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手榴弹扔进坦克驾驶室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像二战坦克的观察系统很不完善,车长要想获得有效信息全指望露头观察。外加车组为了逃生,通常不锁死只盖上舱盖。比如二战德国装甲师的老兵就回忆过,除了城市居民地战斗外从不锁死舱盖,为的就是争取那几秒时间从起火殉爆的坦克中逃生。这就导致一些少数案例的产生。

等到战后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中型坦克和主战坦克都配备了高倍率的车长周视镜,加上所谓三防的密封需要,坦克接敌时不再需要打开舱盖。再后来,炮塔顶部有了可以遥控操作的重机枪/机炮武器站,自此坦克的所有作战需要都能够在车内满足了……

最后,现代战争有无人机扔手雷进坦克里面的案例,那纯粹是那些坦克驾驶员没脑子在战区开舱盖还不盯着点。现代坦克关舱盖后炸弹都不一定炸的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扯淡的。

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坦克顶盖是可以从内部死死扣住的。

一般进入交火的战场后,大部分坦克车长会关闭车盖作战。

但也有极少数车长,会打开车盖进行观察。

只是,即便这些车长胆子再大,真正交火的时候,他们肯定是关闭车盖躲在坦克内部的。




不然,这些车长可能因为一发狙击手的子弹,而送掉性命。

而坦克车盖也是有一定厚度的,普通子弹无法打穿,手榴弹也炸不开。

即便你爬上坦克,用撬棍去猛撬,一时半会也绝对撬不开。

另外,坦克并不是独自行动,一般都会有步兵掩护。

只要步坦协同较好,敌人士兵别说爬上坦克撬车盖,就算接近坦克附近几十米都是极为困难的。


二战坦克通常有1门火炮,2到3挺机枪,火力相当于1个步兵连。只要有步兵配合防止偷袭,敌人士兵根本就靠不近坦克,更别说趴上去了。

所以,将手榴弹丢入坦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趁着敌人不备进行偷袭。在敌人来不及关闭车盖的时候,直接将手榴弹丢进去,炸死车内的坦克兵。

但这种可能性极小,而且你也很难靠近坦克。


另外,大家别以为坦克很容易爬上去。萨沙小时候经常攀爬家附近一辆坦克,是退役后的现役坦克。说真的,爬上一辆运动的坦克,难度相当的大,非常的不容易,需要有相当敏捷的身手才可以,甚至还要两个士兵配合。


总之,手榴弹扔进坦克驾驶室基本是胡说八道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创造了单兵活捉坦克的奇迹。

1951年1月3日,5O军149师446团南进途中与英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营掩护分队交火,双方在高阳区域 展开激战。

战斗中,446 团5连副排长李光禄只身闯入英军坦克群,用爆破筒炸毁敌坦克3辆。446团4连战士顾洪臣炸毁敌坦克2辆后,爆破筒用完,便勇敢地爬上第3辆坦克,掀开炮塔舱盖,高举手榴弹,迫敌投降,一举缴获数辆坦克 。




50年代前战场环境下、那时候(二战以及二战结束之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作战中的确出现过向坦克炮塔和驾驶室扔手榴弹的成功战例,虽然、案例不多、都成为了反坦克的经典战例。
50年代前的几十年、坦克作战环境恶劣、行驶速度缓慢、坦克内部结构简单乘员
工作环境也很恶劣、弹药击发后产生的废气、坦克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热量坦克乘员需要打开舱盖通风换气、观察车外状态给步兵反坦克手创造了机会。

(磁铁附着式反坦克手榴弹)

二战中更多的反坦克作战采用反坦克手榴弹、附着式定量反坦克手榴弹、稳定伞式反坦克手榴弹等等。
(二战中德国的稳定伞式反坦克手榴弹
)
(这一种靠近投弹反坦克模式、目前仍然是步兵反坦克的基本形成)

随着科技进步、坦克乘员的工作环境大为改善、核武器的出现坦克的三防性能更加突出、第三代坦克大量的电子设备需要冷却、空调已经成为现代坦克的标配、现代战场环境、坦克乘员打开舱盖的现象很难再出现了。
(美国M4
坦克炮塔舱盖内部锁销)
(坦克驾驶员观察窗口打开模式、红圈为内部插销)
(美国M1A2炮塔舱
盖打开模式、红圈显示为内锁销)
(现代坦克内部)

(现代坦克空调系统)

综上所述:现代战场环境下全程坦克乘务员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作战、再想往炮塔扔手榴弹袭击坦克的战法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坦克驾驶室那么容易扔进手榴弹,人们也就不费心开发什么反坦克枪、反坦克炮,以及莫洛托夫鸡尾酒了。

手榴弹内爆坦克,这是一种很难实施的战术行为,一般情况下,步兵想要接近坦克都很难。

突击中的坦克往往伴随立体化的大部队,前面是俯冲轰炸机群开路,打头的是轻型快速坦克和机械化侦查部队,攻击矛头是凶猛的编队坦克群,后面是伴随的机械化步兵群。

而作为直射火力和步兵支援的坦克,犹如移动的火力碉堡,身边跟的全是虎视眈眈的步兵群,步坦协同,快速打击一切目标,迅速平推,这时候你能爬上去扔雷?

无论面对哪种模式,坦克附近都是极为危险的,鸡蛋碰石头咱不反对,可你也不能找全场最硬的碰吧?

