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毛骨悚然,细思极恐的正史记载?

在人类历史中,人吃人的历史并非荒诞的说辞。中国历史上,因为洪水、干旱、蝗灾、战乱等天灾人祸,经常引发大饥馑的发生,特别是王朝交替的战乱时期尤为严重。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人吃人事件”史不绝书。比如“易子而食”、“人相食”等在《史记》、《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明史》等正史中有大量详细的记载。

从秦朝灭亡开始,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在中国的正史中,总共记载了118个时期发生过“人吃人”的记载,这还不包括稗官野史中的记载。

《尚书·虞书·皋陶谟》中记载:“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相关学者解析,其中的“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是五种死刑。而“有邦”则是炙饔,也就是用火把罪犯烤熟后而食之。

中国历史传说中,有两位后羿,一位是嫦娥的丈夫,曾射下天上九个太阳;另外一个则是夏朝时期有穷国的第六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喜好游猎,不理政事,后来被家臣寒浞杀死。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浞杀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

寒浞杀了后羿之后,将其尸身剁为肉泥,烹制成肉饼,送给后羿的儿子吃,作为儿子,不忍心吃父亲的肉,被寒浞杀死。之后,寒浞灭了后羿全族。

在中国的成语中,“易子而食”绝对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个。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的宋国。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宣公十五年,楚伐宋。宋人不降。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春秋时期,楚国派兵攻打宋国,围困了宋国的都城,宋人誓死不降。当城内粮尽之后,为了生存,宋人开始以饿死的孩童为食,因不忍心食用自己饿死的孩子,于是两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然后把骨头折断作为柴火。

在中国历史上,灾荒中的饥民常常易子而食,从而形成了震撼人心的灾荒食人文化,反映出了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远古食人的本能重新显现,或者是食人的返祖现象。

两汉时期,“人相食”的记载不绝于史书,《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中,都有大量的记载。乱世之中,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帝王,似乎谁都无法回避被同类吃掉的可能。大饥荒之下,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统统一文不值。

《资治通鉴》记载:“斩莽首,军人分莽身,节解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传莽首诣宛,县于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作为新朝皇帝的王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被杀之后,死无全尸,肉舌被百姓所食,头颅还悬于闹市示众。

乱世之际,由于战争的残酷,“人相食”的现象则变得更为普遍,不仅发生在灾民之间,军队在缺乏粮草的情况下,也经常用人肉充当粮草。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记载:“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的军队缺粮,谋士程昱便派兵前往东阿县城劫掠,为曹操提供了三天的军粮,其中一部分居然是人肉干。程昱此举虽然解了曹军的粮食危机,但他本人却因此而遭到世人的鄙视和唾弃。

《后汉书·臧洪传》记载:“绍(袁绍)兵围洪,城中粮尽,洪(臧洪)杀爱妾,以食兵将,兵将成流涕,无能仰视。”

袁绍围困东武阳城,城中粮食断绝,从老鼠到马鞍都被吃光,作为东武阳城守将的臧洪竟然杀了自己的爱妾,让兵士食之。

《晋书》记载,前秦的第五位皇帝苻登在和羌军作战时,经常把羌军的尸体称为“熟食”,并激励手下的兵士说:“汝等朝战,暮便饱肉,何患于饥!”

前秦的军队听从苻登的命令,每战必大嚼羌军死人肉,“欢健能斗”。当然,苻登并没有专门杀人用来食用,他只是吃死去的敌方军人肉。甚至不会杀俘虏来食用,更不会吃百姓。

在战争围城之际,经常会发生军队大规模以人肉为军粮的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安史之乱中,山西睢阳城被围,守将张巡的军队吃人事件。

据《新唐书》记载:“(张)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瘦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飧,坐者皆泣。巡疆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止四百而已。”

当睢阳城被叛军围困时,守将张巡、许远誓死守城。城中粮尽之后,张巡下令将城中的老弱妇孺抓起来,充作军粮食用。

睢阳城城破之后,人口从原来的三万余人降到了四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被守城的士兵吃掉了。

几乎吃光睢阳城内百姓的张巡,因对抗安史之乱叛军功绩显赫,成为千古忠臣,而睢阳城内百姓被吃之苦,后人却不怪张巡,而是怪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和史思明。

唐朝末年的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黄巢起义军也经常以人肉充作军粮。

《旧唐书·黄巢传》记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唐僖宗中和三年,黄巢起义军与秦宗权军队联合攻打陈州,围困陈州城达达三百多天。在这期间,关东的土地因无人耕种,一片荒芜。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军人,都处于极度饥饿之中。

黄巢的军队因缺粮,便设立了“舂磨砦”,作为军粮供给站。起义军把抓来的俘虏充作军粮,采用流水作业,通过几百把巨碓(一种将活人粉碎的石磨),将大批活人推到石磨之中粉碎,无论男女老幼,悉数舂碾捣磨成肉酱,以人肉作军粮,供应起义军。

当时每天被做成肉酱的人以千百计,其规模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满清入关之后,一些不愿意投降的明朝将士,比如李定国、郑成功等,依然打着南明的旗号,抵抗满清。

