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如果日军不招惹美国,直接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会如何?

二战日军不惹美国,进攻苏联只能死的很好快,很多人说进攻苏联苏联就会灭亡,这就是胡说八道,首先,1931年发动918事变,利用各种卑鄙手段,属于作弊占领东北,并不是真正靠军事取得胜利,当时马鞍山几分钟就消灭鬼子一个营,当时就是蒋介石怕死,害怕走张作霖道路,所以采取不抵抗政策,而日本关东军进攻就是冒险自己打的,并不是天皇的命令,就像当年派2000人攻打台湾,就是试探一下大清态度,然后撤退时又冒险占领琉球群岛,绑架琉球国王,占领东北又是一次冒险,打赢了就赢了,打输了就溜了,同样伎俩又用在苏联,诺门坎又是一个团冒险试探一下苏联态度,如果打赢了,就进攻苏联,打输了就溜了,结果诺门坎一个团只剩下几十人回来,日本占领东北后,日本其实特别害怕同苏联开战,所以在中苏边境派遣大量间谍又修建很多工事要塞,防止苏军进入东北,日军占领东北时,德国还没有进攻苏联,如果此时日军进攻苏联,就是把苏联和推向中国,而苏联武器并不落后,中国获得苏联武器物资支援后,这正是蒋介石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蒋介石一直想获得国际社会支援,日军面对就是中苏联合抵制,中国抗战决心加上苏联的武器,日本酒没有任何优势了,无论人数还是武器,日本就无法全面侵华战争,很可能连东北都保不住,如果在徳军进攻苏联后日军从东北进攻苏联,结果一样,当时苏联虽然被徳军打的后退很多,但是苏联实力并没有损失,很多兵工厂都没有损失,面对徳军进攻苏联只能后退防守,但是绝对要保证后面安全,就是说必须联合中国打跑日军,苏联后方才能稳定,才能更好抵制苏联,而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后,全国多数兵力都拖在中国战场,国力已经用完了,再也没有进攻的能力了,还怎么进攻苏联,而苏联也特别害怕日本从东北进攻,所以虽然没有同日本开战,但是也开始帮助抗联,拖住日本,以保证自己安全,同时也能全力对付德军,日军无论惹不惹美国,进攻不进攻苏联,日本已经把国力开到最大,兵员枯竭,物资枯竭,能够长期对峙就不错了,还敢有别的心思,日军不惹美国,没有钢铁供应,怎么保证炮弹坦克供应,惹了美国为的就是获得更多资源,石油钢铁橡胶等等,有了资源才能保证战争继续,当时希特勒曾经找蒋介石,要借助中国联合中国进攻苏联,如果蒋介石同意,苏联就真的危险了,当时希特勒还找过英美,目标联合消灭苏联,可能是利益分配出现分歧,最后没有谈成,日本本土基本没有任何物资矿产,一个中国就持平了,哪里还有精力进攻苏联,苏联女兵身高180,体重几百斤的大妈多的是,一个苏联女兵就能掐死5个日本兵,尤其白俄酒鬼,战斗力可以说世界第一。





1941年6月22日,蓄谋已久的德国出动550万军队,分三路突袭苏联。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疏于戒备,加上德军战术得当,德军进攻势如破竹,苏联损失惨重。于是,希特勒希望亚洲盟友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和远东,东西夹击苏联,在莫斯科会师。然而,打着小算盘的日本却“背弃”德国,反而不自量力的选择南下偷袭珍珠港,正式向美国宣战!

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将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拉入二战,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最大的战略失误,得知珍珠港事件后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甚至在公开场合痛骂日本是“喂不饱的猪。”

在希特勒看来,日本应该与苏联联手解决掉苏联之后,再迫使英国投降,最后占据亚欧大陆之后再和美国较量。而日本提前惹恼了美国,不仅打乱了希特勒的战略部署,而且提前将中立的美国推到盟国方面,而此时的法西斯国家尚没有与美国开战的实力,使得战争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反法西斯国家。

那明知国力不如美国的日本为何没有进攻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主动发起“珍珠港”事件?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一、日本没有北上的能力。

日本要背上进攻苏联,依靠的是步兵、装甲兵。而日本最强大的兵种则是以航母在核心的海军,因此,日本北上进攻苏联,无疑是扬短避长。

而苏联则相反,海军不济,但陆军和空军尤其是崇尚火力压制的炮兵实力强大,最重要的是苏联对日作战准备充分。这体现在:1、斯大林在与德国较量的时候,始终没有放松对日本的警惕。一方面,斯大林要报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仇;另一方面,在苏联刚建立之时,外国反对势力组建军队干涉俄国革命,日本出兵最积极、人数最多。可以说,当时的苏联早已把日本视为假想敌。

因此,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险情况下,斯大林依然保持了庞大的远东方面军:作战人员约70万人、火炮1000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合计32个师……实力不可为不强!