莫说跑过去丢手榴弹了,苏联红军当年拿反坦克枪在100米内开火都极端危险。甚至那些投掷鸡尾酒燃烧瓶的都不安全,哪怕他们的任务只是隔个七八上十米将瓶子砸坦克车身上。

根据有些苏联回忆录的说法,20个人出去扔瓶子,能活着回来3个,这3个再出去一趟,全没了。

英国人也装备过“黏性炸弹”应急,这种炸弹的外壳上附着有黏糊糊的强力胶,可以粘贴到坦克上引爆。

但黏性炸弹比莫洛托夫鸡尾酒不靠谱的多,战场上的士兵们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近敌方坦克,让人带着炸弹强行接近的结果是死伤累累,而且许多心慌的士兵会不小心让这东西粘在自己身上,然后绝望的被炸成碎末。

不过,战场上千变万化,并非不存在给坦克“掏芯”的时刻。

比如美国人在二战也很喜欢玩黏性炸弹,尤其是巷战中,这种附着性的TNT可以炸瘫德国坦克,然后让士兵们爬上去搞开盖子屠宰乘员。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就出现过美军黏性炸弹的描写,不过电影里是个用臭袜子和盒装TNT块土造的东西,在使用时它不慎让一个士兵被炸成了渣。

这个臭袜子黏性炸弹最终还是炸瘫了虎式坦克,几个大兵马上轻车熟路的爬上车身,先是从驾驶员观察窗往里打冲锋枪,干掉了驾驶员。

继而撬开顶盖,用枪干掉被炸得三荤两素爬出来的车长,再扔手雷进去爆破,彻底干掉了这辆T34虎式。

只可惜,这帮大兵跑的有点慢,还没得意两下,就让德军拿机关炮给打碎了,可见战场上掏坦克真不是简单活计。

芬兰人当初开发简易燃烧瓶时,主要将之运用在丛林游击战中,而且主要当做“烟熏弹”使用。

芬兰战士会穿着白色的伪装衣,踩着雪橇穿行在林海雪原,他们会利用复杂的地形以及苏军的麻痹大意,从雪堆后突然冲出来,将燃烧瓶砸在坦克的首上部位,顺带利用燃烧瓶烧毁物资,四处制造浓烟和令人惊慌的火焰。

这时候坦克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巨大的浓烟笼罩在车前部,车内视野全部被遮蔽,如果顺风或者车体继续前进,高温和浓烟将疯狂的灌进车内。

面对如此局面,车内人员如果不赶紧揭开盖子爬出来,是可以活生生被憋死在里面的。

芬兰的雪橇战士这时候会伏在坦克附近,用冲锋枪打死爬出的乘员,然后将手榴弹塞进舱内,或者狠狠的往发动机上砸下一颗燃烧瓶。

39年在东北爆发的诺门罕战役中,逼急了的日军也采用了玻璃瓶灌汽油的方法,于夜间设伏袭击苏军机械化部队,取得了被称为“燃烧瓶之夜”的丰硕战果。

日军在必经之路的两旁挖掘了许多散兵坑,然后盖上木板和土,仅留下呼吸的小孔,当苏军坦克经过时,他们抄起燃烧瓶四处纵火,苏军霎时大乱。

然后日军再配合白刃近战,成群的杀入苏军部队之中,那些坦克、装甲车在乱军中手足无措,除了被烧掉的、炸掉的,有不少是被揭开盖子干掉的,此时别说手榴弹了,被刺刀杀死的都比比皆是。

这两课令苏联人印象极为深刻,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们也学着制造了大量的鸡尾酒燃烧瓶,拿来对付德国坦克,这也就形成了许多新的揭盖子战例。

当然,大多数这种战例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埋伏,在解决掉伴随步兵的时候,赶紧进行“揭盖”行动,比如撬开舱盖,或者从观察窗往里放枪。

一般的流程是:在复杂地形放过坦克,阻击截断步兵,趁坦克没回过神来的时候,用炸履带、投掷燃烧瓶的方法迫使其停车,然后攀附车体。

如果对方没有关上舱盖,那么直接扔雷进去再说。

如果舱盖是关闭锁死的,那么用燃烧瓶投掷发动机,直接可以让坦克报废和剧烈燃烧。

实在啥都没有,还可以用遮蔽物、泥土来遮蔽坦克的观察视野,先让他们变成瞎子,继而慢慢炮制。

舱盖如果内部上锁怎么办?解决的方法并不神秘,就是硬炸。况且多数时候战场上的坦克并不会给舱盖上锁,这会影响逃生能力。坦克最怕的并不是什么步兵扒盖子扔手雷,而是被对方坦克打爆起火来不及逃生。

很多落单的坦克装甲车辆,哪怕平时威武不凡,被步兵摸上来也只有等着被掀起盖子丢雷。

比如“费迪南”坦克歼击车,早期型号连个机枪都没一条,只要放过车辆,拦住步兵,苏联步兵轻易就能将之干掉;除了鸡尾酒瓶做烧烤外,爬上去扔手雷也是有记载的行为。

不过,正因为扒坦克实在有点难度,所以这种行为从来都不是主流,属于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实在没办法才整出的行为,要打坦克,还是用更靠谱的专业武器为好,哪怕是鸡尾酒瓶也比跳上去撬盖子扔手雷靠谱。

很多时候,士兵们不得不靠血肉之躯扛着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去人肉起爆坦克,这种战例比比皆是,从库尔斯克到台儿庄,从朝鲜战场到越战,从未少过。就连不久前的叙利亚战场,也发生过库尔德女战士扛炸药包炸毁土耳其豹2的事迹。

相信但凡扒盖子打坦克的可行性高一点,也不会出现如此多拿血肉之躯换坦克的战士,这种战术的难度并不在于是否能打开坦克盖子的插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手榴弹   坦克   车盖   舱盖   苏联   炮塔   黏性   榴弹   战例   乘员   车长   驾驶室   作战   步兵   盖子   炸弹   年代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