清朝顺治十一年(公元1652年),南明将领李定国攻打广东新会。守卫新会的清军负隅顽强,李定国围城八个多月,也没能破城。

当新会城中的粮食出现短缺时,守城的清军开始以城中百姓为食。清军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动员,要求每户“为国牺牲”,至少贡献出一个人充作军粮。

清军向新会城中的百姓宣传,如果新会城失守,朝廷就会派兵屠城。心思单纯的老百姓,一门心思坚定守城。

新会城中莫姓的媳妇自愿代替婆婆去死,于是清军烹食了莫氏。当时新会城中大多数的百姓甚至是自愿被吃掉,在他们看来,吃掉只是一部分,总比屠城好一些。八个月之后新会城解围,城中被吃掉了一万多人。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在其《鹿樵纪闻》中记载:“乡人求入者数百,县令欲勿许,守者曰:此事急时十日粮也。”

在李定国大军抵达新会之前,有数百乡民想进入新会城避难,新会县令以浪费粮食为由,不想让他们进城。但守城的清军将领却说他们不会浪费粮食,反而能顶10天的粮食,坚决放他们进城。

郑成功率军围困漳州城时,守城清军虽然没有像新会清军那样挨家挨户动员城中百姓“奉献”家人充作军粮,但是他们挨家挨户上门搜刮粮食作为军粮。漳州城被围困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城中粮食的极度短缺,守城清军不断挨家挨户上门搜刮民间粮食。

民间粮食短缺,导致漳州城内一碗稀粥索价白银四两。后来,每石米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五百五十两。

漳州城内完全断粜之后,城中百姓以麻雀、老鼠、草根、树根、树叶、水萍、皮革和纸张等物为食,饿死者不计其数,最终导致了“人相食”的发生。民相食、父子相食,人肉价格奇贵。

清代史学家徐鼒在其撰写的《小腆紀年.卷第十八》中记载:“有士人素慷慨,率妻子闭户,一恸而绝。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故纸,字画隐然可辨;邻舍儿亦废箸而绝。”

漳州城中的一位士人,他和妻子闭户不出,活活饿死,而他的邻居偷来尸体煮着吃,结果在尸体的肠中发现还未消化的字画纸张,实在吃不下去,最后也饿死。

有公婆打算吃掉儿媳,得知消息的儿媳在逃回娘家之后,却被自己的父母吃掉。有些女人担心被男人吃掉,于是率先联合起来杀男人来吃。如此惨状,在当时的漳州城内比比皆是。

当时漳州城内每日饿死、病死、投水投缳而死,被兵丁威取强夺责打而死的人,日以千百计。守城的清军为了节省粮食,也会放一些人出城,但是肥胖者却不允许出城,以备杀而食之。

郑成功、李定国等人围城造成百姓死亡,其责任究竟是归结于清兵之恶,还是李定国、郑成功等的执着,众说纷纭。

历史上,除了因饥荒和战乱而导致的“人相食”外,还有一部分人完全是因为嗜好和仇恨甚至迷信而选择吃掉自己的同类。

元代史学家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引述《九国志》记载,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高澧喜欢吃人肉、喝人血,每天傍晚,他必于自己的家宅前后,劫掠行人而食之。

“嗜杀人而饮血,日暮,必于宅前,后掠行人而食之”。

隋朝末年的朱粲,更是一位臭名昭著的食人魔,经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

据《旧唐书·列传第六》记载,朱粲在隋大业十一年趁乱起兵,很快就集结了一支十万人的队伍,经常四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不留一人。

朱粲的十万人马原本就是一群流寇,为了解决粮草的问题,朱粲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他在战争中更多掠夺的不是财物、人口和粮食,而是人肉。

朱粲对自己的将士表示,没有什么比人肉更好吃的东西,只要国中有人,就不必担心没有军粮。于是,朱粲每攻下一座城镇,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就成为了食人魔朱粲和其部队口中的食粮。

唐初名将丘行恭,就是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那位牵马人,也有食人肉的嗜好。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代州都督刘兰成被人告发谋反,之后刘兰成被腰斩。右武侯将军丘行恭,将刘兰成的心肝食之。

在历史上的大饥荒中,人们为了生存,于是有了“菜人”,顾名思义,就是当成菜的人。然而直接食人毕竟过于惊悚,为了使得惨无人道的“菜人”交易能够登上台面,到了宋代,“菜人”便有了相对隐晦的名字。

比如妇人女孩被称为“不羡羊”,婴儿小孩被称为“和骨烂”,而老瘦的男子因其出汗讲多,肉质腥臊而被称为“饶把火”。而被吃之人,则统称为“两脚羊”。这一切被南宋医者庄绰记录在自己撰写的《鸡肋编》中。

据《鸡肋编》记载:“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擦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老瘦男子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北宋靖康之乱后,当时的北方一片狼藉,灾荒和“人相食”状况持续了很多年,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从中原地区到江淮地区都普遍存在。

中国历史上,最早公开买卖“菜人”的行为,发生在明朝正德十年至二十年,全国范围的饥荒持续了整整十年。

当时的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就把自己孩子卖给别人做“菜人”,然后用卖孩子的钱再买别人的孩子来吃。

