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为什么衰落?

菲律宾的衰落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

  1. 政治不稳定:菲律宾历史上一直存在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包括政府腐败、政治家之间的争斗和内战等。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政策的不连贯和经济的不稳定。
  2. 经济依赖于外国援助:菲律宾经济长期依赖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这种依赖性使得菲律宾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如全球金融危机和外国援助的减少。
  3. 贫富分化严重:菲律宾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贫困。这种不平等分配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阻碍。
  4. 自然灾害:菲律宾位于太平洋“台风带”,经常受到台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这些灾害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5. 教育和基础设施不足:菲律宾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得菲律宾难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菲律宾的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不稳定、经济依赖、贫富分化、自然灾害和基础设施不足等。




凡是国家的衰落都与其执政者有关。贪污、懒政、及外来势力介入是导致一个国家衰落的根源,菲律宾也不例外。

民富不等于国强,但国家强盛可以引领民富。菲律宾是南亚一小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老美在上个世纪己沾染这块军事要塞,在大国博弈的棋盘里,小国只能被作一枚棋子。

追朔上个世纪,菲律宾的内政一直并不稳定,离岛游击队的不断滋扰、绑架事件,层出不穷,再加上毒品的泛滥等因素,造成政局长期动荡,试问一个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岂不衰落才怪!

注:配图源自网络,鸣谢原创者,若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菲律宾的衰落,外因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亚洲新兴国家挤压菲律宾市场份额导致的,内因是国家政策方向出现严重偏差和固化的社会阶级而导致的。

菲律宾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在韩战和越战的时候,借着美国在亚洲战略后方的便利,快速的实现工业化,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到工厂里务工,发展快速增长。但到了战争结束,加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大大挤压了菲律宾的市场份额,供大于求,导致工厂停工,而菲律宾拥有着严格的劳工制度,不破产就不能辞退员工,往往破产的企业主很难东山再起,成为恶性循环,这就是菲律宾衰落的外因。



作为农业国的菲律宾,农业必不可少的成为支柱产业,在70年代城市剩余劳动力大量回到农村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带来的社会问题,就必须进行改革。在殖民时期,菲律宾推行农业集中制,由大型外国企业和大农场主来掌控农业土地和产业链,而1972年马克斯总统上台后,就开始推动土地改革,政府从大地主手里回购土地再低息卖给农民,但他的改革只针对反对党地区,而其他地方推行缓慢,所以并没有取得大的效果。而后来的阿基诺夫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农民持大型农业企业股份以增加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效率低下的菲律宾政府职能部门推进得十分缓慢,临时改政策且慢吞吞的土改,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连续走弯路的菲律宾逐步被其他亚洲国家弯道超车,就是菲律宾衰落的内因。

菲律宾在20世纪手里握着一手好牌,却由于故步自封和过于信奉西方发展模式而错失了发展良机,实在是令人唏嘘。




谢邀应答,作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党,如果没有一位出色的政冶家并有坦荡胸怀或为国为民深谋远虑的上站出来,这个国家的发蜃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根本是一句空话,作为东南小国菲律宾也亦然如此,就杜特尔特总统的前任总统阿基诺二世就是一个鮮明的活教材,阿基诺执政时期,国家处于极端脔败,并且总统带头搞腐败,国家的经济几乎被总统塞入私人腰包,阿基诺垮台被推翻后,经查阿基诰成为世界首位巨贪的总统。从杜特尔特总统上台执政以来,以强硬的政冶手腕对腐败以高强压态势,对国内吸毒患滥成灾的严重情况下,老杜拿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智慧,以狂风扫落叶般的姿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份子的猖獗行动,菲律宾国家通过老杜一糸列冶国理政措施的推行,取得了国內形势空前稳定的局势,作为一位政冶家老杜深知自已肩上的重任,必须具备对国家和人民有高度的责任和使命感,对内推行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冶理国內社会秩序,对外大力发展国际外交,特别是大国外交,如中俄关糸,以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菲律宾在一年多来在杜特尔特总统冶国理政一糸列措施的推动下,菲经济逐步走出了困境并得到空前发展。综上所述,菲律宾在发展国家经济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方面缺失和不足,如国内科技人材,教师队伍和医疗等方面还得加大发展力度,留住人材,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崛起,科,教,文,卫等战线必须是基础,菲律宾作为南亚农业国要逐步向工业化转变,从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不能想一步登天,相信并祝愿杜总统有胆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将一个经济发展滞后积贫穷的菲律宾建设为繁荣富裕的国家,相信在不远的明天一颗耀眼的明珠东南亚小国菲律宾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关于亚洲的发达国家是这样描述的“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如今又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即使按最宽泛的标准也只有韩国、新加坡、以色列三国得以跻身亚洲发达国家的行列。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曾有一个东南亚国家因现代化水平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而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典范”,这个国家如今以对外输出女佣而闻名于世,说到这儿大家也就都知道这个国家就是菲律宾了。