我们再来看下盘踞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实力:最初的关东军只有5万人,后来扩编到了35万人,1941年7月份再次扩编到了85万人,另外装备有飞机1025架,坦克414辆。

从两者的实力对此上看,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日本的关东军只有人数占据优势,其他各项武器装备均处于劣势,特别是坦克,几辆日本坦克都不是一辆苏式T——34的对手。况且,苏军经过连年战争,在兵员素质,战略战术等方面更是强于日本。

早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争中,日军早就尝到了苏军钢铁洪流的厉害,这种巨大的心理阴影,使日本认识到战胜苏联远东集团军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后勤。苏德战争是在6月份打响,假如日本参战最好的时机是在8月份,俄罗斯的冬季是在10月份,只有两个月战争的时间,要保障85万大军穿越2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平原,后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北上之后,日本能得到什么?

其实,日本是个非常善于算账的国家,要北上进攻苏联,就必须考虑一下与苏联宣战后能得到什么好处?很显然,日本算出的结果很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假如日军能够北上夹击苏联,腹背受敌的苏联投降,那么日本得到的要远比失去的更多。由于德军在欧洲部分进展迅速,实力强大,日本只是个配角,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战后利益分配上德国肯定要欧洲部分,日本得到的只是一毛不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种赔本的买卖,日本肯定不干。

当时,日本最缺的资源是石油、铜、锡、橡胶、铁矿石,大米。这些东西,西伯利亚没有,而东南亚就有现成的。

东南亚是美、英、荷、法的殖民地,然而,英国、法国、荷兰都不足为惧,唯有实力强大的美国是日本的噩梦。因此,日本认为,只要痛击美国,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上来,承认既定事实,让东南亚拱手让给日本,那么日本可以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所以,南下占领东南亚比北上进攻苏联更有利可图。

三、国际形势。

1911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三十年的贸易协议,美国一直向日本供应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资源。然而,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严重侵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罗斯福多次警告日本撤出中国,恢复战前态势!而日本军部无视美国警告,变本加厉的不仅没有退出中国,反而进一步突袭了越南金兰湾,将魔爪伸向了中南半岛,日本的侵略行径最终让美国忍无可忍。

1939年,美日贸易协议到期之后,美国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经济制裁,禁运石油等战略资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这对于全面侵华战争最激烈、已将战争经费占比提高到54%的日本起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1941年,东条英机取代近卫文麿成为日本首相之后,开始逐渐不满美国的制裁,并认为只要歼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利用美国重组舰队、太平洋无强大对手的时间,利用中国和东南亚的资源迅速壮大自己,到时候美国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

然而,日本严重低诂了美国的能力,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使得日本迅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被日本偷袭后的美国,不仅没有因为珍珠港的惨败退出亚太地区,反而短期内挫败了日本的进攻锋芒,然后爆发出惊人的军工生产能力。据战后统计,美国参战后,建造和改装航母多达155艘,生产飞机300000架……

四、中国战场的反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之后,经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日本有120万军队被拖在了中国战场。可以说,当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假如日军北上攻击苏联,中国的战略反攻会提前到来。到那时,中苏联军很有可能会把日军消灭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所以说,算清了这笔账的日本为了巩固已得的有利态势,达到自己以战养战的目的,只能南下挑战美国了!




首先表明我的个人观点:如果在苏、德战争最关键的1941年底的时候,日本调转枪口北上进攻苏联而不去招惹美国人的话。估计苏联会被彻底打倒下,搞不好苏联都会提前几十年不复存在了。

苏联失败了以后,法国当时已经投降了,德国人就能专心地对付英国了。欧洲大陆上如果英国被摆平以后,希特勒基本就可以搞定整个欧洲了。

接下来日本这边会毫不犹豫地与德国瓜分苏联。日本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安心地南下,我们也将很难与之抵抗。那样的话,说不准日本人在亚洲真的就成功了……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美国人始终不能参战。

往后的局面估计会变成:德日法西斯力战美国了。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排除一种情况那就是:国人反过来加入德日阵营。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大,一战过后美国与德、日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了。

美国人是一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者、德日那是标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者。

说句良心话,二战期间整个战争的最大变量就是:美国人了。美国人最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二战的最终走向了。

不过历史没有假如、历史也不能假如,一切的事情都注定会发生的。

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问题吧:

一是,日本人为什么不去北上夹击苏联,而要跑去招惹美国人呢?

二是,万一日本不招惹美国跑去与德国夹击苏联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1941年12月7日,日本跑去偷袭珍珠港那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首先来看一下:美国人在参战以前的时候在干嘛呢?二战开打的标准时间应该是——1939年9月1日这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希特勒以闪电战突袭了波兰。

虽然波兰人有着英、法的支持,自己实力也不弱,但还是只坚持了一个月零五天就投降了。此后英、法两国随即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美国人彻底参战以前,主要干了两件事情:

一是,积极恢复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影响;

二是,不断地加大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贸易往来。

1929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一时间工人纷纷失业、股市暴跌、银行倒闭,整个美国处于一片哀鸿之中不能自拔。

此次经济大萧条的本质其中有一条就是:资本的无限扩张,导致生产的物资严重过剩了。

这期间的美国人主要采取了两招:

一是,罗斯福新政走起,用国家的力量来干涉资本的运作,说到底就是国家来兜底;

二是,积极对外打开销路,把国内过剩的物资卖到全世界去;

当时日本由于已经发动了全面的战争、外加上德国的希特勒正在备战中。于是乎,德、日两国就成了美国人的重要客户了。

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德、日两国法西斯实际上是被美国人的物资武装起来的。

此时美国国内奉行的是典型的“孤立主义”的政策,说白了就是:美国人认为自己远离世界战场,安安稳稳地赚钱岂不是更加酸爽,何必去趟这趟浑水呢?