最初,人肉市场上出售的只是死人的腐肉,之后逐渐发展为当场屠宰“菜人”,只需花费少量的钱财,就可以买到一个“菜人”,带回家像牲畜一样宰杀后合法食用。

明朝崇祯末年,河南和山东发生饥荒和蝗灾,可以食用的东西都已食尽,唯一可以食用的就只剩下人,于是便有了公开的人肉市场。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菜人哀》,便是当时百姓人吃人现象的真实写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到极致,大概就是成为“两脚羊”的“菜人”年代。史书中的记载,让我们知道了另外一段并不辉煌的历史。今天的人们不再因食物不足而感到恐惧和忧虑,“人相食”、“两脚羊”、“菜人”的暗黑历史永远成为了过往。




1894年2月7日,一个年轻的美国人被送上了绞刑架,他叫哈珀,罪名是谋杀。哈珀是被冤枉的,内心十分痛苦,可是没有人听他的辩解。

此时他正在绞刑架上,只要脚下的活门板一打开,就会立刻被勒死。他绝望的等待着死神的到来,没有人能救他。活门板打开了,死亡却没有到来,哈珀只是扑通一声摔了下去,因为在活门板打开的一瞬间,脖子上的绳子松开了,他没有死,而是从下面爬了出来。围观的人惊呆了,开始有人议论哈珀是冤枉的,所以上帝保佑他,不让他死。

当法官决定给哈珀实施第二次绞刑时,人们不愿意了,集体为哈珀声讨,绞刑只能执行一次,哈珀不该死。最后,哈珀被压入了监狱。

经历了这次死里逃生后,哈珀又燃起了生的希望,上诉高院,希望能洗脱自己的罪名,但是被驳回了,并且定了一个新的刑期。哈珀也因为这件事,成了当地的名人,许多人看不下去,为其声援,最终在刑期到来之前,几个朋友从监狱里把哈珀劫走,藏了起来。

之后,换了新的州长,并且仔细的了解了哈珀的案件,新州长公开表示了对哈珀的同情。哈珀去自首了,但是案子也没有水落石出,哈珀被判了终身监禁。

不久,哈珀的案子变成了美国总人皆知,有数以千计的信件寄到了高院,要求释放哈珀,最终哈珀于1898年重获自由。案子始终没有破,成为了悬案。

20年后,一个叫彼得的犯人在临终前说出了真相,哈珀的那个谋杀案真正的凶手是他,也是他设计陷害了哈珀。哈珀沉冤得雪,人们为哈珀感到高兴。

特别要说的是,当年在审判哈珀的时候,12名陪审员全都听不进哈珀的辩词,一律认为哈珀有罪,就是凶手。当即,哈珀愤怒地喊道:“我不会死的,我会看着你们一个个死去,你们不死,我绝对不会死。”

1938年10月13日,哈珀去世,离那个案子已经过去40多年了,而哈珀去世的这天恰好是最后一个陪审员去世的第三天。

不得不说,哈珀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很多人被冤死,却永远无法看到召雪的那一天。

欢迎大家分享那些不同寻常的事~




1947年10月,天津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命案,天津三大豪门之一李家的儿媳妇,被人残忍杀害并肢解,装在一只柳条箱里置于库房。凶手原本要将这只箱子送至德国,来个死无对证,却因为一只猫昭告天下。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凶手不是别人,而是死者的丈夫。

芮纳先生是住在中国的拉脱维亚人,时任联合汽车修理厂的经理。10月26日,他的朋友李宝旿和他的德国妻子提着一只柳条箱来找他,说这只箱子先寄放在库房里,过几天要送去德国。


箱子非常重,四个人一起,才将箱子搬到库房里。芮纳先生想问这里装的是什么,又觉得不太方便问,只是觉得箱子有一股腥臭味,便开玩笑说:“这箱子怎么有股味道啊。”


李宝旿说:“我家的猫在上面撒过尿。”


28号,李宝旿又过来了,说是需要量一下柳条箱的尺寸,要做一只大木箱装起来,才好上货船。


29号,李宝旿带着几个伙计,搬来一只木箱,将柳条包装入木箱钉好。


芮纳先生觉得有点奇怪,他的大妻子董玉贞已经失踪好几天了,他居然都不着急着寻找,倒是对一个箱子如此上心。但想着这是人家的家务事,自己也不便过问。


30号,芮纳夫人在收拾屋子时,她的雪球猫突然不见了,她在房间、厨房到处都没找到。到底去哪了?正琢磨着,突然从库房里传来了一声猫叫。这库房平时是放杂物的,这猫没事跑那儿去干吗?


