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沈万三是如何威胁到朱元璋的?

沈万三是如何威胁到朱元璋的?

答案是沈万三贵为天下首富,却想用钱收买人心,这当然让朱元璋既感到嫉妒,又觉得是个巨大的威胁了。沈万三原名沈富,万三只是他的别名,元朝到明初人士,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

沈万三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沈祐带着全家人来到周庄居住,在那里从事农业,大量养殖牲畜,因此成为当地富户。沈万三(1330年——1376年),字仲荣,浙江省吴兴县人,祖上迁居到了江苏苏州一带的东蔡村。

此人在元末时,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甚至是走私活动而完成了原始的积累,成为了“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首富,而且还是历史上一位声名鹊起的传奇人物。

那么,这样一位巨富和传奇,最后的人生结局究竟如何呢?

据载,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家资,最后统统被政府没收充公了。因为!他得罪了心胸狭窄和睚眦必报的明太祖朱元璋。相传,朱元璋为了成心找茬,主动向沈万三借出一文钱,借款期限为一个月,每天利息翻一倍。对于朱元璋的特殊要求,一来沈万三不敢拒绝,二来他也没有仔细琢磨,认为不过是一文钱的买卖,朱元璋只是在向他找茬而已。

结果,一个月的期限到期后,他竟然要向朱元璋支付5亿多文钱的利息。沈万三一时无法筹措,只得被朱元璋抄家了。而他本人,也被远远地流放到了荒蛮的云南。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传说罢了。因为,沈万三如此精明,怎会不知道平方次计算利息。而且,据准确史料记载,沈万三的家产超过数千万两白银,而一两白银可以折合一千文钱,沈万三怎么可能拿不出区区五亿文钱,也就是五十万两白银?

据《明史》记载,历史上沈万三的最终结局,的确是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在攻陷南京后,希望在此定都建国,准备修缮旧南京的城墙。可是,由于当时战乱不断,军费开支严重,朱元璋一时间竟然无法筹措足够的白银。

江南巨富沈万三得知消息后,觉得投靠朱元璋的机会到了,于是主动提供上百万两的白银,资助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可是,他不曾想到,朱元璋是一个记仇之人,因为沈万三之前曾出资帮助过老朱的死敌张士诚,所以,朱元璋对他一直耿耿于怀。显然,这百万两白银,并没有能够改变朱元璋对他的敌意。

沈万三一看,这银子还得继续掏,于是再次示好朱元璋。他表示,自己愿意再次出钱百万,犒赏朱元璋的三军将士。朱元璋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大怒,认为沈万三仅仅是一介庶民,竟然敢干涉和腐蚀他的军队,于是决心铲除沈万三。

最终,在马皇后的一再劝说下,朱元璋才饶了沈万三的小命,只将他的千万家产充公,将沈万三本人发配云南充军。很多人都说,沈万三死就死在了不知收敛,不知进退。

朱元璋得势后,作为之前张士诚的钱袋子,沈万三应该循规蹈矩,尽量低调。而不应该过多牵涉进朱元璋的事务,尤其是军务,因为他最在意的就是军队的稳定。

不过,怪人认为,以朱元璋睚眦必报的个性,沈万三无论多么低调,都是难逃一死。毕竟,数千万两的白银,是朱元璋军事征伐所垂涎和必需的。

后来,沈万三继承了家业,继续在周庄当地从事农业,又将业务扩展到种桑养蚕,因此成为当地的大富豪,资产千万,田产万顷,万三这个名字就是这时候得来的,意思是一万个人中才出三个优秀之人的意思,是富豪的别称,也叫作三秀。沈万三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聪明过人,精于计算,还恪守信用,可以说是天生的商人。

沈万三的运气也非常好,就在他小有成就的时候,被江左富豪汾湖陆德源看重,陆德源很欣赏他的聪明才智和良好信用,加之他年老多病且没有儿子,所以将全部财产送给沈万三,自己则到山中当道士,过起了养生的日子。沈万三得到陆德源的财产后,简直是如虎添翼,他利用周庄水路变通便利的优势,开始从事海外贸易,将中国的商品远销海外,经过数年发展,最终成为江南首富。

后来,沈万三又在苏州,南京和吴江等地从事各种不同的商业活动,并将大本营安在了苏州,从而积累了更多财产,家中金银堆积如山,仓库中的粮食更是多到无以计数。

沈万三究竟有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但从他后来与张士诚和朱元璋的交往来看,他的钱财富可敌国,是明朝初期的全国首富,这是毋庸置疑的。据说,沈万三飞黄腾达之后,个人生活极为奢侈,喜欢修建豪宅,家中佣人上千,还是养了三班女乐,他时常在家中宴请达官显贵,家中光是担任守卫、巡逻和打更的奴仆就多达六七十人,由此可见一斑。

沈万三在子女教育和公益事业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就比如说,沈万三将大儒王行请到家中担任私塾老师,让他教沈家子弟读书,给的报酬是每年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报酬可以说是相当可观了,属于超高薪。还有,为了回馈乡里,沈万三还出资修缮了苏州玄妙观门前的道路,全部用茅山石铺平铺平,还在道路两旁修建了大量商铺,并将商铺出租给人做生意。

由于玄妙观香火十分旺盛,所以沈万三又从商铺中赚了不少钱,这样他既做了好事又得了实惠,一举两得。到了元朝末期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是天下闻名了,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他也难以避免地卷入其中。

1353年,私盐主张士诚领着一群私盐贩子拉杆子起义,不到一年时间,手下就有了数万士卒,还占领了多座城池,他便自称诚王,建立大周政权。

1356年,张士诚占领苏州,他便将苏州作为首府驻扎在此,沈万三当时就在城内,他当然不敢得罪张士诚了,为了保住家业,所以拿出钱粮支持张士诚,张士诚也为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于是在苏州为他树碑立传,以表彰他的功德。

也正是在这一年,朱元璋攻下了南京,地盘得到急剧扩张,后来他南征北战,将南方多股割据势力给消灭了,其中最大一股势力就是陈友谅。而随着陈友谅的覆灭,张士诚和方国珍便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朱元璋便一改对张士诚拉拢的态度,转而对其发动攻势。

从1366年五月开始,朱元璋发起了对张士诚的进攻,那时候张士诚已经自称吴王,手下精兵十几万,势力还是比较强劲的。最终,朱元璋花了足足八个多月才攻下张士诚,而在此期间,沈万三作为张士诚背后最大的金主出力良多,正是他提供的钱粮才让张士诚坚守了那么久才被朱元璋消灭。

