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如果美国不参战,英国和苏联能不能打败德国?

如果美国不参战,英国和苏联能不能打败德国,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是否会偷袭珍珠港,引发美国对日宣战,从而导致德国也对美宣战。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可能会继续保持中立或者只是间接地援助英国和苏联,而不会直接派兵参与欧洲战场。这样一来,德国就不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也不会遭受美国空军的大规模轰炸,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美国是否会继续实施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提供大量的武器、弹药、食品、原材料等战略物资。如果美国不实施租借法案,英国和苏联就会面临严重的物资短缺和困难,尤其是苏联,在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后,失去了大部分的工业和粮食产区,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很难恢复生产和补充兵力。

英国是否能够坚持抵抗德国的空袭和登陆威胁,保住自己在北非、地中海和中东的殖民地和利益。如果英国不能坚持抵抗,德国就有可能占领英伦三岛,切断英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使英国失去在欧洲战场的作用。

苏联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反攻,将德军逐出苏联领土,并向西进军到达柏林。如果苏联不能成功地进行反攻,德军就有可能在东线建立稳固的防线,或者与苏联达成妥协和平,从而使苏联失去在欧洲战场的主动权。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美国不参战,英国和苏联能否打败德国是非常不确定的。有些人认为,在美国的物质支持下,英国和苏联最终还是能够击败德国;有些人认为,在没有美国的直接干预下,英国和苏联最终还是会被德国打败;还有些人认为,在没有美国的参与下,欧洲战场可能会陷入僵局或者以条件和平结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打败的定义是什么。

其实,即便是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和苏军的伤亡比也是好多的。德军损失50万人,苏军则超过80万,一说是100万。

双方这样相持下去,德军并没有明显占下风,大体是旗鼓相当。

也许德国可能受不了长期战争的消耗,逐步退出已经占领的苏联领土,比如乌克兰。

但以苏军目前的实力,想要打垮德军也是非常困难。

大家注意,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后发动了所谓十次大攻势。

其中3次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只是为彻底列宁格勒解围,加上占领了乌克兰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米亚搬半岛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

然而,英美6月登陆诺曼底以后,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军力,导致苏德战场出现大溃败。

其实,西线的德军已经无力招架。

诺曼底战役的盟军高达288万,而德军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略预备队2个装甲师,总共才60个师,约76万人,这还打什么仗,没法打了。

即便如此,德军也必须抽调大量部队赶赴西线救急,

在西线被重压的情况下,苏军在东线也势如破竹,随后7次攻势从6月到11月,就基本解放苏联全境,还连带占领匈牙利、南斯拉夫一部、罗马尼亚等国、将战线向西推进1100公里,德军在东线已退至本土,苏军在大部分地区已逼近德国边境,部分军队已经进入德国境内。

当时德军已经没有实力抵挡。以白俄罗斯战役为例,苏军有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空军5000架战机。

而德军名义上有120万人,实际兵力还不到100万,武器弹药大量消耗没有补充,步兵师只有以往百分之三十战斗力。以他们最为骄傲的装甲部队为例,仅有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还不到苏军的五分之一。德国空军只有1350架,也就是苏军四分之一。火炮9000多门,是苏军的三分之一。

这还打什么打?

又不是叶问真的能打十个。

摆明了给别人痛揍。

说白了,如果没有美国参战,英国是绝对不敢单独在西线诺曼底登陆的。

如果西线不开战,德军集中全部实力将苏军挡在德国领土以外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可能保不住其他的轴心国盟友了。

要知道,在阿登反击战时,德军在东西两线的兵力以及接近1比1。

最后多说一句:萨沙一个人打字,不是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




虽然我讨厌美帝,但是对于二战,我不得不承认,其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

如果没有美国,二战或许会最终还是会取得胜利,但无疑是非常困难!

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待二战的态度一直都是激进且相当“鹰派”的,但“爱(贪)好(生)和(怕)平(死)”的美国人民极力反对美国加入二战战场。

罗斯福的政敌温德尔·威尔基曾在1940年的总统大选中,利用民众的反战情绪去削弱罗斯福的支持率,为此罗斯福不得不向选民们承诺不会将美国卷入二战。

若不是日本在珍珠港用“石头”砸进了美国的粪坑,喷了美国人一臀部米田共,恐怕美国真的不会在太平洋投入兵力,加入二战战场。

如果美国不参加二战,苏联和英国这两个互相厌恶的国家联手抗击德军的可能性则会变得非常小。

即便苏、英能够同仇敌忾联手对敌,也依然无法抵挡住德、日的前后夹击,二战的结局将会变得非常可怕。

只谈苏联就够了。

若不是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婚约”,对苏联实施出其不意的“侵略计划”,消灭了大约250万的苏联红军,以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后勤保障力量来看,在战场上单挑德国是不成问题的。

