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那么有钱,为什么没有国家去侵略他们?

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这句话是对中东地区阿拉伯产油国最生动的描述,因为身处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国的人们,都有佩戴头巾的传统,而这些国家又以油气资源出口作为经济支柱,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其中活的最潇洒的国家就是沙特。

要知道沙特在2022年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1081.5亿美元,首次迈进了全球“万亿俱乐部”行列,它的GDP在过去一年增长了8.5%,远高于中国的3%,甚至连年度的财政预算都能剩余268亿美元,对于美德法英日等众多发达国家来说,是绝不可能的事,财政预算能不赤字就不错了。

从沙特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长率、年度财政盈余等角度来看,它确实非常富,简直是富得流油,在中东地区恐怕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经济上能超过沙特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沙特这么有钱,为何没有一个国家敢通过武力去侵犯它,来攥取沙特的财富呢?

在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沙特的地位,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沙特除了经济上富有之外,在政治上可是一等一的扛把子。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能被称呼为小霸王的国家有四个,除了以色列、伊朗、土耳其之外,就是沙特了。

沙特的小霸王之名,源于其宗教地位、民族地位、地区地位、能源地位。

从宗教的角度说,沙特作为伊斯兰逊尼派的“带头大哥”,其内部的城市麦加又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属于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使得包括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全球绝大部分的伊斯兰国家都视沙特的伊斯兰教的“宗主”。

一旦有国家入侵沙特,就意味着与整个伊斯兰世界为敌,尤其是当战火烧到了麦加,全球近20亿穆斯林人口绝不会答应,肯定会采取行动。

从民族的角度说,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西亚北非地区共计有22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阿盟,都听从沙特的号令,比如2017年的卡塔尔外交危机,沙特公开指责卡塔尔破坏地区安全,与其断交,紧接着就有埃及、阿联酋、巴林、利比亚等国跟随沙特的脚步,这就是沙特影响力的体现。

试想,当外国把阿拉伯国家的老大都给揍了,那么其他的阿拉伯兄弟们,还不得跟这个侵略国闹翻天?

从能源的角度说,沙特是全球仅次于委内瑞拉的第二大石油储量国,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其能源出口关乎全球的供应稳定,美国在上世纪正是依靠沙特丰富的石油,才实现与美元的绑定,规定石油出口美元结算。

如果沙特陷入了战事,势必会影响全球的能源供应,对欧洲、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众多跟沙特有能源联系的大国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伤害,肯定会站在沙特一边,抵抗侵略。

再说了,沙特与全球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有美国的保护,谁还敢对沙特进行任何军事打击?就如同也门战争一样,美国就在背后为沙特提供武器弹药和军事卫星支持。

而且,沙特的盟友还不仅包括美国这一个拥核国,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才是它最为信赖的拥核盟友,甚至还为沙特提供核保护,必要时,巴基斯坦完全能豁出去为沙特打仗。

因为沙特经常为巴基斯坦提供财政融资,把沙特打废了,对巴基斯坦不是一个好消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无论如何也要全方位助力沙特。

所以,沙特的安危,关乎伊斯兰世界的尊严、关乎阿拉伯国家的安全、关乎美欧中日印等大国的能源供应,关乎巴基斯坦的财政纾困、关乎美国“石油美元”的金融霸权体系,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拿沙特挑衅,更别说是军事侵略了。




沙特确实是“富而不强”的典型,但即使如此,却又没有哪个敢于冒风险去抢夺它的资源,这是因为它得到了美国的长期军事安全保护,也关系到“石油美元”金融霸权体系的安全,说白了就是关乎着“世界警察”的核心利益,因此谁敢侵略,又有谁有那个实力呢?


二战后,先是形成了美元挂钩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逐步确立了美元金融霸权地位,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该体系解体后,恰巧又遇到了石油危机,于是美国人找到了主要产油国的沙特阿拉伯,随后他们一拍即合,私下密谋商量出了一个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石油美元”体系。

我们简单说一下石油美元的形成?那是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致全球再度爆发石油危机的背景下,由时任美国商务部长彼得森与美国经济学家奥维斯共同提出“石油美元”的战略构想。


后来,经过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的游说,沙特作为头号产油国决定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定价货币(目前为止,美元依旧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进而促成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975年一致同意以美元定价石油产品,并将石油收益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以换取美国的军事安全保护,“石油美元”体系也就应用而生了。


所以说,美国保护沙特其实也就是在保护自身的美元金融霸权地位,而这恰恰是它实现全球霸主地位的三大(其他两项则是军事和科技)工具之一,美元金融霸权可以说是基础更是关键。

对于沙特来说,倒也落个干净利落,从此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稳稳当当地享受卖石油带来的丰厚收益,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虽然也买了不少美国的先进军事装备,但那其实是求个心理安慰,因为那帮大富豪组成的军队根本就不会打仗,也没那个意志,要不然一个小小的胡塞武装能让它那么难受吗?