苏州被朱元璋攻下后,对那些支持过张士诚的苏州富户进行了打击,但作为张士诚头号金主的沈万三,却通过积极巴结朱元璋及官员来自保,最终在当地官员的建议下,朱元璋放过了沈万三。不过,朱元璋虽然没有把沈万三怎么样,但记仇的他可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这就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只要遇到足够大的火就会爆发。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但那时候南京的规模不怎么大,不是很气派,他便决定对南京城进行修筑,尤其是皇宫需要扩建。但是,国家刚刚经历了战火,百废待兴,并且元朝余孽还没有完全被消灭,朝廷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修筑南京城,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想起了首富沈万三,他将沈万三从苏州叫到南京,暗示他拿出钱来修建南京城。

沈万三是个聪明人,哪敢不答应,所以主动提出要出资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大约占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朱元璋本想讹一把沈万三,可没想到沈万三如此财大气粗,这让他非常惊讶,也深感沈万三是个巨大威胁,心想万一沈万三拿钱去资助明朝的敌人,该怎么办呢?不过,当时的当务之急是修筑南京城,所以朱元璋就暂时打消了其他念头,而是同意由沈万三出资修筑南京城的一部分。

沈万三倒也尽心尽力,他不但请了最好的营造匠师来设计建造,还整天待在工地上督促工程进度,并且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了。不过,沈万三这个人没有政治嗅觉,当初他答应建造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就不该,后来他又比朝廷修建皇城的时间提前了三天,显得朝廷办事还不如他利索,这让朱元璋感到很没面子。

朱元璋当然不好发作了,所以事后还不但表彰了沈万三,并让他的两个儿子入朝为官。沈万三因此觉得自己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便开始在南京修建豪宅,“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他因此成为南京城中最有头面的人物,走到哪儿都有一大帮小弟给他当保镖。

要知道那时候明朝多数官员都过得十分穷酸,没什么像样的府邸,而沈万三却过得这么舒服,这种落差让朱元璋和群臣都觉得更没面子了,其实这就是一种仇富心里在作祟,毕竟朱元璋那时候还很穷。

不过,沈万三毕竟刚刚立了大功,朱元璋当然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把他怎么样了,但后来沈万三又做了一件傻事,将朱元璋彻底给得罪了,也将自己推向深渊。

事情是这样的,沈万三因为修筑南京城而成为当时明朝的风云人物,他便有了更大的野心和更多的想法,他想再努力一把,让家族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而就在南京城修建完后不久,军队打仗得胜还朝,朱元璋却拿不出钱来犒赏,为此他非常着急。也不知道沈万三从哪儿得知这个消息,就认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于是找到朱元璋,说自己愿意拿出金子来犒赏三军。

朱元璋有点不高兴,就问沈万三准备拿出多少钱,沈万三便说准备给每个士兵一两黄金作为奖励。

朱元璋就说,我有百万大军,你有百万两黄金吗?沈万三想都不想就说,我有!

朱元璋彻底怒了,大声对沈万三说,匹夫竟然敢犒赏天子的军队,绝对是乱民,真是该杀啊!

说完,朱元璋就命人将沈万三给抓了起来,准备择日将沈万三给杀掉。

马皇后是个菩萨心肠,她听说这件事后,就去找到朱元璋并对他说,朝廷有法律,是用来杀不法之人的,沈万三富可敌国,是不祥之民,上天会惩罚他的,怎么能劳烦你去杀他呢?

朱元璋听完马皇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打消了杀沈万三的想法,而是将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从沈万三主动犒劳军队这件事来看,足见他在政治上是白池,他不懂得朝廷军队只能由皇帝施恩,自古以来将军都不敢随便赏赐士卒,因为这是跟皇帝争夺人心的做法,皇帝要是知道了,能有将军的好果子吃?

就拿霍去病来说吧,他就深知这个道理,汉武帝赏赐给他的几十车食物,他自己虽然吃不完,但就是放烂了扔掉,他也不会分别手下士卒,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不太好,但汉武帝对此却很满意,认为霍去病没有异心。

因此,沈万三主动提出代替朱元璋犒赏军队,自然触动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经了,沈万三没被杀死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并且,朱元璋其实早就对沈万三资助敌人张士诚、修建三分之一的南京城,以及在南京修建豪华住宅恶心自己而感到不满了,沈万三还要继续炫富,竟然主动要帮助朱元璋犒赏军队,这就让朱元璋的面子更没地方搁了,所以朱元璋肯定是要对沈万三动手的。

据说,沈万三被流放的时候,他的家也被抄了,大量财产落入朝廷口袋,他的一些家人也跟他一起流放到了云南和贵州等地。

不久后,沈万三的家族又遭受了第二次打击,他的二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到潮州,余十舍当时负责帮沈万三打理江南的产业,他被流放之后,沈家就没有当家人了,沈万三的家产因此受到很大打击,十之六七都失去了。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万三虽然遭受了巨大打击,但他的财富依然还有很多,所以他的子孙活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人丁也十分兴盛。

而且,沈万三抵达云南之后,有许多朋友从江浙过去看望他,在跟朋友们的交谈中,他意识到云南作为茶马古道,虽然气候苦寒、道路艰辛,但并非不可开发,如果能将浙江的丝绸、茶叶和陶瓷通过茶马古道运到西藏、缅甸和印度等地,是可以赚钱的。

说干就干,沈万三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开始了二次创业,他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成功,因此又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不过,沈万三那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经常生病,所以他在洪武十二年前后便去世了,死时大约七八十岁。但是,沈家并没有因为沈万三的去世而得到朱元璋的原谅,多年之后由于蓝玉案,沈万三的家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情是是这样的,沈万三有个入赘的女婿名叫顾学文,是个贪恋女色之人,同里陈某的儿子虽然是个痴呆儿,但他的老婆梁氏却是个知书达理的大美人,顾学文曾偶然见过梁氏一次,对其垂涎三尺,一直想得到她。

那时候顾学文住在周庄,他为了勾引梁氏,就时常往来于周庄与同里之间。

久而久之,梁氏还真被顾学文钓到手中,刚好那时陈某在外当差,他的痴呆儿又啥事都不知道,顾学文因此经常与梁氏在家中幽会。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陈某的哥哥陈缩头听到点风声了,便开始追查,他得知顾学文经常给梁氏写信,就买通梁氏身边的侍女,让其将梁氏收的信给偷了出来。

陈缩头将信件拿去给陈某看,发现信上有顾学文的松月图章,这就是铁证如山了。

但是,陈某也不是个莽夫,他知道顾学文是沈家的赘婿,背后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如果单凭一封信告到官府去,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怎么办呢?

