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为什么放过了慈禧太后?

八国联军是指在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期间,由英、美、俄、法、德、日、意、奥等八个国家组成的军队。他们入侵北京,攻打圆明园和天安门等地,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而慈禧是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她手握重权,掌控着国家大政方针。然而,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慈禧并没有被杀害或流放,而是被八国联军所放过。那么,究竟为什么八国联军要放过慈禧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外国人和基督教传教士的攻击和屠杀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公民和利益。同时,清朝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是导致八国联军入侵的另一主要原因。


那么,说到为什么八国联军要放过慈禧,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慈禧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并没有掌握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实际上,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前,慈禧已经把大部分的权力交给了她的侄子光绪皇帝。而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慈禧和光绪皇帝一直被围困在紫禁城中,并且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


其次,八国联军并不是来消灭清朝政府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惩罚中国人民对基督教徒的袭击。据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八国联军领导人在协商进攻北京时曾商讨过是否要杀死慈禧和光绪皇帝。但最终,他们决定只惩罚那些直接参与攻击外国人的义和团,而不是对清朝政府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牵强的解释,比如有人认为八国联军放过慈禧是因为他们希望保留一个支持基督教的中国统治者,或是因为慈禧对八国联军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但这些说法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需要谨慎对待。


综上所述,八国联军为什么要放过慈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非常复杂,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于历史学家和爱好者而言,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的世界。




确实有外国人想杀慈禧太后。


出生在德国明斯克的克莱门斯·冯·克林德男爵,在当时担任德国驻中国公使,与美国密歇根中央铁路公司总经理的女儿Maude Ledyard结婚,义和团事变时,在华传教士和平民在山西被杀。

(山西巡抚当时把全省能找到的传教士和家属全部集中杀害外国男人15人,女人20人,儿童11人(最小的仅周岁)


6月20日上午8时,克林德独自带同翻译乘轿前往总理衙门交涉,为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枪队章京恩海枪击而死,据马伕刘玉成事后对德国政府的供词,他听到枪声后回头看到一队清军手持步枪,愤怒的推撞克林德的轿子,而克林德在轿子中一动不动。


一个列强大国的大使为政府军所杀,这件事成为八国联军入华的导火索。


所以事后,克林德夫人坚决要求慈禧太后为丈夫偿命,就不足为奇了。




我看了有些人的回答感觉有点好笑,居然说是“娘子关大捷”和“廊坊大捷”导致的八国联军退的兵、从而放过了慈禧。“廊坊大捷”真实情况是:上万人围攻2000洋兵,打了2小时,击杀7人,随后京城就沦陷了。

至于娘子关大捷的话,历史记载比较有出入:我们的记载是打死了联军3000多人;可是老外的记载被歼灭的只有几百人不到。不过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八国联军之所以退兵、之所以最终放过了慈禧,那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大清朝的这个事,我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具体的细节就不说了。我来简单地说一下:当时的历史逻辑吧!

这件事情的直接起因就是义和团事件;这件事情的间接起因是——戊戌变法以后,关于怎么处理光绪帝的问题。

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冠县发生了:教民和当地民众发生冲突的事件,其实这个矛盾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当时晚清被迫和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导致了:洋人以及洋人的传教士在大清朝的地位还是无比高大的。

当时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群众怕大清朝的官员、可是大清的官员又非常害怕洋人。于是乎,只要出现了群众与洋人的纠纷的话,往往洋人直接让大清朝的官员出马搞定群众。这样一来,普通群众和洋人以及洋人传教士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了。

由于跟着洋人混、跟着传教士混有好处、有肉吃,很多群众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洋教,成为了教民了。

这些综合原因之下,直接导致了:山东地区出现了大批群众冲击教堂、打伤洋人和教民的事件了。这些问题随着地方官的不作为以及乱作为,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义和团运动开始爆发了起来。

说到底义和团运动之所以爆发本质原因就是:晚清被列强瓜分以后,普通群众形成的与洋人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而已。也就是说既然晚清官员害怕洋人和传教士,那么群众就只有自己起来战斗了。

可是凡事都有一个规律:人多了之后就会出现问题、人多了之后就会被人利用、人多了之后整个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了——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整个庚子事件中慈禧在干什么呢?二是,为什么最终洋人放过了慈禧呢?