她推开库房的门,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扑面而来,她的雪球猫正在那个木箱子上面一边闻一边挠,她赶紧给它抱了起来,发现猫爪子上面都是血迹,她以为是猫把自己挠伤了。


再细一看,木箱子底下居然渗出了血水,想到李宝旿这几天的古怪行为,又想到那股刺鼻的腥臭味,芮纳夫人浑身毛孔都竖了起来。


她抱着自己的雪球猫逃也似地离开了库房,跑出了家门,一出大门就碰上了一个巡警,她赶紧把库房的事情告诉了巡警。巡警叫上了几个同事来到库房,几个人把木箱撬开,取出里面的柳条箱,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具已经发臭了的、被肢解了的女尸。

因为女尸的面部已经被烧毁,无法辨认。但因为这箱子的主人是李宝旿的,而他的大妻子董玉贞又失踪了一个星期了,警察自然就想到了这具尸体有可能就是董玉贞。因为当时还没有DNA鉴定技术,警察便叫来了登报寻人的董玉贞的妹妹董玉芝。


董玉芝通过女尸的一只小拇指认出了死者正是她的姐姐。那只小姆指当初是被李宝旿打断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会让一个男人将一个和自己同床共枕十多年,为自己生养六个子女的女人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呢?


事情要从1929年说起,北洋军阀失败后,曾任陆军第三师团长、直隶第二补充旅旅长、陆军第十三混成旅旅长、陆军第九师师长、讨奉第一军副司令兼第三路司令的董政国去职后,到天津闲居。


作为天津三大富豪之一的李家,为了和董家攀关系,上门提亲。董政国一看李家与自家也算门当户对,就将自己16岁的大女儿董玉贞许配给了李家18岁的五少爷李宝旿(原名李允之)。

这董玉贞原先在娘家时就习惯倚仗权势,结了婚后也没有收敛,仍然是一派火爆脾气的做法。但谁叫人家的老爸是师长呢,李宝旿也只能忍着。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了十几年,两人还生了6个子女,其中2个夭折。


1945年,李宝旿在北平出差时,认识了一个中德混血儿,24岁的施美丽,两个还领了结婚证。结婚后,李宝旿偷偷将新婚妻子接回北京,并买了个小洋楼来了个金屋藏娇。

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董玉贞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如果是别的女人,可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董玉贞到底不是别的女人。她去两人的住所大吵大闹。而施美丽在得知自己竟然是个小老婆,也要死要活。


在岳父大人董政国的威逼下,李宝旿只好把施美丽送走,但没过多久,董政国因病去世。李宝旿又将施美丽接了回来,而且还在律师的协调下,和董玉贞签了分居协议。事实上,按照法律上来讲,李宝旿和施美丽才是合法夫妻,谁让董玉贞与李宝旿结婚时,那时还不兴结婚证呢?


就这样,董玉贞和李宝旿成了名义上的夫妻,协议上,要求李宝旿要每个月付给董玉贞母子生活费。一开始,李宝旿还会按时给生活费,久了之后,李宝旿就不给了。董玉贞上门去闹,李宝旿就动手打她。


1947年10月25日,董玉贞去商场逛商,看中了一件价格不菲的新款皮大衣,但自己手上又没有那么多钱,她就上门去找李宝旿开支票。

李宝旿不肯。董玉贞看到李宝旿给施美丽买了个这么大的小洋楼,而自己要买件大衣,他都不肯,气不打一处来,就借机与李宝旿吵架,吵着吵着,什么陈芝麻烂谷的事情全都翻出来,祖宗十八代也骂了个遍,李宝旿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


两人扭扯在一起,正好桌子上有一把李宝旿用来敲核桃的铁榔头,李宝旿顺手抄起来,直接往董玉贞头上砸了下去。董玉贞直接倒在了地上没气了。


李宝旿看着地上汩汩的血,赶紧扔掉了手上的榔头,闻声出来的施美丽也被眼前的情景吓到了。


很快,李宝旿就冷静下来,决定来个分身抛尸。他买来了工具,将董玉贞的尸体锯成了三段,为了怕人认出身份,还用火将董玉贞的脸部烧得难以辨认,然后将尸首装进了柳条箱。


但尸体要扔到哪里呢?施美丽想到了个办法,过几天有一搜货船要开往德国,干脆将柳条箱装进木箱,和货物一起送到德国去,这样人们就永远找不到尸体,也就死无对证了。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犯下如此大罪,照理说枪毙十回也不够,但由于当时还是民国政府,李家毕竟家大业大,所以只判了李宝旿死缓,施美丽无期徒刑。李施二人不服,上诉至南京政府,为此,李家上下打点,从警局到法院,据说,光花费的金条就超过30条。在金条的作用下,南京高等法院做出“原判决撤销,发回天津分院重审”。而此时,李宝旿已经在积极地筹备准备逃往国外。


但就在天津分院准备再次审核时,天津解放了,天津市人民法院成立了。1951年7月24日,天津市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命令,对李宝旿执行枪决。而施美丽被押往天津监狱,开始了她漫长的监狱生活。这就是民国骇人听闻、令人毛骨悚然、细思极恐的箱尸案。


这件案子,也让人想起去年,也就是2020年,轰动全国的”杭州女子来某某失踪案件“。人没出小区,却无故消失,也找不到尸体?在一众网友开玩笑说凶手可能就是她的丈夫时,没想到一语成谶,凶手竟然就是来某某的丈夫,许某某,在将来某某杀害后,碎尸扔进化粪池。最后是民警冒着40度高温,将化粪池抽干才查明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

这些案件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我们不应该只是当成故事在看,而是应该从中去反思其中的道理。


