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投靠项羽,项羽会夺得天下吗?还会落个功臣被杀的下场吗?

谢谢邀请!如果韩信投靠了项羽,情况可能完全不同。因为韩信作为一位军事天才,具有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他的加入将极大地增强了项羽的军事力量和战争能力。

项羽是楚汉战争中楚军的主帅,拥有雄厚的势力和人才。如果韩信投靠了项羽,他们两人的联合将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刘邦的势力。加上当时刘邦刚刚建立汉朝,内外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刘邦的统治地位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挑战。

然而,如果韩信投靠了项羽,他的下场也难以预料。虽然在历史上,韩信最终被刘邦所杀,但因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改变。如果韩信成功地在项羽的帐下立下更多战功,他可能得到更高的地位和待遇,甚至可能在得到天下之后被封为诸侯王。

总的来说,如果韩信投靠了项羽,项羽夺取天下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为韩信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强楚军实力。至于韩信本人,他的下场可能完全不同,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荣耀,也有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于这种假设情景的具体结局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淮阴侯韩信曾经跟刘邦说过项羽的一个弱点:“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就是项羽给人封爵之后,拿着封爵之人的印信,把印信磨得都包浆了还不舍得给人。

淮阴侯韩信这话儿说得一点都不假。项羽分封了诸侯之后,其它被封的诸侯王都回国了,唯独就是不肯放韩王成回到封国。

这下可就把张良惹毛了,张良掉头就去找汉王刘邦。刘邦大笔一挥,立刻就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许诺韩信将来就是韩王,让他带兵去攻打韩地。

韩王韩信一出手就占领了韩地的十多座城池。刘邦一见韩信占领了韩地,立马就把支票兑现了,封韩信为真正的韩王。从此韩王韩信就率领韩军跟从刘邦,一起对付项羽的楚军。

刘邦从荥阳撤出的时候,就留韩王韩信和和周苛等人留守。楚军攻破荥阳之后,韩王韩信就投降了项羽!

在另一条路上的淮阴侯韩信,一路平定代、赵、燕、齐等地。

淮阴侯韩信平定了燕地之后,就请求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刘邦立刻就封张耳为赵王。

韩信打下了齐地之后,让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立刻道:“要当就当真的!”说完立刻封淮阴侯韩信为齐王。

项羽打着打着忽然发现自己被包抄了,就赶紧派武涉给淮阴侯韩信送去一本《三国演义》。

原先投降项羽的韩王韩信,找了个机会又跑回了刘邦那里。刘邦一见,呦,回来啦!刘邦就让韩王韩信继续当他的韩王。如此一来,韩王韩信格外卖力地攻打项羽!

淮阴侯韩信对前来游说的武涉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项羽给过我什么?“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就给了我一支戟!

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对项羽进行合围,淮阴侯韩信随即带兵与刘邦在垓下会兵。

项羽往左一看,一个韩信;再往右一看,又一个韩信。

项羽于是仰天长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如果韩信投靠项羽,项羽会不会夺得天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和韩信无关,韩信本来就是项羽手下的一名士兵,但是后来投靠刘邦了。至于最后结局,可能跟着项羽会好一些,不至于最后落个功臣被杀,但很有可能在楚汉之争中会被乱军杀死。

即使韩信投靠项羽,项羽也不会夺得天下

韩信本来就是项羽手下的一名士兵,只不过官职不高,项羽只封他做了个郎中。

项梁起兵的时候,韩信就归附了项梁,但是没有什么名声。当项梁被秦国大将章邯打败以后,韩信又归附了项羽,项羽封他为郎中。韩信曾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均不采用。

后来,刘邦入驻汉中以后,韩信就从项羽那里跑了,归附刘邦。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也没什么名气,直到遇见萧何。因为萧何举荐,刘邦才任用韩信为大将军,替刘邦打仗。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所以,韩信能够出名,是因为受刘邦的重用,而项羽根本拿他不当回事,所以即使跟着项羽,也会无名。

