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王老太房子拆后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为什么?

邓姨坐在门口眼神黯淡元助的望向远方,想到自己一时糊涂,而造成现在这个局面,流下了后悔的眼泪。


这一切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偏心引起的。




邓阿姨有一对儿女,女儿从小乖巧懂事,父母教她处处要让着弟弟。她读书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但当时因为家里穷,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学。父母跟她说,村子里的女孩子跟你一样大的都没有上学,出外打工赚钱了。你一个女孩子也不用读那么多书,读了初中就行了。


女儿秀梅反抗父母,她要上学。父母说,家里供不起你姐弟俩上学,弟弟小,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弟。


就这样,秀梅初中毕业后,跟着同村的姐妹们外出珠三角打工赚钱。


打了几年工,辗转了几个城市,后来在东莞制衣厂上班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外地的小伙子。


父母不同意,说,大远了,以后想见面都难。


但秀梅跟小伙子已经深深相爱,不听父母劝,义无反顾的跟小伙子回他家乡,嫁给他。


婚后,秀梅夫妻俩每年也会带着孩子回来看父母。


而邓姨的儿子胡小兵只比姐姐秀梅小2岁,从小就被爷爷奶奶宠成任性调皮,到处惹事生非。上学的时候,上课不认真听讲,没少被老师批评。


姐姐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他,但他没有好好学习,初中毕业后,也是跟着姐姐到东莞制衣厂上班。


小兵在工厂里做了几年,因他长的帅气,工厂里追求他的女孩子有好几个。


在这几个女孩子当中,他爱上了长的比较好看的邻县女孩子香兰做女朋友。


两人热恋后,邓阿姨经过打听,香兰妈妈性格泼辣,对公公婆婆不理不睬。邓阿姨知道后,劝儿子跟香兰分手,但儿子不听,非香兰不娶。


因邓阿姨阻拦过儿子不要跟香兰结婚。


香兰知道婆婆说过自己的坏话,她记在心里。


婚后,她对婆婆说不上热情也说不上冷淡。婆媳俩一天就是三两句话。


前年,邓阿姨乡下的房子因建高速公路被征,拆迁了。她家有两处房子加上还有一个大鱼塘,一起被征收。


征收款有360万元。


当她拿到这笔巨款的时候,想着给儿子300万元,让他在市里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


女儿也是自己的骨肉,不分过意不去,给女儿60万元。


这样分配,他们姐弟俩应该没意见。


道理很简单,自己老了要在儿子家养老。女儿虽然也很孝顺,平时有给自己零花钱,而且经常叫自己去她家住。但自己在她家住了几个月,不习惯北方的天气,大冷了。


还有一点,这个思想在我们农村是普遍存在的,大家有意无意都是这样认为:姑娘已经嫁出去了,等于是泼出去的水。生的孩子都是跟人家姓,如果分给她太多,等于是白白给了别人家,但又是自己的骨肉,就凑合着给一点吧。



儿子就不一样了,养儿防老,自己养老全指望他,财产肯定是给儿子多点。


当邓阿姨把拆迁款分给两个儿女后,遭到了女儿秀梅和儿媳香兰的不满。


女儿说:妈,你大偏心了,从小到大,什么好的都是给你儿子,叫我让着弟弟。现在大家都长大了,成家了,你还是这么偏心。家里拆迁款这么多,你才分我一点。


邓姨对女儿说:分你60万元,已经不错了。你看看我们村里的人,有几个出嫁的姑娘回来娘家争财产的,娘家的财产应该给你弟弟。以后妈是靠他养我,照顾我。


秀梅生气的拖着行李走了,临走时对妈说,好吧,给你儿子,以后就让你儿子养你,我不理。



可万万让邓姨没想到的是,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样,那就是儿子结婚的时候,自己阻拦了一下,让儿媳香兰一直搁在心里。


香兰跟她妈性格一样泼辣而且是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


这次拆迁款,婆婆分了大姑姐60万元,她心里不舒服。


因为她认为婆婆这360万元全部都应该给自己儿子,女儿嫁出去了,是外人。给女儿等于是给了外人60万元,她生气的对婆婆说,以后你养老,別找我们,找你女儿去。


邓姨的儿子小兵是个怕老婆的人,老婆说的话,他不敢反驳。


邓姨现在很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现在拆迁款360万元,全部分出去了,而且搞得两头不落好。女儿认为自己妈妈没有一碗水端平,只给了自己这么一点,严重的偏心所以生气了,不愿意理自己。


