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不联合李自成一起消灭满清呢?

明朝为什么没有联合李自成一起消灭满清,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疑问,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李自成和明朝之间存在矛盾。李自成在起义时曾经宣称要推翻明朝,建立自己的王朝。因此,明朝和李自成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政治矛盾,难以合作。
  2. 李自成的军队缺乏纪律和组织。李自成的军队主要由农民组成,缺乏训练和纪律,难以与明朝的正规军相比。如果明朝与李自成合作,可能会面临军队指挥和协调上的困难。
  3. 明朝内部存在分裂和不稳定。明朝在满清入侵前已经陷入了政治和经济危机,内部存在着分裂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明朝与李自成合作,可能会面临内部反对派的反对和抵制。
  4. 满清入侵的时机和策略。满清入侵明朝的时机非常巧妙,他们利用了明朝内部的分裂和不稳定,采取了分兵进攻的策略,逐步占领了明朝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与李自成合作可能并不能改变满清入侵的结果。总之,明朝没有联合李自成一起消灭满清,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历史是复杂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想法很美好,但是没有可行性。要知道,历朝历代,在统治者眼中,边祸只是癣疥之疾,内乱才是心腹大患。“攘外必先安内”,绝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只不过这一思想后来被慈禧和常凯申发扬光大了。但是明朝为什么不联合李自成一起消灭女真,这件事分析起来又有几个具体的原因。

一李自成实力太强,已不满足于招安了

其实说起来,招安这事明朝也不是没干过,差不多同时期的郑芝龙就是个例子。只是,郑芝龙说到底只是个海寇,虽然在海上横行霸道,大明水师也奈何不了他,但要是上了岸,他还是不敢和大明硬刚的,况且,郑芝龙是个商人,他想的只是怎么搞更多钱,和大明死磕对他没有好处。所以,大明一提出招安,他立马答应了,并且还封了他个海防游击的官衔,这个芝麻大点的官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但是李自成就不同了,到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在西安建国称帝,准备东征,取北京如探囊取物。很多人说李自成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让他出关抗击清兵,其实想想这是就不靠谱。出关和清兵打得两败俱伤,让崇祯收渔翁之利,李自成不会这么傻的。可见,李自成连裂土封王都已不满足,怎么会满足招安。

二李自成多次诈降,复又反叛,崇祯已经对他彻底失去信任

有人也许会问,那崇祯早干嘛去,为什么不趁着李自成羽翼未丰的时候招安他呢?这事说起来可真是错怪崇祯了,其实崇祯不是没有给过李自成机会。别看崇祯杀大臣杀得不亦乐乎,但是对农民军,心底还是一丝恻隐之心,他也知道这些流民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终归还是他的子民,杀人太多,有伤天和。崇祯五年的时候,洪承畴任三边总督,在陕西打击农民军,斩首数万,眼看就快要成功了,这时候李自成玩了个花招,谎称投降,然后趁官军不注意,渡过黄河天险,流窜到了山西。崇祯七年的时候,陈奇瑜将李自成逼入大巴山的车厢峡,准备一举围歼。这时候,李自成又玩了诈降的把戏,崇祯再次上当。官军押着农民军回陕西,快到宝鸡时,李自成振臂一呼,将押解的官军杀尽,再一次反叛。这几次事件后,崇祯已经对李自成完全丧失了信任,恨不能杀之而后快,更不用谈去招抚了。

三李自成一门心思的造反推翻明朝,跟他说联合抗清,无异于是媚眼抛给了瞎子

李自成从起兵后,眼中唯一的敌人就是大明,至于清兵,远在千里之外,他压根就没想过。在他的战略规划里,没有清军的一席之地。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作为大明最后一股势力,他的重心完全放在吴三桂身上,对关外的清军没有足够重视。所以,后来的一片石之战李自成战败,虽然说是吴三桂暗中勾结清兵,夹击大顺军所致。但是,身为统帅的李自成,居然没有将清军这一最大的变数考虑在内,以至于清军加入战场后,大顺军措手不及,形势完全一边倒。

总之,明朝和李自成联手打清军,是不可能实现的。套用一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

这就是我的看法,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呢,欢迎留言探讨。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点赞加关注。




明朝不是没有招安过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而是多次招安他们。但是把他们被招安过来以后,经常是很快就又谋反了。

要知道,历史处在王朝末年,当农民起义大爆发的时候,如果遇到外族的入侵,那些农民起义者往往会转而投奔政府,和政府达成和解,帮助政府抵御外国列强的入侵。比如八字军等等。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浒传,里面也写到了一个情节,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以后,带领兄弟们大破辽国。虽然这是一个杜撰的情节,但这其实是那时候人们共同的一种认识。都知道在面对外国列强入侵的时候,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农民起义军,都会捐弃前嫌,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样,虽然当时国共两党打得不可开交,地方军阀(比如四川军阀)打成一团,但是面对日本入侵的时候,所有人都能够放下武器,一致对外。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没有被明朝招安成功呢?

