划供应,父亲虽已体力不如以前,但种田技术还在,可耕田没有用耕牛了,全凭锄头去深挖和平整,加上分到的田有些差,每年的粮食产量比生产队时期还低一点。实事求是地记着,真正水稻的增产高产,还是后来使用了新一代良种,可是我们已经农转非了。

我是分田单干的经力者,给我的体会是,粮食的增产原因多种,绝不是一包积极就高,一包就增产,一包就吃了饱饭那么简单。在分田单干开始的那几年,农民只是自由了,但劳动并不轻松、也并不亚于生产队时期的苦和累,农民的劳动轻松,生活上好起来,还是在国家实行免交农业税政策,农民不交公粮、不交外销猪等大减负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包产到户   产量   农民   亩产   生产队   水稻   良种   化肥   农药   粮食   农村土地   当年   土地   原因   日子   农村   农业   工业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