儿媳妇则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所有的拆迁款,现在只得了一大半,所以也不愿意赡养。


如果当时白己拿到了拆迁款,儿子女儿都一样,一碗水端平,给儿子100万,给女儿100万,自己留下160万,以后谁给自己养老,这笔钱就给谁。也不会搞到现在这个局面。



邓姨后悔的眼泪汪汪,因为自己的偏心,没有考虑过女儿的感受,寒了女儿的心。


现在儿子,女儿对自己都有意见而不理自己。




我们家也是拆迁户,但我的婆婆却十分高明,她的做法不但让她老有所依、患癌有钱治之外,关键是两个子女并没有因此而发生矛盾。

我们是老大,还有一个小姑子。

2008年起,我们老家在搞开发,建桥修路,规模非常庞大。那时候,已经有很多人的地都被征用了。

而这一笔丰厚的征地款对于一个种地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天大的横财。多少人,连做梦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曾有人把钱取出来,一家人坐在床上数,真正尝试到了什么叫数钱数到手软。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掌握这笔横财。很大部分一最终就像中了六合彩一样,过了几年还是打回了原形,甚至更惨,因为,现在连地都没有了。

只有少数一部分人利用这笔钱经营生意,如今也算有车有房。

而我们家的地是2013年被征用了其中一块,当时还有爷爷奶奶的地也被征用了。

其实,我们虽然结婚十几年了,但是,我们的户口本一直都是公公为户主的。而家里当家作主的一直都是婆婆说了算。

所以,当时的征地款都是打到了公公的银行卡上,也等于打到了婆婆的手上。另外,还有爷爷奶奶的那一块地是5家人平分的,我们也分到了好几万。

当时,婆婆是这样对我们说的:“我们都是最亲的一家人,我的就是你的,以后我养老还不得靠你们吗。这个钱就先放在我这,家里有事咱再取出来用。”

因为我们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需要我们赡养,对于爷爷奶奶那份地的征款,婆婆说:你奶奶的那一份就更不能动了,万一老人要是有什么事还可以救急。

对于这个安排我们无所谓,虽然我们知道婆婆常常私底下给女儿一些零用钱,但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也没办法计较。

只是当时几个叔叔都主动给出嫁的女儿一些征地款。婆婆就来找我们商量,是不是也应该给小姑子一部分。

那时候我们一家常年在外面上班,并不太清楚叔叔们的做法。后来听婆婆说:小姑子的丈夫以为我们家不分给他们钱,闹了很大的情绪。

既然有人开了这个先例,再说婆婆也表示出足够的诚意,如果不给小姑子一家分钱的话,肯定会闹得不愉快。

最后,还是婆婆作主,按比例分给了小姑四分之一左右。

这一次的小矛盾就这样过去了,也算是和平解决了。

直到2017年,我们家就真正地和拆二代接轨了,家里一下子多了两套房和一百多万。

这一次,婆婆的做法再一次让我大开眼界。

婆婆说:“以后,我和你爸就不和你们住一起了。我们老俩口和你们住一起的话,大家都不方全也不习惯。所以,我已经和你舅商量好了,在挨近你姥姥的地皮上建一套两居室的小平房,够我和你爸住就行了。”

原来,婆婆一直都计划着在娘家兄弟那要一块地皮建房。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能和娘家老母亲更后一点;再一个是万一这块地被征收的话,还可以获得一笔拆迁款;

最关键的一个也是婆婆最精明的地方是:婆婆深知和儿媳妇住一起肯定会闹矛盾,不如早一点为自己考虑、找好退路,也免得日后没地方住,憋憋屈屈地看儿媳妇的脸色。

再说,再好的婆媳关系都不如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地盘。儿子的家,肯定是儿媳妇说了算,这对于一向当家作主的婆婆来说,是一件不容易习惯的事。

对于婆婆的决议,我们不但没有意见,反而大赞婆婆有远见。而唯一有情绪的还是小姑子的丈夫,他可能还想着能在婆婆这分走一部分钱。

可惜,他同样没想到婆婆居然会想着建房子,他的希望注定要落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2018年,婆婆的房子才刚开始买砖头,她就被查出患上肾癌。为了给她治病,我们也没有多余的心力和财力去建房子了。