首先,这两起案件的起因,都是由于长期的家庭矛盾导致的。因为经历的婚姻问题,导致感情破裂,家庭矛盾不断,甚至都到了动手动脚的地步。有些事情可以忍,有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忍的,比如家暴。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当一个人不爱你的时候,好聚好散还能相安无事,不能当朋友,从道理上来讲,也还是亲人。一哭二闹三上吊,因爱生恨,不仅爱没了,感情没了,还产生了仇恨。当有一方心理扭曲时,不幸也就发生了。


其次,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而不是讲道理,也不是讲究谁比谁强的地方。董玉贞仗着娘家的权势,处理盛气凌人,不要说丈夫受不了,就是旁人也受不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婚姻是靠经营的,而不是靠谁罩着的,娘家人能罩得了一时能罩得了一世。


在一档节目里,奚梦瑶向刘嘉玲讨教婚姻幸福的秘诀,刘嘉玲说了一个字:忍。

看似完美丈夫的梁朝伟不会换灯泡,家里装修时他直接拿着行李箱去旅行,刘嘉玲说自己就像家里的一个大总管。但同样的,梁朝伟也在”忍“,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丈夫,也没有妻子。


虽然,董玉贞如果会”忍“不一定会让丈夫李宝旿不出轨,但至少,她不会死得这么惨。




元朝至正年间发生的“中书鬼案”,历来被作为鬼神显灵的奇案,然而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重新审视这案子时,却会让人毛骨悚然。

一,被采生折割的冤魂

元顺帝至正三年九月三十日,陕西行省察罕脑尔宣慰司(今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衙门接到一桩离奇的报案。来告状的是宣慰司九品奏差王弼与十个旁证。

他诉说了这样一件怪事:

王弼居住的八匝街礼敬坊,九月初忽搬来一个算卦的外地先生。这先生也姓王,他便去与之攀谈,不想言语间发生争执,二人大吵一架,被邻舍劝开。那先生狠狠地说:“我定要叫你知道厉害。”

到了九月二十九日夜晚,王弼正睡着,忽被窗外一阵诡异的叫声吵醒。他担心是鬼物作怪,便请李法师来驱鬼。

忽然半半空中说:“是算命先生派我来害你的。”王弼向半空祈祷说:“尊驾是神是鬼?”

空中回答说:“我乃丰州黑河村周大的女儿周月惜,至正二年九月十七日夜,被算命的王先生杀死。那先生曾为我算命,知道我的八字,故此用妖法杀害我,将魂魄收为鬼奴,供其驱使。如今那老贼误食狗肉,法术已破了。求你替我伸冤。”

王弼赶忙找来九个邻居,连李先生一共十人。他们将周月惜的控诉写成状纸,投到衙门。

这样离奇的案子让审案官员目瞪口呆,但十个证人纷纷表示自己亲眼见周月惜显灵诉冤。没奈何,官府只好派卢捕盗与社长吴信甫到王先生的住处搜查。

他们在王先生房里找出木印两颗,黑罗绳两条,上钉四根铁针;又有小纸人八个,上缠五色帛和头发;小葫芦一个,朱砂符纸一叠。

搜到这些东西后,卢捕盗说:“这分明是妖人采生折割妖法。”说罢,将王先生和侄儿王尚贤抓走。

一番审理后,只问出王先生名叫王万里,乃江西吉安人氏,今年五十一岁,带着侄儿靠算卦走江湖为生。他不承认自己有妖法,而说符咒等物是栽赃陷害。

案情得不到进展,王万里和侄子被关押在大牢中。

二,大刑下的离奇供词

过了一个多月,王弼又来报案了。原来,被王万里采生的冤魂又显灵了,还是三个。

十一月初三,鬼魂在半空对王弼说:“我是奉元路南坊耿大的儿子,小名叫顽驴。十八岁时被王万里和三个同伙杀害。”

二十二日,又有鬼对王弼说:“我是察罕淖脑尔李帖的儿子李延奴,我也是被杀害后成为鬼奴的。”

三个鬼魂都显灵都说被王万里用妖法采生折割,最后收为奴仆。涉及三条人命,官府也不得不重视。在官府的严刑拷打下,最后得到了这样一张招供状:

王万里于至正二年,在兴元府遇到一个姓刘的道士。刘道士对他说:“我有采生之法,学会后可以役使鬼魂,广进钱财。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送你一个。”说罢,解下一个小葫芦,取出五色帛一块,上面有头发缠绕。

他对王万里说:“这小鬼叫李延奴。我替人算命时会留意八字好且聪明乖巧的童男童女,用咒语将其迷倒后,割下鼻子,眼睛,口唇,舌尖,耳朵,取其活气。再剖腹割取心肝若干块,用火烧成细末,包在五色帛中。最后用头发缠住生魂,用纸剪成人形。只要念动咒语,就可驱使小鬼替自己做事。”

王万里惊讶万分,出了七十五两银子买下五色帛和葫芦。又请刘道士把咒语传给他。

刘道士将他带到自己的住处,到了半夜焚香烧符,半空中忽然有孩子说话:“老爷要差遣我去何处?拿什么东西?”刘道士说:“你今后就跟随王先生,替他效劳。”然后,又念咒将李延奴鬼魂收入葫芦中。

