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的上是“网暴”?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如果一个人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图片或视频,或者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恐吓、威胁等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网暴。

例如,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人的照片或视频,未经允许就公开他人的隐私;还有一些人在论坛上发表恶意言论,诋毁他人的形象和名誉;还有一些人通过网络组织起来对某个人或群体进行集体攻击和谩骂。这些行为都是网暴的表现形式。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网暴呢?首先,要看这个行为是否有侮辱性、诽谤性、攻击性。其次,要看这个行为是否有造成他人精神上的伤害。最后,要看这个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使用了大量贬低、攻击某个人的话语,并且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被视为一篇网暴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有侮辱性、诽谤性、攻击性,而且还造成了被攻击者的精神上的伤害。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网上发表违法信息。




感谢邀答。“网暴”即网络暴力,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受害者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

网暴的社会危害性显而易见,如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网暴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但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困难,维权成本相对较高

法律上对“网暴”的处理和惩罚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根据民法典规定,网暴构成人身权侵害,比如侵犯公民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形式为: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以及经济赔偿等

对于网上骂人等网络暴力行为,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行政处罚

网络暴力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侵犯人身权的适用侮辱罪、诽谤罪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则适用寻衅滋事罪。网络暴力的刑事案件,通常由当事人提起刑事自诉,这类案件刑期一般不超过3年






网暴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一群人在互联网上采取恶意行为,对个人或组织进行持续和有组织的攻击,导致受害者精神上、情感上和社会上受到负面影响的行为。具体来说,以下行为可能归类为网暴:

1.对受害者进行人肉搜索,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搜集他们的个人信息并公开,使其面临威胁和侵犯。
2.侮辱或贬低他人,包括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种族主义、仇恨言论、仇恨漫画等。
3.发布谣言或虚假信息,以引起公众误解或攻击特定的个人或组织。
4.恶意攻击他人的社交媒体账户,包括盗取密码、发布威胁信息、侵犯隐私等行为
5.对他人进行网上骚扰,包括不断发送威胁信息、散布不实信息、发布攻击性言论或评价,或沉迷于其他不健康的行为。

综上所述,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导致他人个人、社会和精神层面遭到负面影响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为网暴。




怎么才算的上是“网暴”?

答:“网暴”是现如今利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一种网络发起的没有进行是非曲直判断的行为。网暴与键盘侠都是社会必然存在的,它们对社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网暴是一些人发泄情绪引发的网络暴力,一些过激言论或者行为已经触犯到法律的红线。

网暴是一些吃饱了撑着的网民发表在网络中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表在网络平台。

对于一些喜欢出风头的人,不遵纪守法者,可能会因为一些过激言论或行为最后成为网暴的受害者。

网曝与网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概念。网曝是对一件事进行报道,让大众知道事件的起因。它对人们具有监督作用,发挥网络正能量作用。

网暴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缺乏事件的真实性,都是以个人对他人和社会不满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团结,影响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破坏和谐社会的一种暴力形式。

网暴对人和事件具有很大的诽谤性、污蔑性、侵犯他人的名誉、个人信息隐私权等,具有很高的煽动性。

网暴中的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严重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并且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并直接干扰了当事人平静的现实生活。最怕的是网暴中的一种叫人肉搜索,它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并且也是现在风靡一时一种形式,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




謝邀:在本人看來就是有頭臉的人,不名則已,一明驚人。平平淡淡不會“網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人身权   侮辱性   煽动性   攻击性   受害者   名誉   当事人   网民   侮辱   暴力   言论   形式   社会   财经   网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