在这种思潮的主导下,二战爆发以后美国国内避战的思想那是占据了主流市场的。

尽管罗斯福多次在国会不遗余力的宣扬美国人不应该袖手旁观,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支持盟军反击法西斯国家。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国会和美国民众根本就不理睬罗斯福的参战主张。

美国人对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所持的观点也是很简单: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当时的打算是:要是日本人能够北上夹击苏联那就太完美了,这样既能减轻英国和美国人在亚洲的压力,还能打压不同路不同的苏联。

大家别忘了,当时美、英两国在亚洲是有着巨大的殖民利益的。

可是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毅然决然地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基地,从而导致美国人参战了。一个彻底改变二战走向的强大势力上场了。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为啥最终没有选择北上与德国人一起夹击苏联,而是跑去南下进攻美国呢?

其实日本在1939年以后,我们这边战场上基本就陷入了僵持阶段了。当时120万以上的日军深深地陷入到了我们的战场上,实际上是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

在1938年底的时候,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近卫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经济合作”原则,开始积极诱降我们了。

没办法,当时日本决定速胜我们已经毫无希望了。

不过我们的态度很明显:依靠强大的国土纵深,采取以拖待变的战略。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用持久战来耗死日本帝国主义。

前面分析过了,日本是个物资那是严重匮乏的国家。日本此时主要的物资供货者就是美国人了。一个需要物资继续发动侵略战争、一个需要把国内生产过剩的物资消耗掉——双方都有需求。

我们来看看:此时德国、日本、苏联的关系如何呢?

二战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德国人一直是日本人的偶像。日本人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以后,遭到了英、美列强的反对和声讨。一怒之下,日本人退出了一战以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组织。

当时日本人很想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或者说是盟友。同样是被世界抛弃的德国很快就成为了日本人合作的目标。这样一来,德、日同盟就很快地建立起来了。

1939年5月到9月期间,日本和苏联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诺门坎战役爆发了。此战的结果很简单:苏联人以惨重的代价战胜了日本关东军。

可是就在诺门坎战役日本打得正起劲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苏联与德国居然在1939年8月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了。这无疑给了日本人当头一棒,自己的偶像居然和自己的敌人和解了。

既然自己的偶像外加盟友德国人与苏联人和解了,那么日本人再战斗下去也就没啥意思了。于是乎,1940年4月的时候,日本与苏联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按照当时日本人的想法是:德国、日本以及苏联一起结盟,然后来彻底的对抗英、法、美。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一战之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说白了就是:一战之后失落的三个国家一起打破一战以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此时的美国人立即开始对日本进行了制裁了,美国人其实已经看出了日本的企图了。

早在1939年7月的时候,美国就迅速宣布《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废止,6个月后生效。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日本的战争物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和美国人的贸易。这样一来的话,日本人只能开始寻求和美国人的谈判了,要不然这仗就打不下去了。

当时美国人给日本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必须完全撤军才行,回到1937年以前的状态去。

不过日本给出的条件也很直接:打到哪里就维持现状,绝不可能完全撤军的。这样一来,双方也就彻底地谈崩了。

时间来到了1941年,德国在6月22日这一天彻底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集中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发起了突袭苏联之战——苏德战争彻底爆发了。

日本人突然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原来自己的偶像德国人没有打算带他一起瓜分世界。此时的日本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就是南下去攻打美国,彻底地解决自己的能源危机;要么就是与德国人一起夹击苏联。

日本人最终选择了偷袭美军的珍珠港基地,而没有跑去夹击苏联。其实理由也很简单:

1、日本当时与苏联有《互不侵犯条约》在手,而且希特勒彻底地欺骗了日本。当时日本高层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等等看,苏德战争的结果出来了以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2、1939年发生的诺门坎战役让日本人对苏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苏、德战争开打以后,苏联仍然在远东部署了上百万的大军,目的也很简单:防止日本乘机偷袭苏联。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能源问题。

日本人攻打苏联的话,无非是跑去攻占漫漫荒野的西伯利亚地区了。这样一来,即使日本人占领了该地区也没有啥用,因为能源问题依然没有彻底的解决。

美国人对日本进行能源封锁以后,日本的原油储备只够用四个月时间了。日本如果再拖下去的话,他们的航母、巡洋舰、战斗机都得成废铁了。

当时的情况是:日本国内的海军势力那是积极主张南下的,因为只有南下打海战的话,海军才能派上用场、才能在国内取得优势的地位。海军里面的山本五十六早就指定出了偷袭美军珍珠港的计划书。