项羽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项羽只适合为将,不适合称王,更别提做皇帝了。

韩信归附项羽,应该不会落个功臣被杀的命运

韩信如果一直归附项羽,那估计刘邦会再找个大将,楚汉战争会再多打几年,但是韩信在项羽手下依然会默默无名,想被封为大将,估计很难,因为项羽不舍得分封功臣名将。

所以,如果韩信归附项羽,应该会一直默默无名,更不会成为功臣,也不会落个功臣被杀的下场。

韩信最后被杀是因为他想造反,有谋逆之心,所以被刘邦给拿下,然后被吕后给杀掉了。

那有人说,在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以后,归附项羽,是不是结果会好一些

这个倒有可能,当楚汉战争进行到末期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处于对峙阶段,这时,韩信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韩信归附项羽,那项羽的胜算就会高一些。

按当时的形势,确实是这样,但是韩信以前跟随过项羽一段时间,深知项羽的为人,所以他不会归附项羽,只是等着,为了让刘邦给他封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因为一旦战争结束,能不能封王还不好说,因为刘邦一直重用那些从沛县一起起兵的将领,例如樊哙、曹参等。

所以,韩信只是为了提前封王,并没想归附项羽,所以这个假设基本不成立。因为从各个方面来讲,韩信在项羽手下都不会有大的作为。

结语

领导有领导的特性,什么样的领导,带领什么样的士兵,项羽虽然勇猛,但是不舍得分封,所以楚军只有项羽一员大将,其他将领迟早都会离开;而刘邦虽然吊儿郎当,但是分配比较公平,所以大家信服,愿意跟随,并最终夺得天下。您说呢?




韩信第一次从军,就是投靠的楚国项家军,只不过没有什么军功,是小兵一个。韩信没有人际关系,进了楚军也没有当大将军,而是步兵一名,跟着项梁去攻击章邯了。结果项梁战死了,韩信率领十多名步兵逃回楚营,被项羽鄙视,项羽认为将军战死了,士兵逃命了,这样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楚军大将钟离味见韩信异于常人,于是提拔韩信为亲兵,给项羽当执戟郎中。韩信多次进帐给项羽进策,但是项羽有眼无珠,不识大将在前,斥责韩信不懂规矩。韩信多次被项羽斥责,心灰意冷之际就离开了项羽。历史上韩信先跟项羽,但是没有得到重用,因此项羽失去了天下。就算韩信得到了重用,项羽也得不到天下,因此项羽早失去了民心!

以项羽的性格,他不会杀功臣,但也不会给韩信封王。项羽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他不惧怕任何人造反,他有能力击溃任何一个诸侯王!田齐国反抗楚国,项羽引兵击杀之;英布背叛楚国,项羽引兵破之!刘邦曾联合五国反楚,结果项羽大破之。项羽的自信让他不会杀有功之臣,因为他的能力比所有功臣都强!

纵观历史,爱杀功臣的皇帝都是草莽出身,他们自卑没有安全感,只有通过杀戮功臣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秦始皇、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忽必烈、康熙皇帝都没有大杀功臣。刘邦和朱元璋杀的功臣最多,虽然理由大部分都算充分,但手段还是太过酷烈,范围还是太过大。




很明显,不会。

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韩信投军,首先投的就是项羽军!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投奔了项梁,但是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又舍不得分封有功之人。所以项羽不能放手任用贤将。

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也是批评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容人、用人。

韩信大才,屡次献计,项羽却不采纳。韩信心灰意冷,这才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那么假如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投靠项羽会怎么样呢?

那么刘邦和他手下的一帮烂番薯臭鸟蛋瞬间就会被摧毁,这一点毫无疑问。

然后又有两种可能。

一是韩信与项羽撕破脸皮,互相攻杀。项羽兵少粮少,韩信兵强马壮。韩信胜算极大。雄霸天下。

第二种可能是韩信愚蠢透顶,甘心屈居人下,奉项羽为主。项羽会封韩信做一个诸侯王。然后在三年之内,找个借口杀死韩信。韩信难免落一个兔死狗烹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项羽   功臣   汉王   荥阳   楚国   淮阴   印信   天下   郎中   刘邦   诸侯   大将   手下   下场   士兵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