陈某发现那时候蓝玉案爆发,被牵连进去的人数不胜数,只要是沾点边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可以逃脱。

陈某便去到官府,诬告顾学文与蓝玉暗中有往来,官府自然不敢怠慢,于是派人将顾学文给捉拿了,一顿毒打之后顾学文又屈打成招,成为了蓝玉案中的要犯。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之后,觉得是个惩治沈家人的好机会,于是下令有司严格办理,最后不但是顾学文被判了死刑,就连他生父一族数人也全部被杀死。

顾学文出了事,沈家当然也受到牵连,包括沈万三的儿子沈旺在内的一大批人都被连带问罪,最后被杀者总计有八十余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逃到了云贵等地隐藏起来,沈家可以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自此之后就彻底败落了。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

至于说与顾学文通奸的梁氏,后来也被车某勒令自杀,这件事后来被记录在清嘉庆年间成书的《同里志》当中,《周庄镇志》中也有相关记载。

总结一下,沈万三之所以被朱元璋认为是威胁,主要是因为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沈万三曾有过资敌行为,这让朱元璋对其有所忌惮;第二件事是沈万三以一人之力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还在南京城修建了十分豪华的住宅,这种炫富行为让朱元璋十分嫉妒,也越发不放心;

第三件事是沈万三竟然想帮助朱元璋犒劳军队,被朱元璋认为是图谋不轨的表现,也让朱元璋的面子彻底丧失。

沈万三败就败在政治嗅敏感度不够,过于炫耀财富而忽略了朱元璋的面子,这其实是从商的大忌讳,如果他能做到财不外露,哪怕是稍稍收敛一下,我想朱元璋也未必会真的把他怎么样。所以说起来,沈万三的败落还在于他本身,另外朱元璋的度量还是稍微小了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说沈万三后人的遭遇,这也是他万万没想到的,竟然出了顾学文这样一个败类,以至于族人几乎被朱元璋给杀光了。不过,近代学者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沈万三有一部直系后裔现在就住云贵地区,他的一些旁系后裔则住在周庄和南京一带,但这些人大多都改名换姓了。




开局只有一个碗的朱元璋,深知当资本无孔不入时,社会景象将会多可怕。

当年,富豪沈万三自动请缨要犒劳明军,《明史》中朱元璋问沈万三:“我有百万明军,你都能给点?”沈万三傲娇的说:“至少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说:“谢你的好意,这事不需要你来管!”,别小看这几句话,因为它内藏玄机,直接影响了朱元璋对明朝未来的布局,那么这几句话有啥玄机呢?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江浙一带富豪的代表人物,堪称是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他怎么富裕起来的,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过,所以本文多说无益,但沈万三从巅峰迅速没落之快,确实后人一直争议的话题,而他为何有此结局,是何原因引起的。这非常有警示意义,同时也值得我们探讨一下。

元末周庄的沈万三一生颇为传奇,初年他在父亲那里接过了为数不多的田地,但他勤快也懂得经营,很快由耕地扩充到了其他行业,特别是介入了利润比较高的丝织制造业和银庄等,并后来进入了跨国的商贸业,最终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而来富可敌国的富豪,他的前半生造就的辉煌,却因一两件事上导致迅速的土崩瓦解,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他连两代都过不去,这是为何?

这得从沈万三和朱元璋的两人之间的关系说起,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以金陵为都,这时的金陵经过了屡次的战争,其实也是百废待兴。当时沈万三却很快就动身进入金陵,并且安排了儿子,在哪里购置了大片的土地,还建设了一个拥有九十九间房的庄园,并且还将举家搬到了金陵,当然此举就是想将自己的生意网络以金陵为中心,想四方扩张。

而沈万三也没放弃老家周庄经营,一入金陵就建了一座豪宅,让沈万三的声名便响彻南京城。众说周知,明朝曾经有段资本萌芽时期,在《三言二拍》中提到的施复夫妇成为机户记载中,就体现了明朝的资本初级阶段,施复夫妻是明朝人,夫妻依靠耕织过日之,两人因为织布毕竟好,开始有了点盈余,可两人依旧省吃俭用,并且不提的工作接货干,经过了昼夜运营不到十年,就积累了数千钱。

就买下了邻居的一所大院子,再开了三、四十张织机,又去招来附近的人家,事业做的蒸蒸日上,日子也过得十分完美。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十个字,他可是当时社会真实反映。我们可以通过施复夫妇的经历,看到了当时丝织业,许多中小生产者的生活现状:

能看到会有人经营不善成为被雇用的机工;也会有人如施复夫妻一样,因为手艺好人努力善经营,积累资产,由三、扩充织机,雇佣机工,从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早期的资本商人。沈万三所接触的行业,其中就包括有丝绸织造。

本来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还有许多事要去干,对于沈万三这样的商人,他是压根没去理会的,因为当时朱元璋的蓝图还在构建,主要精力放在了开疆扩土上。

但是进攻也需要防守,当时朱元璋不知道鉴于朱文亮在守洪都的经历,还是其他的原因,发现金陵的城墙不大牢固,同时也没有墙砖,对于防守来说是个很大的隐患。当时在洪都大战之时,朱文亮的城墙就被陈友谅撬开了一个口子,差点因为这个口子洪都失守,幸好这朱文亮想办法把城墙给垒起来,要不朱元璋的结局就难说了。

可能此战的经历,触动了朱元璋,或者是元朝的骑兵还有火器对城墙有一定的威胁,反正朱元璋最后下令,重修金陵的城墙。虽然当时朱元璋是皇帝,命令下去就立刻开工执行,可修城墙这事可不简单,需要多方配合,可不就是人多就行了,而且当时金陵也是刚稳定下来不久,综合来说,当时修城墙属于一个大工程。

开支肯定非常吃力,而明朝初年,朱元璋既要南征北讨,还要发展各地经济发展农商,哪里都是要资源,可明朝刚建立起来,家底不多,所以很快就出现了城墙修到了一半,就停工的情况。

当时朱元璋也很无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时沈万三却主动找到朱元璋,提出自己可以帮忙修建城墙,并且还分文不收。这对于朱元璋来说当然是好事,当时两人就击掌为盟,答应了下来,并且朱元璋还给沈万三约定期限,两人比赛看谁建的快建的好。

就这样明朝初年一场规模浩大的修城墙比赛开始了,沈万三非常重视这次的约定,最后沈万三建设的那段城墙还比约定的时间早三天完成,并且在质量上也稍微比朱元璋要好一筹,总的来说,是沈万三力压朱元璋一头。