在古代历史上菲律宾从未形成过统一的国家,而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著部落。直到1565年西班牙人在此建立起殖民统治后才以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菲律宾。在西班牙人统治菲律宾的300年间菲律宾平均每年发生5次起义,其中仅史书上有详细文字记载的大规模起义就高达102次。1892年7月菲律宾成立了秘密组织“卡蒂普南”(意为“民族儿女至尊协会”)。1896年8月26日菲律宾爆发了由卡蒂普南领导的起义,和以往历次起义所不同的是这是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主张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起义,这也是全亚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无独有偶西班牙这个老牌殖民帝国的另一处殖民地古巴也在同一时期展开了独立战争。这时的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正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美国开始打起菲律宾和古巴的主意。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认定此事系西班牙殖民当局所为并以此为由对西班牙宣战。西班牙从一开始就被迫在菲律宾和古巴两处相隔万里的战场同时作战,美国参战更使西班牙颓势尽显。1899年1月23日菲律宾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然而美国并非真心帮助菲律宾独立,而是希望取代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地位。1899年2月4日蓄谋已久的美军发起了对菲律宾共和国的进攻,次日菲律宾共和国向美国宣战。1901年3月21日菲律宾第一共和国总统阿奎那多被美军俘虏,尽管此后菲律宾人的游击队仍在坚持战斗,但首都的沦陷、总统的被俘使菲律宾人的军心斗志遭到瓦解。1902年7月4日美国驻菲总督阿瑟·麦克阿瑟宣布:美菲战争结束了。此后菲律宾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是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上世纪30年代美国放宽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1935年3月24日在美国的同意下菲律宾自治邦得以成立,这成为了菲律宾由美国殖民地向独立主权国家过渡的一个阶段。然而还没来得及等菲律宾人独立建国就遭遇了日本的入侵,1943年10月14日日本占领军扶植劳威尔在菲律宾成立了菲律宾第二共和国,尽管名义上菲律宾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却是日本控制下的一个傀儡政权。二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占领了菲律宾,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终于在美国的同意下得以独立建国。从3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下功夫着力将菲律宾打造成为一个工业大国,尽管这一计划由于日军的入侵而被打断,但美国人卷土重来之后又开始继续推行原计划。这一时期亚洲开发银行的总部就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那个年代世界级的企业财团的亚洲总部不在上海、不在香港、不在台北,更不会在新加坡、深圳、首尔,因为这些地方的发展起步更晚,那么在哪儿呢?答案正是马尼拉。一时间马尼拉号称小纽约,截至六十年代放眼全亚洲唯一能与日本东京叫板的城市就是马尼拉。如果说今天的菲律宾以对外输出女佣而闻名于世,那么在当时却是香港、台湾、越南、韩国的大量劳动力输出到菲律宾就业。本来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菲律宾应该能稳坐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国宝座,然而时过境迁之后的菲律宾愣是被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全面超越。那么菲律宾是怎么一步步从亚洲第二富国的宝座上跌落的呢?

在菲律宾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全国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对此当时菲律宾的精英阶层坚定认为: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必须依靠资本的力量改造小农和农村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指导理念下西方农业跨国公司和本国资本家控制菲律宾农业和农村的金融保险、土地交易、农产品加工、流通、仓储、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菲律宾本国农民只能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大量自耕农和佃农在大公司的挤压下破产,被迫失去土地做资本家的农业工人。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资本家和地主所需要的农业工人越来越少,大量的失地和失业农民涌进了城市。在韩战和越战期间菲律宾借助美国在亚洲战略后方的便利快速实现了工业化,这就进一步促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到工厂里务工。然而战后城市的就业岗位增长下降,进城的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当农民工为生计发愁时其实企业主也是有苦难言——本来菲律宾为保护农民工的权益而制定有严格的劳工制度,然而这几乎意味着不破产就不能辞退员工,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破产的方式卸下负担,而破产的企业往往很难东山再起,这就对菲律宾宏观经济造成恶性循环:市场份额饱和导致企业产品供过于求,这样企业就发不出工资而又不敢裁员,那就只有选择破产,而一旦破产就进一步减少了就业岗位,这样一来那些进城的农民工就更无法解决生计问题了。于是在菲律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问题快速转变成了城市问题,农民问题快速转变成了工人问题,失业问题快速转变成了社会问题,经济社会问题快速转变成了政治问题,国内城乡矛盾快速转变成了国际贸易摩擦。 失业的农民工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抗议,一时间菲律宾政局开始出现动荡,加之菲律宾政坛存在的家族势力、军人干政等现象就使局势乱上加乱,而混乱的政治局势又进一步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别看菲律宾一度曾是亚洲第二富国,但菲律宾的经济独立性极差,事实上菲律宾的经济奇迹几乎可以视为是美国一手操纵扶植下缔造的,这意味着菲律宾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是相当之大的。然而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亚洲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创新:韩国人的汉江奇迹正发展得有声有色,新加坡正在快速实现工业化,中国香港成为了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中国台湾正在推动“十大建设”,中国大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改革开放,1986年12月越南也开始革新开放,几乎与越南同时老挝也开始了本国的革新开放,印度正在有着“计算机总理”之称的拉吉夫·甘地领导下着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除了直接对菲律宾构成竞争因素外还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美国开始将自己的产业逐渐向新兴国家转移,这对美国依赖程度极深的菲律宾经济而言可谓是一场灭顶之灾。事实上菲律宾对美国的依赖不只反映在经济层面,在政治层面菲律宾几乎完全照搬了美式民主,然而菲律宾人却玩不转这套制度,最终愣是搞成了几大家族操纵把持的寡头政治,菲律宾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腐败和治安最混乱的国家之一。政客们热衷于党同伐异、争权夺利,谁也没真正思考过国家未来的命运,任何改革创新几乎都无从谈起,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菲律宾土改迟迟未能取得效果,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菲律宾的农村农业问题。当其他亚洲国家纷纷争先恐后进行改革创新,以试图最大程度释放本国生产力的时候菲律宾却在得过且过,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菲律宾不仅从亚洲第二富国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甚至连第三、第四、第五......的位置也没保住,如今的菲律宾连跻身亚洲经济前十位都做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菲律宾   马尼拉   古巴   西班牙   共和国   亚洲   美国   总统   独立   年代   农村   快速   农业   国家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