(李自成进京)

我们说没有招安成功,意思是说,明朝并不是没有招安。事实上,明朝曾经多次招安,但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虽然暂时答应了,尤其是被明军打得无处可逃的时候,选择了答应。但是等他们缓过气来以后,立刻又重新造反。

所以最后,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敢相信李自成。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曾经给崇祯皇帝去过一封信,对崇祯皇帝说,只要崇祯皇帝封他为西北王,他立马就撤军,而且还会带领他的军队到东北去抗击清军。

从李自成提出的这个方案,我们就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军最好的出路是帮助朝廷抗击外国侵略者这种意识,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共识,而且李自成也是意识到了。否则的话,李自成也不可能给崇祯皇帝提出这样的方案。

但是,崇祯皇帝最终并没有答应李自成。他为什么没有答应李自成呢?实在是他没有办法再相信李自成。他认为,一方面,李自成一时半会儿是把北京城攻不下来的;另一方面,李自成绝对不会信守他自己的承诺,他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所以,崇祯才没有答应李自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自成等明末的农民起义军不愿意接受招安,前往攻打清军呢?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大家携起手来,一致对外,不是古代一种正确的姿态吗?

(崇祯皇帝)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其一,明朝的生态和宋朝的生态已经不一样。宋朝时期的生态,可以说是汉民族统治从古一直延续到那时候,几乎没有改变过。但是明朝取得政权的时候,已经建立了一个元朝。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占据统治的朝代。元朝建立以后,逐渐让中国人改变了一种观点,也就是不再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异族的观点。因为蒙古人有上百年统治,百年统治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事实上已经和南方的汉民族实现了融合,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蒙古族就不能够再称为是异族了。

后金这个民族,既是原先金国的后裔,又处于北方,和蒙古族一样。所以,明朝人也就没有把后金当成异族。后金攻打明朝,在当时人的认识中,已经不属于是异族入侵,而算得上是一个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反抗。这如同李世民对明朝的反抗一样,其性质是差不多的。

所以,以李自成为首的这些农民起义者,就没有北宋末年,或者南宋末年的老百姓的那种思想和情绪,他们不会有国破家亡的感觉。不会奋起反抗。

(逐渐强大的清军)

其二,李自成之所以不愿意对抗满清,是因为如果当他变成朝廷军队以后,他就完全失去了生存方式了。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那时候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起来?是因为他们打的是“劫富济贫”的口号,打的是“均田免粮”的口号。他们想要获得粮草和武器,都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打下一个州郡,打下一座城市,就可以通过抢劫,获得这些,他们丝毫不会担心粮草和武器的问题。

但假如他们变成了政府军,帮助政府攻打后金,那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再搞抢劫。他们所需要的粮草和武器,都需要朝廷供给。而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朝廷穷困不堪,官员贪污腐败,同时他们还会对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另眼相看。因此,李自成绝不可能获得补给。如果李自成根本就没办法获得补给,他又不敢抢劫,那他还怎么打仗呢?

总之,当李自成没有存在价值的时候,他可能也就消亡了。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李自成是绝对不可能助朝廷攻打清军的。

(参考资料:《明史》等)




因为明朝末年,朝野上下“爱国者”太多了,就像司马南一样,口号爱国,行害国之事。




这个说法很新鲜,农民起义是为了生存,为生存而战斗,就得把旧的势力打翻,不可能为剥削者而战;朝庭的目的是保住即得利益者的利益,权贵们的目的是如何利益最大化,根本就不用考虑底层人的死活;双方的目的不一样,根本就走不到一块;李自成的目标是做皇帝,去享受,过上理想的生活,根本就没考虑过外族入侵,国家运营;而另一边的思宗对其只知剿灭,招安,因为没有聪明人献策,手段笨死了,可惜思宗没有君这样的智囊啊,否则大明也不至于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明朝   满清   崇祯   大顺   蒙古族   大明   官军   清兵   起义军   粮草   异族   朝廷   军队   皇帝   农民   财经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