当然许多人会认为就是这件事,让朱元璋非常不爽,其实这件事后朱元璋没对沈万三有猜忌心,可以推断这段时期,沈万三因此认识了明朝不少的文臣武将,其中就包括沐英和蓝玉两人,这两人可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名将,可这两人和沈万三的关系都不错,侧面说明沈万三的实力又增加了不少。

本来沈万三只要不飘,基本成为明朝版的乔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以他的实力,后代哪怕要坐吃山空,也要吃好几辈子。可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商人,沈万三想得到的更多,正是这种不满足,让他做出了一件事。

《明史》记载一次,或者是一场胜利,或者是一次佳节。他找到了朱元璋,(注这里能看出,沈万三和朱元璋交情可以,要不不可能随便面见朱元璋),提出了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要求,就是自己可以帮忙犒劳明军将士。

当时朱元璋很有兴趣,就有点不屑地问沈万三:我有百万明军,你都能给点?”沈万三傲娇的说:“至少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说:“谢你的好意,这事不需要你来管!”,据说这是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明史》还有另外一段记载,朱元璋问:“朕有雄师百万,汝能遍济之乎?” 沈万三说:“每人犒金一两。” 朱元璋怒曰:“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此为不靖,推出去午门。”

朱元璋在听了他的话后,是非常的愤怒,心中对沈万三起了必除之心,为何?

其实,朱元璋可不只是对沈万三这一句话给惹怒了,而是对沈万三背后的土豪和商人所触动,同时也对沈万三新账旧账要一起算。沈万三曾经在以下三方面得罪了朱元璋,

第一:资敌

沈万三初期可不是朱元璋的人,他是朱元璋的敌人之一,或者成为死对头——张士诚的人,并且沈万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元朝的富商,反正他是几个势力中周旋和通吃,但沈万三一开始全力支持的对象却是张士诚。

元末群雄并起,在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前,多股势力正在南方激战,沈万三所住的苏州,就是在张士诚的管理之下,张士诚其实这人倒是不错,在当地可是深得民心,也获得如沈万三这样的富豪的资助,

当年朱元璋攻苏州城,沈万三一曾经就资助张士诚抗击朱元璋,坚持了八个多月,一度让朱元璋是进退维谷,可是苏州城的土豪们,眼看朱元璋就要攻入城了,见到局势不对,都纷纷将城内的房产贱卖了出去。

可沈万三却让家丁全都收了下来,导致沈万三一夜之间,资产增加了不少,沈万三为何那么傻?其实他才不傻呢?实际上沈万三早就想好对应之策。

沈万三看着也差不多了,就变脸了不再支持张士诚,并且找人暗中和朱元璋牵线,为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出谋划策,很快张士诚就抵挡不住,失去了苏州城。

后来朱元璋对江浙一带,也就是张士诚的地盘,是不断的进行暗地打压,可沈万三因为关键的时候选择了帮助朱元璋,反而没有被追究,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对于他之前的一些作为,还是让朱元璋铭记在心,只是朱元璋从来不会表露出来罢了。

第二:城墙

沈万三为何要帮助朱元璋修城墙,其实多少有点将功补过的意思,以求朱元璋对其放心,同时得到其原谅是更好。

这里表面看上去,沈万三是在为明朝做贡献,另外一个层次是将功补过,其实还有一个层级,就是沈万三想借此显示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获得一个上升的渠道,因为商人的身份,在明朝的士农工商中,是最末流,还不如一个读书人的地位高,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却毫无地位,这是沈万三不想见到的,而修建城墙他可以接触到更高级别的人,借此他可利用自己的雄厚实力进行各种的运作。

其虽然还是损失,其实获得更多,毕竟金陵城到金陵城以外的地方,都知道个大商人沈万三,同时能修城墙的人,谁会去得罪?反而成为了沈万三推动生意的一个更好宣传。毕竟沈万三是个生意人,图的就是利益。

可这事因为做得太好,太亮眼同时虽然朱元璋没说啥,可是却感觉是别沈万三摆了一道,有点吃哑巴亏的感觉,可是他确实让城墙修好了,也无法找借口发飙。这事后来也就过去了。

第三:犒军

这事上面已经说了,可是为何沈万三会忽然想到要犒军呢?其实现在也无法推测他当年的用意,可是从商人的角度看,我觉得他是出于两种角度去想的,

1,作为商人和富豪的沈万三,在思维中形成一个习惯,以为只要他出资金,那么朱元璋就会开心,同时对他会非常的好。

2,沈万三或者借此机会,想更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圈子。

无论怎么想,沈万三都没想到,自己是花钱办坏事,他没想到,自己提出要帮朱元璋犒赏三军,应该朱元璋是开心不已,可是朱元璋的心,他真的没读懂。朱元璋不但没有很高兴,反而是大发雷霆,要向他问罪,后来是马皇后的劝解,才让他留住了性命,可是全家的充军去到云南。

这样一来让沈万三的确是受到而来不少的打击,同时也让的他从巅峰滑落,人生和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到了云南身家还是依然过这好日子,毕竟他和沐英的关系还可以,但到了蓝玉的事被揭发,沈家因为一个不甚卷了进去,最终沈万三一家还是没法逃脱被朱元璋问罪的结局。

沈万三是威胁到朱元璋的吗,为何朱元璋要如此待他?

其实,这完全和朱元璋童年成长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出身贫农,他对地主和一些有钱有权的人的嘴脸看的非常清楚,因此他深懂这些人的心理。而且朱元璋少年就经常受地主的欺负,而这些的经历他是刻骨铭心的,在他觉得很多的地主乡绅,都是一些为富不仁之辈,理应被惩罚,而沈万三他起步的途径就是地主。

并且,沈万三还资敌后,又变卦力挺朱元璋,其中还捞了不少的好处,让资产增加了不少,甚至还富可敌国,自己动用了金陵的人力物力才能勉强修好城墙,沈万三自己出资,便修建了三分之一,这无疑是展现了他财力,同时也让朱元璋非常的不放心。

试想一下,如果元朝或者其他势力攻打金陵,沈万三再来一次故伎重演,怎么办?而沈万三是个生意人,和各地有着各种的关系,可以说是路路通,但是也可以说没啥原则,这是朱元璋最忌讳的,毕竟当年朱文亮因为几句气话,都差点被朱元璋给抽了,何况是沈万三。

而正当朱元璋四处征战时,更需要庞大的开支,因此忽然沈万三忽然提出拿出一些资金,来帮助朱元璋,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的吸引和急需的,可是朱元璋也很清醒,如果这样放开了这个口子,后面更多的商人参与进来,更多的人犒军,那么以后兄弟们还认自己这位大哥吗?

