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疗到底有多大作用?

母亲是小肺,肿物8×6cm,多处转移。曾经憋气、剧烈咳嗽。化疗一次就咳嗽减轻,两次后几乎不再咳嗽了。做第三次化疗前,ct检查,肿物缩小到3×2,多出转移病灶几乎没有了。所以,化疗是有效的




目前化疗药物的有效率总体比较差,一般是30%左右,而且要初始化疗才会有这个效果。如果是反复换方案的化疗,有效率很难超过10%。而化疗的毒副作用,却是有增无减的,患者因化疗付出的代价,甚至会超过化疗带来的好处。因此,化疗之前,应慎重抉择,合理评估获益和风险。

以下是几点意见:

1、化疗方案的选择,剂量的考虑,既要尊重循证医学的指导,更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只要病情不复杂,比如说刚手术后、或者刚发现肿瘤、或者术后肿瘤刚复发,这个时候的化疗方案比较明确,全国各医院的用药都很一致,按照癌症指南做就是了。

但这恰恰也存在风险,因为患者体质不同、症状不同、肿瘤大小不同、部位不同、生长速度不同、患者对治疗的迫切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所以,我们建议,化疗既要遵从一般性的指导,也要对每个患者个体化用药,争取使更多人获益,使更少人受害。

2、对手术后的患者,不要过于积极化疗,对于孤立转移的小肿瘤,慎重化疗。一般而言,越是病情早期,术后化疗的好处越小,越是病情中晚期,化疗的获益相对大些。举个例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生存时间是10年,如果化疗后,生存时间10年加1个月。中晚期肺癌,术后生存时间3年,化疗后生存时间3年加4个月。

显而易见,对于早期患者,化疗的获益很小。此外,术后肿瘤被切除,看不见摸不着了,如果化疗则会很难评价近期疗效。鉴于多数化疗的效果差,我们不建议癌症术后做过强过多的化疗,不能单纯为了完成化疗而化疗。此外,如果术后出现孤立转移灶,或者在肝脏、在肺、或者在肾上腺等,只要没有明显症状,只要肿瘤很小在1~50px内,化疗不宜过于积极。因为这么小的肿瘤,短期内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利。

如果急于化疗,即使肿瘤会缩小一半至0.5~25px,但这点微利对患者毫无价值。相反,化疗的毒副作用会让患者提前降低生存质量,肿瘤短时间缩小后还可能反弹生长得更快,最终得不偿失。

如果不化疗怎么做才合理呢?最好是能再手术切除,或者放疗,或者边观察边采用副作用小的方法治疗,比如生物治疗或中医中药,定期复查。如果肿瘤缓慢发展,继续不建议化疗,如果生长快,再考虑化疗也不迟。

3、对于进展期或晚期癌症的化疗,要见好就收。如果肿瘤未切除,可以用CT或MRI复查以评价疗效。这种情况下化疗是不是就该多做呢?也不是!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情况经常是:患者经过两次化疗后,复查CT提示肿瘤缩小,于是医患双方都很高兴,但继续予以两次化疗后,复查CT提示情况不乐观,肿瘤不再缩小,甚至还增大。于是医生更换化疗方案,患者再咬紧牙关,又经过两次化疗,复查CT提示肿瘤继续增大,甚至还出现其它脏器的转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化疗药本身就无法完全杀灭癌细胞,无论药力有多强。因为癌细胞还会耐药,一旦对某一种化疗药耐药,就会对很多化疗药都耐药,医学上叫做多药耐药。还有更重要一点,随着化疗的开展,患者体质很快下降,免疫力降低又反过来促进癌细胞扩散。

此外,多次化疗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而反复使用升白细胞针,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可能会潜在地促进癌症的复发。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化疗有效,要尽可能见好就收,不要试图等到完全消除肿瘤后,不要等到体质败坏了,那时候停止化疗就迟了。

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癌症,化疗根本不能控制,即使可能缓解短短数月,其后也将继续发展,甚至广泛扩散。而化疗是短期疗法,不可能持续运用。

4、我们不是一味的不建议化疗,而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才会主张积极化疗。有几种癌症本身对化疗很敏感,这是化疗好机会,如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我们就会尽可能化疗。患者症状很重的情况下,为了尽快缓解病情解除痛楚,我们会尽可能化疗。如果肿瘤生长快,我们也会尽可能化疗,因为生长快的肿瘤往往对化疗敏感,生长慢的肿瘤对化疗往往耐药。

要指出的是,化疗有个前提,患者身体要好,这样才不会因小失大,才能做到获益大于风险。还有,我们在化疗中尽量不使用升白细胞针,除非是用于挽救危亡。

5、要做到化疗时获益大于风险,中医中药配合治疗必不可少。为什么?中医药对化疗增效减毒!当化疗不便继续开展的时候,中医中药就担当主力抗癌救病,修复患者体质,实现带瘤生存。实际上,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而且效果较好。如果没有中医中药配合,那就是纯粹的西医化疗,就难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二科 邓天好博士




癌症化疗总体有效率低,大约只有30%-40%,也就是100个病人化疗有效果的只有30到40人,其中60到70人是没有效果的。

化疗前不能预知那部分病人属于有效果的30%-40%,那部分病人化疗没效果,化疗的方案、适应症来自于既往临床资料,大数据对病人生存获益,具体到某一个病人化疗不一定有效的。