由于苏联高层的反应能力实在太慢,德军的152个师都已经到达苏联边境了,苏联总参谋部才后知后觉的向部队下达战斗命令。

导致苏联的西部边境部队被突如其来的德国杀的片甲不留,开战不到一年苏联就损失了近250万的兵力,苏联西部地区的工业核心、能源核心、粮食生产核心被德军所摧毁或占领。

在接下来与德军的交战中,苏联几乎处于粮食弹药无一不缺的悲惨境地。

美国在此伸出援手,大批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据统计,美国向苏联支援了50万辆军用汽车、11万支枪械、各类飞机1万4千架、火炮迫击炮7千门,另外还有合计1万6千吨的粮食、钢材、药品等物资,合计110亿美元,

如果美国不参战,苏联仅靠小气的英国给予的物资援助根本无法快速的恢复部队的战斗力,更不要说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与德国打持久战了,恐怕德国的三大集团军,550万人空地部队能把苏联推平。

即便孤军奋战的苏联将德国驱赶出了国土,在德国本土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千疮百孔的苏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与德国相等的生产能力,没有生产力何来打赢德国一说?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德国实力是空前强大的,北欧的矿产,法国的粮食、以及诸如捷克斯洛伐克这些极具工业实力的国家,实力是很雄厚的。

另外,在没有英、美的空军轰炸德国工业区的情况下,苏联很难靠一己之力在欧洲战场上打赢德国。

被德国吞并是迟早的事,一旦苏联被德国拿下,德军将会在中国与日本会师,中国几乎不可能同时抵御德军和日军的进攻。

中国沦陷后,太平洋战争和大西洋战争便会相继爆发,没有美国在太平洋的保护,德国在日本的协助下吞并英国是迟早的事。

在换个剧本,苏联用广袤的国土、BUG级的冬天、以及人肉冲锋,挡住了德国的进攻;但是没有了太平洋战场牵扯,日本可以在南太平洋横行无忌,甚至会配合对苏联再度发起进攻,两面夹击。

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美国不参战,苏联和英国打败德国的希望将会非常渺茫,二战历史将会被改写,世界格局将会发生如同“乔碧罗露脸”一般毁天灭地的改变。




肯定打不过,不仅打不过,整个亚非欧地区都有可能真的被法西斯国家给瓜分掉。

没有美国参战英国人过不去1942。

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就已经开始大力帮助英国人,为了支持英国人对商船队的护航,罗斯福给了丘吉尔50条旧驱逐舰,当然这不是白送的,作为交换,大英帝国把大西洋的上的很多军事基地让给了美国。

(罗斯福和丘吉尔)

除了送给军舰,美国人在1941年开始也派出了军队直接参与到护航中来,这让希特勒很恼火。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对美国宣战,当时他的主要目标在东方的苏联身上,不想过多刺激美国。

所以,当日本海军奇袭珍珠港把美国打的满头包之后,希特勒非常高兴,在他看来日本海军出手教训美国人让他解了心头之恨。

说实话,希特勒有对美国不满的理由。

要不是美国人插手,希特勒最晚在1942年,就已经成功逼迫英国人投降了。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早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这一弊病就已经显露无疑,到了二战时期英国对海外物资的需求远超拿破仑时期,所以当希特勒对英国发动破交战的时候,着实让英国有点吃不消。

(大西洋破交战)

而且,就算是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海外殖民地对英国本土的输血,英国在战争期间也暴露出了在总体战中的脆弱性。

1944年,已经夺取了制海权的英国还必须在实行配给制,并且当年只生产了5000辆坦克3万多架飞机。同年,美国生产了9万架飞机。德国被盟军轰炸的一塌糊涂的情况下还能生产3.9万架。

所以,假如没有美国的支持和最后的参战,英国人早就被困死在岛上了。

估计最多1942年,这个国家就得被迫投降希特勒。

没有美国苏联也撑不下去。

关于美国对苏联的物资援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战时美国对苏联给予的支持足以让他武装几百万军队。

除了这些物资上的帮助,美国在大西洋海战结束之后,对德国的战略大轰炸为苏联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英为代表的盟军为了打击德国的战争能力,大西洋海战结束之后对德国本土及占领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