金银对谁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朱元璋就凭借一两件事一句话,已经判断更远的后果,也懂得了沈万三想干嘛,而朱元璋鉴于宋元的经验,他采取了效仿古代的士农工商制度。

为啥朱元璋要放弃宋朝发达的商业和元朝各种的通商,以农业为士农基础呢?

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粮食是国家的基础,人口和粮草的存粮是成正比的,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盛和衰弱,所以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人口流动的一个手段。

可是商业却不同,他们需要大量的流动性人口,商业的发展肯定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会从区内贸易发展为长途贸易的趋势。但是明朝初期还没有这样一个条件,同时长途贸易发展,富裕了商人。可影响了古代人口流向,对于征收赋税是一个矛盾体。

而更为重要的,元朝因为版图的情况,各国之间的经商是非常频繁的,可这样一来,商人是否与他国有瓜葛,对明朝造成威胁是无法说的清楚了。而且南宋末年,泉州的大商人蒲寿庚就做过这样的事,当时的泉州首富是蒲寿庚,可他受南宋三十年的恩惠,在关键时刻却因为一己私利背叛了南宋,拒绝宋帝入城,最后还迁怒于宋帝,投降了元朝,朱元璋对他家族的做法是非常愤恨的,后来洪武七年,大赦天下。却唯独对蒲家做了标注:“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可见他有多恨蒲家不忠不义。而商人重利思想,也不利于明朝的管理。宋朝的白居易《琵琶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可见商人核心就是追去更高的经济利益,可对于古代的仁义忠厚来说,这完全是格格不入的,是对传统的儒家的一种挑战,而我们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一儒学为基础,商人如果发展起来,成为了风潮势必不利于管理。

所以,朱元璋认为沈万三代表的资本,其实已经是僭越了规矩,并且在为了利益和破坏传统的规则,如果长此以往他会成为另一股重要力量。而问题就是他深切的知道,懂得资本的真面目,就是要增殖,就是利生利,可本事资本不是青菜和粮食,无法种出来的,怎么办,这能不择手段又贪得无厌去扩张,更为了追逐利益,冲破发展种限制,希望是完全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各种地方;

可见,如果朱元璋让沈万三这样的玩下去,不给资本套上一个紧箍咒,那么,沈万三们说代表的资本便会如越界一般的洪水猛,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吞噬更多人的的共同利益。

节制资本,朱元璋做了最关键的三点:

一是筑牢保障民生,可以说初期明朝的成功,和保证百姓基本的民生很有关系,而到了明朝晚年,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导致李自成起义,崇祯想要指挥也都可以不听,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要设置商人的禁入行业和领域。明朝对于一些主要的行业,还是先少让富豪们介入,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保证了明朝的有效运作,哪怕是君主不上朝,明朝都可以继续运作,其中主要的还是明朝掌控了很多的重要行业命脉。

三是分散资本扶持各地,朱元璋对江浙一带,也就是张士诚管理的一代,当时也是最富裕的地区,进行了各种的迁移和各种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富裕的人和资本带到了迁移到了全国各地,例如将沈万三充军去云南,对于荒芜的云南开发是有一定的贡献的。这样能构建起一个更大的商业版图,反而对于明朝非常有利,而不是一个地方特别富裕,其他地区却差距很大,

可到了晚明,这种情况无法控制,导致晚明江南一带的富豪富可敌国,而陕西一带出现的连年大旱却没人去救援,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可见,沈万三身为一个富商,他却提出要为朱元璋犒赏三军,这完全是对朱元璋一种轻视,同时更是有渗透明军的意味!而从古到今,守卫的军队都是帝国根本,沈万三的如此建议,无疑在朱元璋看来,是直接的威胁了朱元璋,因此他一点也不冤。试想一下,如果沈万三成功后,资本一旦与舆论、知识、权力结合成功,明朝的江山将变成什么样子?




沈万三(1330年——1376年),字仲荣,浙江省吴兴县人,祖上迁居到了江苏苏州一带的东蔡村。

此人在元末时,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甚至是走私活动而完成了原始的积累,成为了“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首富,而且还是历史上一位声名鹊起的传奇人物。

那么,这样一位巨富和传奇,最后的人生结局究竟如何呢?

据载,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家资,最后统统被政府没收充公了。因为!他得罪了心胸狭窄和睚眦必报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朱元璋为了成心找茬,主动向沈万三借出一文钱,借款期限为一个月,每天利息翻一倍。对于朱元璋的特殊要求,一来沈万三不敢拒绝,二来他也没有仔细琢磨,认为不过是一文钱的买卖,朱元璋只是在向他找茬而已。

结果,一个月的期限到期后,他竟然要向朱元璋支付5亿多文钱的利息。沈万三一时无法筹措,只得被朱元璋抄家了。而他本人,也被远远地流放到了荒蛮的云南。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传说罢了。因为,沈万三如此精明,怎会不知道平方次计算利息。而且,据准确史料记载,沈万三的家产超过数千万两白银,而一两白银可以折合一千文钱,沈万三怎么可能拿不出区区五亿文钱,也就是五十万两白银?

据《明史》记载,历史上沈万三的最终结局,的确是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在攻陷南京后,希望在此定都建国,准备修缮旧南京的城墙。可是,由于当时战乱不断,军费开支严重,朱元璋一时间竟然无法筹措足够的白银。

江南巨富沈万三得知消息后,觉得投靠朱元璋的机会到了,于是主动提供上百万两的白银,资助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可是,他不曾想到,朱元璋是一个记仇之人,因为沈万三之前曾出资帮助过老朱的死敌张士诚,所以,朱元璋对他一直耿耿于怀。显然,这百万两白银,并没有能够改变朱元璋对他的敌意。

沈万三一看,这银子还得继续掏,于是再次示好朱元璋。他表示,自己愿意再次出钱百万,犒赏朱元璋的三军将士。朱元璋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大怒,认为沈万三仅仅是一介庶民,竟然敢干涉和腐蚀他的军队,于是决心铲除沈万三。

最终,在马皇后的一再劝说下,朱元璋才饶了沈万三的小命,只将他的千万家产充公,将沈万三本人发配云南充军。很多人都说,沈万三死就死在了不知收敛,不知进退。

朱元璋得势后,作为之前张士诚的钱袋子,沈万三应该循规蹈矩,尽量低调。而不应该过多牵涉进朱元璋的事务,尤其是军务,因为他最在意的就是军队的稳定。

不过,个人认为,以朱元璋睚眦必报的个性,沈万三无论多么低调,都是难逃一死。毕竟,数千万两的白银,是朱元璋军事征伐所垂涎和必需的。





沈万三是如何威胁到朱元璋的?