当时日本内阁以及海军部坚定的认为:一次性的把美军珍珠港的舰队消灭以后,美国人起码两年内缓不过来。这样一来的话,日本就可以打通太平洋航线,继续源源不断地获得能源补给了。

另外就是南下攻打东南亚的话,毕竟那里有日本人迫切需要的石油、橡胶。一场决定日本近代前途和命运的决战就此打响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总结一下:日本人不北上夹击苏联而跑去南下进攻美国的原因就是:苏联当时与日本处于互不侵犯状态、诺门坎一战以后,日本觉得苏联还是有点厉害的。

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北上解决不了日本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只有南下才能根本解决战争资源问题。

那么抛开一切不谈的话,日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与德国人一起夹击苏联会发生什么呢?

德国人在1941年6月22日突袭苏联以后,开始的时候打得还是比较顺利的——苏联人基本处于被德国人吊打的状态。

苏、德战争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300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一共有:坦 克与自行火炮15601辆,各种火炮70574门,作战飞机7237架被德军彻底摧毁。

德国人在1941年11月7日的时候已经突进到莫斯科城下了。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日本北上夹击苏联的话,估计莫斯科会失守、苏联整个国家即使不被灭也差不多了。

但是即使日本占领了西伯利亚地区又能怎么样呢?德国人也不会把苏联的欧洲部分给日本,对于日本来说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能源危机怎么整呢?

苏联快支持不住的时候,我想美国人一定会参战的。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人此时还不参战的话,英国也必将投降了。

到那个时候的话,整个欧洲都将成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了。

大家不要忘了一点:美国人那都是为了实际利益的,欧洲被德国人完全搞定那是严重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的。

美国人参战了以后,靠着那无与伦比的强大生产能力,估计德、日依然不是对手。

大家别忘了,美国人参战的三年多时间里一共生产了:297000架战机,87000艘舰艇,10万门火炮,420亿发各种炮弹,其中还包括150艘左右的航母。

除了这些以外,美国人还援助了盟军500亿美元以上的各种物资。

我还是那句话,只要美国人在苏、德、日、英四败俱伤参战的状态下参战的话。毫无疑问:整个二战的走向就没啥争议了——德日、法西斯也就必败无疑了。

最后我想说,战争打到最后时刻靠的就是两个字:实力而已。即使当年日本选择北上夹击苏联、即使苏联被打趴下了,只要美国人在几败俱伤的情况下参战,估计法西斯德、日还是无力回天的。




美国还是会参战。而只要美国参战,那二战的结果就不会有什么悬念。关键是日本到底该怎么样决策,或者说它为什么没有配合德国打苏联。

1938年的时候,日本自己直接进攻苏联,最合适。1938年以后,就非常困难,去打了但打不过。而1939年以后,二战爆发,就更困难了。而1941年苏德开战以后,配合德国进攻苏联这个选项,已经没啥意义了。



因为日本进攻不进攻苏联,美国也会揍它。然而,美国到底会不会在1941年底直接参战、直接开揍,那就是未知数了。

但,即便美国一直拖着不参战,也还是会发挥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即:作为二战盟军的总后勤官。第二次世界大战,除美国以外,真正刺刀见红的是英国、法国、苏联以及中国这几个战场大国。

但,法国太垃圾,又赶上英法集体误判,所以一下就被打垮了。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英国要把法国扶植成大国,具体就是法国人也要对德国实施占领。但是,斯大林死活不同意。原因就是法国的战场表现太怂了。斯大林的想法是:你法国稍微争点儿气,德国人也不会把自己揍得这么疼。



其次,就是英国顶住了德国的漫天轰炸、中国扛住了日本的全面侵略。而欧洲战场的真正陆战尖刀,肯定是苏联。苏联打完欧洲战场之后,迅速参加对日作战。苏联在二战的作用,一定不能低估。1945年初,苏军已经推进到距离柏林65公里的地方了,而英美联军却在阿登森林被希特勒揍得叫爸爸。

那么,美国人的作用呢?

美国也参战了。但美国的主要作用是同时支援东西两大盟国作战。就那真正的陆地尖刀苏联来说,没有美国的租借法案,苏联大概率扛不住希特勒的疯狂冲击。

首先,战史公认的最强军队,就是德军。虽然德国战败,但德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所以,德军VS苏军,到底谁胜谁负,一目了然。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已经势如破竹了。但,仍要死两个苏联红军才能消灭一个德国士兵。后期尚且如此,前期就不用说了。



其次,苏德战争,是国家实力的硬拼,具体来说就是工业实力。中国比日本面积大、人口多,但为什么打不过日本?因为工业实力不行。而德国的工业实力对苏联就是碾压级的存在。所以,苏联VS德国,就跟中国VS日本,一个道理。工业实力不行,就是综合国力不行,也就是国家实力不行。

但是,美国给苏联注血了。你把美国这个总后勤官去掉,你苏联还怎么打?这仗就没法打。不拒绝爱国主义,但爱国热情再高涨,你能让国足出线吗?