从2018年到2020年的这两年多里,婆婆先后进了三次医院。第一次发高烧昏迷进了重症室,当时还不知道是肾癌,医生只告诉我们说是肾结石。

第二次同样因为发烧、肚子痛进了医院,这一次是在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们说:病人(婆婆)患上了肾癌。而且,左肾已经完全坏死,没有了肾功能,需要马上做切除手术。

医生的话把我们都震晕了,我们一直以为婆婆是结石,只要打掉了结石就没事了。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是肾癌。

这一次住院不但切掉了左肾,伤口好了之后,医生还安排了化疗。前前后后折腾了二十多天,婆婆也从快170斤重的体型变成了100多斤。

出院后还要定期做复诊,可是,最后一次复诊时发现,婆婆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膀胱上了。这一次的切除手术就来到了省会的肿瘤医院。

经过专家会诊后,专家们对婆婆的病例得出的结论是:人工手术的风险太高,必须要启用机器人才能完全这样高密度的手术。

可想而知,机器人的费用比人工的费用要高出几倍。但是,为了保命,已经不能用钱来衡量和计算了。

而这一次的住院治疗时间就住了快一个月,出院的第二天就是小年夜。更麻烦的是,复诊也要到省会的肿瘤医院。

这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件非常不方便的事,因为我们在离省会的一个边远农村。可是,再麻烦也要去做。

就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那笔拆迁款也花得七七八八了。

唯一的好处是,我们没有因为钱的事而闹过矛盾,婆婆也不用因为没钱治病而受苦,儿女更不用因为这笔钱而反目。

所以,通过我婆婆的事例,来看王老太把拆迁款分给了儿女,儿女却都不赡养她,到底是为什么?

我觉得王老太在拆迁后,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拆迁分得不均衡,她最大的错误是把拆迁款都分给了儿女,把自己置身在一个完全被动的位置上。

像我婆婆,拆迁款在她的手里,她想建房子就建房子,看病就更不用说了,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同意。

这就是她最有智慧的地主,自己握住了主动权。

其实,作为儿女,谁也不希望被别人冠上一个不孝的骂名。我觉得:要面子是人的一种本能,本质上也是在维护我们自己的尊严。

但是,在名利面前,往往更能考验人性,哪怕是亲生骨肉也难逃。像王老太这样的情况,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她把自己架在火上拷,也把儿女变成了不孝子女。

而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立遗嘱。

手上握着一笔巨款,哪个子女不来巴结你、供着你?说句大实话,哪怕他们不为亲情,为了钱也会对你好,更会对你有求必应。

退一万步讲,哪怕子女都不孝,只要自己手里有钱,就会有选择的余地:请保姆或进养老院。

这两个选项,就可以让自己安度晚年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是万万不行的。像王老太,合理安排和给自己留退路,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不过,作为儿女,不管有钱没钱都应该赡养父母,给父母一个优质的晚年生活,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一个优良传承。




现在儿女都不赡养,就是因为她做的不对,王老太的这种分法在我们农村是最常见的,可以说达到了95%以上,因为她认为:女孩已经嫁出去了,等于是泼出去的水了,如果分给她的太多,等于是白白给了别人家,但又是自己的骨肉,就凑合着给一点吧。儿子就不一样了,那是将来为了防老的,必须要把最多的最好的全部给他,将来要全部指望儿子的。所以王老太才会是这种分法,在中国这也是普遍的现象,因为女儿嫁出去了,等于是别人家的,生孩子都要随夫家的姓。而自己家的姓都将由儿子来传承,养儿就是来防老的。

而王老太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样,那就是儿子能不能够孝顺,是取决于他媳妇的。如果她的儿子能够娶到一个知书达理,善良的好媳妇,那么王老太给了儿子300万,将来肯定会赡养到老的。但是如果她儿子娶到了一个斤斤计较的媳妇,王老太这个时候又给了女儿60万,这就等于捅到了一个火药桶,因为她儿媳妇认为360万全部都应该给自己儿子,却给了外人60万,所以肯定是不舒服,也就不愿意赡养了。

结果现在是:王老太将拆迁款360万,全部分出去了,但是搞得两头不落好,女儿认为自己母亲没有一碗水端平,只给了自己这么一点,严重的偏心所以不愿意赡养。儿子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所有的拆迁款,现在只得了一大半,所以也不愿意赡养。