答案是沈万三贵为天下首富,却想用钱收买人心,这当然让朱元璋既感到嫉妒,又觉得是个巨大的威胁了。



沈万三原名沈富,万三只是他的别名,元朝到明初人士,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

沈万三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沈祐带着全家人来到周庄居住,在那里从事农业,大量养殖牲畜,因此成为当地富户。

后来,沈万三继承了家业,继续在周庄当地从事农业,又将业务扩展到种桑养蚕,因此成为当地的大富豪,资产千万,田产万顷,万三这个名字就是这时候得来的,意思是一万个人中才出三个优秀之人的意思,是富豪的别称,也叫作三秀。

沈万三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聪明过人,精于计算,还恪守信用,可以说是天生的商人。

沈万三的运气也非常好,就在他小有成就的时候,被江左富豪汾湖陆德源看重,陆德源很欣赏他的聪明才智和良好信用,加之他年老多病且没有儿子,所以将全部财产送给沈万三,自己则到山中当道士,过起了养生的日子。



沈万三得到陆德源的财产后,简直是如虎添翼,他利用周庄水路变通便利的优势,开始从事海外贸易,将中国的商品远销海外,经过数年发展,最终成为江南首富。

后来,沈万三又在苏州,南京和吴江等地从事各种不同的商业活动,并将大本营安在了苏州,从而积累了更多财产,家中金银堆积如山,仓库中的粮食更是多到无以计数。

沈万三究竟多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但从他后来与张士诚和朱元璋的交往来看,他的钱财富可敌国,是明朝初期的全国首富,这是毋庸置疑的。

据说,沈万三飞黄腾达之后,个人生活极为奢侈,喜欢修建豪宅,家中佣人上千,还是养了三班女乐,他时常在家中宴请达官显贵,家中光是担任守卫、巡逻和打更的奴仆就多达六七十人,由此可见一斑。

沈万三在子女教育和公益事业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就比如说,沈万三将大儒王行请到家中担任私塾老师,让他教沈家子弟读书,给的报仇是每年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报仇可以说是相当可观了,属于超高薪。

还有,为了回馈乡里,沈万三还出资修缮了苏州玄妙观门前的道路,全部用茅山石铺平铺平,还在道路两旁修建了大量商铺,并将商铺出租给人做生意。

由于玄妙观香火十分旺盛,所以沈万三又从商铺中赚了不少钱,这样他既做了好事又得了实惠,一举两得。



到了元朝末期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是天下闻名了,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他也难以避免地卷入其中。

1353年,私盐主张士诚领着一群私盐贩子拉杆子起义,不到一年时间,手下就有了数万士卒,还占领了多座城池,他便自称诚王,建立大周政权。

1356年,张士诚占领苏州,他便将苏州作为首府驻扎在此,沈万三当时就在城内,他当然不敢得罪张士诚了,为了保住家业,所以拿出钱粮支持张士诚,张士诚也为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于是在苏州为他树碑立传,以表彰他的功德。

也正是在这一年,朱元璋攻下了南京,地盘得到急剧扩张,后来他南征北战,将南方多股割据势力给消灭了,其中最大一股势力就是陈友谅。

而随着陈友谅的覆灭,张士诚和方国珍便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朱元璋便一改对张士诚拉拢的态度,转而对其发动攻势。

从1366年五月开始,朱元璋发起了对张士诚的进攻,那时候张士诚已经自称吴王,手下精兵十几万,势力还是比较强劲的。



最终,朱元璋花了足足八个多月才攻下张士诚,而在此期间,沈万三作为张士诚背后最大的金主出力良多,正是他提供的钱粮才让张士诚坚守了那么久才被朱元璋消灭。

苏州被朱元璋攻下后,对那些支持过张士诚的苏州富户进行了打击,但作为张士诚头号金主的沈万三,却通过积极巴结朱元璋及官员来自保,最终在当地官员的建议下,朱元璋放过了沈万三。

不过,朱元璋虽然没有把沈万三怎么样,但记仇的他可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这就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只要遇到足够大的火就会爆发。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但那时候南京的规模不怎么大,不是很气派,他便决定对南京城进行修筑,尤其是皇宫需要扩建。

但是,国家刚刚经历了战火,百废待兴,并且元朝余孽还没有完全被消灭,朝廷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修筑南京城,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想起了首富沈万三,他将沈万三从苏州叫到南京,暗示他拿出钱来修建南京城。

沈万三是个聪明人,哪敢不答应,所以主动提出要出资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大约占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朱元璋本想讹一把沈万三,可没想到沈万三如此财大气粗,这让他非常惊讶,也深感沈万三是个巨大威胁,心想万一沈万三拿钱去资助明朝的敌人,该怎么办呢?

不过,当时的当务之急是修筑南京城,所以朱元璋就暂时打消了其他念头,而是同意由沈万三出资修筑南京城的一部分。

沈万三倒也尽心尽力,他不但请了最好的营造匠师来设计建造,还整天待在工地上督促工程进度,并且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了。

不过,沈万三这个人没有政治嗅觉,当初他答应建造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就不该,后来他又比朝廷修建皇城的时间提前了三天,显得朝廷办事还不如他利索,这让朱元璋感到很没面子。

朱元璋当然不好发作了,所以事后还不但表彰了沈万三,并让他的两个儿子入朝为官。

沈万三因此觉得自己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便开始在南京修建豪宅,“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他因此成为南京城中最有头面的人物,走到哪儿都有一大帮小弟给他当保镖。

要知道那时候明朝多数官员都过得十分穷酸,没什么像样的府邸,而沈万三却过得这么舒服,这种落差让朱元璋和群臣都觉得更没面子了,其实这就是一种仇富心里在作祟,毕竟朱元璋那时候还很穷。



不过,沈万三毕竟刚刚立了大功,朱元璋当然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把他怎么样了,但后来沈万三又做了一件傻事,将朱元璋彻底给得罪了,也将自己推向深渊。

事情是这样的,沈万三因为修筑南京城而成为当时明朝的风云人物,他便有了更大的野心和更多的想法,他想再努力一把,让家族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而就在南京城修建完后不久,军队打仗得胜还朝,朱元璋却拿不出钱来犒赏,为此他非常着急。

也不知道沈万三从哪儿得知这个消息,就认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于是找到朱元璋,说自己愿意拿出金子来犒赏三军。

朱元璋有点不高兴,就问沈万三准备拿出多少钱,沈万三便说准备给每个士兵一两黄金作为奖励。

朱元璋就说,我有百万大军,你有百万两黄金吗?沈万三想都不想就说,我有!