扯远了,还是说回日本。

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就一直疯狂。在东亚世界,日本人彻底放飞自我,什么国际秩序、什么国际道义,全都不管不顾了。但,这跟英法美有啥关系?



对于英法美这种级别的大国,不是人家跑到自家地盘上烧杀抢掠了,才叫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大国的利益,在于秩序,是靠秩序来实现国家利益的。简单说,淘宝商家做得是买家的生意,卖个好价钱就行了,真金白银最重要。阿里巴巴做得则是平台的生意,商家愿意在自家平台卖、消费者愿意在自家平台买,这个平台最重要。

所以,日本这么疯狂,就是在挑战英法美在一战后的秩序安排。这就等同于侵犯英法美的国家利益。

但日本有啥义务遵守英法美的战后世界安排?

底层逻辑是鬼子是跟班小弟,英法美才是带头大哥。现实逻辑是你日本也签字了。巴黎和会你没签字吗?九国公约你没签字吗?签了字,就得认。要不你就跟苏联学:我就不签字,你们这套逻辑我全不认。



那日本为什么这么疯狂呢?

内政是外交的出发点,外交服务于内政。根子就在于日本的内政。天皇和军部裹挟着民意,已经把日本内阁玩废了。这就是日本的内政。日本内阁胆敢做出忤逆民意的事情,那就不是民众投票换掉内阁的问题,而是日本军部拿着刺刀杀首相的问题。

而这个日本民意,非常不健康。

巴黎和会,日本人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华盛顿海军条约,日本人觉得自己被限制了。关键是经济危机以后,日本农民倾家荡产。儿子跑到朝鲜当了关东军,女儿跑到南洋做起皮肉生意。所以,日本的民意要多疯狂有多疯狂。疯狂的民意,可以通过代议制的政府予以节制。但是,内阁被玩废了。所以,这就是不以礼节之了。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全面侵华。这时候是1937年。日本陆军已经成为日本的实际主宰,别说内阁说话不好使,就是天皇说话也不好使。全面侵华已经到了无节操的程度,但关键是没有任何智力含量。

你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因为可以占了中国东北。但你全面侵华干什么?帝国打仗,要钱;民族国家打仗,要命。一战就是明证。你打胜了战争、拿到了赔款,却抵偿不了自己的损失。关键是这个战争赔款,你也拿不到。战败国已经打成了焦土,还拿什么支付战争赔款。

你看一战后的法国就行了。法国人想要多少战争赔款就要多少战争赔款,反正德国就是赔不起,成了欠债的大爷。除非你学苏联,不给钱、我去抢你的老百姓当奴隶(斯大林也只是说说,最后也没这么玩,也就抓了战俘)。

还有,就是全面侵华完全不符合日本的战略决策。先是战略路线上的北上派和总体派之争,后是攻略操作上的北上苏联和南下南洋之争。但无论哪个战略、哪个攻略,日本都不能刺激中国,更不能陷入中国战场。日本天皇、内阁,甚至军部在内,都达成了这个共识。

然而,南辕北辙了。路线错误是因为愚蠢。愚蠢的日本高层能把决策搞错,也能把执行搞错。所以,全面侵华就把日本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在攻陷中国广州之后,英法美就不能再继续惯着日本了。

之所以英法美一直绥靖,根子就在于巴黎和会关于战后实际的安排。别说日本不认可,就是美国人也不认可。但美国实力够强,英法也得给面子,毕竟欠着美国钱。所以,后来又在美国人的操弄下,出台了一系列条约。

一战之后,这个平台搭建好了。但这个平台缺乏共识,维护起来就非常费劲。于是,只能勉强维护,只要大家不掀桌子就行。因此,英法对希特勒各种绥靖,也对日本各种绥靖。



但你日本欧打到广州了,这时候别说英法了,就是美国也不干了。因为三家在东南亚都有殖民地。但,英法美只是谴责一下,还是没吭声。

原因就是希特勒也在欧洲折腾,拳头都要打到英法两国的鼻尖上了。所以,日本虽然干了很多不是人的事,却抓了满把好牌。满把好牌,不是拿到了多少钱、抢到了多少地,而是可以选择。

日本北上打苏联,可以,英法必须会给鬼子鼓掌。日本向南洋扩张,也可以,英法美还在集体认怂。日本立即结好中国,主动退兵呢?那就更可以了。侵略者主动退兵、不打了,当时的国民政府还可能非要打到东京、拒绝停战吗?