术前新辅助、术后辅助化疗以及姑息性化疗是化疗的三种治疗方式,属于低效高毒、全身治疗方法,可以说是“没办法的办法”,若有优于化疗的方法肯定不会选择化疗。

新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有病灶存在,化疗2-3周期后我们通过化疗前后检查对比判断是否有效,某些化疗敏感的肿瘤可能化疗1个周期就能看到症状、体征、影像学上的变化,而术后辅助化疗是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的,病灶已切除,没有观察对象。下面是两个姑息性化疗的病例。


病例一:胃底贲门癌,红色圈⭕内是肿瘤,经过4周期姑息性化疗,腹部CT前后对比图,肿瘤明显缩小,胃壁变薄,病人症状也明显缓解。

病例二:小细胞肺癌,姑息性化疗3周期,胸部CT化疗前后对比图。胸水明显减少,肿瘤缩小,且阻塞性肺不张消失。

化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地位是辅助性、或者姑息性,一般单独应用不能治愈癌症,只有少数、个别情况下存在治愈的可能,比如某些淋巴瘤、白血病、生殖细胞肿瘤等。

化疗的毒副反应能看到,治疗的效果也要看到,正确看待化疗。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现在患上癌症的人不在少数,而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医疗水平很难把大部分的癌症患者给治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癌症而死去。在癌症的治疗方法当中,化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很多癌症的治疗当中都会用到,但是癌症化疗到底有多大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化疗药物是细胞毒类药物,总体而言对于增殖较快的细胞更为敏感,其治疗效果因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有较明显差异。如恶性淋巴瘤、血液系统肿瘤等,由于细胞分裂周期快,化疗效果普遍较好,患者治愈率较高。

其次,要看癌症的类型,有几种癌症本身对化疗很敏感,这是化疗好机会,如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就会尽可能化疗。另外,如果患者在症状很重的情况下,为了尽快缓解病情解除痛楚,也会考虑化疗。

还有,如果肿瘤生长快,也会尽可能化疗,因为生长快的肿瘤往往对化疗敏感,生长慢的肿瘤对化疗往往耐药。绝大多数癌症,化疗根本不能控制,即使可能缓解短短数月,其后也将继续发展,甚至广泛扩散。而化疗是短期疗法,不可能持续运用。

患了癌症之后,很多人都会在手术之后进行化疗,但是化疗并不能把癌细胞杀死,而且它还存在着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应用化疗手法来治疗癌症的时候需要慎重,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指导专家:李家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主要从事肿瘤介入与靶向治疗。

专长:肿瘤与血管疾患的微创介入治疗,特别是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癌、胆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盆腔肿瘤、儿童腹部恶性实体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诊疗。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7年前,肺癌患者王先生手术后进行了4次化疗。不幸的是,2年后肿瘤复发转移,他不得不再次手术。提起化疗,王先生说,这治法太遭罪,效果还不明显。

  不少癌症患者对化疗的认知更为“负面”:化疗副作用大,越做死得越快。  

  2005年,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在欧洲25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大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中,化疗对于肿瘤治愈的贡献度仅为11%,远低于手术(49%)和放疗(40%)。

  该如何认识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关肿瘤专家给出如下答案:

  化疗贡献度受多因素影响

  肿瘤专家表示“化疗多用于中晚期癌症治疗。欧洲的这一调查主要针对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肿瘤患者,他们多是早期癌症。因此调查结果中的化疗贡献度就相对低。”化疗贡献度与肿瘤类型有关。化疗药物是细胞毒类药物,总体而言对于增殖较快的细胞更为敏感,其治疗效果因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有较明显差异。如恶性淋巴瘤、血液系统肿瘤等,由于细胞分裂周期快,化疗效果普遍较好,患者治愈率较高。霍奇金淋巴瘤联合化疗有效率超过90%,10年生存率达50%-60%。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对于化疗药物属于中度敏感,治疗效果稍逊一筹。而肾癌、胰腺癌等“惰性十足”,分裂周期较慢,化疗效果甚微。

  “化疗贡献度还与肿瘤分期有关。”专家介绍“比如早期乳腺癌主要以手术根治为主,化疗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到乳腺癌3期,手术后大约有60%的患者最终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需要配合化疗等手段来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率;到4期,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化疗则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并存

  多位肿瘤专家坦言,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并存,是化疗临床应用的突出特点。

  某著名血液病临床治疗专家说,自己曾接诊过一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严重,已经无法手术,此前接受了“一大通化疗”,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实际上,由于肝脏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除胆管细胞型肝癌等极少数特殊类型肝癌外,绝大多数肝癌的化学治疗主要还限于临床试验研究,不被作为临床推荐方式。

  肿瘤专家说,自己也曾接诊过低度复发风险的患者在当地接受了适合中高度复发风险的术后辅助化疗。从两种药联合4个周期治疗增加到三药联合6个周期,这不仅使患者骨髓抑制、脱发等并发症风险增多,同时也增加了就医费用。“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医生将根据术后分期以及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等,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根据低、中、高不同复发风险等级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

  专家强调,以下情况都不应接受化疗:患者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预计化疗不能延长其生存期,反而增加用药毒副反应;患者身体状况差,卡氏评分低,难以耐受化疗。

  某肿瘤教授坦言,化疗是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医生对于化疗的适应证把握不当,“生命不息,化疗不止”,从而造成对患者的治疗过度。

  

  “化疗不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专家说,化疗药物主要作用于增殖较快细胞的这一特点,也导致其“误伤”毛囊、黏膜、骨髓细胞等分裂周期较快的正常细胞,产生脱发、呕吐、血象下降、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不少医生由于担心化疗副作用,对化疗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方式、用药时间把握不当,该用化疗时也不敢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癌症   癌细胞   肝癌   肺癌   术后   晚期   肿瘤   周期   药物   患者   细胞   生长   敏感   作用   风险   效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