如果当时王老太拿到了拆迁款,给儿子100万,给女儿100万,自己留下160万,谁能抚养自己到百年以后这个钱就给谁。那么现在也不会有这种事情了。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张凤英的葬礼结束了,各方宾客已经散去,她的四个儿女们回到了母亲生前居住的小房子,看着房间里熟悉的一切,很是伤感,悲痛之情挥之不去,虽然母亲活到了85岁,算是长寿了。

母亲走的很安详,无疾而终,没有受到任何的痛苦,同时,所有的遗产分配也没有争议,母亲有正式的遗嘱,内容他们也都早就知道,都没异议。

张凤英这辈子,算是有经历的人,她老家在东部沿海的一个大城市,50年代末期,大学毕业的张凤英,响应号召,来到西南这座省会大城市工作,前后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

这60多年里,从大处来说,她见证了国家从积弱到富强的全过程。从小处来说,她培养了四个不错的儿女。

张凤英的专 业是半导体,在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她被分配到电子厂工作,当时她工作的这个电子厂,在国内十分有名气,虽然当时的主打产品仅是收音机。

工作的前三年,张凤英没有找对象,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后来领导都看不下去了,让她赶紧找对象结婚,并指出,这是任务。

随后经人介绍,张凤英认识了后来的老公刘国汉,刘国汉也是50年代的大学生,是搞机械设计的,当时在另外一家厂子上班,不过他是本地人。

他们俩恋爱的时候,和别人不一样,没有风 花雪月,俩人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技术方面的事情,虽然研究方向不一样,但他们俩都热衷于制造工艺方面的事,所以聊的热火朝天。

刘国汉姊妹4人,除了他,另外3个都是女孩,他是老小,所以在他们家里,很是吃香,虽然他们家条件不算特别的好。

结婚的时候,家里把一个带院子的平房,给了他们俩做为婚房,在当时看,不是楼房,没有抽水马桶,不是很理想,但现在看,这力度简直太大了,因为房子在城市繁华区域,而且院子还不小。

婚后的生活很安稳,唯 一和婚前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俩住在一起了,至于其他方面,没什么变化,在一起聊的还是技术方面的事。

在张凤英29岁那年,他们俩的第 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随后又接连生了俩女儿,第四个孩子是儿子,然后张凤英坚决不生了,去做了结扎。

当时刘国汉也有些懵,他心里想,难道这是他们老刘家的传统?都是生一堆女儿,Z后来个儿子?

日子慢慢的过去,几个孩子慢慢的长大,带孩子的事,不是问题,以婆婆为主,张凤英为辅,刘国汉的几个姐姐从旁协助,四个孩子快乐的成长。

真的是快乐的,他们家有大院子啊,随便折腾,比别的小朋友玩的有趣多了。

或许是由于张凤英和刘国汉两人的老家相隔太远,或许是运气眷顾,他们俩这四个孩子,都取了父母的优点,不论是外表还是聪明劲。

三个女儿都个顶个的漂亮,儿子也很帅气,在80年代,都陆续的考上了大学,学校也都相当不错。

大女儿和二女儿考回了张凤英的老家,那座东部沿海的特大城市,毕业后留在了那里工作,张凤英也很支持,顺便可以照顾她的父母。

俩女儿和女婿都是在国企大厂工作,虽然不算很富裕,但生活还是很安稳的,毕竟那是80年代的名校大学生啊,在生活上基本不用张凤英操心。

反而是俩女儿因为不能常陪在父母身边,心里有愧疚,在经济上一直想要补偿,但张凤英反复表示不需要。

三女儿考取了北京一所纯理工类的大学,研究方向是材料类的,毕业留在了首都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三女儿对技术方面的兴趣是Z像父母的,张凤英都担心她像自己当初那样,结婚太晚,好在三女儿在结婚这事上,比父母厉害多了,毕业不到两年就结婚了。

当然她找的老公和父亲一样,也是痴迷于技术的,他们俩婚后的生活基本就是张凤英夫妇的翻版。

但努力就有回报,张凤英的三女儿夫妇,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她四个儿女中Z高的。