日本要是在这个时候南下东南亚。这就等同揍英法美了。那英法美还能继续绥靖吗?挨揍可以忍啊。看一下当时形势就知道了。

1934年,日本直接退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而就在这一年,罗斯福同意菲律宾在12年后独立。这就意味着美国要彻底退出西太平洋。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呢?竟然提议承认伪满洲国,与日本结好,换得日本对英国在亚洲利益的承认与保护(英国内阁给否决了)。这就意味着英国准备牺牲中国了。



日本满把好牌,就是有好多选项,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足够多。所以,你日本这时候北上打苏联,就相当于放弃了南下路线,英法美会集体放心;同时这也相当于纳了投名状,英法美会集体支持。

为什么是投名状?一战以后,英法美搭建了凡华体系,这就相当于一个淘宝平台,然后大家不打仗了、开始做生意。德国肯定不满意,但德国也签字了。希特勒虽然各种闹,但也没说退出不玩。日本也肯定不满意,但日本也签字了。后来也各种闹,但始终没有撕破脸。也就是说,大家还都在这个淘宝平台上做生意。但苏联呢?意识形态的威胁肯定有,但关键是苏联拒绝承认这个平台,自己不加入。所以,对凡华体系的最大挑战,不是德国也不是日本,而是苏联。所以,日本打苏联,就是在向英法美纳投名状。

但是,日本却眼睁睁地丢掉了这个机会。那日本在干什么?开会。到底北上打苏联、还是南下打南洋,始终定不下来。而每次会议却总能在一件事上定下来,那就是向中国增兵。因为中国一直不投降。



到了1938年以后,英法美突然翻脸了。为啥翻脸了?1938年9月29日,英法跟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这就意味着欧洲的事情摆平了。于是,英法美荷这些在东南亚有利益的国家,就集体找日本算账了。而到了1939年的时候,日本连北上进攻苏联的选项都非常困难了。

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签订了。随后,斯大林立即向远东方向增兵,也不惯着日本了。关键是苏联在之前也没惯着日本,张鼓峰和诺门坎两场战争也教训了日本怎么做人。

所以,英法美对日本就不可能不强硬。苏联对日本各种硬、你对日本各种怂,最后的结果就是苏联逼着日本南下了。于是,日本在理论上就剩下三个选项了:

一个是悬崖勒马,撤出中国,向英法美跪地求饶。但这个选项,日本就没法选。因为日本政府已经被民意绑架了,谁敢做出有损民意的事情,那就等着收尸。

一个是进攻苏联,纳投名状。进攻苏联肯定不能隔着日本海打吧,日本自然可以捏着中国东北不放。但这个也不好玩,因为斯大林不是傻子,一直就盯着鬼子背后捅刀。



一个是疯狂到底,什么英法美、什么苏联、什么中国,捆在一起打。而在攻略上,就是执行南下策略,把东南亚全给占了。最后,实现把白种人赶出亚洲,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那么,日本会怎么选呢?肯定是怎么疯狂怎么选。这就是日本的调性,根本改不了。

1939年7月26日,也就是在二战爆发前夕,罗斯福已经照会日本政府,要废除两国通商条约,六个月后正式生效。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正式形成。随即,日本平沼内阁立即辞职,理由是“欧洲发生了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此时的美国,不是还没参战吗?的确没有参战,但美国的态度已经摆明了。而且,越到后期,美国人的态度就越明确。而日本人在蒙圈中做出的各种神操作,也使它无法回到正常智商的轨道。

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签订。希特勒已经发动二战了,你日本却跟德国结盟了。这就摆明了要跟英法美对着干了。



1941年,日本又跟苏联签订了侵犯条约,要撺掇个德意日苏的四国同盟。然并卵,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却大举进攻苏联了。

所以,在1940年以后,日本手里面就没有什么选项了。国际局势是一方面,日本自己作,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这就是要支援全世界死磕三国轴心了。1941年8月,美英首脑在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签署了《大西洋宪章》,敲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关键是这个《大西洋宪章》,意味着美国一定会参战。因为英国已经同意了,要跟美国携手建立一套新的国际秩序。联合国的构想,就是这套秩序蓝图。你美国人不参战,凭啥让你构建战后新秩序?4个月后,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必须参战。

所以,别说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苏联,就是呆着不动,美国也不会放过他。因为德意日三国同盟,你日本可是签字了。同时,日本的决策也不会这么保守,配合德国打苏联不够疯狂,直接南下东南亚、偷袭珍珠港,这多刺激。




如果日军不招惹美国,直接配合德国进攻苏联,最后形成的局面是:德国在欧洲坐大、日本在东亚受苦、苏联重伤不治、英国“离岸制衡”、美国利益受损。

当然,战争还会继续,二战结束的可能要晚一些,最终,除了英国以外,别的国家都是输家。

日本并没有进攻苏联,是因为日本既不想、也不能配合德国;日本在太平洋硬刚美国,是迫于形势的需要;也是日本人在赌博,想把利益最大化。

一、二战前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决定了日本不会贸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日本在一战中占了大便宜,他们想在二战中再占便宜。一战时,日本和英国是盟国,关系好得让美国都嫉妒。

一战中,日本在亚洲抢占了德国的地盘,包扣德国在南太平洋的许多岛屿、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利益等。因为沙俄已经崩溃,日本扩大并固化了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以及远东的存在。