在大轰炸期间盟军出动400万架次的飞机,投下了270万吨炸弹。

当然,美英盟军取得的战果也是极为辉煌的。

大轰炸期间,德国损失惨重,累计有5万多架飞机被击落或者摧毁,大量的产业工人被炸死,无数工厂被夷为平地,占德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无家可归,90%的公路因为轰炸无法使用。

而为了对抗盟军的轰炸,希特勒不得不把绝大部分空军调往西线,于是苏军很快取得了战场上的制空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美国,不仅大西洋海战英国无法取得胜利,更不会有史诗般的对德国大轰炸。

没有没有对德国的轰炸,德国会多出5万多架飞机,这里面哪怕有一半用来和苏军作战,我想苏德战场上的制空权也会牢牢控制在德国人的手中。

没有美国对德国工厂的破坏,工厂会夜以继日的生产武器装备,其产量会远远超过历史的真实值。

而没有美国对德国公路系统的大规模轰炸,公路系统的完备可以轻松将武器装备和人员送往前线和苏军作战。

那么,如果以上事件发生,苏联将会遭到更猛烈的攻击,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且,如果不是因为二战后期苏军快速推进,得以在光复区征兵,再打下去苏联也没有兵可征了。

可见,美国的参战对欧洲战场的胜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美国不参战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不参加对德战争,不帮助盟军开譬欧洲第二战场。再一种情况就是美国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也没有惹美国,他们一直“相安无事”。虽然历史不能被假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现代人的思想去分析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上面第一种情况并不会过于妨碍大局,战争或许会晚一段时间结束,但结果仍是盟军胜利。那么让人摸不到底的就是第二种情况,美国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一直“袖手旁观”,这种情况就会给整个二战近程带来巨大影响。

一战二战美国都是以正义的“救世主”为角色介入战争。

事实上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德国不得不进攻苏联一样,都到了逼不得已的“无奈”地步。德国可能就会错过最佳攻击时间,而苏联在边境的防御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想要在以如此之小的代价换来初期巨大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日本被美国切断各种战略资源后更是没了战争的本钱,附近的菲律宾等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完全影响了日本扩张侵略、以战养战的战略道路和目的,所以它只能在一开始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也就是美国主要海军力量,以争取在南亚、东南亚的出兵时间。

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日本以为取得了巨大的战绩,但是日本海军高层则明白没有消灭美国航母是决定不了战争的走势,不过日本上下都忽略了这部“战争机器”他们惹不起。

如果美国不参加对德战争,那么英法苏联等国依旧会逐渐对德国产生优势,尤其是苏联方面,从防守到反攻基本就是水到渠成的。德国在攻击苏联之前,它的有色金属储备量以及一些战争资源就开始过低,后来经过各种格勒的失败也基本是好路走到头了。在东线面临反攻,在西线则疲于应付盟军的战略轰炸,制空权的丢失都代表着纳粹末路已然开启,只是没有美军参战西线打的能苦一点慢点,伤亡也会大一些,而东线的苏军依然会势如破竹。

苏军的反攻力量是惊人的,大纵深战略完全碾压了德军的闪电战,上百公里的攻击正面加几百公里的攻击纵深,很快将德军赶回了自己的土地。

德军除了制空优势全无以外,更有各种资源储备告急、后勤支援不力等硬伤。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例,当时德军的各集团军每天共需要15军列的后勤补给,而实际上每天只有7列,虽然被往回赶的时候战线逐渐缩短,但是燃料、弹药等储备也早已捉襟见肘,柏林战役时就已经有许多士兵食不果腹,饭都吃不饱还打什么仗。

不可否认二战期间各国的武器科技都飞速猛进,其中又以德国的最令人注目。

那么如果美国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真的就难说了,日本军队就会腾出更多的兵力来支援其“盟友”作战。日本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插手大西洋,配合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甚至敢与英国海军正面较量,协助德国意大利共同占领北非,这都是必然发生的情况。虽然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实力排在英美后面,但它的战绩却排在英国前面,也就是说如果英日爆发大西洋战争那么不一定会出现“类似”美日太平洋战争的结局,保不齐它重创英国海军,与德国登陆英国本土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日本的海上力量在印度洋及地中海大大超越了英国海军,英国本土的大部分海空军还被德国水面舰艇牵制。

如果这些事情发生那么想必美国定然是“坐不住了”,再不参战轴心国可能会从西线东北线夹击苏联,世界格局可能就会改变。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大胆想象出来的,欢迎各位亲们的文明交流,发表探讨自己的观点,我是军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苏联   英国   德国   美国   珍珠港   罗斯福   大西洋   希特勒   西线   盟军   战时   德军   日本   兵力   战场   战争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