张凤英的小儿子读的是本地的一所大学,在本地是Z好的,学校不如大姐和二姐,和三姐的差不多。

当时张凤英夫妇还挺开心,毕竟三个女儿都不回来了,现在儿子能留在身边就很不错。

但让他们俩没想到的是,儿子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深圳发展。

张凤英嘴上支持,说年轻人就该出去闯一闯,但心里很是不舍,四个孩子,长大后全跑了,身边一个都没留下。

她看着变得空荡荡的院子,心里有些不好受,曾经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且,这时候的张凤英已经退休了,退休后的生活,不像上班时候还有点寄托,门前冷落,心里更不好受。

而让张凤英更没想到的是,在儿子去了深圳不到两年的时候,她老伴刘国汉得病走了,走的很急。

处理了老伴的后事,张凤英算是彻 底的孤独了,面对着一个人的大院子,她有些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四个儿女们都让母亲去她们那生活,理由都很强大。

大女儿和二女儿说她们那是母亲的家乡,回来生活正好,亲戚朋友也多,还可以和以前的老邻居老同学没事聚聚。

二女儿说,母亲来她那也很好,他们俩加上母亲,三个人完全能聊到一起去,都是喜欢研究技术的,而且母亲还可以体验一下北方的生活氛围。

儿子还没结婚,说母亲去他那,正好可以给他做饭,免得他自己在外面胡乱的吃,不可口不说,还不及时。

张凤英的做法是,挨家去呆了一个月,然后回到了自己的院子,她表示,我身体还很好,暂时不去打扰你们的生活了,等我动不了那天再说。

其实,张凤英心里是想等儿子结婚有孩子了,她去给带孩子。

她的愿望实现的很快,在张凤英59岁那年,儿子结婚了,而让张凤英不敢置信的是,儿媳妇是她大学同学的小女儿。

她大学同学这辈子的发展比张凤英要顺利的多,张凤英虽然职称不低,但职务不算太高,但是她这个老同学很厉害,至少61岁还没正式退休就说明一切了。

儿子婚后一年多的时候,孙子出生了,小夫妻俩提前仨月就把张凤英接了过去,反正居住条件完全不是问题。

儿子的经济情况是张凤英四个孩子里Z好的。

张凤英在儿子那带了6年的孙子,孙子要上小学才回到她自己的院子,儿子儿媳全力挽留,但张凤英表示,孩子也要上学了,我也得回去过自己的生活了,这年她66岁,身体倍棒。

她回到自己的家不到两年,城市大开发的脚步越来越快了,她公婆生前住的院子和她自己的院子都拆 迁了,加一起给了7套房子。

张凤英没有征求儿女们的意见,自己决断,把公婆那边补偿的3套房子,直接给了三个大姑姐,每人给了一套,因为刘国汉的三个姐姐生活很一般。

儿女们对此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三个姑姑从小对他们四个就很好。

剩下的四套房子,三大一小,张凤英自己住了一套小的,三套大的也落在了自己的名下,都租了出去,其中包括一套门市房。

张凤英和儿女们表示,家产暂时不分,将来怎么分,到她身体不好的时候,看到时候的情况再定。

儿女们依然没有任何异议,各自的条件都还不错,母亲怎么说就怎么定。

当时的房价还不高,张凤英也没想卖,她的心里是想,万一将来哪个孙辈来这个城市发展呢?到时候不就不用买房子了,不得不说,老人家的思维确实天马行空。

可惜,张凤英的想法没实现,几个孙辈都生在一线大城市,都没有来她这发展的想法。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张凤英的生活也很自在,身体依然不错,退休金不菲,每年收来的房租更不菲,儿女们想给她生活费,她全都拒绝了。

等张凤英到74岁的时候,儿子把她接了过去,儿子坚决的表示,不可能再让母亲自己一个人生活。

到张凤英80岁出头的时候,房价和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张凤英手里这四套房子,其代表的价值真的不菲。

这个时候,张凤英有些意动,她想把三套大的房子卖出去,因为时间过了这么多年,事情有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她现在的身体远没有之前好了,虽然没什么大病,但确实行动不如之前那么利索了。