从此,王万里在刘道士家中住了许久,学会了采生之法。临走时刘道士交待说:“学了此术,切忌不能吃牛肉和狗肉,否则小鬼会不受控制”。

此后,王万里经过房山,遇到旧相识邝先生。邝先生说:“这采生折割之术,我也会。这里还有多余的小鬼,不如买一个给你。”随后,王万里用二十五两银子从邝先生手里买到了耿顽驴。

他打着算命的招牌,靠着驱使这两个小鬼得了不少银钱。

至正二年八月,王万里来到大同路丰州黑河村。当地姓周的人家请他为女儿周月惜算命。

王万里见周月惜八字极好,又乖巧可爱,便于九月十七日深夜,用妖术将她迷住。周月惜走出后院,被王万里用咒语带进树林,随后用采生折割法杀死,收束魂魄。

至正三年九月,王万里来到察罕脑尔,与衙门的奏差王弼发生口角。便令周月惜到王弼家作怪。哪知那天买马肉吃,客栈老板错端了一盘狗肉给他,导致法术被破。小鬼们也无法收束,于是全跑去王弼家诉冤去了。

案情实在超出常理,官府将供词逐级上报,惊动了中书省。中书省命人调查取证,结果确有周,李,耿三家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某年月日失踪。时间与王万里的供词完全相符。

刑部最终定案:王万里用采生妖法杀人,手段残忍,判处凌迟,妻儿流放海南。

案子定下来时,王万里早已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监狱里,而他的侄儿则很快被释放了。王万里在大刑之下招供的刘道士与耿先生也根本没找到。

轰动大元朝的“中书鬼案”结束了。这件案子从始至终都是王弼一个人在借鬼神之口诉冤,当时官府曾派人来验证,然而却没有见到鬼魂显灵的事情。

但是这些漏洞都被官府忽略,元朝的翰林学士李好文则将此案写成册子,流传民间,以明神鬼有灵之说。

可陶宗仪却不做任何评判的将案件经过记录在《南村辍耕录》中,使得后世得以知晓这件案子的许多细节。

三,细思极恐

到了明朝洪武初年,王弼尚在人世。朱元璋和大臣们以为王弼是能通鬼神的有道之士。专程派人将他请到南京。

然而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王弼是个普通人,没有任何异于常人之处,只好把他放回民间了。

被朱元璋赞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则写下了一篇《王弼传》记录了王弼的事迹。他仍认为鬼魂之所以会找王弼诉冤是“神鬼有灵,报应不爽”的结果。

然而,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这桩案子时,却会觉得毛骨悚然。

鬼神之说,虚无缥缈,自然不能作为审案的证据。然而纵观全案,所有的证词都是王弼自说自话,最后在严刑拷打下让王万里招了难么一篇与鬼故事差不多的供词。

当时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讹诈盘剥普通百姓如同家常便饭,与江洋大盗勾结也实属正常。

那王万里是个走江湖的算命先生,王弼则是官府的九品奏差。那这桩鬼案分明就是一桩细思极恐的冤案啊,可惜数百年间居然无人指出,反而将这案子当成宣扬因果报应的灵异事件了。

我们不妨推测案件的真相:至正年间,在官府做事的王弼四处巧取豪夺,俨然是当地一霸。而从外地来的算命先生王万里不识好歹,面对王弼的敲诈怒骂一番。

王弼回家后找到了曾杀人的朋友,大家一起商议出这么一桩惊动中书省的“鬼案”。

而各级官员为了结束案件,只得敷衍了事。无辜的王万里最终死在牢中,中书省便直接定为“鬼魂诉冤”。至于那些捏造出来的帮凶,自然无从查找。

能将三名孩子的死状说的如此详细的王弼,最后成了替冤魂伸张正义的好人。


总结:

封建时代,神鬼之说深入人心。而统治者更是用神鬼之说愚弄百姓,将种种迷信思想强化作为统治工具。

在这种大背景下,王弼才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假借鬼神之口,把王万里置于死地。也创造了一场震惊大元朝的“中书鬼案”。

他不光忽悠了大元朝各级官僚,也忽悠了明朝的开国君臣们。或许当时有人看破了其中关节,但在那种时代下,谁敢对鬼神报应提出质疑呢?





汉武帝刘彻的上位之路,应该算得上是细思极恐的正史记载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汉武帝刘彻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位后颁行推恩令,改变了诸侯王坐大的局面,又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重用卫青等出身低微之人,大败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使大汉的威名遍于四海。

但根据正史记载,汉武帝刘彻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皇位继承人,当时皇太子是汉景帝的长子刘荣,不过,刘荣不仅被废,最终还落了个自尽而亡的结局,这才让汉武帝有了机会继承皇位。

从刘荣被废,再到刘彻成为太子,以及刘荣最后身亡,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史书中只用了寥寥数语,就将这一情节一笔带过。

要知道,一国的储君被废,可不是什么小事情,但为何史书中对此却如此敷衍呢?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抽丝剥茧,看一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刘荣是汉景帝的第一个儿子,他的生母是汉景帝的宠妃栗姬。

