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时还有百万的军队,溥仪为什么不抵抗就退位了?

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因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溥仪退位时并没有直接掌握百万军队。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各个军阀之间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势力范围,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溥仪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军队,也很难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此外,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并不是非常稳定,各个政治派别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争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溥仪想要抵抗,也很难找到有效的支持者和领导者。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溥仪退位是在中国政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退位的方式和时间是由中国政府、国际社会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决定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溥仪在退位时没有直接掌握百万军队,但他并没有直接导致清朝的覆灭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兴起。相反,他在退位后仍然在中国政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后来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这个时候,不管清朝名义上有多少军队都是不管用的。

在太平天国作乱时,由于财政的困难和八旗的腐败,清政府已经大幅放权于地方,允许地方上的汉族地主自行组建军队进行平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清末强军都是这个时候诞生的,这些军队的粮饷,几乎全是由汉族地主筹集,因此,他们与其说是朝廷的军队不如说地方实力派的私家军队。

(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就已经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

所以实际上,自太平天国被消灭后,清政府就已经丧失了对于军队的掌控,其唯一能掌控的只有京城不堪一击的八旗,因此,清政府的维持已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汉族地主的要求。如果汉族地主认为清朝的存在没有必要,那么它很快就会崩塌。

这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就可见一斑,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地方实力派如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几乎按兵不动,张之洞更是自作主张和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面对这种极为明显的叛逆行为,慈禧居然毫无办法,事后没有任何怪罪,足见清朝政府的权威已经下降到了何种程度。

(庚子国变时,各个地方实力派袖手旁观,而慈禧居然毫无处罚,可见清政府的权威低到了什么程度)

而最后溥仪的退位不过是这种情况的必然结果,当时清廷虽然同意改革,但是在政治上依然缩手缩脚,组建的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所有汉族地主都被排除在外,这直接激怒了地方的汉族大佬们,他们认识到清朝政府已经成了他们扩大权力的障碍而不是助益。

另外,清朝的改革还废除了科举制,这更是导致了汉族知识分子不再为清朝掌控,科举制名义上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实际上更多是为了让朝廷掌控知识分子的升迁,以此维持统治。

(清朝的存亡实际上就是袁世凯一句话的事)

清朝政府想恢复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行为触怒了所有汉族地主,废除科举又失去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清朝的灭亡,已经成了定局。

所以,不管清朝名义上有多少军队,其实不过是披着朝廷外衣的私家军队,一旦这些汉族大佬不愿再支持,清朝根本无法多存在一天,溥仪被袁世凯逼迫退位,早已是意料之中。




清朝的百万军队的确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但在辛亥革命中,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军队的士气和统帅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此外,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是由清政府内部的分裂和外部列强的干涉所致,革命力量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最终,清朝退位是基于维护国家和平稳定的考虑,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有网友问:在辛亥革命前,清朝还有百万军队的实力,为何最终溥仪还是退位了? 实事求是说,到了1911年,清朝已经没有所谓的100万军队了。

从1895年开始,清朝就开始裁减绿营兵,在1903年更是决定在10年之内,裁撤所有绿营部队。所有被裁撤士兵,都可以得到三个月饷银和口粮。如果年轻力壮,粗通文理,也可以补入巡防队。

到1909年,绝大部分绿营都已经裁减干净,只有,四川还有几个营,福建有3942人,江苏3188人一直到1911年,清朝绿营兵,只剩下了百分之二,一万多人的规模,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实力。

十多年时间,几十万绿营和几千名官员全部裁撤。八旗军也进行了大规模裁撤,北京驻防八旗改编为新军第1镇,陕西6000八旗军裁减5000,其余改编为2个步兵营。福建驻防八旗也裁减为2个步兵营,1185人。

察哈尔八旗改编为2个步兵营和1个骑兵队。四川八旗改编为3个营901人…到了1911年保留的八旗部队只有2万人,其中一半在北京。从1901年开始,清朝开始裁撤防军,36万防军练军大裁员,或者改编为巡防队。

直隶地区只保留1万巡防队,江西保留6300人,湖北保留9000人,湖南保留9000人……保留了十几万巡防队。其他武力,就是新建的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各地新军一起义,袁世凯再率领北洋六镇逼宫,清廷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孙中山其实是很高明的,如果不与袁世凯合作,让袁世凯当民国总统,条件是让袁世凯逼清廷下台。

如果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军既(北伐军),和清廷的袁项城死战,硬碰硬的决一雌雄的话,鹿死谁手那还真不知道赢不赢得了袁世凯。

所以孙中山让总统位给袁,那还真是一着高棋,也是不得不已的当时的形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汉族   军队   巡防   绿营   清廷   新军   科举   清朝   地主   中国   清政府   政治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