她的四个儿女,儿子的条件依然很好,他对母亲手里这四套房子没什么想法,虽然价值很大,虽然就他一个儿子。

三女儿也还不错,她和她老公都是教 授级别,收入不低,日子过的很自在。

但大女儿和二女儿现状大不如以前,厂子效益不好,收入很低,尤其遗憾的是,两个外孙的学业都很失败,都只读了个三本层次的学校,毕业后工作也不好。

他们俩虽然已经算是本地人,但是家里都是只有一套房子,给儿子买的婚房,每月的还贷压力很大。

张凤英左右为难,按理说,她有儿子,分配家产的时候,应该向儿子倾斜,但儿子又不差钱,想多给女儿一些,又怕儿媳心里有芥蒂。

尤其当初几个大姑姐,和她聊天的时候,都多次说过,家产以后是我大侄子的,她们老刘家,就这一根独苗。

好在她们姐弟四个的感情十分好,还没人提出过分家产的事。

张凤英犹豫不决,她也怕自己突然走了,给儿女留下麻烦。

她想了好几天,还是把四个儿女和各自的爱人都召集了过来,她想听听她们都是个什么想法。

儿子和儿媳的表态让她很吃惊,他们俩表示,房子正好四套,每人一套就好,他们俩要这套小的。

但他们俩有个很特别的要求,他们希望母亲手里所有照片影集,都留给他们俩,姐姐们可以翻印。

三女儿表示她可以不要,因为她的条件确实不错,自己有房子不说,她公婆走的时候,还给留了两套房子。

大女儿和二女儿心里本来的想法是尽量多分一点,尽量和弟弟差不多,尤其是俩女婿,在来之前,都分别劝说妻子,要尽量争取。

但现在弟弟和妹妹,率先表现出来了高姿态,她们俩心里的话反而说不出口。

总不能说,那正好,那三套房子都归我们俩吧?一时间竟然没出声,场面弄得反而有些僵住了。

其实儿子是聪明的,他原本想一套都不要,但怕姿态过高,反而不好,没想到还是过高了。

三女儿做学问的,没想那么多,直接就表态了,其实应该等姐姐们说完再表态就好了。

张凤英别看80多了,但看到这个场面,心里明镜似的,她完全知道了儿女们各自的想法。

她没等大女儿和二女儿说话,直接表示,那三套房子我会卖出去,卖的钱加上我手里的存款分成四份,每人一份,等我走后,再给你们,我住的这套小房子,给你们弟弟。

三女儿和儿子无所谓,大女儿和二女儿也说不出话来,因为她们俩实际分的没比弟弟少多少,作为家里唯 一的男孩,都没反对,她们俩更不能说什么了。

实际作为那个年代的老人,能对儿女尽量一视同仁,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按张凤英大姑姐们说的,都给儿子,别人也没招。

这是他们家第 一次研究分财产,也是唯 一一次。

不过,事情很玩味的是,从那以后,大女儿大女婿和二女儿二女婿,来看张凤英的次数明显增加。

写在后面:

1、不论怎么分家产,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给儿子多,女儿不满意。给女儿分了,儿子认为嫁出去的人不该回来分家产。

一个是从法律的角度看问题,一个是从传统的角度去思考,都能说出一堆道理。

2、Z好的办法,就是用立遗嘱的方式,这样一来,谁都得接受现状,都反而会对老人好。

3、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教育上,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品格,将来的麻烦事也会少很多




拆迁户王老太房子拆后分得360万元,给儿子三百万元,给女儿60万元,这样的事情拿农村来说,我看就非常合理。

在农村如果一儿一女,女儿出嫁了,就不再承担抚养父母的义务,而善养父母的事就直接落到儿媳妇身上,嫁出去的姑娘泼出门的水,娘家的任何财产和生产资料一律归儿媳妇所有,象王老太的拆迁款,给女儿六十万,得经过儿媳妇同意,是王老太看在女儿的份上,不给也说得去,如两个都是女儿,事先决定两个人共同抚养老人的,那么这笔财产才可以两个女儿平分,假若一个在家招亲,一个把出门的,把出门的姑娘没有交代善养老人的,那么这个拆迁款嫁出去的姑娘无理由来分这份财产了,这要看姐妹俩感情如何了,姐姐给点是姐姐的客气,不给是本份,这个钱应统统归在家招亲的女儿所有。

农村如姑娘嫁出去了,娘家非常富裕,而女儿家很穷,父母看自己儿女可怜,在不缺钱的情况下,王老太给女儿六十万也不少了。给点给女儿也是应当的,但女儿无权去争。也没有嫁出去的姑娘还要养父母的,除非儿子无能力善养,王老太女儿不养父母完全说得去,因为这不属于姑娘的事,因为王老太还有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儿女   小姑子   儿子   女儿   房子   拆迁户   儿媳妇   偏心   院子   婆婆   弟弟   家里   姐姐   母亲   父母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