在欧洲,日本海军参加了许多的护航活动,观摩英、德的海上战役,让自己的海军得到实战训练,军事实力不断提升;同时,日本填补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一战结束后,英美就开始收拾日本了,他们要日本退出抢占的南太平洋岛屿、不影响英美在中国的利益等。美国还在华盛顿会议上,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日本海军发展。

但是,日本不但不退出抢占的南太平洋小岛,还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的“九一八”占领全东北、1937年的“七七事变”全面侵华。英美在华利益眼看就要土崩瓦解。

而一战期间,沙俄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苏联,这也让英国、美国难受得要命,他们想把苏联掐死在摇篮里,打动了对苏联的军事干涉。日本这时也加入进来,向西伯利亚出兵。

但是,出兵西伯利亚以后,日本发现除了茫茫雪原,他们什么都得不到,继续前进就是条没有尽头的道路,所以,这次从东边进攻苏联无疾而终。

一直到二战开打之前,英美都希望日本继续攻击苏联,退出南太平洋小岛,保证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否则的话,英美就会对日本实施制裁,对日本展开“禁运”。

而日本也在首鼠两端,一会向北进、一会向南下。实际这两个政策对日本来说各有利弊:

北上,日本可以获得英美支持,但要吐出南太平洋、和英美均分在中国的利益;虽然北方没什么资源,但进口的渠道是畅通的。

南下,日本可以暂时保住在南太平洋的存在,拥有南太平洋的石油等资源,不怕英美制裁,保住并扩大侵华利益;但是,南下要直面英美海军。

于是,日本和英美进行讨价还价:日本要慢慢地、以25年为限,退出赤道以南的岛屿(实际就是不想退);英美不干涉日本在中国的所有行动,英美在华利益,日本尽量保护;日本进攻苏联,英美不对日本进行制裁、不在东亚发展军事基地等。

这样的条件,英美万万不会答应,矛盾一直尖锐对立。而日本在得不到以上保证的情况下,也不会主动放弃已经稳稳抓在手里的利益,转而进行看不到任何好处的“北上作战”行动。

所以,二战前这国家间利益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决定了日本不会贸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二、假如日本在远东进攻苏联,苏德战场会有所变化,日本在中国的战场也会发生变化

这仅仅是假如。如果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苏联,明显的,苏德之间军事力量对比会发生变化;不要说苏联从远东调兵到西线战场,他们在远东的兵力自保都是问题。

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实行之前,苏联在远东兵力为70万常备军、50万其他部队;战争打响后,在得知日本不会发动对苏作战,苏联几乎把远东70常备军全部调到西线,仅莫斯科保卫战就一次性调了25万人。

德国进攻苏联是兵分三路进行的,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29个师穿越苏联中西部直指北部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的目标是莫斯科;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63个师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计划攻击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目标是大粮仓的伏尔加河地区和大油库高加索地区。

列宁格勒战役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从1941年9月9打到1944年1月,最危险的时候,指挥战役的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元帅都心灰意冷,自己挥舞着手枪跑到前线,希望落个战死沙场的名声。

南方集团军群打下乌克兰、进入高加索地区,但是他们在斯大林格勒被紧紧咬住,不能分身;在乌克兰只有少量的军事力量存在、高加索地区只是到此一游。

远东调回的兵力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是莫斯科战役,正因为远东兵力的调回,苏联保住了首都莫斯科,也保住了打赢德国的信心。如果对比,这相当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保住了南京,当年,如果南京保住,后面的抗日战争就不会那么艰苦、那么惨。

同样的,日本拖住苏联远东的兵力,莫斯科也许就会被德国攻占,或者成为列宁格勒那样一直处在包围之中;这样的战争打下去,苏德双方将死掉更多的人、将要打更长的时间。

二战时,日本陆军总兵力满打满算也只有420万,前后投入中国战场的有400万。如果他们攻打远东,兵力少了,就是有一场“诺门坎战役”,增加兵力,那就要减少中国战场的力量。

即使日本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远东,也只是撒胡椒面一样;苏联不会、也不可能从西线调兵支援东部。而日本占领了巨大的远东,向西就是西伯利亚高原、再向西还有广阔的中西伯利亚、再往西是一样望不到边的西伯利亚。区区400万兵力,可能连高加索山脉的影子都看不到。

所以,如果日本进攻远东,苏德战场将变得更加惨烈和旷日持久,日本在中国的战场也会变得力量不足,抗日战争会是另一个样子。当年“张古峰战斗”虎头蛇尾,常凯申骂苏联“老毛子孬种”就是这个原因。

三、英国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英国最希望的局面是:德国和苏联打得难分难解、不可开交。英国在二战前实力已经不行了,他们怕德国打过来,所以,宁可损失捷克等盟国利益,也不希望战争爆发,英国人在“绥靖”。

英国人“绥靖”的目的,一方面是避战,另一方面是想把德国引导到“进攻苏联”的方向上,英国人叫“祸水东引”。当德国在欧洲大打出手,许多小国纷纷投降,英国人私底下使劲给法国鼓劲,希望法国能挡住德国。