慈禧在整个庚子事件、整个义和团运动中只干了一件事情:为了权力的安全性不惜牺牲所有人的利益

义和团运动的具体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的标准,也就是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我个人认为:一开始的时候,义和团有反侵略、反压迫的成分,可是随着不断的壮大、不断地发展整个运动变质了。

这种变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员的构成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运动到后期的时候其成员变成了五花八门了,例如有:江湖混混、犯罪份子、一些想乘机捞取利益的人等等。总之变成了——乱七八糟、一锅乱炖了。

被义和团烧毁的房屋

二是,义和团运动后期的运动纲领和行为产生了严重的问题。他们开始盲目的排外了起来,只要和“洋”这个字沾上关系都要无情的消灭之。后来居然发展成了烧自己人的店铺、杀自己人、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的地步了。

随着义和团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这运动引起了慈禧和大清朝高层的严重关切了。慈禧对义和团的关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洋人和外国公使们开始不断的给她施加压力,让她快速的解决义和团的问题。

慈禧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官僚集团、也不怕群众,可是洋人那还是有点害怕的。于是乎,慈禧派出了袁世凯替换掉了原本在山东打击义和团不利的毓贤,当上了山东巡抚。

老袁到任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老袁在山东搞起了平定义和团运动的四部曲:

第一步,日报制度。他要求山东各地官员每天都向他汇报义和团的动向,对一些闹事比较大的坚决予以打击,小的不追究。

第二步,巡视制度。袁大人知道底下官员瞒报、漏报、瞎报都是常态化的操作。于是乎,袁大人派出多个巡视组下去核实情况。这样一来,底下的人也就不敢瞎报了。

第三步:绩效考核法,简单点说就是对那些瞒报漏报、执行不力的官员们一律查处,绝不姑息。这样一来,底下的人也就实心用事了。

最后一步:隔离法,严禁义和团们相互串联、相互活动。这样一来,分散了的义和团破坏性和影响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经过袁世凯的这么一折腾,搞到后来义和团硬是不得不放弃在山东的根据地,转移到了直隶地区了。

此时的慈禧对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态度呢?总体上来说还是积极支持打击义和团的,不过事情正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我把这种变化叫做:权力安全大旗下的心态扭曲。

戊戌变法以后,慈禧对光绪帝那是恨之入骨了——围园(颐和园)杀后(慈禧太后)计划的暴露。历史上对这个计划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就是:到底是康有为的私人主意还是与光绪帝的合谋。

不过对于慈禧来说这都不重要,既然光绪帝已经起了杀心了,那么慈禧一定会血战到底的。于是乎就出现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街头的故事了。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的“主谋”光绪帝到底该如何处理呢?慈禧当时的办法也很明确——废掉光绪换一个人,当时的人选都已经选好了。

可是就在慈禧积极准备更换掉光绪帝的时候,外国列强和公使们突然横插了一杠子——他们宣称不允许更换光绪、还宣称光绪帝才是大清朝唯一的合法代理人。

这对于慈禧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无疑是触犯了慈禧的大忌了——粗暴地干涉慈禧的内政。

慈禧平时把权力看得比生命都要重要,列强的这个举动简直就跟要慈禧的老命差不多了。慈禧是绝对不会、也不可能容忍的。于是,慈禧和列强们的梁子就此结下了,慈禧在寻找一个报仇的机会。

目前的局势是: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而且义和团的主要作战对象又是洋人。于是乎,慈禧想出了一个妙招、一箭三雕之计。她的打算是利用义和团去教训教训一下洋人,这么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可以借由义和团之手来打击洋人,报一下洋人不知天高地厚干涉慈禧换光绪的一箭之仇。

二是,可以借由洋人之手来消弱义和团的实力,这叫做鹬蚌相争、慈禧得利。

三是,可以乘机把水给搅浑了,自己也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不过后来的剧情没有按照慈禧的剧本去演,义和团们在慈禧的默认或者纵容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京城。

不过这些人在京城却没干什么好事,主要的工作就是:杀自己人、烧自己人的店铺,一时间整个京城搞得是乌烟瘴气、火光冲天。

慈禧此时还是犹豫不决的,一面是义和团、一面是洋人,到底该如何自处呢?可是随着洋人不断地派兵进入京城,外加上慈禧收到了一封密电,大概内容很简单:洋人准备换掉慈禧、准备与光绪帝合作。

这时候的慈禧已经疯魔了,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同时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剧就此酿成了——庚子国难开启。

随着慈禧的对外宣战,外国列强也纷纷派出军队来攻打了——一共大概有4.5万人之多。往后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义和团以及清军根本就不是洋人的对手,八国联军又一次打进了京城。

后面就是:大清朝又一次战败了、京城又一次被占领了、圆明园又被洗劫了一次。慈禧的发挥也是比较稳定的,一看形式不对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带着光绪以及一班子皇亲国戚逃跑了。

以上就是庚子事件的大概过程了,本次事件中可以说慈禧才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了。她利用义和团去打击洋人,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让大清朝彻底地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了。

那么作为主谋的慈禧是如何逃脱列强的审判的呢?为什么列强们最终又放过了慈禧呢?

