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经典之作?

历史上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以下是其中一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收录了311篇诗歌。它的内容包括了社会生活、政治、战争、爱情等方面的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包括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它的内容主要是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它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它描写了清朝末年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衰兴替和沧桑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神魔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描写了孙悟空等主人公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幻和冒险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它描写了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表现了起义英雄的勇敢和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毛主席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毛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走完了一生。在临走前,他也学习历代皇帝,给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安排了托孤事宜,那么他是怎么托孤的呢?

  1. 首先咸丰选了顾命八大臣来辅佐同治皇帝。当年顺治选了4个顾命大臣给康熙,咸丰非要搞8个,好像人多就顶用似的。事实证明人多一点用都没有。
  2. 其次咸丰临走前,刻了“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给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要求日后同治皇帝的所有诏书,都必须要盖上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

在咸丰看来,这样的安排似乎是天衣无缝的。因为他这么做不仅让同治皇帝有了8位大臣的辅佐,而且还让两宫皇太后手握制约顾命八大臣的工具。

同时,这顾命八大臣,虽然有爱新觉罗家的人,但是没有咸丰的至亲兄弟,也防备了兄弟篡位的可能。

其实咸丰的这种安排,分明就是为了让顾命八大臣和两宫皇太后之间斗争,结果肯定讨不了好。受苦的,还得是同治皇帝,因为他才6岁,无法掌控平衡。


一、辛酉政变,慈禧手段不错。

这样的安排,让一个人很不高兴,那就是恭亲王奕䜣。为啥?因为他是道光皇帝最有能力的儿子,也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没理由不让他来辅政。

可是咸丰偏偏没有让他辅政,显然是对他有所防范。在这种情况下,恭亲王奕䜣,便跟两宫皇太后站在了同一个阵营。

既然不让我辅政,那我灭了你留下的所有辅政大臣好了!而两宫皇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之间,那是有本质上的利益分歧的,所以她们肯定也是要扳倒顾命八大臣的。


于是两宫皇太后便跟恭亲王奕䜣,结成联盟关系。但是这个阵营比较脆弱,一方是柔弱女子,一方是闲散王爷,根本无法跟手握实权的顾命八大臣斗。因此我们说,慈安、慈禧这几个人的手段,是相当高明的。

  1. 首先,两宫太后认为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端华兼职太多,所以就只让他担任了行在步军统领。至于步军统领一职,则交给了慈禧的妹夫醇郡王奕譞,所以慈禧这一方便有了京城的军权。
  2. 其次,两宫皇太后暗中和恭亲王奕䜣联络,并且借口同治皇帝年幼,所以并没有跟着咸丰的灵驾一起回京,而是提前了4天,从小路赶回了北京。这样她们就有时间安排政变了。
  3. 再者,慈安和慈禧开始在朝臣中哭诉,扬言顾命八大臣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想要独揽大权,不把咸丰的遗命放在眼里,因此得到了群臣们的同情。
  4. 还有,两宫皇太后开始笼络人心,将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鋆、文祥等人封为军机大臣,负责军国大事。等于是罢免了顾命八大臣,同时让这几个人为他们卖命。

等到肃顺等人带着咸丰的棺椁回来的时候,慈禧、慈安和恭亲王奕䜣,已经掌握了京城的所有军政大权,可以说是瓮中捉鳖,守株待兔了!


二、轻而易举灭了顾命八大臣。

慈禧他们在朝中紧锣密鼓地安排着,顾命八大臣却悠哉悠哉地往回走。回来以后,直接就掉进了慈禧的陷阱当中。

当时慈禧控制了京城的军权,便将肃顺当场给抓了,并且送去宰掉了。而载垣和端华也都被勒令在家自尽。这3位顾命大臣算是彻底报销了。

此外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等5人,也都被慈禧给撤职查办了。从慈禧赶回京城开始,到肃顺被斩,一共只花了8天时间。

而当时办成这件大事的这几位主人公多大了呢?慈安太后25岁,慈禧太后27岁,恭亲王奕䜣30岁。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夺权来得如此轻描淡写,可见慈禧日后的政治手段多么高明。


这里面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被任命为步军统领的醇郡王奕譞。他虽然也是道光皇帝的儿子,但是同时他也是慈禧的妹夫。

而他在这场政变中,出场的次数虽然不多,却尤为重要。因为步军统领,是掌握京城九门的重要角色,俗称九门提督。他倒向谁,基本就保证了谁能获得政变胜利。从他和慈禧的关系来看,这人肯定是慈禧给安排上去的。


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䜣成为股肱之臣。

这个时候慈禧、慈安和奕䜣,终于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咸丰皇帝给同治皇帝所定的年号,本来是祺祥。可是政变以后,情况不一样了,于是慈禧便将祺祥改成了同治。

什么是同治呢?有这么几层含义,第一就是两宫太后共同治理,第二是两宫太后和奕䜣等大臣共同治理,第三是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共同治理,第四层含义是两宫太后、同治皇帝和奕䜣等亲贵们共同治理。

不管哪种含义,两宫太后是永远都没有被抛下的。由此可见,慈禧、慈安的垂帘听政,是这场政变最大的收获。

至于恭亲王奕䜣,自然也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奕䜣此后数年一直都手握重权,虽然后来被慈禧给拿下了,可这期间的确尝到了股肱之臣的滋味。


总结: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为什么说辛酉政变是一份经典之作呢?因为这场政变流血很少,除了顾命大臣中的3个殒命,其他人并没有受到伤害。

此外就是政变的核心人物,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偌大的大清国,在这么一群年轻手里玩转,这还不够经典吗?

参考资料:《清史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咸丰   屈原   股肱之臣   垂帘听政   孔子   军统   京城   皇太后   同治   经典之作   太后   大臣   中国古代   弟子   慈禧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