但是,有了美国这个盟友的支持与保护,不仅不必担心外面的风险,而且“阿拉伯之春”之类的内部运动也与之无关,因为美国不仅不会让它乱的,而且还竭力避免出现,不然光是这一项不安定的因素早就够他们受的。反过来说,也正因为关系到美国的利益,所以后者也常常有所为难,比如几年前发生的“记者卡舒吉事件”就让美国左右为难了,因为从他们的价值观来说是不允许的,但利益考虑有不得不和稀泥。


总之,这个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仅3300多万的产油大国,其经济总量达7000多亿美元,人均已经超过20000美元的国家确实是富有了,由于与美国的关系特殊,所以一直都让域外其他势力不敢有觊觎之心,不过近年来,它也开始有些飘了,不怎么听美国的了,但目前来看还没有想完全脱缰,或者说一时半会还没有那个实力,主要就是对其安全的担心,因为短期内还找不到可以取而代之的力量。




我给你讲个故事就明白了

很久以前,有一块土地盛产油,就是那种能加到车子上的油,而其中最大的一块是叫阿沙的人所有,阿沙也因这丰富的油而发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日子虽然越过越好,却同样招来了周围邻居的不怀好意,毕竟你家那么多的油,谁不心动啊

阿沙也明白怀璧其罪的道理,毕竟自己家大业大的,还是附近方圆百里最有钱的大户人家,自己家的油又那么多,难保别人会有不好的想法

但是对于自己的战斗能力又没有信心,一没好装备,二没好身手,于是他就想到了能不能去别的地方买一个厉害一点的装备来保护自己呢?比如串天炮之类的,这样别人就不敢对自己动手了

但是阿沙满世界的转溜也没有一个人敢卖装备给自己,因为有一个大哥说了,谁要是敢卖武器给阿沙就是跟他过不去

这个大哥就是最有名,战斗能力最强,最有钱的阿美,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阿美平时不是最喜欢卖军火的嘛,怎么送上门的生意都不要呢,这事说来话长,我就简单的说一下

原来啊,阿沙的邻居当中就有一个阿美最忠实的小弟,它叫阿以,而阿以又跟阿沙不对付,为了限制阿以的战斗能力,阿美放话说射程超过三百公里的串天炮都不能卖,这也是阿沙为什么有钱都买不到好装备的原因

阿沙找来找去,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东边的阿中家找到了希望,打听到了阿中家有装备卖,而且卖的还是大串天炮,能打三千公里的那种

阿沙喜出望外连忙问阿中愿不愿意卖他几颗,阿中听了后也是高兴得不得了,终于有人欣赏自己家的串天炮了

卖,你要多少都有,只要你给钱就可以,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阿中连串天炮这样的国之重器都愿意卖呢?

没办法啊,那时的阿中可不像现在这么有钱,当时的阿中家一穷二白的,有这样大的一笔生意是非常难得的

于是阿沙和阿中两人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卖35颗,卖多了怕被人说,阿沙一听也是高兴不得了,终于有人肯卖好装备了,连价钱都没问,就连忙派自家的王子带着钱过来谈判了

听说阿沙怕钱不够,都是用集装箱把钱装过来的,到了双方交易那天,阿沙这才问多少钱一颗,因为他自己也怕钱不够,毕竟这可是真正的“猛货”啊

阿中缓缓的伸了一根手指就什么也没说了,阿沙一看激动不得了,呐呢?这么便宜的嘛,一亿美元一颗?这可太划算了,现在就给钱

阿中听到一亿美元一颗也是惊的不知所措,因为自己根本没打算卖这么高价钱的,原本打算是一千万美元一颗的,一下子就翻了十倍,这谁听了不开心

于是双方都非常满意的完成了这次交易,双方都觉得占了对方的大便宜,谁也没开口讲半句不好的话,就这样阿沙带着35颗串天炮回家了

回到家后他立马就说自己手里现在真的有“猛货”,指哪里打哪里,一颗就能让小半个城市原地消失,周围邻居一听,这才纷纷打消了对阿沙的不怀好意

毕竟他手里的串天炮真的能打到自己家门口,而且阿沙还说这35颗里面还有一颗是蘑菇弹,这就更让人害怕了,蘑菇弹都出来了,谁跟你玩啊

这就是为什么阿沙那么有钱,却没有几个人敢动他的原因,只要阿美不动他,周围的几个邻居就没人敢动他

当然了,阿沙也是个聪明人,在买了阿中家的几十颗串天炮后,为了不得罪阿美,就每年给阿美交几百亿的保护费,比如买阿美家不要的装备,阿美看阿沙这么懂事,也就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了