法国简单打了一下就投降,英国傻眼了,他们面对的是英吉利海峡对面的德军,“绥靖政策”彻底破产。这时,德国转头攻打苏联,简直把英国高兴坏了。

一方面,苏联是英国恨得牙根都痒的国家;另一方面,德国暂时不会打英国了。

但英国不希望德国很快会赢,因为这样,德国军队就会变得更加锐利,下一步就会打英国;英国也不希望苏联打德国打死,因为这样,苏联就是欧洲的霸主,这对英国更加不可接受。

最美妙的结局就是:德国和苏联打得难分难解、打得旷日持久;这两个国家打到最后,都只剩下一口气,这时,英国就成为欧洲实力尚存的“大当家的”了。

四、美国不见得喜欢这样的局面

美国的态度很重要,但美国不见得喜欢看到日本攻打苏联。到二战前,美国取代英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时间的问题,欧洲其他国家也没有和美国顶牛的本事。

德国是美国在一战后扶持起来的,德国实际并不反美,他们只是想在欧洲扬名立万;苏联是美国不喜欢的国家,不过暂时还不是美国的威胁。

如果日本攻打苏联,德国和苏联更加两败俱伤,英国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力量,美国表面上和英国挺好,但斗到现在,英国居然缓过起来,美国怎么可能愿意。当英国能决定欧洲时,美国在欧洲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影响将被削弱得荡然无存。

再说,日本攻打苏联,前提是美国退出东亚,美国这么可能干;日本要独占在华利益,美国更加不甘,这是几亿人的大市场,是亚洲的中心。

一个听美国话的、没有强大国家的欧洲是美国需要的,所以,德国和苏联打,消耗实力,美国乐见其成,他们还和双方做生意赚钱呢。

同样的,美国更加不会退出太平洋,“美国是两洋国家”,这是以海权论立国的基础。日本在西太平洋一枝独秀,美国这么会让呢。

五、因为对二战的同盟国之间、轴心国之间的关系有几个误区,才会提出这样的假设

日本既不想、也不能配合德国,从东面进攻苏联。之所以我们现在看,好像日本这样干是最好的,实际上,就是让日本人再选择一次,他们还是会“南下”。因为同盟国之间、轴心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

首先,日本和德国的关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日本在一战时和英国是同盟,他们派军舰帮助英国护航,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攻击德国潜艇;日本还在亚洲到处打德国,把德国殖民地都抢了过去。两国关系其实并不好。

直到二战前,德国还和中国关系很好,德国人有点看不起、甚至蔑视日本人;虽然德国和日本都是“轴心”国。

希特勒一开始的想法是恢复一战前德国的势力和威望,所以,他计划是同英国、中国结成同盟,在欧洲恢复声望、有所作为;在亚洲对日开战,收回一战前属于德国的利益和殖民地。所以有一段时间,希特勒特别卖力地向老蒋卖先进的武器,帮助老蒋训练军队。

“诺门坎战役”打得如火如荼,日本正要增加兵力找回来,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下子把日本闪晕了:苏联在西线没有威胁,可以放心大胆在远东跟日本打。面对这样的形势,日本人骂骂咧咧地和苏联谈和,不再扩大东部的战争。

其次,日本和德国并不是“同盟”。德国人不愿意与日本人结盟,他们的“诺门坎观战团”在近距离观察日本陆军作战后,得到的结论是:日军作战就是胡闹,不会大规模机动作战,和日本结盟将是个累赘。

基于此,德国和日本开始签订的并不是“同盟条约”,而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个协定明显针对苏联,但都没有表示要互相协作,东西夹击苏联。

在希特勒看来,日本东边的进攻不起作用,德国也没有打到西伯利亚的计划;在日本看来,打远东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到了1940年,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才搞俄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德意日是这样,同盟国之间也是这样,都是为着自己的利益,临时凑到一起。美国和英国在互相提防,围着欧洲的控制权勾心斗角;他们对苏联更是意见不一,美国觉得可以合作,而英国简直把愤怒挂在脸上。

为了共同收拾希特勒,三国凑到一起,但在出兵的问题是,互相斤斤计较,都希望对方出人出钱出力,自己渔翁得利。二战结束,丘吉尔跑到美国搞“铁幕演说”,就是这种关系的延续。

六、总结

1、日本在二战时,不会攻打远东;因为英国和美国不可能答应日本的条件;

2、如果日本攻打远东,除了英国、中国受益,其他国家都是输家;二战大局不会改变,结束时间会晚一些;

3、而中国的受益是短暂和相对的,将来的麻烦更多,比如东北就是麻烦事,以国民党的尿性,哪有魄力收复失地;

4、日本之所以是输家,因为他们的400万兵力将湮灭在广袤的西伯利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以前抢到的南太平洋也会失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苏联   德国   美国   英法   珍珠港   西伯利亚   希特勒   远东   欧洲   英国   美国人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中国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