大家都知道庚子事件以后,李鸿章被慈禧紧急招回了,任务很简单:赶快去议和、赶快去签约——辛丑条约。

顺便多说一句:此次事件之后还有一个重大的副作用:沙俄乘机占领了东北,又占了很多地区,后来要不是日俄战争爆发的话,东北估计就危险了。

李鸿章与各国列强周旋了一年多时间、争吵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大概是这几条:

1、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2、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大清群众在界内居住:3、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5、大清保证严禁群众参加反帝运动;

最后一条也是最严重的一条、也是对于慈禧来说最危险的一条:列强要求惩办造成这次事件的“祸首”们。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次事件的最大的“祸首”就是慈禧本人了,一切行动都是慈禧安排和纵容的。

当时的慈禧吓得是瑟瑟发抖,每天在西安都和李鸿章通电报,意思也很简单: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命,其余的都好说。这也是后来慈禧所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的所在了。

李鸿章自然不敢大意了,他在谈判桌上不遗余力地争取,一定要让列强们放过慈禧。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慈禧平安地度过了这次劫难,没有受到惩处。

那么为什么列强们就同意放过了“祸首”慈禧呢?我来分析一下具体原因吧:

第一个原因:列强们该得到的已经都得到了

辛丑条约的内容大家也看过了,该赔的钱也赔了、该答应列强的条件也答应过了。最最重要的是,大清朝从制度上明确了:禁止以后群众参加反帝活动了,这就让列强们没了后顾之忧。

总之一句话,除了没要慈禧的命以外,列强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利益。

第二个原因:慈禧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慈禧在从京城跑往西安的路上就下达了:剿灭义和团的命令了。往后慈禧又按照列强的要求处死了大批在战前主战的大臣们,据统计大概杀了一百多名主战之人。

慈禧又指示李鸿章:除了要自己的命这一条不能答应以外,其余的都可以答应。这样一来,列强们也看到了慈禧所谓的——“诚意”了。

第三个原因:列强之前存在着重大的利益冲突

虽然八国联军联合占领了京城,但是这些国家在关于如何处理大清朝这个事情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的。

在大清朝势力最强、利益最多的英国、沙俄以及野心勃勃的德国,一度积极主张彻底瓜分大清朝。可是后起的列强国家,例如:美国,则重申“门户开放”的政策,主张维持大清朝原有的统治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也认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能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英国人也在张之洞的游说下改变了态度。

总之一句话,各国不是一个整体,利益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最终他们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共识:继续维护大清朝的统治,继续利用大清朝来赚取利益。

这样一来,大清朝和慈禧就没有被彻底地干趴下了。

第四个原因:慈禧在当时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列强们也不敢太过分

大清朝当时地方上的实力督抚们大部分都是慈禧的拥护者,例如: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等。这些人与列强关系不错,又搞了个东南互保协议。

这些大臣们都清晰地告诉列强们一个事实:大清朝还是慈禧的大清朝,列强们如果把事情做绝了的话,最后只能举全国之力一战了。

试想一下,列强们要的只是利益而已、没有必要去和大清朝搞所谓的决战的。话说回来,如果审判慈禧的话,势必会搞成鱼死网破的局面,这也是列强们不愿意看到的。

我认为,以上就是慈禧这个真正的“祸首”没有受到审判、没有被列强最终拍死的根本原因了。

最后我想说,现在很多人说义和团是靠谱的、慈禧是敢于亮剑的等等。我觉得这基本上属于乱说了,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慈禧的眼里,权力才是永远的根本所在。不管是义和团也好、群众也好、大清朝也罢,慈禧为了自己的利益那是都可以随时把这些都丢弃的。




(一)

其实想杀掉慈禧的人大都是现代人。

对于慈禧这个祸国殃民的主,现在的人巴不得将其千刀万剐才解恨,尽管其最后的命运得以寿终正寝,但在国民的心中早已对其判处了死刑。

做为历史人物来说,有这样的历史归宿也算是从精神到肉体上的千刀万剐了,比实际执行死刑也差不了多少,现在的人大可不必纠结遗憾了。

(二)

可当年的八国联军们对慈禧的态度很复杂,并没有一杀了之那么简单。

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已经逃往西安,想在肉体上绞杀她并没有那么容易,另一方面按照当时的政治形势,就是想在理论形式上追杀慈禧,八国联军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八国联军在最早的“议和大纲”版本中曾一度将慈禧列为发动义和团运动的祸首要求惩办,主持议和的李鸿章就曾放话,要真将慈禧列为惩治祸乱的名单,自己就会变成义和团,全国四万万民众也会变成义和团。

而实施东南互保的张之洞、刘坤一等实权派人物,也极力反对将慈禧列入惩治祸首的名单,八国联军如果不审时度势,真要与中国大多数实力派人物为敌,恐怕也很难全身而退。

因此,慈禧最终逃脱了在理论形式上的追杀。

(三)

