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是这样吗?

《周易》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智慧宝库,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哲理和思想。一些人认为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书籍,对此,我愿意从多个角度给出我的解读。

首先,《周易》的深度与广度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其核心理念是"易",即变化,它讲述了世界的变化无常,阐述了阴阳二元和八卦等宇宙的基本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甚至可以从中看到数学、物理等科学的影子。但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就是一本科学教科书,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隐喻,是一种古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其次,许多人将《周易》看作是占卜的工具,这源于它的卜卦、演卦等方法。然而,《周易》的占卜,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预测未来,而是通过卦象来引导人们审视自我,反思现状,引导行为。这种方法可以说涉及到了心理学和哲学的范畴。

再者,《周易》在音乐、中医等领域的应用,更多的是古人通过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引导人们理解音乐的和谐,和身体的健康。但这并不意味着《周易》就是一本音乐理论或医学的教科书,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理解世界的哲学。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尽管《周易》的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领域,但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本包罗万象的教科书。《周易》更多的是一部哲学书,一部道德书,它通过各种象征和隐喻,向我们传达了生活的哲理,道德的准则,这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所以,当我们读《周易》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它的精神内核,而非表面的形式。

总之,《周易》无疑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智慧的书籍,但要理解和应用它,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全面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归类和标签。




《周易》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积极方面它是一部哲学书,讲的很精深博大。消极方面,现在一些人用来占卜,讲的很玄。也有一些所谓国学大师不知廉耻,讲自己可以算出自己今天出门可以遇到什么事。简言之称它为八卦娱乐不为过,做首诗描述下

无能生有道之源,

如同爹娘造我前。

一阴一阳合道体,

一男一女共家园。

互交互感互参份

相识相爱相结缘。

文王八卦众象演,

夫妻二人琐事缠。

散即成气小无限,

聚则为物大没完。

国学瑰宝耀古今,

辩证取舍不迷恋。

再为国庆庆生做一卦诗娱乐下大家:

《乾》打油诗

韬光养晦七十载(潜龙勿用)初九

高铁航母振国威(见龙在田)九二

贸易纷争剑气露(飞龙在天)九五

举世瞩目神龙飞(亢龙有悔指日可待)上九

写这些多,小编不易,支持给个赞,关注下。祝福您家人幸福快乐!





易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组合64卦。

分别对应:阴阳五行。

对应自然: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为木,坎为水,离为火等等。

对应人:乾为父,坤为母等等。

对应方位:乾西北,坤西南等等。

对应季节:震为春,坎为冬,离为夏,兑为秋等等。

对应动物,身体,属性等等不胜枚举。

宇宙万物,过去未来皆囊括其中。博大精深,现代人能弄懂一二也是万中无一啊。美国人都在大力研究,而有些国人却把老祖宗的精华视为糟粕嗤之以鼻。实在令人悲哀。





《周易》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的代表作,用阴阳,五行和八卦来解释世界的万事万物。

据传说,《周易》为周文王姬昌所创,开始为占卜星相之说,然后被历代先贤推而广之。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唐代世外高人袁天罡和李淳风,元末明初的大儒刘基等都是学而有成者。

据说如果研究《周易》集大成者,可以知过去未来,预知天文之旱涝。

《易经》博大精深,其内容涵盖医理,命理,天文,地理和军事,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然而,《易经》除了有科学性的一面,还有故弄玄虚之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的继承书中的精华,而且剔除其封建性糟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疏漏,请读者诸君斧正。




金栋按:有人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果真如此吗?殊不知,实非如此!拙见如下:

据易学史料,易、周易、易经、易传、易学不是一回事!

1.易,本字为蜴,蜥蜴也。见《说文》。引申为变易、不易等。《中华易学大辞典》认为“易”有十种意思,兹不赘述(见下评论区),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

2.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

3.《周易》之“经”——《易经》(狭义)乃占筮典籍,为非逻辑性,即本占筮而寓哲理,出自古代卜巫史官之手(传统说法“文王拘而演周易”,非是),定型于西周时期,编纂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以帛本《周易》为据,或编纂成书于西汉时期)。

4.《周易》之“传”——《易传》乃哲学与神学混合体之书,出自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手(非孔子亲撰),作者以儒家的伦理观、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等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易经》奧旨,以帛本《易传》为据,当编纂成书于西汉文帝以后的宣、元时期。

《周易》之“经”“传”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性质截然不同,莫把《易传》当《易经》读!

何谓“成书”?即该书所有内容完全编纂在一起了才算成书!成书与成篇不同。每篇文章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写成,但编纂成书是同一时期、一二个或几个作者所为。

5.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非当,既非指《易经》,亦非指《易传》,乃后世“易”学之内容。

所谓“易”学,是汉代以来的经师、学者对《周易》所作的各种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朱伯崑《易学哲学史》说:“易学是通过对《周易》的解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广义之“易”学包括《易传》;狭义之“易”学,专指《易传》之外对《周易》的阐释发挥,附会推演,分为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将其分为“两派六宗”,引如下: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延寿),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伊川),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

“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由上可知,“易”学包罗万象,“易”道穷极宇宙,阴阳无所不及,“引得历史上的无数圣贤尽折腰”(章秋农《周易占筮学》)。圣人贤哲、兵法儒道,易学大师、阴阳堪舆、风水命理、医卜星相、奇门遁甲等,皆可推演其说以述自己之是,为他人服务,为自己谋名利;或成功,或失败,且“一人有一人的伏羲八卦,各家有各家的文王周易”。有近人讥之“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梁启超《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虽有此说,但仍属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且是我国古代哲学、古代科学之一般矣!而非现代意义上之科学。

据易学史料,《周易古经》——《易经》本与阴阳五行无关,既无“阴阳”连用之词,亦无“五行”连用之语。《易传》有阴阳说,无五行说。以阴阳说解《易》,乃《易传》特别是《系辞》之特点;以五行说解《易》,首见于汉易西汉京房《京氏易传》。

清·赵翼《陔余丛考》说:“《易》不言五行。五行乃天地自然之理,然《易》卦但取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而不及五行。”故

汉代以后之五行、卦气、干支、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图、风水命理、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术数之学,乃“易”学之分支,既不是《易经》内容,亦不是《易传》内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说:“我以为从前一切河图、洛书、谶纬术数,先天太极……种种议论,都是谬说。”故既莫把“易”学当《周易》读,亦莫把《易传》当《易经》读!

“可是,古代的经学者,出于尊孔读经的要求,缺乏历史主义观点,往往不区分经、传、学,将三者混为一谈,或者以传解经,或者以学解传,或者将自己的解释说成是真正符合《易经》的本义。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

殊不知,当代仍有部分“易”学爱好者混淆不清《周易》之经、传、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憾事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周易   包罗万象   易经   阴阳家   太极   成书   西汉   博大精深   易学   中国古代   阴阳   时期   哲学   书籍   科学   内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