总结:不是没人想动他,而是不敢动,因为当年阿中卖的串天炮叫什么风……




有钱能使鬼推磨,沙特找的那些保镖靠山们,可不是谁都能惹得起的。

1932年,沙特家族在传奇族长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率领下,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此时的沙特王国虽然制霸了阿拉伯半岛,但日子并不好过。阿拉伯半岛这个地方气候干热,遍地黄沙,非常不适合农业发展。偌大的沙特王国沙漠化土地占比超过了95%,全国仅有1.45%的国土适合耕种,生产力可以说是相当低下。

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当地的老百姓要么是守着绿洲放羊捡椰枣,要么是跑到海边捕鱼拾贝壳。总而言之,建国之初的沙特穷得叮当响,是当时中东乃至全球最落后的地区。不过幸运的是,沙特的苦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这个国家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1938年,阿美石油公司在达曼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油,由此打开了沙特的致富之路。在后续的勘探开采过程中,沙特的石油天赋开始逐渐被展现出来,比如在1948年,沙特在波斯湾盆地发现了加瓦尔油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再比如1951年,沙特阿拉伯的东北部海域又发现了萨法尼亚油田,探明储量超过30亿吨,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截止1960年,沙特的原油年产量已经高达6000万吨,是当时世界上石油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有了老天爷赏饭吃的沙特,开始靠着出口石油疯狂积累财富,钱包是一天比一天鼓。尤其是在经历了二战德国的教训之后,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拥有着全球最优质的石油资源的沙特,自然是获益最大,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尤其是在石油经济最为红火的七八十年代,沙特的人均GDP一度排名世界第一,是当时全球最富裕的国家。而沙特也由此成为了土豪的代名词,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就这样,原本穷困潦倒的沙特,硬是凭借石油来了一次大翻身,土鳖变土豪。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沙特虽然是有钱了,但睡觉却是愈发的不安稳了。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沙特出众的资源禀赋就摆在那里,免不了招人觊觎。

沙特虽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扛把子,但是自身的实力并不算强。且不说是面对英美苏联这些大国没有什么脾气,就算是在中东这一亩三分地上,沙特都算不上老大。像什么伊朗、埃及还有后来的以色列,沙特碰上都得忌惮三分。

既然自己实力有限,那就只能抱大腿找靠山了。按理来说,沙特应该是找英国做靠山的。因为沙特在独立之前就是英国的保护国,长期唯英国人马首是瞻。而且一战过后,英国还接管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大部分利益,成为了整个中东的话事人。

然而最终沙特并没有选择英国人,而是选择了当时大腿还不算粗的美国人。这一方面是因为沙特不是英国在中东的重心,不怎么受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人下手更早,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就盯上了沙特的石油资源。

1932年,美国加州标准石油公司从沙特国王手中拿到了地质调查的许可,算是开启了沙特的石油之路。而在1938年3月,正是这家美国石油公司在达曼圆顶上钻出了沙特的第一桶油,从而帮助沙特正式进入到了石油时代。

二战结束之后,随着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了西方新的扛把子,美国人在中东的影响力水涨船高,对于石油资源的掌控力自然也就随之加强。

1948年,在美国的雄厚国力压迫下,英法不得不选择妥协,向美国完全放开中东的资源大门,而沙特也由此被彻底绑上了美国的战船。当时由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控股的阿美公司(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几乎是垄断了沙特所有的石油产业。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阿美公司就是沙特阿美公司的前身,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总而言之,沙特在发现石油之后,凭借与美国在石油利益方面的捆绑,顺理成章获得了美国的保护,由此打消了许多人的觊觎之心。不过令沙特比较头疼的是,他们和美国的这种坚固“友谊”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