李鸿章、张之洞等重量级政治人物之所以力保慈禧,并不是这些臣子有多忠心,或者中国政治舞台有多离不开慈禧,又或者慈禧有多好的人缘,而是这些臣子们自己很难再混迹于江湖,也丢不起这个人,虽然慈禧混蛋透顶,但毕竟是主子,已经做惯了奴才,怎么着也不能落下卖主求荣的骂名。

所以,李鸿章说自己会变成义和团并不是危言耸听的吓唬人,多半是真实的心迹,深受传统士大夫精神影响的官僚文人,爱惜自己羽毛的这个立场还是存在的。

全国四万万民众也会变成义和团,也绝不是外交辞令下的威胁,中国社会在失去权威控制后,将陷入无政府状态下的天下大乱是肯定的,至于会不会跟着李鸿章们一道殉国,就已经不是谁说了算的,但至少让八国联军淹没在民族主义的同仇敌忾愤怒之下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入侵者八国联军而言,慈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金主,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阔绰大气,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两相权衡之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对此,谙熟中国国情的八国联军智囊们大都门儿清,因此,也正好落得个顺水人情,不追究慈禧的任何责任,将推出的一百多名替罪羊官员贬职杀头了事,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慈禧逃过一劫,并继续在国家政治的最高位上为祸多年。




1900年8月14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随后,李鸿章奉召进京谈判。列强气势汹汹,要求严惩祸首慈禧,并割地赔款……才肯退兵。

身为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怎么就成了八国联军讨伐的罪魁祸首了呢?为什么列强最后又放过了慈禧呢?

(慈禧画像)

1898年,亲政后的光绪帝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戊戌变法,在短时间内发布了上百道除旧布新的变法诏令。

变法不光触及到皇亲贵族的权益,还裁减了大批豢养的官兵,同时取消了士人唯一的希望——科举考试。因此让利益受损的守旧派们怨声载道,不断上疏慈禧,请求慈禧能重掌大局。

慈禧与光绪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就在此时,有人告密称光绪和维新党准备围攻颐和园,逼慈禧交权。这让本就和光绪不对付的慈禧暴跳如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戊戌政变,镇压维新党并囚禁了光绪帝。紧接着慈禧打算废黜光绪帝,改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帝,结果遭到外国列强反对,心存畏惧的她只得作罢。

一方面贪婪的列强不断瓜分中国,和清政府签订巨额赔款等不平等条约;一方面国家自己的事,竟受列强的干涉,慈禧对列强的仇恨简直要燃成熊熊大火。

就在此时,被山东巡抚袁世凯围剿的义和拳民一股脑跑到北京一带,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四处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当然,更多的是迫害中国信仰基督教的信众。慈禧听信了他们“枪炮不能伤”的鬼话,一味纵容他们打杀外国人。尽管各国公使多次要求清政府必须阻止,但清政府迟迟不予理睬。

(扶清灭洋的义和拳民)

端郡王载漪也因儿子没能当上皇帝,对列强恨之入骨。眼看时势乱成一锅粥,他便伪造了一份“列强打算逼迫慈禧归政光绪”的假情报呈给了慈禧。

对权力有着极大欲望的慈禧,果然被撩拨得怒火中烧,冲动地向十一国发起宣战。

慈禧的做法最终惹怒了列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受到惊吓的慈禧远遁西安后,马上诏命经常与洋人谈判的李鸿章替她善后求和。但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根本不买李鸿章的账,扬言如果清政府不给出让各国满意的条件,他们就联合起来攻打陕西,捉拿祸首。

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并未被瓦德西的强势吓倒,他深知参与侵华的列强们无不是各有各的小算盘,所以他采取一一击破的策略与各国谈判。在得到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指示后,李鸿章通过贿赂,争取到俄国作为调停人斡旋此事。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列强也害怕别国趁机作大,因此各有各的主张。但归根结底,他们考虑的都是本国在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让清政府灭亡。

(李鸿章旧旧照)

同时,列强也在事件中看到执政40多年的慈禧,在朝中颇有声望。如果坚持要治她“祸首”之罪,必使国人奋起反抗,到时候对瓜分掠夺中国没有任何好处。

在谈判的过程中,慈禧也在西安下命剿灭义和团,同时把责任甩给相关官员。按列强要求,一口气处死120多人。

就在此时,李鸿章病了,且病得很严重。

这让还想讨价还价的列强们心里犯了慌,因为再换个人来,谁又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所以在几番谈判后,终于与清政府签订了“人均一两,以示羞辱”的《辛丑条约》。

至于“祸首”慈禧,列强们已不打算再讨伐她了。毕竟他们还需要一个合适的代理人,纵观清王朝,又有谁比她更合适呢!所以,在得到巨额赔款和开放经商口岸等条件后,他们压根没有再纠结慈禧的事情。

(参考史料:《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史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义和团运动   联军   义和团   光绪   京城   祸首   传教士   列强   洋人   清朝   中国   慈禧   群众   利益   事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