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伤寒杂病论的书,但是一到临床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去看一看圆运动古中医学。




看的遍数少,前辈神医对《伤寒杂病论》、《内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都是背下来的,尤其是胡希恕大师、刘渡舟大师基本上做到对《伤寒杂病论》倒背如流。再者是临床经验少。




简单点吧:活生生的条文,你没有看懂。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伤寒论并不是一个人写的,它是民间的,甚至有的是经验方,抛弃了你之前的认识,慢慢来,有人说没有人按书上生病的,这是不对的,它恰恰是按书上生病的,只是你理解整理不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用倪海厦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只学到了它的形,还没有学到它的神,所以不能运用自如,伤寒杂病论里的东西我看了几遍,每次看体会都不一样,常看常新,体会也在逐渐加深,真的感叹仲景老师的智慧,有时候看书会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体系,你的体系是否建立起来,是否正确。

伤寒论是张仲景医学体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核心的理论并不在此著中。具体的东西恐怕很难复原了。

你用一套理论的一个分支,无法形成临床的全部工作,这很正常。碰到合适的医案,很容易治好。但大多数病例都很复杂,用单一的指南式教本去套,却是困难。好比语文课本中的诗词,读来朗朗上口,但真让你去试着作一首诗,就不那么简单。你得先去学习韵律和平仄,掌握字词。

同样,使用伤寒论,也要找到源代码。把源头弄清楚,才能真正的理解其意,也就明白张仲景用药的原理。那时在临床就不会无所适从了。

其实,万理归一。既然伤寒论的理论根据找不到了,不如我们从其哲学源头从新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源头我理解就是易经的阴阳和其后发展出的五行观。只有正确的认识了它们,才有可能游刃有余的学习使用伤寒论等学术。甚至于发展出适应当前时代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方法,并且逐步改进完善。

这个步骤可能更艰辛,也许要靠几代人才能完成。也许需要等到特殊的机遇才可解决。但是,既然古人可以做到,现代人应该也能搞清楚。这是体和用的关系,不如相信伤寒论的正确,放心的去使用它。或者在运用过程中,领会到它的精华所在呢。

与其用同样的分支机构去判断伤寒论,不如换个思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伤寒   易经   本草   教本   伤寒论   源头   书上   正确   大师   体系   理论   东西   老师   医学   简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