同样是1948年,就在沙特和美国正打得的时候,一个叫做以色列的犹太人国家诞生在巴勒斯坦地区,引发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不满。周边以埃及、叙利亚等国为首的一批阿拉伯国家甚至直接发兵,想要将初生的以色列的扑灭的在襁褓之中。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最终的结果虽然是阿拉伯联军输了,以色列成功立国,但却也进一步加深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裂痕,从而为后面的持续性冲突埋下了伏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沙特乃是阿拉伯世界的一方旗帜,声望直逼埃及。然而在对待以色列的态度上,沙特却一直都比较克制,远不如埃及那般激进。沙特一直都在以阿拉伯世界领袖自居,然而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沙特却长期掉链子,由此声望大跌,以至于被埃及给稳稳踩在脚下。

没办法,当时沙特和以色列背后有着共同的靠山美国。如果沙特选择对以色列动手,必然会引来美国的不满。而如果失去了美国的支持,沙特就很难守住自己的家产。要知道当时美国不仅仅是沙特的靠山,更是沙特背后的老板。

凭借阿美公司在沙特的绝对垄断地位,美国几乎控制了沙特所有的石油产业,从勘探开采,到出口售卖,几乎全是美国人说了算,沙特仅仅只是依靠租地收税挣点钱。当然这不仅仅是收入多少的问题,关键在于控制权的归属。石油收入对于中东国家而言几乎是命根子,在当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90%以上,但此时却是需要看美国人的脸色。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沙特虽说也是非常看不惯以色列,但却无可奈何。

沙特如果想要摆脱美国的桎梏,重新捡起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那就必须得将石油产业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特和美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石油控制权的争夺。

先是在1950年12月,沙特借着委内瑞拉的先例,强行将政府的石油收益份额从阿美公司利润的3成提高了5成,由此得到了自家石油产业的话语权。

后又在1960年10月,沙特和委内瑞拉一起推动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并借此逐步掌握了石油市场的定价权。

最后沙特还搞起了石油产业的国有化,通过参股的方式逐步从美国人手中收回石油主权。最终在1980年,沙特基本完成了对阿美石油公司的收购,由此将石油资源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随着石油控制权的逐步回收,沙特的底气自然也就硬了许多。于是在对待关于阿拉伯世界尤其是以色列相关问题的态度,沙特也就变得愈发强硬,甚至连美国都敢硬钢。

1973年,因为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以沙特为首的一众阿拉伯土豪决定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展开石油制裁。当时包括美国、西欧和日本等诸多发达经济体,都遭受了来自阿沙特等国的“石油禁运”。石油作为工业时代的血液,战略意义无疑非常重大,尤其是对于那些极其依赖石油资源的西方工业国而言,这更是关乎经济命脉的东西。

所以沙特搞的这一手石油制裁,确实效果显著,搞得西方工业国们苦不堪言,甚至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即使强如美国,那也无法幸免,以美元为主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崩溃。最后好在还是沙特留了点情面,选择与美国合作,让自家体系的石油和美元挂钩,由此才保住了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

这一次的石油危机,让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都出了一把风头,国际地位大幅度上升,重新坐上了阿拉伯世界领袖的位置。然而枪打出头鸟,沙特在坐上高位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的要面对新的麻烦。

首先对于以色列,沙特虽然考虑到美国的面子不想计较,但他终究是需要站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立场上对待。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冲突最为激烈的六七十年代,沙特虽然没有直接下场参战,但却充当了幕后投资人的角色,为巴解组织和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物资援助。所以沙特和以色列的矛盾愈发的激烈,说不准哪天以色列的战机就飞过来了。比如在1981年,以色列的战机就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越过沙特领空,空袭了伊拉克。

其次对于伊朗,沙特不管是从教派争斗还是中东地缘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将其当做一个非常具有威胁性的对手。尤其是在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后,包括沙特在内的诸多阿拉伯国家都成为了伊朗的革命输出对象,矛盾无法避免。比如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就曾多次闯入沙特领空界线,甚至还在波斯湾击沉了沙特的油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自以色列和伊朗的威胁让沙特深感不安。原本正常情况下,沙特可以选择抱一抱美国的大腿,毕竟有着石油和美元体系的合作在那里摆着。但不巧的是,沙特这次惹上的是以色列,一个和美国关系比沙特还亲的国家,所以沙特很难在美国身上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至于伊朗的话,那就更不要想了,他们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找不到大腿抱的沙特便开始想着提升自己的武力,而提升武力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买蘑菇。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蘑菇无疑是最能给人安全感的。

