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债31万亿,为啥可以欠钱不还?世界各国真拿他没办法吗?

美国政府开支太大,收入不足,陷入了这个赤字,欠债只有越来越多,欠债31万亿。

欠的钱多了,怎么办?

增发美元钞票,钞票发行得这么多。那就会有一天,用美元去兑黄金的话,肯定兑不出黄金的。

美国黄金储备无法支撑兑换需求,引起很多国家的恐慌。

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你们再来换黄金我们不换了,公开违约,不承认了,不认账了。

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这一天开始土崩瓦解了,从黄金换成了国债,一直运营到现在。

当美国的债务和税收严重脱节,50%的税去还债务利息时,这个国家的财政一定会崩溃。

按这样推算,l5~25年左右的时间会出现重大危机,会经历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如果没有预见这一点,你现在所有的身家财富,都有可能一夜之间遭到血洗!!!





没欠我的呀,欠谁的谁往回讨啊!他总该要诚信吧?抢夺就不说了,拉黑也许也行的通,还不起的话,可以用武器还抵账吧?




谈论这个问题先来说一下美国国债,美国的国债是由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可以被世界各国、机构和个人购买。


这些国债的购买者期望在未来获得利息和本金回报。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用于政府开支和项目投资等。

美国的国债总额目前确实非常高,达到了31万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但是,美国政府还是能够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支付到期的债务。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可以不还债,而是通过继续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


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不对老美采取行动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其他国家对美国采取行动,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


其次,世界各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如果对美国采取强硬的措施,可能会对自己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美国政府具有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世界各国也需要持有美元来进行国际贸易和储备。

最后,美国政府的信用评级很高,被认为是信用良好的借款人。这也使得其他国家更愿意购买美国国债,并相信美国政府会按时偿还债务。


总之,虽然美国国债数量巨大,但是美国政府有一系列措施来维持债务的偿付能力,并且世界各国也不太可能对美国采取强硬的措施,因为这可能会带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利影响。




美国的国债并不是随意欠债,而是基于其国家信用评级和全球金融体系对美国经济的信任程度而发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债务往往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投资,因为美国政府极少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

另外,从国际政治和经济角度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力和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多数国家大约会选择和美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而不会采取严格的措施来追索其欠债。

尽管如此,如果美国国债过多,并且美国财政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其他国家和金融机构仍然有可能采取措施来抵制或限制其借贷能力,这可能会导致经济震荡并影响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因此,维护美国国债的可持续性和财政稳定性有关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关注点。




美国目前的国债约为3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令人惊讶,因为它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0%。因此,许多人会问:为什么美国可以欠那么多钱,而且不还?又为什么世界各国不对此采取措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债是一种常见的政府融资手段,几乎所有国家都会发行国债。因此,美国欠债并不是一个特别的、突出的问题。

其次,美国政府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来投资和刺激经济增长。虽然这些国债需要付息,但通常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偿还本金。如果美国政府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增长,就不必担心偿还不上国债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世界各国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这可能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关。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其货币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如果世界各国过于强硬地追逐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常会采取更具灵活性的策略来应对美国的国债问题。

总之,美国欠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虽然目前情况看起来还算正常,但如果美国政府不能保持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长,国债问题就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美国   世界各国   美国政府   可能会   国债   强硬   债券   债务   货币   措施   美元   黄金   国家   财经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