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哪里的臊子面好吃?

当然岐山臊子面啊,宝鸡最出名的就是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等等,都是在岐山发展的最好的,口味也很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法回答的,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在陕西关中西部两个相邻的岐山县和扶风县境内,对于“臊子面”这一古老的美食却有着不大相同的制作方法与评价标准,以至于如今的“臊子面”被分为了两大流派:岐山臊子面和扶风臊子面。但究竟是岐山臊子面正宗还是扶风臊子面正宗?大家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上图为岐山臊子面

上图为扶风臊子面

对于岐山臊子面和扶风臊子面,其实在面条的制作上和臊子汤的烹调上衡量标准是一致的,即面条必须是“薄”、“筋”、“光”;臊子汤必须是“煎”、“稀”、“汪”;但是在入口的口感上,岐山人和扶风人对臊子面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差异,岐山臊子面入口讲究的是:“酸”、“辣”、“香”;而扶风臊子面讲究的是:“酸”、“鲜”、“香”。

岐山臊子面做的好的其实在岐山民俗村随便一家都能品尝出来。如果要说在宝鸡市区的话,估计那就要说家外家了,这个店在宝鸡做的算是比较大的了,而且在这个店里吃臊子面的时候也能吃到更多的西府特产!




带父母自驾游逛了趟宝鸡扶风法门寺,走错了路,没有想到,居然在扶风农村吃了一次免费的臊子面,也终于搞清楚了岐山臊子面与扶风臊子面的区别,那么到底哪里的好吃呢?

01

自从买了车后,利用周末闲暇时间,我会经常带着父母到周边走走看看,了解一些地方风土人情,品一品地域美食,欣赏一下周边美景。

前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正好闲来无事,决定带父母去扶风的法门寺逛一趟。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特别是因出土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海内外,作为一个陕西人,距法门寺也就一百多公里,竟然没有去,简直太说不过去了。

网上查了一下导航,全高速170公里,过路费需要90多块钱,而走关中环线的话,虽然慢了半个小时左右,但少走二十多公里,而且过路费能省六七十块钱。

又不是急着赶路,还可以慢慢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于是决定走关中环线,能省一点是一儿。按照少收费模式开启导航。一路畅通无阻,虽然车速不高,平均只有六七十公里,但不知不觉中法门寺已是不远。

正在庆幸今天的运气真的不错,但没有想到,刚高兴完,上了绛法公路,前面却因一起车祸堵成了一锅粥,停下车来问前边的司机,估计还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看来只得再重新导航选择新路。

照着导航指挥,不知不觉走进了一条村道,坐在前边的老婆还担心地说,怎么走到村里来了,我却毫不在意地说,可能是距离优先模式吧,跟着导航走没错的。

村道倒是畅通,但走了一段后,路边停的车越来越多,一辆接一辆的,但没有堵的迹象,虽然心里有点儿纳闷,但还是相信导航,继续跟着走。

结果走到一个巷子口时被彻底堵住了,原来有人在办喜事,把彩门和帐篷支到了巷道里,把路堵死了。唉,没办法,只好把车靠到路边,下车问下情况,再调头重新找路。

父母见我下了车,也就跟着下来,准备活动活动身体。

刚一下车,准备问一下站在路边的那群人,突然一个人笑咪咪地走了过来,边走边打着招呼,“来啦,快里边坐”说着就递过来一根烟。

我知道,农村过事时,这是招呼客人的相奉(陕西话,意思是帮忙的人),一般都是由事主家中热情好客的族人担任。

还没等我来张口说话,那个相奉又喊了起来“客人来了,快端饭,让坐席”。说着就把我和我父母直接拉进了帐篷里的一个餐桌前。

事出也太突然了,容不得我们解释,就被这个热情好客的相奉给拉到了餐桌上。我们几个相互对视了下,不禁都笑了,父亲则来了句,行,得席就坐。

02

餐桌上已摆好了几样菜,餐桌边上已坐了几个人,见我们四个来了,急忙就说,“快坐,快坐,人齐了,咱们就可以开席了”。不由分说,就给我父亲递过来一双筷子,说道“老者,请”。

这真是,饭到跟前了,不吃都不行。咥吧!

吃了几口凉菜之后,坐在父亲旁边的一位年龄相对比较大的男子问父亲:老者,听你口音像关中人,你给过事的是啥亲戚?