在《资治通鉴》里,对于刘荣的生平介绍得十分简单,只知道他在公元前153年被汉景帝立为皇太子,而后仅仅过了三年,也就是在公元前150年,便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孝景皇帝下前四年夏,四月,己巳,立子荣为皇太子...孝景皇帝下前七年冬,十一月,废太子荣为临江王。”---《资治通鉴》

那么,刘荣是为何被废除的呢?根据部分史料记载,是因为当时有大臣向汉景帝建议晋封刘荣的母亲栗姬为皇后,就因为这个事情,惹得汉景帝大怒,不仅杀了进言的大臣,并且还直接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坦白来讲,这个废除刘荣的理由着实有些牵强,当时刘荣已经是皇太子,根据古代母凭子贵的习俗,大臣们建议晋封栗姬为皇后并不过分。

进一步讲,哪怕是这个建议有些过分,汉景帝也不愿意晋封栗姬,处罚大臣情有可原,但也犯不着废除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吧,刘融这着实有些“躺枪”的嫌疑。

这还不算最让人迷惑的,更离奇的情节,发生在刘荣被废之后。


公元前148年,也就是刘荣被废的两年后,有人告发刘荣侵占祖宗庙地,并大肆修建宫殿,汉景帝就召其进京问话。

实际上,刘荣并没有侵占土地,因此他就在进京的途中,准备写一封书信来向汉景帝申诉自己的冤屈,谁知道,负责监督刘荣进京的中尉郅都,不仅不允许刘荣写信,还命令侍卫们不准给刘荣纸笔,最终刘荣在极度的忧惧之下,自尽而亡。

“孝景皇帝下中二年,临江王荣坐侵宗庙堧垣为宫,上征旨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资治通鉴》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刘荣想给皇上写出自己的冤情,但郅都却不给他笔墨,魏其侯偷偷得让人把纸笔送给了刘荣,然后刘荣在写完后,就自杀了。

这里面有几个十分奇怪的点,让人十分疑惑。

一个曾经的太子,即便是被废了,但至少也是个亲王,况且,他还是皇帝的亲儿子,就因为占了一点土地,就被兴师问罪,这就让人十分奇怪。

即使是有罪,但这罪过至少在当时来说,并不是太大,但为何刘荣却最终自杀了呢?

当然,要是说汉景帝本着“皇子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来质问刘荣这也无可厚非,但最奇怪的是,一个小小的中尉郅都,却胆敢限制刘荣给自己父亲上书,他有什么权利来这样做?

在考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看这个中尉郅都是什么人,郅都的出生年月不详,最早的时候,他只是普通的侍从,但在汉景帝登基后,郅都升任中郎将,负责保护汉景帝的人身安全。


郅都对外的名声,一向是奉公尽职,时时刻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某次他陪同汉景帝前往上林苑,途中,汉景帝的一个妃子贾姬内急方便,结果正在方便过程中,一头野猪窜入厕所,汉景帝示意郅都救援,但郅都却不为所动。

最终,汉景帝急得自己拿着武器准备赶跑野猪,却又被郅都拦了下来,义正言辞地说,妃子少了一个再找一个就是,但皇帝陛下就有一个,怎么能把自己置于险地,不顾祖宗基业安危呢?汉景帝这才放弃救援行动。

这件事发生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对郅都的做法大加赞赏,赏赐了郅都黄金百两,而汉景帝也自此十分重用郅都。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郅都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这样一来,废太子刘荣的死,似乎就能解释得通了,是因为郅都秉公执法,查到了刘荣的“罪证”,这才让刘荣畏罪自杀。

初看似乎十分合理,但细细深究,却又不是这么回事。


刘荣不是阿猫阿狗,他可是皇帝的亲儿子,即使是郅都再铁面无私,但至少应该会给犯人一个申诉的权力,怎么会不允许他上书呢?

他没这个权力,但如果有人赋予他这个权力呢?

换而言之,如果有人提前给郅都打招呼,阻止刘荣上书,那么他自然不会给刘荣纸笔,同时,刘荣是否有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招呼的人,目的就是要刘荣死。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解释得通了,这就是为什么刘荣在得到纸笔,并写完申诉信后自杀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死路一条,自己有没有犯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不想让自己活。

那么,又是谁想让刘荣死呢?其实背后的元凶,正是刘荣的父亲汉景帝,换句话说,是汉景帝逼死了刘荣。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汉景帝曾经下过的两份人事安排就能看出来一二。

在刘荣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汉景帝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刘彻,封为胶东王,与此同时,安排郅都担任济南太守。

汉代的胶东,大致范围在烟台、威海一带,还包括如今的青岛部分区域,也就是说,距离济南并不远,汉景帝把郅都安排在这里,其用意就是为了辅佐刘彻。

为什么要辅佐刘彻呢?是因为汉景帝想立刘彻为太子。


早在汉景帝将刘彻封为胶东王时,他就已经有了立刘彻为太子的想法,而这个想法,说起来都要拜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所赐。

前文讲过,汉景帝最初立的是长子刘荣,册封诏令颁布后,刘嫖便找上了刘荣的生母栗姬,找她的目的,就是刘嫖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