朱元璋彻底怒了,大声对沈万三说,匹夫竟然敢犒赏天子的军队,绝对是乱民,真是该杀啊!

说完,朱元璋就命人将沈万三给抓了起来,准备择日将沈万三给杀掉。



马皇后是个菩萨心肠,她听说这件事后,就去找到朱元璋并对他说,朝廷有法律,是用来杀不法之人的,沈万三富可敌国,是不祥之民,上天会惩罚他的,怎么能劳烦你去杀他呢?

朱元璋听完马皇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打消了杀沈万三的想法,而是将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从沈万三主动犒劳军队这件事来看,足见他在政治上是白痴,他不懂得朝廷军队只能由皇帝施恩,自古以来将军都不敢随便赏赐士卒,因为这是跟皇帝争夺人心的做法,皇帝要是知道了,能有将军的好果子吃?

就拿霍去病来说吧,他就深知这个道理,汉武帝赏赐给他的几十车食物,他自己虽然吃不完,但就是放烂了扔掉,他也不会分别手下士卒,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不太好,但汉武帝对此却很满意,认为霍去病没有异心。



因此,沈万三主动提出代替朱元璋犒赏军队,自然触动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经了,沈万三没被杀死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并且,朱元璋其实早就对沈万三资助敌人张士诚、修建三分之一的南京城,以及在南京修建豪华住宅恶心自己而感到不满了,沈万三还要继续炫富,竟然主动要帮助朱元璋犒赏军队,这就让朱元璋的面子更没地方搁了,所以朱元璋肯定是要对沈万三动手的。

据说,沈万三被流放的时候,他的家也被抄了,大量财产落入朝廷口袋,他的一些家人也跟他一起流放到了云南和贵州等地。

不久后,沈万三的家族又遭受了第二次打击,他的二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到潮州,余十舍当时负责帮沈万三打理江南的产业,他被流放之后,沈家就没有当家人了,沈万三的家产因此受到很大打击,十之六七都失去了。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万三虽然遭受了巨大打击,但他的财富依然还有很多,所以他的子孙活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人丁也十分兴盛。

而且,沈万三抵达云南之后,有许多朋友从江浙过去看望他,在跟朋友们的交谈中,他意识到云南作为茶马古道,虽然气候苦寒、道路艰辛,但并非不可开发,如果能将浙江的丝绸、茶叶和陶瓷通过茶马古道运到西藏、缅甸和印度等地,是可以赚钱的。

说干就干,沈万三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开始了二次创业,他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成功,因此又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不过,沈万三那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经常生病,所以他在洪武十二年前后便去世了,死时大约七八十岁。

但是,沈家并没有因为沈万三的去世而得到朱元璋的原谅,多年之后由于蓝玉案,沈万三的家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情是是这样的,沈万三有个入赘的女婿名叫顾学文,是个贪恋女色之人,同里陈某的儿子虽然是个痴呆儿,但他的老婆梁氏却是个知书达理的大美人,顾学文曾偶然见过梁氏一次,对其垂涎三尺,一直想得到她。

那时候顾学文住在周庄,他为了勾引梁氏,就时常往来于周庄与同里之间。

久而久之,梁氏还真被顾学文钓到手中,刚好那时陈某在外当差,他的痴呆儿又啥事都不知道,顾学文因此经常与梁氏在家中幽会。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陈某的哥哥陈缩头听到点风声了,便开始追查,他得知顾学文经常给梁氏写信,就买通梁氏身边的侍女,让其将梁氏收的信给偷了出来。

陈缩头将信件拿去给陈某看,发现信上有顾学文的松月图章,这就是铁证如山了。

但是,陈某也不是个莽夫,他知道顾学文是沈家的赘婿,背后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如果单凭一封信告到官府去,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怎么办呢?

陈某发现那时候蓝玉案爆发,被牵连进去的人数不胜数,只要是沾点边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可以逃脱。

陈某便去到官府,诬告顾学文与蓝玉暗中有往来,官府自然不敢怠慢,于是派人将顾学文给捉拿了,一顿毒打之后顾学文又屈打成招,成为了蓝玉案中的要犯。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之后,觉得是个惩治沈家人的好机会,于是下令有司严格办理,最后不但是顾学文被判了死刑,就连他生父一族数人也全部被杀死。



顾学文出了事,沈家当然也受到牵连,包括沈万三的儿子沈旺在内的一大批人都被连带问罪,最后被杀者总计有八十余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逃到了云贵等地隐藏起来,沈家可以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自此之后就彻底败落了。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

至于说与顾学文通奸的梁氏,后来也被车某勒令自杀,这件事后来被记录在清嘉庆年间成书的《同里志》当中,《周庄镇志》中也有相关记载。

总结一下,沈万三之所以被朱元璋认为是威胁,主要是因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沈万三曾有过资敌行为,这让朱元璋对其有所忌惮;

第二件事是沈万三以一人之力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还在南京城修建了十分豪华的住宅,这种炫富行为让朱元璋十分嫉妒,也越发不放心;

第三件事是沈万三竟然想帮助朱元璋犒劳军队,被朱元璋认为是图谋不轨的表现,也让朱元璋的面子彻底丧失。



沈万三败就败在政治嗅敏感度不够,过于炫耀财富而忽略了朱元璋的面子,这其实是从商的大忌讳,如果他能做到财不外露,哪怕是稍稍收敛一下,我想朱元璋也未必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所以说起来,沈万三的败落还在于他本身,另外朱元璋的度量还是稍微小了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说沈万三后人的遭遇,这也是他万万没想到的,竟然出了顾学文这样一个败类,以至于族人几乎被朱元璋给杀光了。

不过,近代学者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沈万三有一部直系后裔现在就住云贵地区,他的一些旁系后裔则住在周庄和南京一带,但这些人大多都改名换姓了。




朱元璋说,“这样的一个匹夫安敢犒劳天子的军队,该杀”。

这个该杀之匹夫,正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江南巨富,沈万三。

其实历史上关于沈万三和朱元璋的“冲突”,有部分观点视为是“伪史”,因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是来自于明朝人,沈家的亲家人莫旦所编撰的《吴江志》,可是再根据当地的地方史料,沈万三却是在大明建立之前已经死去了。

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伪史”呢?正是因为沈万三的行为和朱元璋的反应,太过于奇怪和诡异了。