这一问,把我们真的给问住了,我急忙说,以前认识的朋友。

那人哦了一声,父亲急忙转了个话题说道,我们还是第一次来你们扶风,没有想到,你们扶风这边人比我们关中人还热情好客,这菜也做得好。

这时,旁边搞服务的妇女已端上来了几碗臊子面,摆在了我们面前。

看到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父亲便说,你们这儿的臊子面,一看就和我们关中不一样,以前光知道岐山臊子面,今天还是第一次见你们扶风的臊子面,看着就香得很。

一听父亲夸起了他们的扶风臊子面,那个男子马上便打开了话匣子,说起我们扶风臊子面,那可真的说来话长了。

这时旁边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插话道:老者,你可不知道呢,张老师可是我们这一片的民俗专家。说完,对父亲指了指那个男子。

那个男子谦虚地点了点头说道:谈不上什么专家,只是爱好而已。然后便对在座的我们这些人讲起了岐山臊子面与扶风臊子面的区别了。

03

相传,臊子面发祥于周朝,手工臊子面,擀面特薄似蝉翼,抻得纤细如发丝,水沸下面滚三滚,捞到碗里一窝丝,放上臊子浇上汤,只吃面条不喝汤,酸辣味美馋死人。

岐山与扶风连畔种地,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岐山和扶风这两县在臊子面的做法上也出现不同,才有了岐山臊子面和扶风臊子面之分。

一般总结岐山臊子面,要用到九个字,即:“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而岐山臊子面与扶风臊子面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颜色上来看:岐山臊子面里面有大量的辣椒油,因此臊子面汤的颜色多为红色;而扶风臊子面是清汤面,里面没有辣椒油,因此臊子面汤的颜色为油黄色。

从飘汤来看:岐山臊子面所使用的飘汤是韭菜或蒜苗;而扶风臊子面所使用的飘汤是大葱。

从味道来品:岐山臊子面里面泼了油辣子,味道更重,口感更浓郁;而扶风臊子面里面没有泼油辣子,比较原生态,味道也更香。

这个那个张老师又讲道:你们可能觉得我们两个县的臊子面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辣子,实际上,据有关专家研究,辣子传入陕西大概也就四五百年历史,以前两个县的臊子面基本上没有太多区别。有了辣子后,岐山臊子面看起来颜色更好了,而扶风的臊子面则保留了原汁原味。

实际上,放不放辣子,还有一个待客之道在里面,有的客人喜欢吃辣子,而有的则不吃辣子,如果臊子面里放了辣子,看起来颜色更好看,对吃辣子的人来廛,觉得吃起来香;可对那些不吃辣子的人,则是一种受罪。

所以,我们扶风人待客做臊子面,害怕亲戚朋友吃不惯,把客待不好,所以多站在客人一边考虑,处处为客人想,一辈一辈过来,辈辈都这样,成为一种饮食习惯,也体现了待客之道。

没有想到,一碗小小的臊子面,竟然还蕴含着这么多的大道理。

04

几碗臊子面下肚,真的是太香了,可惜肚子容纳不下了。看到我们吃好了。站在一旁的一个小伙马上就递过来一根烟。嘴里喊到“吃好了,就到屋里坐,起席”。

我们四个互相看了看。还到屋里坐什么呀,白吃了一顿这么好吃的扶风臊子面,还学到了许多臊子面的知识,今天这个错路走得也太划算了。

父亲一边向起站,一边说“你们这汤水弄得好,我们就不在屋里坐了,先到东头那个老汉家转转,一会就过来了”。

调好车头,父亲边向车里坐,边和那个热情的相奉打着招呼。大家都上了车,我忙摇下窗户,打了声招呼,笑着说,一会就来了。一溜烟地跑了。

法门寺逛完,倒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反倒是吃了顿免费的扶风臊子面,还有那热情好客的扶风人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宝鸡哪里的臊子面好吃呢,我想,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如果说哪家更正宗更好吃,我觉得没有一个评判标准,但热情好客的宝鸡人,我们应该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说到臊子面的话,绝对算得上我国陕西和山西地区当地人们最爱吃的一道面食,今天的话,操作面名气也是非常的大,像许多去西安玩的人都会专门尝尝当地的臊子面,说段陕西的臊子面,最有名的还是要属岐山臊子面,味道也是最为正宗。



你要想吃正宗的臊子面,那你先要知道臊子面的发源地,扶风臊子面那个味道还是有些不正宗,正宗的臊子面在,岐山祝家庄,蒲村镇,益店,别的几个镇也可以,青华镇有点受扶风的影响,是黄油面,一看就没食欲,臊子面也不是这样做的。



要用“臊子面”冠名,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这种面要叫“臊子面”!扶风的黄油酸汤葱花面,还有新疆也有回族做的一种面也叫臊子面,但是岐山臊子面蕴含着一种文化和历史在里面,它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一种记忆和怀念,全国各地的面吃多了就知道了哪儿更正宗了。




这个描述本身就有问题,中国的饮食,地域化的区分十分明显,这也是中国国内没有出现麦当劳肯德基的原因,宝鸡人都知道,在岐山不吃豆花泡馍,在凤翔不吃擀面皮,岐山再好的豆花泡馍,比不上凤翔随便找一家,擀面皮也是同理。扶风的面严格说是亮油面,堪比户县摆汤面,臊子面只有一种,就是岐山臊子面,要说好吃,首推岐山农村流水席的臊子面,汤煎面劲,新出锅的臊子肉熬汤,厚厚的一层油,一口吹不透,在秋冬季节吃是最好不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宝鸡   扶风   岐山   凤翔   关中   好吃   面皮   辣子   陕西   好客   正宗   客人   热情   父亲   法门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