不得不说,刘嫖真的是一个极其善于钻营的人,因为刘荣是皇太子,日后就是皇上,如果她的女儿嫁过去,那也就是未来的皇后,这样自己的富贵也就能持续保持。

但是,栗姬并没有答应这门亲事,原因是因为刘嫖常常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这就让栗姬十分担心自己失宠,因此也就对进献美女的刘嫖没什么好感。

既然没有好感,那么自然也就不会答应这门亲事,最终,刘嫖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

回去之后,刘嫖越想越气,但女儿的亲事还得继续,正在她为此焦虑的时候,汉景帝的另一个妃子王娡找上门来。

王娡即汉武帝刘彻的生母,此时,她刚生下刘彻没多久,在她听闻刘嫖在栗姬那里吃瘪后,就认为机会来了,因此,她就主动的找上刘嫖,承诺自己的儿子刘彻将来会娶刘嫖的女儿。

但有个条件,就是刘嫖要帮助自己,把刘彻推上太子之位。

在双方达成一致后,这个秘密的计划就展开了,刘嫖利用自己是汉景帝姐姐的身份,时不时地在汉景帝面前,说一些栗姬的坏话,一次两次并不明显,但次数多了,让汉景帝对栗姬的印象也就越来越差。

与此同时,刘嫖也不忘记故意说王娡的好,逐渐就让汉景帝对这个妃子加大了关注力度,久而久之,本着爱屋及乌的想法,再加上刘彻也确实聪明伶俐,汉景帝就对这对母子越发的宠爱起来。


而栗姬这边呢?由于日渐受到汉景帝的冷落,让她变得越来越脾气暴躁,某次汉景帝交代她,若是将来她成为皇太后,要善待其他妃子与她们的儿子,结果栗姬当场表示不会对她们善待,还出言不逊,顶撞了汉景帝一通。

这样一来,汉景帝对栗姬的印象越来越差,连带着对刘荣也看不顺眼,不过,即使在这个时候,汉景帝还没有改立太子的想法,真正促使他废除刘荣的,是来自刘彻母亲王娡的火上浇油。

前文提到,在公元前150年,有大臣向汉景帝进言,要封栗姬为皇后,其实这个进言的大臣,是受了王娡的暗中指使,她知道最近汉景帝对栗姬母子百般不耐烦,因此就借此机会,让汉景帝彻底对她们失去耐心。

结果也正如王娡所料,在大臣进言后,汉景帝勃然大怒,不仅处死了大臣,还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降为临江王。

这样的做法,算是汉景帝给栗姬的一个报复,也正因为如此,在刘荣被废之后,又通过刘嫖和王娡这对姑嫂的不断努力,刘彻被正式封为太子。

所以说,刘荣的被废,并非是无缘无故,而是事出有因,只不过,这前前后后,责任并非在于他,他只不过是成了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而在刘荣被废除之后,为什么又会被逼得自杀了呢?这就要说汉景帝的狠心了。

为了让刘彻的太子之位坐稳坐牢,也为了帮助他扫平这日后的威胁,汉景帝只得亲自出手,密令郅都协助办成此事,至于他如何让郅都同意并配合的,就不得而知了,想来也就是汉景帝利用郅都一心为国的信念,以国家稳定为由,让郅都就范的吧。

不然,即便是郅都再执法严苛,他也不敢不让刘荣给汉景帝写信,必然是早就被汉景帝授了意。

而刘荣之所以在写下申诉书后自杀,其实正是他知道了想要他死的人正是他的父亲,面对这一切,他灰心绝望之下,方才会留下遗书,自尽而亡。

在权力面前,哪里有什么亲情可言?君要臣死,臣是不得不死的啊。

而亲眼看着刘荣自尽的郅都,在刘荣死后,差一点被窦太后杀掉,毕竟刘荣是窦太后的大孙子,从小就深受窦太后喜爱,但汉景帝为了保护郅都,只是将他罢官还乡,随后又偷偷安排他担任雁门郡太守,但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还是露了马脚,郅都的走马上任最终还是被窦太后得知。

这次,窦太后说什么也要杀了郅都,而汉景帝却辩解郅都为忠臣,窦太后只说了一句话,汉景帝就闭上了嘴,任由窦太后将郅都处死。

“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景帝默之,遂斩郅都。---《史记》

而在刘荣自杀后,被葬在了蓝田,当时有成群的燕子衔着泥土往他的坟墓上填土,当地的百姓,无一不为这个无端被废,并最终自杀的皇太子感到悲哀,皆痛哭流涕的前来祭奠。

至此,正史中再也没有刘荣的相关记载,唯一留下的,就是短短的几行字,但在这几行字背后,却是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皇太子,也是一个最终含冤而死的年轻人。


总结一下,在很多正史记载里,有不少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可能是寥寥数语,也可能是短短几字,但这些轻描淡写,却有可能在背后是一个令人细思恐极,或者是极为惋惜的故事,就像刘荣,很少人会去深究他身上的故事,毕竟,他只是一个废太子,而他的弟弟刘彻,光芒也太过耀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至正   阳城   临江   王弼   漳州   军粮   正史   柳条   官府   库房   天津   毛骨悚然   案子   大臣   太子   粮食   百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