沈万三起家于江南地带,现代的苏州昆山,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名为周庄,而这个地方,就是当年沈万三通过河道贸易发家的宝地,也是沈万三建设的,需要一提的是,沈万三和朱元璋的冲突可能是假的,但周庄出自沈万三之手,是百分百真实的。

沈家是外来户,不过经商头脑却是通透,江南地区,自宋代以来,河道贸易就开始辉煌起来了,而元代对汉商人多有打压,直到元末农民起义后,汉人才开始占据重要的经商地位。

在当时,江南水乡因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农业上、商业上都已经成为了主导地位,而沈家,就是在江南水乡进行大规模的“垦殖开发”发的家。

经历了原始积累后,沈万三深知单一的生产经济并不能让他们更富有,当时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存在,于是沈万三缔造了这种萌芽,他开发周庄的水乡网道,以水乡人民的劳动力为生产环节,他主要负责对外贸易。

在《周庄镇志》上,就有对沈万三人生转折的记载,那就是他获得了当时著名富贾“陆氏”的巨资融入,从而开辟贸易路线,用现在的话来说,沈万三是拿到了陆氏的“天使投资”才正式成长起来的。

沈万三的经商对象,实际上“番商”,时人称之为“通番”:

“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所以一下子,沈万三就富了起来。

其实沈万三第一个支持的“元末军阀”并不是朱元璋,而是在元末割据浙西地区的盐城人:张士诚。

张士诚本身是盐商出身,家里是做生意的,很有可能,与沈万三家族有过往来,在浙西地区,张士诚的影响力很大,活络的沈万三进行了人生第一次大投资:给予张士诚大周政权建设性的帮助。

可惜的是,张士诚后来失败了,沈万三的投资泡了汤,所幸的是,这种投资并没有让沈万三伤筋动骨,唯一的伤害就是,让政治家看清楚了沈万三这种“无利不往”的商人本质,这让本就是贬商观念的社会主流,对沈万三的印象更差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大致平定中原,彼时徐达北伐,大元朝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胜利是必然的,所以朱元璋称帝南京,定都于此,以日月山河相照,定国号“明”。

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了对南京城的建设,不管是皇帝住的皇宫,还是政治办公的偏殿,还是因为战乱而崩溃的商业场所,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大量的金钱。

既然需要钱,而且朱元璋已经称帝了,那么沈万三就抓住了新的机会,他要用他的财富来资助大明建设南京,以此来换取高回报,改变自己的商人卑贱的地位。

历史有载,大明朝早期的南京建设,沈万三出了“三分之一”的金钱,而这三分之一乃是一个天文数字,另外三分之二,可是朱元璋以大明税收才能拿得出来的巨资,也是因此沈万三被认为是当时的中国首富,真正的富可敌国。

作为回报,朱元璋给沈万三的两个儿子封官,而且沈万三投资大明,能获得的利益绝不止于此,跟一个新兴政权有所关联,沈万三的确是赚到了。

可花无三日红,人没长久亲,商人沈万三和皇帝朱元璋的“蜜月期”,就被沈万三自己“作死”破坏了。

朱元璋乃是一个布衣皇帝,政治神经很敏感,有一回,沈万三以自己个人的名义犒劳了朱元璋的军队,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很大,被朱元璋知道后,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度愤怒,朱元璋说,沈万三一个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该杀。

而马皇后则是出言相劝,沈万三的行为的确该杀,可沈万三也是对南京城建设出过大力的,如果对他打打杀杀,那么会让别人心寒,干脆就罪不致死,减一等,流放千里即可,朱元璋也同意了。

就这样,犒劳了天子军队的沈万三被朱元璋安排流放云南。

墙倒众人推,沈万三因为得罪皇帝被流放的事情一经传播,沈家立马就垮台了,沈家的财富大量流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掠夺,而庞大的新兴富贾沈家,在短时间内化为泡影,不复存在。

关于沈万三被流放,还有一种隐性的原因就是,沈万三当年支持张士诚支持得太到位了,导致张士诚一直很顽强地生存着,张士诚行事大方慷慨,深得人心,主要原因就是他太有钱了,擅于“钞能力”。

因此被人认为,这是朱元璋秋后算账的一个表现。

而沈万三被流放不久之后,病逝在路上,仅留下那个完美的水乡周庄,周庄有着他的名字,留着他的宅子,却已经没有了富可敌国的沈家人。

可这个所谓的“史实”,是有漏洞的。

第一个大漏洞,那就是沈万三不可能直接犒赏朱元璋的军队,这绝对不会是精打细算,号称全国首富的人物沈万三做出来的事情,沈万三帮助过张士诚,这是基本可以确认的,他不是没有和政治家打过交道,必然也知道忌讳。

而第二个漏洞在于,朱元璋不至于以这种理由来杀沈万三。

所谓犒赏天子军队,这总有一个度,自古以来,百姓以“饭食水暖”迎接王师,一直是个传统,沈万三只是一个商人,再怎么犒赏,也不可能到达和军队很亲密的地步,若真的到了很敏感的亲密地步,那么沈万三可以说是在“谋反”的边缘试探了。

最重要的是,军队纪律不是儿戏,朱元璋不可能没有要求过下属,因此这个事情,不会像朱元璋口中说出的那样简单,背后应该还存在着斗争与阴谋论。

“沈万三被流放案”,一直都是疑案、悬案,在大明洪武朝朱元璋滥杀功臣的背景下,沈万三被朱元璋“抄家致死”的说法一直很有市场,在世人的心理看来,朱元璋这样做事情,并不出奇。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讲,明朝的时候,资本主义其实已经有威胁政权的隐患了,与其说是沈万三犒劳军队,更不如说是沈万三所代表的江南富商们对“权力”的开始觊觎,想要从商人的属性,转变为政治家。

比如当年资助沈万三的“陆家”,背后必然还有很多富商,他们在私底下是一个巨大的联盟群体,太有钱的情况下,难免会对政治产生小觑的心理,从而导致了一些事情做过了界限,沈万三成为了过线的代价。

朱元璋“除掉”沈万三的这个故事,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清人”为了诬陷朱元璋所设计的,但不管是诬陷还是事实,有些事情并非空穴来风,按照朱元璋连开国大臣都能几乎一网打尽的行为方式,对付两个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的资本家,倒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这也反映了古代富商对政权稳定性的影响,都说自古“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贱,从这些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金陵   明朝   富豪   富可敌国   元朝   江南   苏州   云南   南京   朝廷   首富   城墙   势力   商人   军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