对于沙特而言,买蘑菇钱不是问题。虽说这东西有点小贵,但是沙特也不是缺钱的主,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卖家不好找。原本最有希望的卖家是美国和苏联,这两家一个和沙特关系不错,一个正是缺钱的时候。但好巧不巧,美国因为以色列的缘故,不愿意看到沙特有着太强的实力;而苏联则是刚好和伊朗玩在了一起,自然是不想看到沙特做大。

不过幸运的是,此时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不错的卖家,也就是咱们。当时沙特虽然还没有和中国建交,但对于彼此的印象却都还算不错。因为在1965年的时候,咱们曾对巴基斯坦施以援手,使其扛住了印度压力。而巴基斯坦作为阿拉伯世界的一员,和沙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看到自家小弟被人家帮了一把,沙特多少还是记得这个人情。

于是沙特最终选择从我国购买蘑菇,即大名鼎鼎的“东风-3”型导弹。这是一款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能够覆盖整个中东,即便是不装核弹头,也极具威慑力。只要有这东西在,不管是谁想要动沙特,那都得掂量一下。

比如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不到一天便攻陷了科威特全境,大军直逼沙特和科威特边境。当时伊拉克之所以选择入侵科威特,主要就是因为之前和伊朗打架借了人家钱,结果后面消耗太大还不上了。为了不还钱,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把科威特给抢了算了。如此不仅钱不用还了,还能将科威特的财富归为己用。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和科威特一样,也是伊拉克的债主。在两伊战争期间,沙特为了制衡伊朗,没少给伊拉克送钱,这也是伊朗对沙特动手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拿下科威特之后,伊拉克对于沙特多半是有想法的,毕竟沙特可比科威特的家底厚实多了。要是把沙特的财富抢到手,那么伊拉克在中东可就是完全横着走了。

但是有想法归想法,关键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面对沙特的那几十枚弹道导弹,伊拉克心里实在是没底,所以最终选择见好就收,止步于科威特。

当然即便是见好就收,伊拉克最终也没能逃脱制裁。一场海湾战争打下来,伊拉克不仅什么没捞着,自己都差点被打没了。当然也正是这场海湾战争,让沙特重新回到了美国的怀抱。

首先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向沙特为首的阿拉伯石油国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出于维护石油美元体系的目的,美国一定会尽力保护沙特这些阿拉伯国家,谁打你们我打谁。其次美国也通过这场战争展示了自己的强大实力,如果你们不乖乖听话的话,收拾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此双管齐下,沙特终究是对美国服了气,不得不选择再度紧抱美国的大腿。不过抱大腿是有代价的,以前是石油资源控制权拱手相送,而如今则是真金白银各种交“保护费”。长期以来,沙特都是美国武器的主要出口对象,动辄都是几十亿美元的军售大单,以至于当下沙特军队几乎是一水的美式装备,而且全都是可以出口的装备中最先进的。

然而沙特军队即便是有着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战斗力依然拉胯,时常被隔壁的游击队打得溃不成军。没办法,沙特军队的装备虽好,但是使用装备的人却是在拖后腿。他们整体的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完全不匹配,好装备给了他们也是浪费。

客观来讲,不管是从沙特自身的军队建设情况,还是从周边的国防安全需求来讲,沙特都不需要这样去浪费钱。他们之所以花大价钱进口美国武器,表面上看是为了建设自家军队,提升国防水平。但实际上却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变相的给美国送福利,以此来获得美国的保护。

很多人都说沙特是人傻钱多的土豪,花钱从不考虑性价比。但事实上人家的算盘打的精着呢,武器好坏无所谓,关键是要贵。




讲个故事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邻村张财主家财万贯,良田万倾,儿女成群,就是有点体虚,骑不了马,打不了枪。为了家里财产的安全,儿女生活的幸福,认了县长为大哥,每年逢年过节没少给县长进贡,基本上把每年收益的一成财产献给了县长,县长为了保护张财主,在邻村设了警察所,派驻了警察,自此张财主在我们那方圆几十里不光有了钱还有了势,底下更有一帮小跟班,就连隔壁山上的土匪也和他有了交情,你说,张财主混到这个份,谁在敢不要命去抢张财主家的钱,那不是找死吗?

大家说说这不是这个理。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沙特有钱,但没人敢去侵略的原因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沙特   科威特   巴基斯坦   以色列   阿拉伯   伊拉克   埃及   伊朗   中东   阿拉伯国家   美国   有钱   石油   装备   美元   国家   财经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